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的楓橋鎮,寺院坐東朝西,占地約1.06萬平方公尺。寺前有座照牆,嵌石刻寒山寺3個大字。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502-519 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傳說唐朝貞觀年間,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千多年來,寒山寺先後5次被火災燬壞。1896年,陳夔龍拓門構堂,並建鐘樓,鑄鐘懸其上。現存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藏經樓、寒山、拾得塑像、碑廊、鐘樓、楓江樓等。
  寒山原稱寒山子,善於作詩,人稱詩僧,有詩三百餘首,後人輯為《寒山子集》;拾得原是孤兒,由天台山國清寺名僧豐干收養為僧,故名拾得。民間傳說他倆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化身,後來被人識破,兩人就雙雙乘鶴而去。
  寒山寺以寒山得名,以鐘聲揚名,每年參觀的遊客超過120餘萬人次,大部分是尋找「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傳說唐鐘冶煉超精,雲雷奇古,波磔飛動,捫之有凌。可惜唐代古鐘已失傳,明代嘉靖年間,重鑄一口巨鐘,並建造鐘樓,懸掛其間,傳說該鐘的聲音可達數里,銅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人運走,1980年代,送還這口鐘,嗣後,每年除夕夜,廟方為祈求來年平安順利,舉行敲鐘108響的儀式,參加的人數越來越多。現有兩口鐘分別是日人於1906年鑄的青銅奶頭鐘,掛於山門;另一口鐘是1904年,江蘇巡撫陳夔龍鑄的巨鐘,懸掛於鐘樓。寒山寺及其鐘聲已不可分離,歷代文人為此留下很多的詩文佳句,可謂漁火霜鐘,詩意綿綿,是寒山寺為人傳頌千古的原因。
  溫送珍讀私塾時,即讀過唐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對詩中的情景心響往之,希望有朝一日能親臨斯地。1999年,溫送珍、黃細喜夫婦到寒山寺旅遊,對寒山寺的宏偉與歷史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寒山寺香客眾多,香爐似乎嫌小些,兩人都甚為不捨,向寺方表示捐贈香爐的意願,經廟方請示佛祖同意後,由其家人共同署名捐獻一座長方形大香爐,寓意做人要方正。這座由上海交通大學設計,中華青銅公司製作,重約5噸的香爐,置於該寺正天王殿,上面刻有溫送珍、黃細喜、溫森錦、邱椿惠、溫森芳、張玲慧、溫志偉、溫源添的名字。

結緣慈濟功德會

 慈濟功德會成立於1966年,證嚴法師透過她無私無我的人格特質,興建醫院,建學校,傳播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大愛精神,那裏需要幫忙,慈濟人的影子就出現在那兒,這份努力透過蝴蝶效應,不但在台灣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世界各地也都設有慈濟分會,不論那裏出現災難,或有需要幫助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慈濟人的影子,這種愛的特質,深深的吸引溫送珍的注意。
 因為出生農家,對土地始終保有一份特殊的情感,1950年代,利用大源商號的盈餘在基隆八堵購買10幾甲土地,早期請苗栗鄉親協助種樹造林,待麥金公路開通,土地陸續開發,開發初期,免費讓附近居民種菜貼補家用。
 他常在報章雜誌看到許多人將財富捐出做為公益用途,往往興起心嚮往之的喜悅,盼望有一天也能夠隨心所欲的做類似的公益志業,尤其是讀司馬光家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隨著年齡的成長,這個想法更為增強。雖然家人都不是慈濟功德會的委員,但常從從媒體報導中看到慈濟人熱心地在國內、外發起賑災活動,每有水災或震災,慈濟人都跑在最前線,對社會的愛心與貢獻令人印象深刻,1999年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時,溫送珍和台北市中正區公所的同仁帶著救濟物資到災區脤災,目睹慈濟人的優異表現,讓這位在關刀山大地震死裏逃生的他有更深的感觸。2001年,心想基隆尚餘一些閒置土地,決定與慈濟結緣,將位於基隆市1萬3千餘坪的土地全部捐給慈濟功德會,俾造福更多的有緣人,慈濟基金會表示,將利用這塊土地做為基隆慈濟人共修、聯絡的場所。2006年3月11日,慈濟功德會為了慶祝40周年歷史回顧,請其寫賀詞做為紀念,謹將其摘錄如下:

