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南庄

  溫送珍苗栗縣南庄鄉人,生於1925年,父親溫阿勝,母親溫黃金妹,祖父溫阿水、祖母羅運妹。溫阿水是當地殷實的農家,有水田二十餘甲,家中人口眾多,常利用農閒的時候,將剩餘的稻穀用手工舂成白米,挑到南庄賣給挖煤的礦工,換取較高的收益。溫送珍從小就聰明伶俐,深獲祖父母與父母親的疼愛。
  1935年4月21日清晨6時02分,苗栗發生規模7.1級的大地震,震源位於關刀山的屯仔腳附近,死亡3,276人、受傷1萬2千多人,房屋毀損5萬4千間以上,俗稱關刀山大地震,距關刀山不遠的溫家房屋全部倒塌,祖父和祖母都不幸罹難,11歲的溫送珍因為睡在床舖旁邊而逃過一?,語云: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對溫送珍來說是有幾分道理的,而他在1999年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時,感同身受之餘,即在第一時間捐出他的愛心。

童年

  溫送珍8歲,隨著兩位哥哥到南埔公學校就讀,住家距學校步行50分鐘,路況不佳,尤其是寒流來襲時,走在碎石路上,兩腳刺疼異常,彼時,小學生上學不帶便當也沒帶水壼,再餓也要等回到家才能吃午飯,迄其北上就業才有機會穿鞋出門。讀南埔公學校時,常和同齡的十幾個孩童到住家附近山上割草餵牛,從工作與玩耍中學到與人交往的經驗,如何在野外求生的技巧,也認識許多植物及野生動物的特性,尤其是野外求生的知識,對他日後從事植樹造林的經驗幫助很大。大概三年級開始,下課後要到山裏割草作為牛的飼料,每次帶隊割的草都較其他同伴帶隊割的草嫩和多,嗣後做任何事,同伴都聽從他的指揮,視其為意見領袖。
  南埔公學校畢業後,到頭份河背劉水老師負責的私塾讀漢文,彼時,日人禁止讀漢文,故劉水老師以廢棄瓦?的事務所(辦公室)做教室,上課的書桌及座椅都需自備,每年的束脩為兩百斤稻穀,學生二十幾人,其中有三名女生,溫送珍和班上其他三名同學學習成果較佳,彼此間也互相較勁,這種良性競爭的成果,讓他在一年的私塾,背熟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昔時賢文、幼學瓊林、四書中的論語、孟子和大學,這一年的歷練加上不斷的自修,不但寫得一手好字,文筆也獲得各界的肯定,經常用詩寫下感言並曾出版兩本詩集,此外,他描寫出外打拼經過的詩:「打起包袱出外鄉,無親無戚好淒涼;幾十星霜苦奮鬥,開創事業喜洋洋。」還被挑選為客家山歌的歌詞;也曾為苗栗桐花祭徵求客家歌曲填詞,獲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徵求苗栗桐花祭客家山歌詞作詞第一名的榮譽,事實上,他秉持古人贈人以言的作風,常在好友生日或有特別榮譽的時候,寫下一首好詩做為贈禮。

