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立東華大學成立於1994年,是台灣東部第一所綜合大學,今年暑假,該校開辦第二屆後山學堂大眾史學研習營,五月間,從葉倫會的部落格接到蔣竹山教授邀約前往授課的訊息,勇於學習、樂於分享是最近幾年關心台灣文化的主軸,與蔣教授幾經討論後,確定以「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孰重?」為題,做兩小時的演講,於是就個人參與海關博物館、大稻埕導覽、紀綠台北歷史的經驗完成一篇講義。六月底接到課程表時,看到講師的名單,每位都是名重一時的學者專家,內心有幾分不安,但醜媳婦終需見公婆。

 

2008年7月13日早上背著台灣神明的故事、台北城的故事、台灣燈塔的故事、溫送珍回憶錄、南港的故事、松山的故事、飲水思源、松山慈祐宮兩百五十週年慶特刊和積福與養生等書,坐自強號火車前往花蓮,走出花蓮後火車站,只見前面景緻美得讓人想拍一張照片,拿出相機隨機一按,全部都是美景,鄒先生和吳小姐沿途介紹花蓮的風土民情,東華大學的特色,讓台北散步者充滿著驚喜與驚呀!抵達東華大學學文學院時,首先見到張力院長,他是國內近代史的知名學者,籌備海關博物館時曾向他請益,並蒙其指導,隨後見到許育銘主任。

 

參加研習營的同學來自台灣各大學歷史系所,從大家選擇後山學房研習營做為暑假期間提升史學程度的活動,可以見識到他們的智慧,透過四天的研習,從學者、專家身上見到成功者需要俱備的條件與特質,認識可以互相討論學習心得的新朋友,待下學習開始時,與原來的同學比較,立足點當然不同,期盼十年或二十年後,同學們在學術界嶄露頭角,而我將以認識他們為榮。

 

上課時就從事公職期間,最初閱讀有趣的歷史資訊,也因為這份認識而獲得撰寫中華民國海關簡史、籌備海關博物館的機會,在海關博物館工作期間,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參加社區導覽活動的義工,導覽義工看似平凡又沒有任何收入,卻無心插柳的為自己嬴得些許的虛名,收穫出乎意料之外的豐碩,鼓勵同學們,平日就要認真的學習,並且不忘回饋。研讀海關史料時,發現歐美國家的機關、行號或教堂都有記日記、月報、年報的習慣,看似簡單的紀錄,經過一番整理後,如海關的十年報告書,除進出口資料外,也敘述各地海關附近產業的發展,乃至不同文化的觀察所得,成為後人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分享導覽期間,為了讓被導覽者不致於空手而返,平日不斷充實導覽的內容,蒐集日常生活就可以看到,感受到的知識,這些知識經過整理後,陸續發表於報刊、雜誌,並獲出版商的青睞出版專書,每出版一本新書,都會為自己在這個領域爭取到攤頭堡。

 

鼓勵同學們,首先就四天研習觀察與在內心世界興起的漣漪留下兩千至三千字的紀錄,文章完稿後,可以做為個人學習的心得,可以藏諸名山,也可以投稿相關刊物,做為分享的經驗。就個人的經驗,只要樂於耕耘,收穫永遠是豐富的,誰都不曉得,發表的那一篇文章,出版的那本書,可能為社會、國家或個人的未來帶來意料之外的影響。

 

兩個小時的時間好像才開始,就要結束了,開放同學發問時,發現台下的同學可是人才濟濟,雖然年紀輕輕,知識豐富而且廣博,有同學從最近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的米勒畫展談起,從其談話內容感受到他對這位素人畫家的認識還真不賴;同學就提及的人孔蓋分享到天空的路燈造型,想到舉一反三的例子,若以此推論,東華大學負責後山學房講座的老師們,真是功德無量;有位同學準備畢業後擔任導覽工作,首先祝福她成為好又成功的導覽員,條件是認真的蒐集相關資訊,經過整理後,用淺顯易懂的話和觀眾分享,讓聽的人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甚至成為其生活的一部份。每位同學的問題都極具特色,讓台北散步者體會到什麼叫做英雄出少年,也了解時下有許多積極進取的年輕朋友,只要假以時日,他們的研習成果,都將在學界發出亮麗的光芒,為社會創造重大的影響。