 歷盡世事志始堅
 人生道上結善緣
 兒孫自有兒孫福
 願為世人增歡顏
 迎接未來種福田
 響應大愛傾囊捐
 救災救難聞聲至
 慈濟名揚國際間

調解委員會主席

  調解是調解當事人間的爭議,使雙方相互讓步,以達成合意的制度。所謂任意調解,指調解應該尊重當事人的意思,當事人的任何一造如果不願意接受調解,調解即無從開始;而在調解程序開始後,如果當事人不願接受調解條件,可以不必在調解書上簽名蓋章。調解與訴訟不同雖屬任意性質,惟其目的僅在疏減訟源,所以在訟訴前,不妨先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讓雙方可以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協商的機會。
  台灣各地方政府,鄉鎮市公所或區公所都設有調解委員會,調解委員向由地方素孚眾望、熟諳法律的熱心人士組成,自2006年起,台北市的調解委員由各區公所遴選,並經台北地檢署和台北地方法院共同審查後,由台北市政府聘請,免費為民眾調解關於民事及刑事上告訴乃論之糾紛案件,調解一經成立,經送管轄法院核定後,其效力等同法院判決、若一造當事人不履行,他造當事人可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
  調解委員會調解的事項含民、刑事糾紛事件,如債權、債務之清償,房地產之購建、租賃、佔用、繼承,公害賠償,商事買賣暨其他有關民事糾紛事件,告訴乃論的刑事糾紛(如傷害、車禍、妨害名譽等)。惟民、刑事件已在第一審法院辯論終結者,不得申請調解。
  台北市中正區有15位調解委員,免費為民眾調解紛爭,若居民有什麼事需要調解,可以直接到中正區公所申請,只要在申請單寫上申請原由,調解委員會就會約定雙方來協調。
  調解委員大部分需具備熱心公益、具客觀、公正、親切的人格特質,人稱公道伯者。台北市政府聘請溫送珍為古亭區調解委員會委員,台北市區里重劃,古亭區改為中正區,他繼續擔任委員,1992年,被續聘為調解委員,並獲選為該區第11屆調解委員會主席,因為中正區調解委員會調解的案件績效良好,在台北市12行政區中始終名列前茅,嗣後陸續被續聘為調解委員,並且連任主席(任期至2009年)。
  調解委員會的案件無奇不有,早期以財務為主,晚近則以車禍、房屋租賃和漏水糾紛為主,這些看似單純的工作,要令兩造雙方都能滿意並達成共識,並非易事,除了客觀、公正、親切外,還須具備專業與異地而處的思維,溫送珍常在調解不成,兩造步出調解委員會時,追到電梯口,拉回來再聊個幾分鐘,或私下勸解,讓事情獲得轉寰的空間,不少當事人因為溫主席與其他委員的好言相勸,而減少不必要的激動情緒而達成和解。
  就案件的解決,民智已開的今日,反而比純樸時代容易,因為早期申請調解的案件以標會占大宗,和解案件相對較少,反觀房子漏水案件或車禍傷害案件,在委員們以和為貴的調解下,大部分能夠朝著大事化小的方向去處理。
  溫送珍長期擔任調解工作,為社會節省許多訴訟事件的人力與成本,因而獲各級長官及社會大眾的肯定,加上其他領域的付出,先後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模範老人及台北市榮譽(傑出)市民。

好人好事代表

 做好人與做好事,向來被國人視為積陰德,被有形或無形的社會力量所鼓勵。我國政府自1958年起,開始舉辦好人好事代表選拔,好人好事代表得主的出生背景、年齡職業、社會地位和善行義舉各不相同,有軍人、醫護人員、志工、回饋社會的企業家,當選者都以助人最樂的心情,服務社會。好人好事代表,分全國性、省或院轄市、縣市(省轄市)或鄉鎮市不同等級。迄2004年,我國選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近3千位善心人士及45個社福團體。
 溫送珍家庭生活美滿,很早就被推選為模範家庭,而平日熱心公益、與人為善、捐資興學、服務社會大眾的經歷,經過報章、雜誌不斷的報導,獲得大家的認同,被公認為大善人,客家人且視其為真正的客家大老。1986年,當選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就一個農家子弟,能夠獲得這份殊榮,他總是謙虛的說:全是鄉親的照顧,神明的保佑。