到台北打拼

  溫送珍兒時常聽出外打拼的鄰居回到南庄談起在台北奮鬥的經驗,敘說在台北討生活的趣事,尤其是台北有很多的賺錢機會,聽參加畢業旅行回來的同學談起台北的繁華,總督府的宏偉建築。15歲時,面對茫茫的未來,想到私塾所讀古聖先賢的教訓:「男兒應立志在四方」的格言,鼓起無比的勇氣,向父母表明想到台北打天下的心願,正巧早年在溫家幫忙的長工回南庄省親,向老東家稟告其子目前在台北從事駕駛工作,溫阿勝即請其幫兒子留意合適的工作機會,待其返回台北沒多久,溫家就收到來信,其住家對面水果行缺一店員,這封信決定溫送珍到台北發展的契機,父母親特別祭拜伯公(土地公),祈求伯公保佑家中的么子到台北,身體健康,與人和睦相處,事業順利,出門前,母親偷偷的另外塞給他10元,告訴他,這10元千萬不要隨便花掉,倘無法適應台北的環境,可以作為回鄉的車資。
  經三灣乘巴士到竹南再坐火車北上,抵達台北火車站時,台北人講的話和家鄉完全不一樣,回首四顧,好不陌生,跟著遠房的姑丈到水果行報到,水果行老闆平日幫人鑲牙,店裏的事務由老闆娘打理,月薪8元。上班第二天清晨,老闆就帶他到中央市場批水果,兩天後老闆看他忠厚又伶俐,要他每天早上6點自行騎腳踏車到中央市場批貨,工作雖然辛苦,卻從批水果和賣水果的過程中學到做生意的竅門,四個月後,因為日人取締違反的鑲牙業務,老闆也在被取締之例,水果行被迫關門。
  但不久即在南門市場附近的河島裱背店找到一份為名人墨寶或繪畫裱背的工作,月薪12元,老闆劉張賢,也是日後成為夫人黃細喜的表哥。該地在日治時期,是城內和城外的交界地點,又是台北往新店和景美的轉運中心,周圍儘是公家宿舍,住戶以高級知識份子和日人為主,每家都用書畫表達詩書傳家的裝飾,對文字或畫畫的品質要求嚴格,裱背的做工當然包括在內,這份工作給溫送珍很大的啟示,不論做什麼事,好要更好。每年新年,日人為迎接新年,重糊住家的紙門,他們對工作品質的要求極為嚴格,注重服務與信用,早上到客戶家拆下門,將其運回裱背店修補、換新,晚上一定要將重新裱好有如新門重新裝妥,在工作過程或與顧客交往時,讓他學到什麼叫做效率與一絲不苟,在裱背店的學習過程,對他創業後的影響極為深遠,不論進貨或交貨,都要注意品質、包裝,加上較別家好的服務態度,使得大源商號的生意比附近商家好。

軍事訓練

  1942年起,日人開始在台灣徵兵,因為大哥被徵召至南洋當軍伕,奉父命回南庄幫忙農事,接著被徵召至南庄山區大東河青年練成所,從事6個月的軍事養成訓練,每天早上洗冷水澡,從事翻越山嶺的野外訓練,生活講究紀律,為因應戰場生死一線間的生存機會,長官的要求極為嚴格,甚至稱得上苛刻,有如魔鬼訓練營,但他把這種過程視為磨練,同時得到啟示:緊事可以緩辦,與人交往時,理直固然可以氣壯,倘改為理直氣和,縱使對方屬於難纏的人,都可以帶來意外的收穫,這份認知在買下八堵附近土地造林或擔任台北市中正區調解委員會主席時,都獲得很好的驗證。
  1945年日本在台灣實施徵兵制度,年初,即春節前,他第一期被徵召,按規定的時間到派出所報到,兩位被徵召的年輕人旋被送到南庄,這時候增至八人,經三灣、頭份至竹南,三十餘位年輕人在火車站,接受竹南地區學生的歡送,場面壯觀而悲切,坐上北上的火車,究竟要到那兒,可說是茫茫無所知,是日夜宿八堵一所中學的禮堂,沒有棉被也沒有床,又逢寒流來襲,以稻草為床,縮著身體擠在一堆,惟雙腳被凍得幾乎是疼澈終宵,直到天亮才感到各過了一天,兩天後到貢寮海邊,這時候已是戰爭末期,物資缺乏,同隊三十幾人住在海邊的茅草屋,每天從事野戰訓練,或和附近的村民一起挖壕溝,吃不飽外,衛生條件也差,衣服滿布蝨子和蝨子的卵,出操或工作時,汗水濕透了衣服被太陽曬乾,每天都要乾濕好幾趟,身體受不了蝨子咬後的搔癢難耐的困擾,休息時就到海裏洗澡,但海水的鹽份,讓洗完澡後的身體更加難過,常為洗與不洗掙扎,軍隊的磨練雖然辛苦,卻是學習面對逆境的良方,當兩個兒子森錦和森芳入伍服役時,他都抱著祝福的心,而孩也都在軍中的洗禮後更加成熟。
  入伍六個月後升為一等兵,許多同僚被派往南洋,或許是平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長官需要他幫忙,或許是母親祈求香符的保佑,在高雄等船,日軍已失去制空權,沒有船隻入港,約10天左右,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免去到異鄉出征的恐懼。為感念神明的保佑,母親在其入伍前祈求的香符,一直置在家中,與開漳聖王的神像一起供奉。

