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暨語語研究所研究生在大稻埕(2007.01.20)

2005年,葉倫會老師應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的邀請,為一群駐我國的外交官導覽大稻埕,主任委員是林芳玫教授,她是一位美麗又有氣質的女士。2007年剛來,接到林教授的電話,指示帶領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史研究所的學生參觀大稻埕,對美麗女士的邀約,拒絕是沒有禮貎的,欣然答應時也請教林教授參加的人數。

 

 

因為參加活動的朋友目前都在國中或國小任教,2007年元月20日,騎著腳踏車,載著葉倫會編著「松山的故事」、「松山慈祐宮建宮兩百五十周年慶特刊」各20本,暨台灣燈塔的故事、飲水思源、台北城的故事與積福與養生等書準時抵達台北霞海城隍廟。台灣燈塔的故事、飲水思源、台北城的故事與積福與養生等書送請林芳玫教授指導,至於其他同學,則是松山的故事與松山慈祐宮兩百五十週年慶特刊各乙本,送書時且和朋友們約法三章,回家若沒看,將到他們家取回。

葉老師向大家介紹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社會,迄今天仍然沒有改變,舉去年參與新移民訓練課程的經驗,分享新舊移民因為文化差異所產生的爭執,需要互相包容才能夠化解,但早期的移民為了獲取較多的生存機會,械鬥是解決爭端的主要選項。

大稻埕原來是艋舺附近的小漁村,因艋舺發生頂下郊拼,打輸的同安人退居此地,卻因為艋舺附近的淡水河淤塞,使得大稻埕成為北台灣對外進出口的重要轉運站,貿易帶來的豐厚利潤,蘊育出大稻埕特有的文化,他們的成功,固然有因緣聚會的因素,但居住大稻埕的居民能夠把握1加1大於2的道理,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引導朋友們參觀霞海城隍廟和迪化街的商家暨兩旁建築的立面特色,葉老師自1997年開始研究、探索大稻埕的發展與文化,部份商家老闆和葉老師已經從認識而了解,致成為好朋友,而今天來參加的朋友,又是台灣文化史研究所的學生,為了讓大家體驗大稻埕人的熱忱,請吃黑棗有之,也有送養生茶,林合發油飯的阿嬤,更是人手一包林合發油飯,讓大家享受到齒頰留香的喜悅。

大稻埕有太多的可愛,讓師大的同學們好生感動,穿過巷道,走過馬路,看到許多以前沒有注意的東西,硬是將行程不斷往後延,到有記茗茶時,已經快12點了,葉倫會老師因為下午要到松山慈祐宮附設圖書館主持學術講座,向大家互道珍重再見,盼望透過這些任教於國中或國小老師的影響,讓北台灣的學生都知道大稻埕的美麗與大稻埕人的優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