飛盤

  1920年,美國加州耶魯大學的學生將烤餅的錫盤於吃完烤餅後,拿來做為餐後活動的器具。經加州建築檢查官列勒.毛里森改良後,金屬製飛盤成為人們運動的用具。因為金屬製飛盤不利飛行且具危險性,經改良後為塑膠製飛盤。
  飛盤的形狀、種類眾多,有練習用、有比賽用,大小與重量都不一樣,直徑自10~28公分,重量則從10~180公克。因構造與特性不同而衍生出許多投、接的技巧,此外,另有旋、繞、滾、翻、頂、拍、踼等花招,每一種又可變化成數百種招式,同時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比賽與遊戲:有比遠、比準、比體力、比速度;亦有比智力、比花招,呈現出多元化、趣味高的休閒運動,也是眼、手、足、腦同時並用的競技運動。高手比賽飛盤時,可以攜帶20片,初學者帶一片也可以上場。
  飛盤是各式休閒活動中較容易的運動,不管清晨或傍晚,在公園或郊外綠地、校園等都可以成為場地。溫送珍平日熱衷於運動,又是台北市體育會的幹部,對運動強身的好處有深刻的認識,看到台北市的公園和運動場有許多朋友在玩飛盤,而使用的方法又簡單,幾乎沒有運動傷害,這時候,想到故鄉的孩子,應該也可以像都市的孩子一樣玩集強身與娛樂於一身的飛盤,最初,僅捐贈南庄鄉的國中和國小的學生,因為反應熱烈,看大家玩得高興,他也買得快樂,贈送範圍擴充至苗栗縣全縣的129所國中與國小,數量以萬為計算單位,使得學生在學校玩飛盤成為時尚,各校舉辦校際飛盤比賽時,他也提供優勝者獎品,讓飛盤運動在苗栗風行一時,縣長謝金汀知道他關心故鄉教育,高興的代表接受飛盤外,特別頒發獎狀表示感謝。

開心會

  溫送珍熱心公益,最初,客家大老們都知道客家人中有這位熱心,又具誠信的年輕人,故樂於委託他處理更多的事務,隨著知名度的提升,邀請他參加的活動的單位或朋友越來越多,來往的客家鄉親更是頻繁,與客家鄉親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大部分工作認真,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惟部分鄉親因為無法適應社會的快速變遷,心情並沒有隨著經濟地位的提升而快樂。看到這種情形,心中雖有千萬般的不捨,但人與人間有個別差異,光叫人看開點是不夠的。如何讓鄉親走出來,透過同儕相互欣賞的力量,從心裏產生愉悅,才是正道。
  自商界退休後,常到南昌路住家對面的中原客家崇正會與郭春林、彭阿茂、張心淵、葉素榮、陳增圓、江金祿…等鄉親聊天,談些自身見聞與笑譚,互相欣賞對方的優點,創造和樂的氣氛,幾位好友認為,不妨擴大規模,一方面可以蒐羅更多的笑話與故事,也可以讓更多鄉親分享彼此的快樂,遂籌組開心會,公推溫送珍為會長並連任迄今。
  1987年,召開首次開心會,鄉親們齊聚一堂,談個人見聞,或不同地區客家鄉親的生活體驗與趣譚,找尋共同的記憶,獲得很好的回響,確定每年至少舉辦3次,若有需要再予增加。因為參加的朋友一年比一年多,活動亦自室內步向戶外,北台灣的知名風景區,幾乎都遊遍,讓大台北地區的客家鄉親,分享隨著社會進步而來的湖光山色,倘經費不足,憶及年輕時和徐傍興一起工作的豪氣,溫送珍就全部承攬下來,看到鄉親快樂的神情,有位鄉親跟他提及杜甫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庇儘天下寒士儘歡顏。」的豪邁。
  開心會成立後,溫送珍對客家大老尊崇有加,常在大老們生日時,邀請其他鄉親一起為這些大老過生日,所費雖然不多,卻讓大老們感到無比的溫馨。國立台灣大學邱榮舉教授訪談溫送珍時,對他撐起客家人為主的開心會20餘年的胸襟極為感動,認為這種凝聚旅北客家人向心力的活動極具意義,值得做為學術研究的項目加以探討。