結婚

  戰爭結束後,溫送珍恢復平民生活,憑著早年在台北討生活的經驗,瞭解知識就是力量,參加政府舉辦的第一批國語訓練班、學習駕駛技術,同時在南昌街買一間店面。因為在裱背店服務的好口碑,老闆劉張賢將其表妹黃細喜介紹給溫送珍。黃細喜原籍新竹關西,是黃金水和陳香妹的么女,黃金水任職台東關山林務單位,視女兒有如掌上明珠,從小和移民村的日人同齡的孩童一起接受教育,稍長,跟隨日本婦女學習持家或與人交往的禮儀,劉張賢認為溫送珍是難得的好青年,向舅舅大力推荐這位優秀的客家鄉親,溫送珍第一眼見到黃細喜,就視這位秀外慧中的女子是他一輩子的伴侶,向其傾訴自己的理想,也期盼這位美麗的女孩能夠成為他的終身伴侶,而黃細喜也慧眼識英雄,知道眼前這位年輕男孩是一個有抱負、有責任感,肯上進,值得託負終身的人,答應兩人將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溫暖家園。
  1946年年初,兩人結婚,結婚當晚,溫送珍在新婚妻子面前,拿起毛筆寫下夫妻同心的誓言:「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行孝父母,恩惠勿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盡人事以待天命。」隨後拿出印泥,夫妻兩人都蓋上大姆指的指印。這句話也成為他們的座右銘,大源商號打烊後,兩人常拿出來重溫當時的情景。結婚50周年和60週年時,都有類似的詩作,慶祝60週年鑽石婚寫道:「回憶結婚六十年,夫妻協力創家園;甜酸苦辣都受過,一家健康謝蒼天。」不同於結婚時的思維,對於家人的健康平安,歸功於老天爺的保佑。他始終不敢忘記結婚時與新婚妻子的誓言,在臥室明顯處,用毛筆字工整的寫:「成功每在困窮日,失敗多因得意時。」幾乎每天都要復誦幾遍,這個座右銘伴隨其走過大半輩子,也讓他體認終身學習、終身工作的重要,隨時保持謙虛的待人處世之道,成為成功的企業家,嬴得客家大老、模範家庭、傑出市民(榮譽市民)、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等殊榮。
  夫妻兩人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這是鄉下人夢寐以求的期盼,尤其是在繁華的台北,最初,兩人為經營那一種行業煩惱過一陣子,兩夫妻回南庄故鄉,向母親溫黃金妹學會製作仙草的技術,並帶回兩大包乾仙草,但做好的仙草連續擺三天都沒有顧客上門而作罷,同時也到延平北路觀察肉羹的做法,經考慮後,也打了退堂鼓。

大源商號

  台灣光復初期,經濟混亂,通貨膨脹速度驚人,溫送珍心想這樣坐吃山空不是辦法,準備將房子賣掉,還完購屋借貸的債務,以駕駛技術謀生,雖然有人表示要買,但都陰錯陽差的失去訊息,致房子一直賣不出去,朋友建議賣女性化粧品,他帶著積蓄到台北後火車站批化粧品,這是大源商號賣的第一批貨,或許是貨色單純,生意並不好,第二天,再到台北後火車站尋找合宜的商品,不經意中發現剪刀牌肥皂,即批兩箱載回家,這兩箱肥皂不到一天就賣完,溫送珍看到這種情形,高興的騎著腳踏車,帶著原來的本金和賺取的利潤到台北後火車站批更多的肥皂和其他與民生有關的用品,使得店的貨品呈現多樣化,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他批回來的貨品不是整箱就是整包,而且種類繁雜,貨物帶回時,逐一向夫人黃細喜說明買進的價錢、廠商的建議價格,其他分類或訂價,全由夫人負責,夫妻待人客氣有禮,又能滿足顧客的需求,生意極佳,為了補充貨源,溫送珍騎著腳踏車一天來回三、四趟台北後火車站或更遠的地方批貨是常事。而大源商號擺設的貨品種類快速成長,後來也因為規模擴充而改名大源百貨行和大源百貨公司。

