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524 日應雙連教會松年大學朱嫣嫣主任的邀請,前往該校演講「台北城的故事」,或許是那次演講留下的印象不錯,2008年8月間,接到朱主任的電話,指示為該校博士班講授「林安泰古厝」,年過六十,將凡事聽話列為處世的重要原則。

和林安泰古厝的淵源來自參加台北市民政局到金門觀摩的活動,同行有林安泰家族的後人,找尋台北的美麗是公餘的活動之一,於是開始訪談林家後人,閱讀林安泰古厝遷移至新址的資料,完成林安泰家族在台灣發展文稿約兩萬字,並刊載於台北文獻,因為文字淺顯自然,被朋友視為林安泰的專家,先後應邀寫專欄或演講。

 

 

2008115日早上,騎腳踏車載著近二十本積福與養生和養生小品往雙連教會,經過這兩天夜晚都有衝突的中山北路,台灣人的可愛是事情過後,很快就恢復秩序繼續為前程打拼。同學們至少在雙連松年大學都有八年以上的資歷,都是見多識廣,上過許多知名老師的課,其中有高齡九十歲的阿嬤,而且耳聰目明,為表達對國寶級人物的尊重,轉送日前廖鴻昌理事送台灣省城隍廟出版的養生小品,希望她「呷百二」。上次到雙連教會帶九刷的積福與養生,承朋友們的愛護,這本書已經印十一刷了,凡認真聽講或答對者,都送書鼓勵,致下課時,有朋友說今天的雙手因為鼓掌鼓太多而紅樸樸的。

 

林安泰來台祖林欽明原籍福建安溪,四子林志能是賺錢祖,在艋舺經營船頭行賺大錢,自中國聘請八十名,本地兩百名匠師,經過日以繼夜的趕工,在今四維路和敦化南路口完成林安泰大厝,當時有「有榮泰富,沒榮泰厝;有榮泰厝,沒榮泰富」的俗諺,可見林安泰古厝的豪華,透過照片建築或木雕與石雕,看到早年工匠的認真與執著,趨吉避兇與教化人心的雕刻讓人看她千遍也不厭倦。1970年代,因為政府計劃建敦化南路,徵收林家土地,因緣湊巧的將其保留下來,拆下來的建材在外面流浪六、七年,終於落腳濱江街的濱江公園,雖然僅保留原來的三分之一,因為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故默默的在這兒讓國人了解林安泰家族在台灣發跡及建厝的歷史。因為老厝的生活方式和大家的生活形態相近,林家的生活細節,都似重溫兒時的舊夢般,故聽起來額外有趣。

 

下課時,有位客家籍的朋友拿「台北義民廟的故事」乙書,感謝對義民祭典的奉獻與付出,直誇寫得好,他原籍新竹縣湖口鄉,自稱老縣長范振宗依輩份要叫他叔叔;詩人鄞強理事用「葉倫會千」寫下七言絕句詩:「葉氏奇才特意排,倫常論逑帶詼諧;會探古蹟明詳記,千載留痕景像來。」,讀來令人感動,也對詩人的才氣佩服萬分。

 

授課結束,朱主任指示下學期為該班同學講授萬華的故事,希望能夠排十四堂,擺明是要我多跑幾趟萬華,年過六十,仍然有機會學習,當然要好好的把握,不但要找尋台北的美麗,同時要分享台灣人的驕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