 

活動結束時,有幾位同學過來詢問一些問題,也有一位研究所的同學拿著相機要求合照,腦海浮起「做人就是要讓人家高興」的想法,欣然接受同學的要求。

 

感謝的人

有機會到國立東華大學和一群年輕的史學菁英齊聚一堂,就個人來說,是愉快的學習之旅,如果同學們聽我的課後,有任何收穫,要感謝張力院長,許育銘主任,蔣竹山教授和林明惠小姐。下午授課的周維沛經理也坐在台下分享,他謙虛的情懷叫人感動,因為和朋友約好下午要尋找花東地區的義民廟而未能聆聽他精彩的演講,惟預祝上海商業銀行的博物館早日完成。

 

附註

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孰重?  葉倫會0910161747

第二屆後山學堂:大眾史學研習營講義)

讀歷史

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時,業師唐子宗教授要同學平日多讀書,培養經國濟民的知識,特別推荐傳記文學,指這本雜誌內容豐富、文筆流暢,值得閱讀,因而認識中國近代史的知名人物,如胡適之、趙元任、齊白石、顧維鈞、蔣廷……等,閱讀時,享受到和大師級人物對談的樂趣。國內經濟起飛後出版的天下雜誌,因其具有「觀念領先」的特質,每期出版時亦先睹為快。

 

中國歷朝出了多少聖君、賢相與名將?請問認識他們多些,還是認識寫史記的司馬遷或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多呢?中國近代史巨擘蔣廷黻曾提出「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孰重?」的話題。今天,仍然是嚴肅的問題,值得大家一起來探討。

 

寫歷史

閱讀名人傳記的好處是慢慢的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思維,開始紀綠周邊的事務,最初,寫生活日記,電腦出現後,偶爾翻閱稍早寫的日記,若不滿意,即重新寫過,或更改或修正較合宜的用字,經反覆不斷的練習,逐漸出現「下筆如有神助」的喜悅。到外地旅遊,或在住家附近散步,紀錄所見所聞,因為都是有所本,相較於學生時代強不知以為知的作文,一定會產生不同層次的感動,復因知識不斷成長,待完稿或結集出版時,胡適之:「一步有一步的境界,步步有步步的引導」這句話的喜樂,隨時都可能上腦海。

 

柴松林教授是國內知名的統計學者,與其閒聊時,他稱國內媒體的本科是新聞與廣電科系,但新人經過一段時間歷練後,出人頭地者以歷史系學子佔大宗。事實上,在其他領域,有歷史背景的朋友,因為歷史學的訓練,常常呈現與眾不同的特質,容易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讀歷史,寫歷史乃至創造歷史,是歷史系學子得天獨厚的機遇,如何抓住要點,是每位朋友的責任。INPUTOUTPUT孰重?若沒有前者,縱使有後者,寫出來的東西,終究敷淺,登不了大雅之堂。平日多參加活動,博覽群籍,尤其是名家的著作,蓋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此外,要找機會向老師學習,研究竅門無法在課堂授課時做一、二、三、…..的傳授,往往是老師於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間透露出來的一、兩句話,有智慧的學生,心就領神就會的加以引用,倘用心些,青出於藍,勝於藍者所在多有。語云:「名師出高徒」,要成為有用的歷史學者,這兩方面都很重要。

 