二二八事件

  在通貨快速膨脹的時候,貨架的貨物賣完後,勤快的溫送珍,不但儘快的補齊,也將賺取的利潤批更多的貨物,加速累積財富。1947年2月28日,循例騎腳踏車經公園路到台北後火車站批貨,行經公園路中央氣象局時,發現抗議民眾浩浩蕩蕩湧向公賣局,問清事由即掉頭回家,並關上店門,聽收音機知道外面的消息,事件發生後數日,街道行人稀少,商家關店,一星期左右,政府宣布戒嚴。有一天,對面的台灣銀行員工配給站(今南門分行)遭軍方人員強行搬走數卡車的物資,因為大源商號的店門上半部為玻璃,從店外可以清楚的看到整齊美觀、排列整齊的貨物,一批批兇神惡煞的軍人分批前來搶東西,溫送珍躲在房間裝棉被的櫥櫃,黃細喜帶著婆婆和孩子到巷內角落躲避,當毫無紀律可言的軍人進到店裏搶東西時,眼睜睜的看著辛苦掙來的財產被搶劫一空,數次想出來阻止,但看到妻子背著出生不久的長子溫森錦在旁好言苦勸,表示不希望夫婿遭到任何不測,才忍下滿腔的怒火。台灣銀行被搶後,次日即向上承報軍方搶劫的詳細情形,數日後,該行經理到軍法處出庭,報告被搶外,也指證軍方搶?大源商號的貨物,有一天,接到軍法處傳遞出席的通知,不知道什麼原因要到軍法處,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友人葉聖雲陪同下前往,原來是台銀經理告訴軍法官,大源商號也遭搶劫的事宜,軍法官出示一些日用品問溫送珍是否為大源商號陳列的貨物,因為批進來的貨品沒有貼上自家商店的標記而無法辨識,不敢冒然宣稱是自己的東西,軍法官表示待其抓到搶他們貨物的嫌犯時,再通知其來認領,大源商號在二二八事件後被搶劫的貨物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但這時候的信用和剛開店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言,雖然店裏的東西被搶劫一空,但家裏的人都平安,他打起精神重新裝潢店面,夫妻兩人平日又注意時尚的演變,了解顧客的需求,挑選合宜的貨品,待重新開張時,奐然一新的櫥窗加上時尚商品,生意反而更好。
  大源商號附近的客家鄉親甚多,加上機關林立,對其事業版圖的擴充有某種程度的助益,但溫送珍終究較同齡的人早些見過世面,體認保持現狀就是落伍,積極找尋學習的機會,在國語講習所學習的國語,讓他能夠用顧客聽得懂的語言溝通,獲得較多的商機;學習駕駛,讓他成為當時少有的技術類人才。此外閱讀報章雜誌,向前輩請益,好學、謙虛、勤快的個性,建立了很好的人脈,同時也幫助他瞭解市場的脈動,適時推出應時的商品,不僅抓住老顧客的心,也開發新客源,故生意做得比附近的商家都好。以前父母教導的傳統觀念:「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也是小兩口的座右銘,而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更是這對夫妻信守的原則,創業初期,每天早上7時開門,晚上11時打烊,真正做到(7~ELEVEN),店舖由黃細喜看顧,尋找顧客所需的商品或進貨的粗重工作全部由溫送珍負責,為了批到較好的貨色,不管路途的遠近,騎著腳踏車到批發店找尋品質好又容易賣出的商品,在中興大橋未建前,聽說新莊生產某種商品的貨色不論品質或成色都較佳,隨時以提供顧客最好品質貨色為念的他,經常騎著腳踏車或繞經台北大橋、三重到新莊選取較好品質的貨,再用腳踏車載回南昌路大源商號。

