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藝文之友會吳文成會長,決定舉辦尋找台北之美活動,安排2006326日為大龍峒半日遊,特別邀請葉倫會老師導覽,參觀景點是臨濟護國禪寺、台北孔廟和保安宮。

 

3月26日雖然是下雨天,下午兩點,台北市玉門街9號的臨濟護國禪寺不二法門卻擠滿了關心台灣這塊土地的朋友,吳文成會長致歡迎和感謝詞後,大家先在門口合影留念。

  
   
葉倫會老師向大家介紹臨濟護國禪寺是日治時期建立的禪宗寺廟,台北市目前保存的另一座是位於林森南路,屬於真言宗的東和禪寺;另向大家提及建立臨濟護國禪寺的源起始於日治初期,土地屬於板橋林本源家族,並介紹不二法門前的兩隻石獅,這兩隻石獅建置於日治初期,與目前大部分寺廟的石雕相較,有較多的傳統,如左雄右雌的石獅,仍然具雄獅張嘴,母獅閉嘴的傳統,這在台北的寺廟頗為罕見。此外,門口有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似在歡迎每位前往臨濟護國禪寺的朋友,至於內部有尊韋陀雕像,杵橫放在韋陀尊者的手上,亦在告訴過往的僧侶,這座佛寺接受其他僧侶的掛單。

   
 
臨濟護國禪寺大雄寶殿修建的時間已經超逾百年,故被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目前正依修護古蹟的方法在整修中,葉倫會老師向大家介紹大雄寶殿原來的方向是坐北朝南,後來為配合玉門街的興建,將方向做90度的移轉,其他建築也做相同的移動,惟彼等業經改建。他帶大家參觀後藤新平民政長官捐贈的荷葉鐘,介紹這座鐘的特色,上樓梯時,請帶相機的朋友,趕快拍攝正在整修的大雄寶殿,
     

不論建材或顏色的古樸都呈顯特有的精緻,待其整修完竣對外開放時,景觀就完全不一樣,同時也請大家注意原木構建築的桁架,因為寺方正在做午課,大家靜悄悄的沿著旁邊的樓梯到八角亭,八角亭的對聯寫著「日受千人拜子孫賢孝,夜觀萬盞燈財丁興旺。」,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圓山捷運站和台北足球場,帶相機的朋友紛紛尋找最好的角度,留下美麗的照片是此行的意外收穫,沒帶相機的朋友則緊跟著葉老師的腳步到萬靈塔前空地,這裏有十餘座石雕,除創寺和尚梅山
  
    
玄秀的骨灰外,其餘十尊各具特色,有人說這種裝飾是全台唯一,事實上,類似的石雕在花蓮縣吉安鄉也可以看到。大家沿著石階而下時,也看到幾尊菩薩的雕像,最特別的是地藏王菩薩採日式規格,沒洧戴帽子,保佑兒童成長和長壽,被稱為子安地藏或延命地藏,與解救地獄受苦眾生的其他地藏王菩薩的造型不同。吳文成會長是佛學專家,他適時對不同造型的佛像做補充說明,讓參與活動的朋友獲得豐碩的額外收穫。
   

大夥兒在臨濟護國禪寺回頭是岸門看日人發現的大砥石,再沿酒泉街到台北孔廟,依捷運站的路標是420公尺,過了承德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台北孔廟的萬
  