健康步道

  腳底按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老祖宗使用腳底按摩的方法治病和保健,其原理與針灸類似,即利用腳底按摩刺激足穴(反射區),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調整全身的功能。1980年代,在台東天主堂傳教的吳若石神父(Rev. Josef Eugster),利用腳底按摩的原理幫助教徒,依其個人的體質,施以適當的刺激,因為成效良好,一時風行。此後,政府在各地公園找出適當的地點,製作健康步道,讓到公園活動的居民可以脫下鞋子在上面行走,達到腳底按摩的功用,這種寓健康於運動的健康步道受到各地居民的歡迎。
  溫送珍每天早上在中正紀念堂教導民眾打太極拳,看到中正紀念堂迴廊旁建有健康步道,使用率亦高,甚至出現三、五好友排隊行走的情形,他也常在步道來回行走,走後身體覺得清爽舒服。有一次到青年公園參加活動,發現公園的面積雖然很大,卻沒有健康步道,心想到青年公園活動的朋友,以附近的居民為大宗,也應該有這種便利,於是向管理單位表示願意捐建健康步道,承園方同意,並且規劃地點,他為了做好健康步道,親自跑到花蓮挑選石材,施工期間也常前往監工,甚至和工人一起施工,當長80公尺、寬2公尺的健康步道完成,成為附近居民運動及健身的場所,且獲得他們的讚揚,有位鄉親偷偷的問他這條健康步道耗資若干?鄉親知道單價後,表示這種經費他也負擔得起,請其協助尋找適當地點,他亦樂意捐獻,惟許多機緣是可遇不可求的,而這個插曲讓其獲得一個啟示,縱使是好的事情,也要主動尋找,倘機會來時,若認為可行,千萬不可猶疑,因為機會往往稍縱即逝。後來,陸續捐建台北公園(今名二二八和平公園二二八紀念館前)與南昌公園的健康步道。這三座刻有溫送珍敬贈的健康步道,迄2006年,青年公園和南昌公園都因為重新規劃,而將他捐建的健康步道拆除改建,僅保留二二八和平公園那座,默默為前往運動的居民做出貢獻。

伯公會

  古亭區晉江街長慶廟原來是座土地公廟,長慶廟建廟時間長達兩百餘年,據說早期漢人防備原住民的鼓亭即設在該地,若發現原住民來襲時,即擊鼓通知。土地公廟旁種有數棵榕樹,成為附近居民聚集聊天的場所,1980年代,中正區板溪里古里長認為土地公和老榕樹長年默默保佑當地居民及過往的行人,而長慶廟年久失修,呈現殘破景況,請溫送珍協助籌募修建經費,因為晉江街有許多客家鄉親,即聯合南昌路與晉江街的客家鄉親25人組織伯公會,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協助長慶廟改建,該廟落成時,正殿的大伯公神像就由客家鄉親組成的伯公會(福德爺會)所捐贈。
  團結力量大這句話成為組織伯公會的額外收獲,不但長慶廟每年舉辦廟會或各項活動,客家鄉親成為主要的參與者。後來,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或客家委員會,更以長慶廟的伯公會為橫向連繫,請學者、專家訪談客家鄉親在古亭區的發展史編撰成用,成為研究客家鄉親在台北發展的重要文獻。2001年起,台北市政府且編列預算,每年土地公生日時,在晉江街長慶廟舉行福德爺伯公會祭典活動,市長或副市長親臨參與祭典,為客家鄉親在台北市的發展留下重要的見證。

榮譽(傑出)市民獎

  台北市政府為獎勵台北市市民積極參與市政建設,熱心公益,教化社會,凡具有傑出貢獻者頒發傑出市民獎。自1993年起選拔榮譽市民,2003年起改稱傑出市民,依照台北市政府頒發傑出市民證及紀念章實施要點,當選台北市傑出市民的條件需要:台北市市民最近3年內對台北市市政建設具特殊貢獻或熱心公益,且品德操守良好者,得被推薦參與傑出市民遴選;發明或著作,經相關主管機關核定,對台北市市政建設確有重大貢獻者;對台北市市政興革提出具體建議或改進措施,經台北市政府採納辦理,有重大具體績效者;積極參與推展社會公益活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大貢獻者;對國民外交具有重大績效者;具有其他特殊優良事蹟,足堪社會表率等之一者。經核定為台北市傑出市民時,頒給傑出市民證、證書及紀念章,並享有:本人事蹟得列入臺北文獻或其他相關刊物;得受邀參加台北市政府舉辦的重大慶典活動、市政建設研討及藝文活動;於一年內,享有免費參觀台北市社教機構、公共休閒場所及受領一定金額大眾運輸儲值票證等。
  溫送珍平日熱心公益的事蹟自1959年起,獲有關單位頒發的獎狀暨感謝狀早已超過300張,加上擔任台北市中正區調解委員會主席期間,中正區調解的案件在台北市12個行政區中又名列前茅。2000年,獲台北市政府頒發台北市榮譽市民,接受馬英九市長的頒獎。領獎後,常說這份榮耀是各級長官和全體鄉親共同協助賜予的。寒山寺秋爽法師隔海知道這個訊息,贈詩:「傳家有道惟忠厚,處事無奇但率真。」。