親不親故鄉人

  溫送珍自南庄鄉南埔公學校畢業後,在故鄉讀1年的私塾,就到台北就業,大部分同學留在故鄉,部分在母校任教,他們都是認真的好老師,經常擔任畢業班的導師,若帶學生到台北畢業旅行時,都會通知這位兒時的領袖,請其到旅館敘舊,他為人愛惜情份又大方,和老同學見面時,吩附夫人黃細喜幫忙準備幾份伴手禮,騎著腳踏車載著禮物前往學生旅行的圓山動物園或同學住宿的旅館,和同學暢談別後的種種及故鄉演變的故事,這是一年裏最快樂的時光,此外,為了給同學面子,加上他的腳踏車平日不但是代步工具,也是批貨的運輸工具,還可以載其他的東西。苗栗南庄地區,大人給孩子們獎勵的傳統作法,最直接簡單的方式是請孩子吃糖?,送給母校學弟妹小禮物,直覺的想到西點麵包,先問畢業班的學生數,請黃細喜準備足夠的麵包,孩子們看到老師的朋友來訪總是非常的高興,還有東西吃,自然是一陣歡呼。沒想到幾十年過後,回南庄參加活動或探訪故舊時,常有人跑過來對他(送珍伯或送珍叔)說:這輩子第一次吃到的西點麵包是參加畢業旅行到台北時,送珍伯(或送珍叔)請的客,甚至有人要送自家生產的農產品表達謝意,那種感動與情份,讓他相信「好的事情就要多做」這句話,捐款做善事的心念更加堅定,做起好事來越發起勁。
  南庄鄉親心目中的溫送珍始終是事業有成,值得信賴的人,除了孩子到台北讀書時,到他家借住或請其擔任保證人;更多的鄉親請他為其子弟留意台北是否有合適的工作,只要能力所及,都竭盡所能的幫忙,而故鄉的子弟也都很爭氣,不乏在各行各業占有一席之地者。
  溫送珍事業有成加上樂善好施的個性,讓南庄的鄉親引以為榮,當教育經費不夠充裕的年代,政府採三對等補助方式協助地方政府建立學校教室或學校的教育設施,地方政府的配合款籌得越多,申請的補助金就越多,故地方人士籌募教育配合款時,都會想到這位遠在台北的鄉親,而在台北長期打拼的經驗,發現「希望」常常帶給他勇氣,了解教育是帶來「希望」的源泉,每次接到鄉親籌募興建教育補助款的訊息,一定會量力而為,為故鄉的教育奉獻心力,掛在溫家牆上滿滿的獎狀與感謝狀中,有張台灣省主席周至柔頒發的感謝狀,年份是1960年,當時的溫送珍才30出頭,事業剛站穩腳步。

