每月的第一、三個星期日,你只要抽出半天時間,參加台北市迪化街霞海城隍廟舉辦的《大稻埕逍遙遊》活動,便有機會認識這方土地之美,導覽老師葉倫會教授對台北城的細說從頭,如數家珍,更讓你覺得不虛此行。

--------------------------------------------------------------------------------
帶你認識古蹟的葉倫會                                              文‧宋英

  有燈的地方,就有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流傳著許多先民一代代傳唱的動人故事,如果我們能深入了解生活環境的演變,將會更加愛惜這塊土地。
  每月的第一、三個星期日,你只要抽出半天時間,參加台北市迪化街霞海城隍廟舉辦的《大稻埕逍遙遊》活動,便有機會認識這方土地之美,導覽老師葉倫會教授對台北城的細說從頭,如數家珍,更讓你覺得不虛此行。葉倫會會告訴遊客:建造台北府城城牆的石頭是內湖金面山打石場出產的;城牆石材的黏劑是以糯米、紅糖和石灰搗成的;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是菊元百貨,一九二八年出現在台北榮町(今日衡陽路),是一棟七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又稱「七重天」;買鞋要到有「鞋店街」之稱的沅陵街去買,沅陵街路面嵌有各類腳印、鞋印的銅製圖片共七十二片;中山堂旁有一家半世紀高齡的冰淇淋店,有七十三種口味;中正紀念堂的階梯數剛巧是先總統蔣公壽元八十九數......
  《大稻埕逍遙遊》活動自一九九七年七月六日舉辦以來,每月二次,至今已逾一百五十次,參加的民眾超過一萬人次,有不少人遠自中南部搭早班車趕來參加;六年多來,風雨無阻地為這項活動擔任史蹟導覽義工的葉倫會,是財政部關稅總局海關博物館館長,也是師大人文教育中心教導台灣史蹟導覽的老師。平日上班,葉倫會是個標準奉公守法的公務員,公餘時卻活躍在台北各文化街區,面對參觀民眾,他自信滿滿地說:「你給我半天時間,我給你一輩子的感動。」
  提起為何在公餘義務導覽史蹟,葉館長表示純粹為海關博物館而做。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海關博物館在北市塔城街十三號成立時,不像一般專業博物館有充足的預算與人力,而只是附屬在財政部關稅總局轄下。眼看一九九七年自來水博物館關門了,他對海關博物館也有同樣的憂心;當年夏天他看到報紙刊登大稻埕地區霞海城隍廟準備籌辦大稻埕逍遙遊,安排的參觀景點都是古蹟,並沒有把海關博物館列進去。他看了很緊張,就去找管理人陳文文,請求將海關博物館列入景點,由他來擔任導覽義工,陳文文一口答應。從此,他以感恩的心情,為四方而來的參觀民眾導覽解說台北城的點點滴滴。
  起初他只是研究走探大稻埕地區,後來發現研究一個地區是不夠的,因為整個台灣各個地區的發展演變都是有關聯的。他說:「歷史文化像一首歌,古蹟是這首歌裡面最動人的音符;我們的歷史、文化若沒有了古蹟,就唱不下去了。」談到此,他的語調轉為激昂:「我們課本讀的是長江、黃河、西湖,有幾個人知道淡水河的上游發源自哪裡?船可以上溯到哪裡?」他特別推崇印度詩哲泰戈爾的話:「認識才會產生感情,了解才會產生愛。」他說:「對孕育我們的這塊土地,我們應該用愛情人的方式來愛她。」因此,多年來他以愛戀情人的方式,細細去了解這塊土地,發掘她的點點滴滴,到處傳誦她的故事、她的美,並轉為文字,留為永恒。
  從台北築堤防的變遷,葉倫會便勾畫出淡水河與台北城唇齒相依的滄桑流變。他說,淡水河最早的堤防是築在迪化街,因為當年住迪化街的是全市最有錢的人,他們的生命才是生命,他們的財產才是財產;一九六○年葉倫會到台北唸高中,那時淡水河流域裡的淹水區是中永和;後來那裡搬來了很多國大代表,於是政府在中永和一帶築了堤防,水就轉往三重埔泛濫;三重埔築了堤防,民生社區又成了水鄉;等民生社區築好堤防,汐止就成了新的受害者;終於汐止也築好堤防,這就淹回整個台北城了。
  為了細細體會台北的今昔之美,葉倫會長年以鐵馬代步,漫遊在曲徑幽巷之中,而他所踩的腳踏車,正是和他有著相同信念的松山慈祐宮總幹事陳玉峰所贈送。陳玉峰和葉倫會本來素不相識,只因看到他編著的《松山的故事》,陳玉峰深受感動,特別助印了一萬本,幫助葉倫會完成心中的理想,那就是藉由文字,讓更多人分享這塊土地的芬芳。
  葉倫會一九四七年出生、師大中文系畢業,桃園新屋鄉人,葉家在客家庄中是耕讀傳家的典型,父母親都注重教育,認為「教育是改變環境最好的方法」。偏偏葉倫會唸成功高中時沒有好好用功,以致連續兩年落榜而去當兵;這番重大挫折,使他在服兵役時發憤用功讀書,退伍後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親拿錢,於是去考經濟部國貿局約僱人員,然後再考上師大中文系夜間部,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在海關博物館陳列的文物中,最令他感動的是一張安哥拉國面值一百萬的鈔票,圖案是日光燈下一個小學生用功讀書的畫面。他說,這張圖案似乎在提醒世人,要想改變貧窮宿命的最好方法,就是讀書。
  葉倫會回想小時候,父親在農忙之餘經常講述章回小說給鄰人聽,他也深受影響,從小就愛看章回小說;再加上師大唐子宗老師教導他要多讀傳記文學,因此他從中國現代史上許多風雲人物的故事中領悟了成功的原因,不外乎是「理想、希望、毅力」。這樣的信念使他堅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這塊土地。多年來他努力蒐集資料,加以整理、分析,並實地走訪調查,描繪出台北古蹟的舊風情,也說出土地的新生命。
  因著古蹟導覽這分樂趣,葉倫會對海關相關事務也開始投入心力,著手整理全國各地燈塔的故事。他指出,台灣海關是世界唯一經營燈塔的國家,現存的三十四座燈塔各有特色,最早的燈塔是淡水的望高樓,雖已淹沒,淡水老街的福佑宮中仍可見到相關的碑文。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台北及海關博物館,葉倫會不論在國內或出國旅遊考察時,總是隨身攜帶宣傳小冊,逢人就送,只希望大家到另類博物館及各地古蹟走走坐坐,如此,必定能體會「千古風流人物被浪淘盡,唯有城市才能永恆」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