多讀、多聽、多寫是歷史工作者成功的不二法門,平日自我練習的基本功固然重要,倘有機會擴充學習的領域,應該勇往直前、接受挑戰,視其為學習的好機會。縱使能力稍有不足,也要以「視天下興亡為己任」般的全力以赴,拿出好成績,只要過了這關,等同打通任督兩脈,功力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史官在中國歷史向來都有崇高的地位,因為不畏權勢,秉筆直書,連犧牲生命都在所不惜,故「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成為千古傳唱的佳句。所以下筆為文時,一定要秉筆直書,有位學者稱:「文人之文惟恐其不己出,史家之文惟恐其己出。」,由此可見要成為歷史學者是何等不易,故每位有史學訓練的人,下筆時心中一定要有把「正直」的尺。

 

任職海關期間,奉命編撰中華民國海關簡史,因為我國海關由英國人建制,高級關員泰半屬於客卿,閱讀資料時,發現歐美先進國家不論機關、團體或個人都有留史的習慣,讓後代的人可以鑑古知今,做為記取教訓,改善缺失的原素,這些資料經過時間的累積,每篇、每章、每本都成為紀錄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也因為這些資訊的累積,減少後來者因為記取前人的教訓,省去不必要的摸索,讓社會快速進步。

 

我國海關和大部份歐洲國家的機關或團體一樣,每天都有日報、十天有旬報、每個月有月報、每年出版年報、十年還有十年報告書,以海關日報為例,大部份是進出口貨物的數量、價值,旬報的資料就豐富幾許,月報包含進出口國別,或做簡單的分析,年報的內容加上港口附近的風土民情,十年報告書,甚至論及業界的興衰暨其原因,就以淡水海關十年報告書和台南海關十年報告書而論,絕對是研究台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而執筆者因為需博覽群群書,自然成為該地區其他領域的權威學者。

 

賦予人物與建築生命

紀錄歷史時,運用專業史觀下筆記載是永遠不變的道理,惟力使人腐化,知識也會讓人傲慢,執筆者常會有優越感,往往不容易聽別人的意見,致有時會出現盲點,故一定要「消失自我」,儘量不要在文章中出現作者的影子,甚至走在主角前面,曾經訪談知名建築師高而藩先生,請教他設計建築的特色?一般建築師獲取知名度的捷徑?他設計這麼多知名建築的特色?高氏稱其設計的台北美術館,台北市龍山寺附樓,都以週邊環境或原有建築為主體,其設計部份純為附屬於主建築或原有大環境中的一環,一點都不搶眼。一般建築師能夠成名的特質以創新為主,尤其是稀奇古怪的創新,這種建築容易獲得媒體青睞而一夕暴紅,事實上,物極必反,倘不具真才實學,反而很快被社會所淘汱。從事歷史工作者也應該有這種思維,千萬不要強不知以為知,更不能扭曲事實真象,使得「青史盡成灰」。

 

究竟是人物重要,或建築重要?這屬於一體兩面,如果沒有萬里長城,秦始皇的故事一定要重寫,倘沒有大運河,中國的歷史也將重寫,做為歷史工作者,倘能將人物與建築結合,一定可以讓故事說來動聽,吸引更多人的重視。

 

台灣早期的教育忽視鄉土教學,故大部份居民不知道住家附近的特色,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啟發,就很少注意身旁發生的事務,在台北從事導覽工作多年,發現許多生在台北、工作在台北、住在台北的朋友,很少人知道這個都市命名的由來,這個城市與眾不同的特色在那兒,屢屢和大家分享:「認識才會產生感情,了解才會產生愛。」的觀念,希望朋友們認識或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可以認識鄉土,也可以經由生動的描述,讓朋友興起到台北旅遊的思維,為居住地區商家帶來商機,享受到額外的收穫。

 

記錄或寫歷史其實是極為專業的工作,許多學識淵博的人,縱使說得頭頭是道,但要他們中規中矩的記下生活經驗或周遭變遷的故事,卻有如千斤重擔般,無法完成。事實上,也惟有「他們不能、不願或欠缺一點點能力與毅力」,才讓我們這群呆呆的歷史工作者(專門燃燒自已,照亮明人的人)有表現的機會。常在導覽時舉:「全世界從來沒有一個國家五十年來沒教自己的歷史,沒教自己的地理,這個國家竟然可以存在,它的名字叫台灣。」為例,每次說這句話時,眼匡幾乎泛紅,也盼望經由這句話的剌激,鼓動更多朋友關心自己生活週圍的事情,紀錄故鄉的故事。