客家會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社會,先民有閩客械鬥、漳泉械鬥、頂下郊拼等,而今有外籍新娘,常為彼此的磨擦付出極高的社會成本。台灣光復初期,客家人在台北屬於少數族群,大部分從事比較粗重的工作。最初,何禮謙召集一群客家人,大年初九天公生這天,在大稻埕陳進奎經營的茶工廠聚會,早上以全豬祭拜天公,中午席開十數桌,大家互拜新年,相互聯誼,因為參加的人愈來愈多,何禮謙即召集徐傍興、陳重灝、林昌福、張昌廣、宋霖康、張芳?、周東郎、張心淵、黎傳金、陳新壬、陳新春、潘德青、彭雲鵬、何禮棟、曾坤燈、張木生、溫送珍…等人籌組客人會。
  離鄉背井到台北打拼的客家鄉親,聽說要成立一個凝聚客家人向心力的組織,都極為興奮,二十多歲的溫送珍也沒有例外,內心十分高興,凡來大源商號購買商品的客家鄉親,就熱心的向他們敘說這個訊息,並說明成立客人會對客家人的重要,經大家牽親引戚、相互奔告,認養餐券,第1屆客人會席開20桌。此後,每年正月召開一次,後來改名客家會,地點由主事者租用學校禮堂,溫送珍都是忠實的參與者與贊助者。
  客家會由何禮謙創辦,他去世後,由翁鈐繼任。何、翁兩位負責客人會時,由曾坤燈擔任總幹事,曾總幹事為人熱心能幹,以其住宅做為會址,經由彭阿茂、張木生兩位客家耆老的協助,訪查客家鄉親,製作名冊,讓客家會的力量更為凝聚。如今全球只要有客家人的地方,幾乎都有客家會的組織。
  客家會有位靈魂人物叫徐傍興,他是屏東的客家鄉親,畢業於台灣大學醫科,最初是台大醫院的醫師,後來在大稻埕開業,徐外科是當時台北市很重要的醫療機構,深得病患的信任,而他對客家鄉親的照顧,屢屢為人傳誦。徐傍興為人豪爽,講話又大聲,客家會召開前,常在徐外科開籌備會議,會後在蓬來閣或附近的餐廳吃大餐,他常要幹部們放手去做,至於錢的問題,若有不足,全部由他負責,而他講話尤其幽默,常常化解許多不必要的誤會與工作人員的辛勞,開大會時,屢屢讓人捧腹大笑,而他唱的客家山歌更獲得滿堂彩,徐傍興唱:「欖樹開花花攬花,哥在攬上妹攬下;抓起羅裙等哥攬,阿哥一攬就回家。」;翁鈐接著唱其招牌歌:「雞公相打雄對雄,山羊相打角亂撞;皇帝相打爭天下,阿妹相打爭老公。」因為徐傍興熱心會務,出錢出力,有人誤以為徐醫師為客家會的創會會長,事實上,他僅是創辦人之一。
  溫送珍居住的南昌路是台北客家人聚集最多的區域,所以有較多服務鄉親的機會,也因為這個機緣,很快即成為會中的幹部,參與各項活動的籌劃。彼時也是客家人最團結的時候,如台北市改制後第一屆市議員選舉,客家鄉親推舉宋霖康參選,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宋霖康本人僅負責政見發表會時上台發表政見,就輕易的以高票當選,同屆當選的客家人另有葉昌元、周祖胎、張昌廣等,這時候台北的客家人被視為最團結的族群。
  翁鈐擔任會長時,認為客家會應該有永久會址,經由鄉親捐款壹百萬元,購置南昌路一段114號6樓兩戶做為客家崇正會和世界客屬總會的會址,後來客家崇正會遷到復興南路;世界客屬總會遷到華陰街41號,該會舉辦各項活動,溫送珍都給予必要的支持,2006年,世界客屬總會在台北小巨蛋舉行年會時,他捐贈兩千本「台北城的故事」(每本訂價200元),分送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家鄉親,讓大家認識台北的美麗,分享台北的優雅。
  溫送珍對客家會主事者的教導非常尊重,遇到郭春林、彭阿茂、溫清林等,都視他們為長輩,彼等生日時,常邀集客家會的幹部共同出資為大老慶生,這項活動很有意義,既表達對大老的敬意,也有聯誼的功能。