  
萬仞宮牆,這是孔子第77世孫孔德成所書,從大龍街進入台北孔廟前,葉倫會老師先請大家注意一街之隔的鄰聖苑,原來孔廟以前也叫文廟或聖廟,故保安宮將前方的花園取名鄰聖苑。進入台北孔廟後,門口的兩座石碑介紹台北孔廟的興建原委,也敘說台北孔廟自台北城移至大龍峒改建期間,出錢出力最多的幾位關鍵人物分別是辜顯榮、陳培基、黃贊鈞。外形似磬的明倫堂前是座梅花園,請大家留意明年春暖花開時,台北孔廟可以聞到或看到撲鼻的梅花香,也建議大家注意庭園特色,只要稍稍的用心,就可以為庭園的樹或花找到特殊的人文故事,眼尖的朋友很快就看到蔣中正總統和陳誠副總統植樹的紀錄,共有四棵松柏。不論照壁或欞星門,在台北市的廟宇中都屬於特色建築,照壁上的麒麟腳踩琴、棋、書、畫等四項文人使用的工具,都有教化人心的作用,至於泮池或泮月橋都在那兒告訴學子,要好好讀書,屆時才可以享受「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尊榮;櫺星門的大門沒有門神,但有龍柱和抱鼓石的門枕石等都屬於特色。台北孔廟是台北市各廟宇中擁有最多根柱子者,但這些柱子都沒有對聯,係表現國人不敢在孔老夫子面前賣弄文章的傳統,但台灣的孔廟並非每座的柱子都沒有對聯,如彰化孔廟就有對聯;進入儀門就可以看到大成殿、東廡和西廡,因為孔子在國人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故孔廟的許多設施與一般廟宇的稱謂不同。葉老師請大家在儀門就座,並要大家注意大成殿前的廟埕,雖然廟埕使用的材質和其他老廟宇都是青斗石,但排法不同,甚至屋脊上72隻鳥或形狀都呈現匠師的功力;此外,也指出匠師在儀門對場競技的差異,每項看似平常,但全是朋友門的第一次經驗。這時候來了好幾團的日本觀光客,相較於國人規劃旅遊景點時,好像忽略這座介紹儒家道統的重地,大成殿除供奉孔子的牌位外,是其主要弟子和再傳弟子,唯有朱熹是近千年後的宋朝人。蔣中正總統寫的對聯「有教無類」高掛在孔子的牌位上,在那兒靜靜的敘說孔子的教育思維。至於大成殿迴廊上交趾陶的四聘,每幅都很美,同時也好似在那兒默默的告訴大家,欲成大業者,需要有禮賢下士的胸懷。
 
  
保安宮位於哈密街61號,主祀保生大帝,配祀神農大帝、玄天上帝、關聖帝君、天上聖母和土地公...等。該宮與原稱四十四崁的哈密街有密切的關係,故建廟時間可以上溯至清初,即1805年,且歷經25年才竣工。現有的廟貌是1917年陳應彬興建的傳統廟宇,但三川殿外的龍柱或龍堵與虎堵都是清朝嘉慶年間保留的文物,尤其是三川殿的石獅與傳統雕法不同,都是張著嘴巴,據說這一對石獅,並不是獅子,其中一隻是仁獸,一隻是法獸,蹲立在廟前,是在呼籲天下,重視法律,施行仁政。
 

葉倫會老師在大龍街與酒泉街口就請大家注意保安宮三川殿和護龍與其他廟宇差異所在,王益順和陳應彬建的廟宇有很大的差別,大家在這兒欣賞台灣兩位傳統大師保留下來的傳統之美。保安宮在廖武治董事長暨全體董監事規劃下,依照原樣重修古蹟的努力獲得國際人士的肯定,大家似乎都被充滿特色的傳統建築,如陳應彬的假垂脊,保留創建時期的香爐或水井等的古樸特色所著迷,葉老師隨即向大家介紹保安宮供奉的神祇,正殿的保生大帝本名吳本,精通醫術,除了救治世人外,還曾經有點龍眼、醫虎喉等傳說,敘說保安宮老祖、二祖與三祖產生的源起,正殿迴廊有7幅潘麗水的綵繪,其維護過程可是請澳洲專家前來指導的成果;護龍與後殿的神祇都是配合時代需求所設置的,如後殿的神農氏,據傳1百多年前,大龍峒好幾個月沒下雨,附近居民祈求神農大帝賜雨,果然,沒多久,就下了一場大雨,解除乾旱,故恭迎神農大帝到保安宮後殿祭祀。另土地公的造型與其他地方土地公戴員外帽有所區別,即配合大龍峒人獲得功名較多而戴官帽。
 
時間過得很快,因為下雨的關係,5時左右,天色已經微陰,吳文成會長向大家介紹菩薩與神祇雕像的差異為今天活動的句點,同時約好4月16日下午2時在芝山岩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