國立交通大學送珍敦品勵學獎學金

  國立交通大學於1896年創校於上海,初名南洋公學,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譽虎),以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及北平郵電學校等4校散居各地,乃於次年,統一學制,總其名交通大學,各校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滬校)、唐山學校(唐校)、北京學校(平校,由北平鐵路管理學校與北平郵電學校合併而成),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新制大學。
  1958年,交通大學旅美校友倡議在新竹復校,成立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是我國第一個電子研究所。1967年,由電子研究所改制為工學院,擴及理、工、管、航4大領域。1979年,正名為國立交通大學,下設理、工、管理3學院。1995年,成立人文社會學院,落實全人教育的理想,教學成效足與世界一流大學媲美。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資訊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向來居於領先的地位。該校積極推動國內外學術交流,並與產業界聯繫,經常接受產業界委託進行研究計劃,或由其支持設立推廣實驗室。該校電腦網路發達,擁有世界第一套學生宿舍光纖網路,全校師生及各單位都設有網址或網站,不論在辦公室、研究室、實驗室或學生宿舍,都可以輕易上網。建構先進的數位化圖書館,成為亞太資料庫中心,提供上千種全文期刊及80餘種參考性資料庫。
  溫送珍為了解社會脈動,平日就有閱報的習慣,倘看到那兒有窮苦人家,或那兒有好的活動,都會主動聯繫,給予必要的資助。1998年,一如往日般的看報紙,發現國立交通大學研究省油汽車的訊息,他認為在能源危機的情況下,利用沒有任何公害與副作用的太陽能,是科學家最好的選擇,即寫信給國立交通大學,表示願意奉獻微薄的力量,幾經討論,最後決定自1999年起,每年國立交通大學校慶時,發給該校10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各5萬元的獎學金。另自2006年起,特別頒發一位獎學金給客家學院的優秀學生。一個非國立交通大學校友肯為該校做這麼大筆金錢的奉獻,就交通大學而言是極為難得的經驗。

成年禮

  凡有文化傳統的地區,自然會產生成年禮,古埃及、印度、希臘、中國、猶太、台灣都有類似的記載。成年禮被視為文化的傳承,民族傳統精神延續的象徵。不同的時代及不同的地區,成年禮的定義也不一樣。我國古書記載的成年禮可以追溯到夏朝或商朝,稱冠禮、笄禮,周朝時,制度堪稱完備,依禮俗的規定,男孩20歲、女孩15歲時舉行成年禮。
  台灣的成年禮也稱做16歲或出花園,傳統習俗認為人在16歲以前接受七星娘娘和床母的保護,需做16歲才算成人,故在16歲要做成年禮。台南民間做成年禮是在農曆7月7日,父母需要準備壽金、香燭、肉酒、牲禮、四果、紅龜、胭脂水粉等,做為酬謝神恩及父母養育之恩。
  台北市政府自1995年起,每年由各區公所舉辦成年禮,邀請該區年滿18歲的孩子參加,溫送珍平日熱心公益,本身的行為就是很好的典範,故中正區公所舉辦成年禮時,都邀請他擔任上賓,而他為了期勉孩子們認真向上,也高興的到書店挑選合宜的益智圖書贈給參加成年禮的朋友。2002年,中正區公所舉行成年禮時,葉倫會應邀擔任上賓,對青年朋友講期勉的話,典禮結束,他向溫送珍提及蒐集有台北孔廟的資料,準備結集出版新書送給台北孔廟或重要圖書館,惟欠缺印刷經費,徵詢他贊助出版經費,第二天就回覆樂意捐助出版經費,這個臨門一腳的功夫,讓台北孔廟在建築特色外,也有一本記載該廟傳承的精美圖書。「台北孔廟文化之美」出版後,其中3千本免費贈送台北孔廟,俾其分送給對台北孔廟有興趣學者、專家,獲得社會極高的評價。
  葉倫會認為故事可以獲得各年齡層的喜愛,透過文化傳承,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朋友認識生長地方的演變,提升人民愛鄉、愛國的熱忱,每天不間斷的蒐集台灣各地的故事,陸續發表於報章、雜誌。溫送珍有感於捐助「台北孔廟文化之美」一書的美好成效,2005年,再度贊助「台北城的故事」,這本書成為台北市各中小學鄉土教學重要的參考資料,並且成為中正區公所贈送國內外貴賓的禮物;2006年,溫送珍再度贊助出版「台灣燈塔的故事」,他對保存台灣文化傳承默默的資助,將如胡適所說「功不唐捐」般,源遠流長,影響亦將似蝴蝶理論般,廣為流傳。
  台北市中正區每年的成年禮仍然邀請溫送珍觀禮,而他贊助出版「台北孔廟的文化之美」、「台北城的故事」、「台灣燈塔的故事」等書後,亦經常以上述書籍做為給青年朋友的結緣禮物,尤其台北城的故事,不但是區公所長官與貴賓交換的重要禮物,2006年,世界客屬總會在台北舉行年會時,他就捐2千本,分送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家鄉親,將台北的美麗推廣到全世界。