植樹造林

  杉木係漢人引進台灣在低海拔山區造林的重要樹種,是傳統建築樑柱的材料,惟隨著用途的衰退,逐漸被其他作物取代。柳杉為常綠喬木,原產於日本,在日本稱為國樹,日語讀音類似蘇基,意即杉木,因最初自日本吉野地區引進,故民間多稱為吉野杉,1914年從日本引進,栽植於中海拔山區,因為台灣氣候溫暖,雨水充沛,生長較日本快速,枝葉茂密,對於雨水之截流量大,對水土保持具有極大的成效,被政府列入推廣造林樹種。
  客家會的創辦人之一何禮謙,是法院退休的新竹竹東人,常向朋友表明他的財富來自造林,他在新竹竹東山區種相思樹或台灣杉,常用客家話說種樹是最好的行業,因為樹:「頭吃泥,尾吃露。」種好後,在老天爺照顧下,每天都會自我成長,成本甚低,而且還具備水土保持的功能。台灣杉砍伐後,因樹頭會自然發芽,不必人工整修就可自行再生,約20年後,新的杉木又可以採收,故財源源滾滾而來。溫送珍牢牢記住何禮謙賺錢的法則,1956年,和友人湯富恩合夥向台北縣政府承租翡翠水庫上游石碇的國有林地50甲,請大哥溫()珍在苗栗招工人協助,種台灣杉,這種樹種具備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但經濟價值卻遠不及日本柳杉,早期,台灣電力公司和電信局,都將筆直的柳杉樹幹加防腐處理後,作為電線桿之用。租下土地後,請工人種樹後,最初3年,每年須除草3次,若讓雜草較樹高,就會影響樹的生長,第4年除草2次,第5年後,樹木長得較雜草高,就不必除草,等待綠樹成蔭後的芬芳成果。他經常帶著妻子做的愛心便當前往,若是假日就帶著長子森錦、次子森芳坐往烏來的公路局班車到龜山,轉坐台車到火燒樟,再步行50分鐘到林地種樹。惟翡翠水庫上游的林相初成時,政府要興建翡翠水庫,將其多年辛苦經營的林地劃為水源保護區,且未獲任何補償,惟每次提及這段過程時,雖然有些許不捨,但想到能對大台北地區的水源盡一份心力,就倍感安慰。
  翡翠水庫上游造林時,曾和兩位友人前往造林的工地巡視,裝備固然齊全,惟不小心踩到地籠蜂的蜂巢,腳踩下時,地籠蜂傾巢而出,兒時與同伴在苗栗南庄山上割草,就注意生態,學得應付突發事件的經驗,他趕快伏倒外,並招呼同伴一起伏倒及屏住呼吸,待過了十餘分鐘,蜂群逐漸散去,才緩慢的抽腿退回山下,惟走在最後的同伴,因為反應較慢,臉上被地籠蜂叮了好幾口,雖然趕快用尿液擦拭,仍然吃了不少苦頭。
  語云:「失之東隅,收之桑隅。」老天爺對認真的人總會給予額外的照顧,在翡翠水庫上游造林的同時,獨資在基隆八堵買了十幾甲的山林地,請苗栗鄉親協助造林,當林相初具時,出現與翡翠水庫上游被劃為水源保護區導致血本無歸截然不同的情形,中山高速公路以基隆為起點,該路通車後,政府為解決週邊地區的交通需求,準備建麥金公路,公路正好經過他的林地,公路建好後,林地被劃為商業區、住宅區或保護區,土地陸續開發,他將大部份資金轉投資,擴充事業版圖,惟亦體認老天爺的厚愛,或福氣不宜由一人或一家獨享,積極從事慈善事業,讓更多人因為他的成功和社會的進步而獲益。

垃圾桶

  依照行政院環保署2006年的分類,垃圾可分為廚餘、資源和垃圾3種。溫送珍兒時在故鄉,生活簡單,每戶都在住家附近挖一個坑,做為堆置垃圾的地方,每天將廢棄物置於該處,待一段時間後,經過分解成為堆肥,可以做為農作物的肥料,但隨著都市化的興起,垃圾量增加,而且部分丟棄的物品,不似傳統農村,所有物品都屬於大自然的產物,假以時日,會被分解成為堆肥,如塑膠袋或塑膠製品就無法分解,電池甚至會造成公害,垃圾的處理反而成為政府施政的重要項目。隨地亂扔垃圾,不但造成髒亂,也突顯居民欠缺公德心。
  因為父母親從小就訓練他養成乾淨的觀念,到台北市擔任店員時,老闆和客戶的衛生習慣也給他很大的啟示,自商界退休後,常和夫人到世界各國旅行,在旅行中發現,先進國家都保有乾淨的環境,不論住家或公共場所都是如此,反觀國內,台北市的環境屬於比較乾淨的地方,但每次活動後,場地總是出現慘不忍睹的髒亂景象,俞國華擔任行政院長時,其夫人董梅真在中秋節發起「不要讓月亮笑我們髒」的運動,他認為俞夫人的呼籲具有淨化國人心靈的作用,因為協助建立健康步道的良好情誼仍在,乃向青年公園管理單位表示,願意捐助200個垃圾桶,至於清除垃圾桶裝置垃圾所需要的運輸工具,也請園方尋找合宜的規格及估價,願意負擔全部經費,這年的中秋節,青年公園的垃圾因為前往的遊客增加而增加,但經由園方和義工的勸導,大部份垃圾都棄置於垃圾桶,此外,工作人員亦隨時開著溫送珍捐贈的電動車巡視,只要垃圾桶裝滿了垃圾就予以清除,將其載往固定的地點等待大型垃圾車轉載到垃圾處理場,因為電動車的速度較傳統手拉車的速度快很多,讓垃圾桶始終保持在淨空情形,中秋節後的第二天,青年公園仿若平日,絲毫看不出前一天這兒曾經聚集無數遊客和出現眾多垃圾的痕跡,讓乾淨成為青年公園的特色,台北市中正區公所的李慶瑞區長為此,特別打電話向他表示感謝。

