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義坊是熱心公益的牌坊。清領時期,因為洪騰雲熱心公益,樂善好施,在艋舺建救濟孤苦無依者的收容所,又興建義塚埋葬無名屍骨,加上在台北城捐建考棚,善名遠播。1887年,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予以表揚,光緒皇帝下旨准建,並親書急公好義4字,次年,位於石坊街(今懷寧街與重慶南路之間的衡陽路)的牌坊竣工。
急公好義坊是熱心公益的牌坊。清領時期,因為洪騰雲熱心公益,樂善好施,在艋舺建救濟孤苦無依者的收容所,又興建義塚埋葬無名屍骨,加上在台北城捐建考棚,善名遠播。1887年,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予以表揚,光緒皇帝下旨准建,並親書急公好義4字,次年,位於石坊街(今懷寧街與重慶南路之間的衡陽路)的牌坊竣工。
急公好義坊為四柱三間二層的花崗石造牌坊,材質為青斗石,石樑雕琢細膩。明間屋頂分上下兩層,上下兩層放急公好義4字的匾額,匾的兩側刻有琴、棋、書、畫,因為放置時間久遠,加上長期的風吹雨淋,已不易辨識。下層中央放事蹟匾,書寫建坊緣由,左右兩端雕手持文官捧印,隱含加官晉爵的寓意。事蹟坊下面在兩柱中間最粗的橫向構材稱額坊,也稱大楣,坊的兩端刻有龍首含銜,中央雕雙龍吐珠,龍身左右夾雜有雲紋。知府雷其達、教授馮夢辛、知縣汪興、教諭蔣學瀛等都在急公好義坊題聯,追崇洪騰雲的功德。牌坊有一副楹聯刻著:「慷慨荷宸褒,見義勇為,綽楔留芳千古仰;捨施先試院,有基勿壤,士林遍譽一時新。」後為拓寬道路,將其移置於新公園。
牌坊前有兩對石獅子,小獅子是牌坊的欄杆柱;大獅子是台北府衙保留下來的唯一文物,台北府衙是台北知府的辦公處,位於館前路、重慶南路、開封街和漢口街間,1915年,日人拆除台北府衙,石獅被搬到急公好義坊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