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國曆1112日是孫中山誕辰紀念日,全國歡欣鼓舞的放假一天,而今,這天和一年365天的任何一天一樣平常,但應邀到大學講堂通識課程的講座教授,和年輕朋友分享台北城的故事,仍然有份期許,希望青年朋友透過認識與瞭解而愛自己生長的土地。

 CIMG6648.JPG

 

盧清青主任是位認真又熱忱的教育工作者,聯絡時,告訴她平日的交通工具是腳踏車,但其表示為對擔任講座者的尊敬,一定要開車到捷運站接,雖然有幾度猶疑,但前一天仍然收到盧主任電話,相約見面的時間,違背美麗女孩的想法,況且是這麼有誠意,是沒有禮貌的。

 CIMG6649.JPG

20091112日起床,先整理前一天參加好友溫送珍將獲得2009客家終身貢獻獎獎金一百萬元全額捐給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隨筆,完稿鋪上葉倫會的部落格後,為表示對演講者的尊敬,循例沐浴,然後騎腳踏車載20本拙著(送華夏技術學院圖書館)及積福和養生約二十本到新公園坐捷運到南勢角站,便捷的交通,縮短台北的距離,兩地的車程僅十分鐘。

CIMG6649.JPG  

坐上盧主任的車子,往華夏技術學院前進,學校位於山下,環境清幽,主任告知學校校史、最近發展情形,好像才一愰就抵達校區,華夏技術學院仿西臘神柱的建築,有如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壯觀,圖書館外牆高掛賀本校榮獲教育部頒發傑出教育計劃獎,進入圖書館大廳,是館長的攝影展,每張照片都給人清新自然的喜悅。

 

進入華夏技術學院禮堂,已經坐滿近五百位學生,盧主任介紹主講人後即開始分享台北城的源起,城市發展,演講過程中,為了加深其印象,隨時抓住機會和聽眾互動,華夏人也以其獨特的敏銳見解,分享台北與眾不同的特色。

 

演講結束,承盧主任再度親送捷運南勢角站,她稱許這次演講的掌聲堪稱空前,但兩人的結論,希望同學們能從今天的演講獲得啟發,長大後,透過對土地的認識與了解,更愛自己生長的地方,為國家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附錄:

台北城的故事          葉倫會

漢人有計畫的開發台北,始自1709年陳賴章墾號獲得墾照,惟台灣的發展由南向北,故早期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稱號。1785年,艋舺屬淡水廳,廳治設於竹塹,艋舺因為淡水河河運便利之賜,不論人口或商業規模都遠遠超越竹塹,沈葆楨處理完牡丹社事件後,發現台北地區的發展不可限量,建議設立台北府,旋獲清廷的允許。

 

台北設府後,1882年建台北城,1884年竣工,陳星聚知府建馬路及規定建屋格式,讓知名的富商樂意到城內居住。劉銘傳撫台期間,引進人力車,加上台北、基隆和台北、新竹鐵路通車,讓台北城成為台灣最具發展潛力的街區,和大稻埕、艋舺合稱三市街。

 

1895年,日軍進入台北城,在原台灣布政使司衙門舉行始政儀式。1900年,因為台北城內的繁榮,城牆的功能不再,因應交通的需求,開始拆除城牆和西門,將原來城牆改設三線的林蔭大道,四條道路分別為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和愛國西路,剩下的四座城門分別為東門(景福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如果台北市沒有這幾座城門,國人心目中的台北可能與現在的想法大異其趣。

 

日治時期,總督府最初設在中山堂旁的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後來利用陳姓和林姓的宗祠改建總督府,坐西向東的總督府,中央尖塔有9層,高60公尺,北為台灣銀行,南為司法大廈,有人說是執政當局以棍棒和胡蘿蔔交互運用,作為統治的工具。台灣光復後,總督府改名介壽館,國府遷台後成為總統府,今名總統府。

 

總統府往南的斜對面是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它一直是國內學子夢寐以求的優等學府,內有光復樓被指定為古蹟。旁邊是中央氣象局,每逢天氣急遽變化時,電視台的氣象報告幾乎會以該局圓形塔做為背景,讓其成為台灣知名度最高的建築之一,惟這座塔建成後也有一段趣譚,話說蔣經國總統在這段期間數次眼疾,於是請高人到七海官邸看風水,認為問題不出在基隆河的截彎取直,遂轉往總統辦公室觀看,窗外正對似眼珠狀的圓塔,但建築已完成,遷建又有困難,於是在廣場前建大型標語,擋住兩地的視線,這幾座標語直到政黨輪替後才拆除。