推廣母語

  雖然旅居台北超過一甲子,是少數能夠全家說客家話的家庭。而客家會或其他客家鄉親的活動,從來不缺席,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演變,母語教學被喊得震天價響。長期在台北發展,與商場或朋友交誼的過程中,發現「教育是改變現況最好的方法,惟有教育可以為鄉下的孩子帶來新希望」,故鄉親請他協助籌措教育經費時,從來都沒有拒絕,珍惜鄉親給其為故鄉奉獻的機會,捐贈學校的硬體設備外,用心的找遍台北市的各大書店,為故鄉的客家鄉親找到合宜的書籍,再委託貨運公司送到指定的單位,這份用心讓大家都覺得很有意義。
  溫送珍相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朋友告訴他,苗栗縣推廣客家母語缺乏教材,就與關心客語教材的邱鎮森商量,購置兩百多套四縣客音字典,贈給三灣、南庄、獅潭、大湖鄉的國中和國小,協助推動客家母語。當學校有了圖書、教材和老師外,比賽也是激勵年輕學子的方法之一。平日做事講究成效,故捐助鄉土教材時,建議主事者過一段時間應該考核成果,願意負擔費用,故自2003年起,接受捐贈的學校舉行演講比賽時,比賽經費即全部由他贊助。當主辦單位舉辦演講比賽時,贊助活動經費外,也到書店尋找對學生有幫助的益智書籍或工具書,做為優勝者的贈品。2006年,擴大比賽規模,並改名珍喜杯客語演講比賽,歡迎苗栗縣各國中、小學的學生報名,並贈送由其贊助出版的台北城的故事和台灣燈塔的故事兩書,希望孩子們認識自己的故鄉,並且以燈塔為標竿,成就更大的願景。
  苗栗縣政府編列縣誌時,認為溫送珍長期關心故鄉的教育活動,不論是教室、禮堂、校門、圍牆或其他硬體設備,更經常提供符合學生需求的書籍,此外,對家鄉廟宇的整修更是出錢出力,故將其愛鄉土的事蹟列入南庄鄉風土誌。

手印圍牆

  故鄉的鄉親知道,只要和教育有關的事情,找溫送珍,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當老同學張鳳森擔任南埔或南庄國小校長時,不論增建大禮堂、修建校門、圍牆或牌樓,很自然的請這位在台北經營事業有成的老同學贊助,常想能為故鄉的教育盡一份心力,是回饋鄉梓的好事,故南庄、三灣鄉的國中、小學,若教育經費不足時,溫送珍常常成為大家的財神爺,而他也希望能為教育留下典範,到石碇旅遊時,發現石碇國小為慶祝建校一百週年,在校門口為全體學生製作手印牆,讓其印象深刻,當南埔國小準備舉行建校98週年慶,請校友捐款贊助時,向校方建議重建學校大門和類似石碇國小的手印圍牆,讓學子留下可以記憶一輩子的回憶,並表示可以贊助全部的興建經費,工程進行時,溫送珍對品質的要求極為嚴格,倘發現有不理想的地方即要求打掉重做,2005年,南埔國小慶祝建校98週年校慶,手印圍牆同時舉行揭幕禮,這座圍牆不但凝聚南埔國小師生的向心力,也成為南埔地區最具文化內涵的觀光景點。
    附註:2003年南埔國小圍手印圍牆標語
  讀書能使我們豐富生活內容,開?思想範疇,充實精神領域,追求科學新知,讓人不斷成長;吸收前人的經驗,以成功者為榜樣,掌握成功契機,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八十老校友溫送珍敬題

  另在手印的牆柱上題:「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天生我才必有用,雙手萬能定成功。」。
  客家雜誌是凝聚客家鄉重要的雜誌,有一次,溫送珍和該社發行人陳石山參觀中正紀念堂元霄花燈展時,建議客家雜誌社應參與台北市政府元宵節花燈展,並以?磚引玉的心情贊助製作經費;每年暑假,客家雜誌社為客家子弟在新竹舉辦夏令營,俾其接觸更多的客家文化,溫送珍也是主要的贊助者;鼓勵台灣戲曲學院同學努力學習客家傳統戲曲,並延續客家傳統藝術之傳承,捐助獎助學金給予該校同學,凡該校高職部、國中部及國小部客家戲科及傳統音樂科,主修八音等樂器,或與客家戲曲課程相關之在學學生,均可提出申請,此一善行和其他永續發展的活動一樣,每年都舉行。

