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13)側記(2006.11.25)

大稻埕原來只是艋舺旁邊的一座小漁村,因為艋舺的頂下郊拼、淡水開港和洋行的進駐,使得大稻埕在清領末期、日治時期,甚至1950年代以前,是台北市最重要的街區,而台北霞海城隍廟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舉行的迎神賽會活動,更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惟這個榮景隨著週邊交通動線的變動,媒體的興起而逐漸成為老舊街區。

 

恢復大稻埕過往的繁華,雖然不容易,如果能夠賦予生命,或許能夠成為台灣最具特色的街區,為台灣的觀光產業增加一個有特色又有傳統文化的地方,秉於文化要與產業結合,才能永續經營。葉倫會老師自19977月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的導覽義工;20057月自公職退休後,再以義工的姿態,與陳延昶老師兩人,自2005年10月起,開闢新的導覽路線-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每月一次,參加人數以30人為原則,因為參加的朋友都具備攝影專長,透過專業的照片,加上葉老師導覽時賦予的生命力,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不但吸引來自台灣各地,如高雄、花蓮的朋友(今天有從台中來的朋友),更把大稻埕的優雅透過照片與文字,經由電腦網路的傳遞,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就葉倫會老師的生涯規劃來說,純是無心插柳的成果。

 

20061125日上午,葉老師抵達迪化街永樂市場廣場時,廣場正在舉辦烹飪比賽,人潮洶湧,與平日安靜的場景不同,不少帶著名貴照相機的朋友在台北霞海城隍廟廟埕附近走動,葉老師活動的特色是風雨無阻外,也以準時做自我要求。9時,來自各地的英雄好漢陸續靠到葉老師身旁,葉老師引猶太的故事,請大家在參加今天的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後,要造成一加一大於二的功能,提升自我,也為大稻埕的發展做出貢獻。

 

合照是葉老師辦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的特色之一,請大家排排站的站在台北霞海城隍廟前,因為陳延昶老師沒來,而參加的朋友也沒有人注意到應請葉老師也站在隊伍裏面,俾留下歷史紀錄,雖然照片沒有葉老師,因為合照是葉老師拍的,算是大家的心都貼在一起啦!

 

葉老師向大家介紹大稻埕的沿革,說明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族群融合這個問題始終存在,因為先民不為己甚的民族性,加上能夠向前看,視居民的福祉為優先考量,故在世界經濟發展上,能夠創造出傲的成績;舉到淡水河畔看政府花費數百萬或數千萬煙火秀的數十萬朋友,煙火秀結束後,大家很快即離開,很少人會聯想到大稻埕,這種情況與參加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實際和大稻埕接觸的朋友,問那些人對大稻埕的發展貢獻大些?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隨即引導大家參觀接納社會不同階級前往參拜的百年老廟,廟宇的每項裝飾都有趨吉避兇的功能,不論宗教信仰或神明,對安定社會都有正面的影響,葉老師講的每項,好像都吸引攝影家們的興趣,26日葉老師上網時,就在葉倫會的部落格的留言版看到安德烈的留言,他已經把25日拍的照片放在網站,終究是行家,每張照片都呈現出大稻埕的優雅,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值得前往旅遊的街區。

 

 

自台北霞海城隍廟前的迪化街往北走,誠如胡適之所有言:「一步有一步的境界,步步有步的引導。」,不論街區或商店經營的類別都各具特色,但迪化街商家對客人的熱忱,始終如一,李亭香餅店的試吃,到江顯記肉鬆店時,老闆除請大家吃他親手調製的肉鬆,更拿出他贊助捐印的積福與養生(葉倫會編著)分送大家,他的好意換來更多的底片,不但老闆親手雕刻的公豬和母豬(黑豬和白豬)是攝影家們拍攝的焦點,連牆上的獅頭裝飾也被拍得美美的,隨著網路傳送到世界有電腦和網路的角落。

 

經安西街往回走時,煤氣行97歲的阿嬤,高興的和大家揮手致意,永樂市場的傳統古早味和巷內的雞捲一樣是默默在那守著大稻埕的傳統,連到有記茗茶巷子小廟的門神,也是大部分朋友的第一次經驗,有記茗茶老闆和家人的熱心接街,王連源董事長特別帶大家參觀用普耳茶壓製有記茗茶店招的屏風,每張屏風重40公斤,在台灣,這也是創舉哦!

 

不論街區的人文景觀,或大稻埕公園的植栽,只要用心,都具有生命力,誰也不曉得那一個畫面,會成為攝影家成名的鏡頭,也不曉得攝影家拍的那一張照片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力,為大稻埕的發展注入活水源頭,這時候,浮上葉倫會老師腦海的想法,在土地的發展過程中,個人只是一滴小水滴,讓每位走在大稻埕的朋友,分享到商家的熱忱,而商家也因為更多客人的光臨而賺大錢,是他最大的心願。

 

 

 

 附錄
活動結束時,不少朋友有意猶未盡的感動,歡迎下個月再參加這項活動,也可以參加第三個星期日的大稻埕逍遙遊,兩個活動的路線是不一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