 

俗稱新公園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是台灣最早的大型公園,公園大門是一對人人耳熟能詳的銅牛,材質分別為紅銅和黃銅。有四處古蹟,分別是國立台灣博物館、急公好義坊、黃氏節孝坊和台北放送局音樂台;兩座博物館,即國立台灣博物館和二二八紀念館;數處台灣第一,如最早成立的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最早的廣播電台-台北放送局,最早的室外噴水池。此外,公園內有匹神采飛揚的銅馬,據稱原來置於今圓山忠烈祠的日本神社;晚近建立的二二八紀念碑,希望它能夠真正促進島內族群間的融合。公園內,不論建築或動植物生態都極為豐富,是台北市的重要地標,也是知名的休憩景點。

 

自總統府到忠孝西路的重慶南路,曾是台灣知名的書店街,一間又一間的書店和書報攤佔據兩旁的騎樓,對台灣的文化發展貢獻卓著,尤其是台灣書店出版的書,幾乎每個三十歲以上的學子都讀過,惟這家公營的書店或許不與民爭利,或許無法與民營企業活潑的企劃手法競爭,早已悄悄關門,並且成為旅店。事實上,其他書店,因為大型書店如金石堂或誠品等連鎖店的開張而逐年減少,近年更因網路的發達,改變讀者的閱讀習慣,讓原來的榮景不再。

 

台北市究竟有多少條路,或說三百條,或說六百多條(將路的段也算進去),衡陽路是清領時期就有的道路,最初,近新公園的路段叫石坊街,靠近西門町部份叫西門街,台灣最早公共給水的鐵枝井就設在石坊街;日治時期是台北城最繁榮的街道,供應貨品以禮品為主,改名榮町,台灣最早的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公司即設於衡陽路與博愛路路口,菊元百貨公司如今是國泰世華銀行的行址;台灣光復後,金飾店與綢緞莊是這條街的主要產業,隨著都市更新,衡陽路剩下幾間仿巴洛克式建築,如白光攝影社、全祥茶莊、伍中行和公園號酸梅湯仍然在那兒訴說老街過往的繁華。博愛路也是清領時期就有的道路,原名北門口街,日治時期改名京町,台灣光復後,綢布莊進駐,早期西餐廳美而廉就在這條街,吸引名媛貴婦前往,據傳每年農曆春節綢布莊開市這天,鞭炮聲連響半小時以上;因為美而廉老闆喜歡攝影,提供場地供攝影家作公開展覽,經年累月的演變,使得週邊成為台北,甚至台灣知名的相機街。

 

台北火車站前面的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原址是鐵路飯店,該飯店曾是台北市知名的飯店,1945年5月31日美軍轟炸台北時,毀於戰火,有段期間攤商雲集,後來該地由新光保險公司標得,蓋地上51層,地下7層的建築,曾是台北最高的建築,站在觀景樓,可以看遍台北市週邊的景緻,旁邊的凱撒飯店是台灣知名的觀光飯店,也曾是台北市最高的建築,兩棟建築都在這兒引領風騷,傳述著台北城的故事。

 

 

葉倫會演講題目

台北城的故事

讓台北觸動您的心

台北街頭的故事(最近的)

台北街頭的故事(1970年以前)

台北三市街(台北城,大稻埕和艋舺)的故事

台北萬華的故事

台北大稻埕的故事

台北孔廟的故事

台北賓館的故事

台北西門町的故事

台北大龍峒的故事

中山之美-台北中山區的故事

台北芝山巖的故事

台北林安泰的故事

台北松山(錫口)的故事

台灣博物館的故事

台北的精緻博物館

台北的主要古蹟

台灣神明的故事

財神爺的故事

台灣廟廟廟-神明的故事

台灣燈塔的故事

天堂之路-台北新生南路的故事

台北縣板橋林家花園的故事

桃園的故事(以桃園縣的古蹟做主軸)

健康快樂過一生

成功導覽解說的技巧

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熟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