客家桐花季

  桐花遍佈台灣北部,尤其是苗栗縣境台三線沿線,早年種的桐花樹每年4、5月間開花,有如白雪般,極為美麗,葉菊蘭擔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時,發現這種美景是苗栗很好的觀光資源,即輔助苗栗縣政府舉辦客家桐花祭,吸引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前往,而苗栗鄉親為追尋桐花的腳步,陸續開發桐花公路、桐花樹海、桐花咖啡廳、桐花古道、桐花荷田、桐花水岸、桐花民宿等、桐花SPA等特色商圈,讓桐花之美在台灣發光、發亮。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為打響客家桐花祭的知名度,結合文化與產業,舉辦客家桐花祭時,徵求客家山歌歌詞,希望透過優美的歌聲,把苗栗的桐花之美,讓世人都知道。溫送珍回苗栗時,看到台三線的油桐花,每次的感動都不一樣,看到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徵選桐花祭山歌詞的消息,也提筆填詞,因長期的愛鄉情懷,也是一時的感性之作,歌詞送出後,以平常心待之而不以為意,沒想到被評選為山歌歌詞第一名,由客家山歌唱將賴碧霞主唱,每次聽到賴老師的優美歌聲,總是忘情的說,這首歌可以這麼好聽,全是賴碧霞詮釋之功。
    附註:2004年桐花祭入選第一名的山歌詞:
  「桐樹開花滿山崗,客家本色意志強,五月雪白塵不染,遍野春色吐幽香,薰風先入客家情,提倡文化一條心,優良母語源流遠,莫忘祖宗好聲音。」

夫妻合照

  婚姻是人類社會的特色,明確規範夫妻角色、權利與義務的制度,大部分國家與社會採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建構於血緣、婚姻、或收養關係,其中又以婚姻為主,不但連結個人與社會,同時也是傳承行為規範與培育社會文化的場所;因此,家庭被視為社會安定的主要基石。
  溫送珍年輕時,因為太太要照顧大源百貨行的店務,加上孩子需人照顧,除非必要,大部分活動都自行參加,但他也發現事業成功者,大部分都與太太同行,自商界退休後,不論國內外活動或旅行都是夫妻同行,看到朋友也帶太太前往,就有股特別親切的感覺,拿起相機按下快門為這對夫妻拍下合照,他發現夫妻合照時,兩人的臉人總是閃亮出美麗的光彩,笑得特別開朗,而將照片洗出送給當事人時,他們又是千謝萬謝的收下照片,這份充滿喜悅的收穫讓溫送珍參加宴會或活動時,若遇見夫妻檔,樂意為好友們拍下合照,而這些照片也是一張拍得比一張漂亮,洗照片時也留下一張珍藏,由其拍照的數百對夫妻合照相片,成為其日常生活欣賞的重心之一。

模範家庭

  溫送珍、黃細喜結婚當晚,他就在新婚妻子面前寫下誓言:「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行孝父母,恩惠勿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盡人事以待天侕。」隨後拿出印泥,夫妻兩人都蓋上大姆指的指印。溫送珍向來就是信守承諾的人,夫妻兩人經營太源商號確實做到男主外,女主內,兩人過著相敬如賓、有如神仙眷侶般的日子,被街坊視為模範夫妻。凡到溫家作客的朋友,都認為夫人講話聲音甜美,待人溫柔有禮,靜靜的坐在夫婿旁邊,聆聽其說過千百遍的故事,從來未加辯駁或插嘴,面帶微笑的幫客人倒茶,準備點心,讓客人享受到賓至如歸的喜悅。
  溫送珍結婚次年生下長子森錦,他住在南庄的母親溫黃金妹心疼兒子和媳婦,到台北幫忙帶孫子,同時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除溫森錦、溫森芳兄弟外,另育有溫映雪、溫映芬和溫映群3女,每位都是祖母帶大的,故和祖母極親。迄2006年,溫送珍的孫輩有16人,曾孫1人。長子溫森錦和他一樣是運動好手,獲劍道六段,娶妻邱椿惠,經營事業有成外,先後擔任開南商工和建國中學的劍道老師;次子溫森芳輔仁大學畢業,娶妻張鈴慧,全家移民哥斯大黎加,經營知名旅館,凡台灣旅客前往哥國旅行,他的招待總是特別親切;長女溫映雪,任職交通部郵政總局,夫婿羅成基,任職台灣電力公司,也是社區的志工幹部;次女溫映芬在家相夫教子,夫婿為張廉申任職欣欣水泥公司;么女溫映群原任職台灣日商貿易公司,夫婿林泰舜任職旅遊業,後來移民哥斯大黎加。每位孩子都事業有成,孫輩的成就更是傲人,有畢業自國立台灣大學者,也有畢業自美國知名學府者,逐一投入社會,似祖父般,奉獻個人心力、關心社會發展外,對於祖父樂善好施的善舉更是景仰有加。
  1990年,溫送珍自創立的大源百貨公司退休,家庭和諧,父慈子孝,夫婦兩人生活規律、熱心公益,推展太極拳運動,被街坊鄰居公認為和樂融融的一家人。此外,他常和家人一起出外旅遊,每年至少出國一次,旅行期間,溫氏夫婦總是細心觀察人家的長處,注意社會不同層面的需求,倘看到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就其能力所及,劍及履及的加以協助,雖然為善不欲人知,但好事仍然受到各界的讚揚並廣為宣揚,經古亭區公所的呈報,台北市政府於1990年5月,認定溫送珍、黃細喜和子女們一家和樂融融的情景足堪做為楷模,特別頒發模範家庭獎狀。