 

德國大儒歌德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也有學者說:「建築是都市的靈魂」,不論音樂或靈魂,都讓人聽他千百遍也不厭倦,換句話說,在建築裏活動的人每天創造的故事,讓原本冷冰冰的建築似音樂般扣人心弦,如情詩般的憾動人心,其間需要大師的譜曲與作詞,即需要歷史學家或歷史工作者蒐集整理相關資訊,透過故事的傳誦,賦予永垂不朽的生命。台北一0一因為曾是世界最高樓而舉世聞名,但她的歷史很短,導覽台北城時,走到東門、南門、小南門和北門等四座城門,常想,若台北城缺少這四座城門,不曉得要怎樣詮釋她的故事。

 

楓橋夜泊這首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唐朝傳唱千古的佳作,是國內知識份子必讀的唐詩,經由無數讀書的傳誦,提升寒山寺的知名度,也吸引無數讀過這首詩的朋友前往蘇州觀光,或規劃為下次旅遊的主要地點,做為歷史工作者,當機會來時,應該有份自信,相信自己寫出來的文章、詩詞或照出來的相片,都將讓讀者為之動容,讓當地的居民享受到其默默付出或奉獻的成果。

 

創造歷史

讀歷史、紀錄歷史或創造歷史有其軌跡可尋,閱讀前人留下的資料屬於踩在別人肩膀向前行,或走在前人走過的道路向前進,因為資料經過篩選,錯誤少些,但跳不出前人的框架是其缺點。導覽大稻埕期間,和大稻埕扶輪社合作,出版走過大稻埕-人物篇(1),該書介紹人物以在大稻埕出生,或在大稻埕打拼事業有成者,出版後獲得很大的回響,第二年還印第二刷,就一個歷史紀錄者,訪談經驗擴充生活的領域,發現不同行業別間的工作性質差異極大,每個領域都有令人尊崇的高人能士,提升對社會各階層的觀察能力,事後再回味其間的滋味,說這些朋友是老師也不為過。面對至於出版圖書的經驗,因為參與編稿暨美編,培養出版其他新書的能力,就一個歷史工作者而言,這個經驗極為寶貴。

 

不論紀錄歷史或創造歷史,都應該留下痕跡,讀書時看見「寫出來的東西才是真的」這句話,訪談或紀錄歷史資料前或後,閱讀相關資訊,接觸新知時,倘能整理成篇,另成一章是額外的收穫,如果內容夠多,要設法出版,出版的好處堪稱好處多多,有位大學知名校長,提及初任校長時,每年應邀到外界的演講場次僅十數場,後來約半年出版一本內容與實質都不同的書,每出版一本,即被視為該領域的佼佼者,獲得業界的重視,演講邀約不斷,場次也快速提升至一年超過兩百場。

 

感謝的人

籌辦海關博物館期間,參觀台北暨近郊知名博物館,到台北市長安東路參觀紙博物館,對該館的活力充滿感動,最感動的地方卻是在離開時,門口有本寫著「感謝的人」的簿子,突然發現,每個人的成就不是靠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它需要無數朋友的支持與協助,從這時候開始,以感恩的心情,謝謝每位給予學習機會的長輩、朋友,作品最後要加上感謝的人,演講也要特別謝謝主辦單位和邀請的人。

 

兩個小時的演講很快就過去了,如果朋友們認為今天有一點點的收穫,請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安排和認真的籌劃,而我則要謝謝蔣竹山教授,因為他誠懇的邀約與安排,才有機會到東華大學來和朋友們分享個人的經驗;如果各位對兩個小時的演講有些許的失望,忍耐是不夠的,期盼朋友們給予包容,讓我在回家的路上仍然保有來時的期盼與喜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