金婚與鑽石婚

  每對新婚的夫妻,都希望自己的婚姻能夠永浴愛河,白頭偕老,為了增進婚姻生活的情趣,西方文化將不同的婚齡給予不同的代號,其寓意採結婚越久的代號越為珍貴,分別為1年紙婚(Paper Wedding);2年棉婚、布婚(Cotton Wedding),蒿婚、布婚 (Calico Wedding);3年皮革婚(Leather Wedding),果婚(Fruit Wedding),羊布婚(Muslin);4年絹婚、絲婚(Silk Wedding);5年木婚(Wood Wedding);6年鐵婚(Iron Wedding);7年羊毛婚(Woolen Wedding);8年電器婚(Electric Wedding、Appliance Wedding)、青銅婚(Bronze);9年陶器婚(Pottery Wedding);10年錫婚(Tin Wedding);11年鋼婚(Steel Wedding);12年絹婚(Linen Wedding);13年蕾絲婚、花邊婚(Lace Wedding);14年象牙婚(Ivory Wedding);15年水晶婚(Crystal Wedding);20年瓷器婚(China Wedding);25年銀婚(Sliver Wedding);30年珍珠婚(Pearls Wedding);35年翡翠婚、碧玉婚(Jade Wedding)、珊瑚婚(Coral Wedding);40年紅寶石婚(Pudy Wedding);45年藍寶石婚(Sapphire Wedding);50年金婚(Golden Wedding);55年翠玉婚、綠寶石婚(Emerald Wedding);60年鑽石婚(Diamond Wedding);70年白金婚(White Golden Wedding)。
  日治時期,士林官邸原為園藝管理所士林園藝實驗分所,1950年後成為蔣中正總統的官邸,在威權時代,該地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1996年,台北市政府將其整理後對外開放,開放前夕,台北市長陳水扁邀請台北市結婚滿50年的夫妻一百對在土林官邸舉行慶祝活動,以再愛一萬年作為主題。溫送珍、黃細喜這年正好是結婚50周年,恭逢其盛,應邀參加士林官邸開放典禮和金婚誌慶,這份喜悅說是巧合,或說是菩薩給予的機會亦無不可。
  有過五十週年金婚的愉快經驗,分享成為溫送珍和黃細喜夫婦共同的心願,2005年,兩人結婚60週年時,旅居各地的子孫全部回到台北為爸爸、媽媽或為爺爺、奶奶祝賀外,溫森錦與溫森芳兄弟並在台北市國賓飯店席開50桌,邀請至親好友同聚一堂,為父親81大壽暨結婚60週年慶祝,並分享溫家全家和樂融融的快樂氣氛。是日除眾家親戚、好友蒞臨外,並蒙陳水扁總統、呂秀蓮副總統、馬英九市長等長官賜匾,許多親朋好友都站在台上誇獎主人的福氣,祝賀溫送珍、黃細喜夫婦百年好合,客家雜誌社陳石山發行人上台祝賀詞時,呼籲為這位客家大老寫回憶錄,做為後生晚輩學習的楷模。溫送珍高興之餘,是日寫下:「回憶結婚六十年,夫妻協力創家園,甜酸苦辣都受過,一家健康謝蒼天。」。

感恩的人

  何禮謙、徐傍興、林榮春、陳清軒、彭阿茂、郭春林、胡均發、李慶瑞、吳淑泉、陳運通、陳石山、王桂樹、郭豐文、葉素榮、全度法師、慈濟上人、梁榮茂、張承璜、楊東興、李政貴、胡益壽、詹鈴權、黃森榮、邱鎮森、鄭榮興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