前輩風範永垂後世

  溫送珍擔任中正區調解委員會委員二十餘年,主席十餘年,遇到的案件不計其數,案件類型千奇百怪,看到爭訴雙方接受調解,雖然內心充滿安慰,但也越來越覺得平安與健康的可貴,愈發覺得施比受有福,讓他更樂於奉獻社會,從事更多的公益事業。
  參加客家會時,不論法院書記官退休的何禮謙,或醫界的徐傍興,因為經常聚會而熟識,這些前輩對後輩的牽成,讓他無限的感懷,何禮謙談植樹造林的好處,提及種樹就說「頭吃泥,尾吃露」的情景猶如昨日,造就了他植樹造林的因緣,或許天公真的疼憨人,本來被視為不值錢的林地,卻成為他的金雞母;徐傍興這位客家醫界大老,對客家鄉親極為照顧,倘遇到家境困窘、醫藥費不足的鄉親,他直接又似頑童般,問病患家屬身上還有多少錢,待其拿出後,問回家車資若干,即要病患家屬留下車資,將餘額到櫃台結算醫藥費,囑院方人員為其辦理出院手續。因為愛屋及烏,客家鄉親前往看診或住院,凡報溫送珍的名字,都給予優惠折扣,許多客家鄉親也知道,透過溫送珍的關係到這位客家醫界大老處看病,都有份特別的情誼與照顧,而他也視服務鄉親為生活的樂事,甚至妻子黃細喜也視這些拜託的人有如家人般,只要店裏稍有空檔,即到醫院協助看顧、慰問。

投資

  溫送珍兒時隨著祖父母與父母在苗栗南庄鄉靠耕作維生,瞭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財工具,腦海牢牢記住「有土斯有財」的觀念,隨著南昌路的繁榮,大源商號的生意越來越好,累積一定的財富後,即熱心公益事業,尤其與客家人有關的公益活動,幾乎無役不與。而在活動中認識的朋友,最後幾乎都成為他的貴人,客家會長輩提示樹木生長的原則,讓他投入植樹造林的行業,其他領域的投資也因為朋友的愛護而陸續的參與。
  溫送珍強調好朋友的重要,因為平日生活正常,活動都和夫人同行,且不喝酒、不抽煙,結交的朋友也屬於相同類型,對這些朋友的品性了解得更為透徹,朋友們也認為他是一個忠實、守信用的人,若準備投資新事業,倘需要更充裕的資金,自然會想找其合作,故他的每項投資幾乎都是和朋友合作,當朋友提出投資計劃時,因為彼此的認識與了解,加上平時就極關心時事與經濟發展,了解社會的脈動,故能在第一時間考量這件投資是否可行?明快的決定參加與否?考慮的條件是這位朋友的品行或其平日處事的態度,當朋友遊說其投資時,若認為可行即參加,不可行就婉拒,大家知道他是信守誠諾的人,故其果決又斷然的處事態度,嬴得朋友的尊重,知道其所做的口頭承諾,比書面約定還有效。
   溫送珍決定事情,除依靠平日的觀察外,重大投資前,通常會?告家中供奉的開漳聖王,自忖待人誠懇,信仰虔誠,神明對他的投資會加以保佑,只要決定了,就勇往直前,不輕言退縮,而開漳聖王也真的保佑這位虔誠的客籍信徒,讓他的投資無往不利。
  開漳聖王被視為漳州人的守護神,1950年代,台北市內湖碧山巖開漳聖王廟改建時,他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捐款協助整修,且曾在該廟組織財團法人初期,當選一屆監事。後來徵得開漳聖王的同意,恭迎聖王的金身回家供奉,五十餘年來,晨昏焚香奉茶,每年開漳聖王聖誕,帶著家中聖王的金身回內湖開漳聖王廟進香,一星期後再迎回家供奉,從未間斷。

閱報習慣

  溫送珍自幼愛讀書,很早就養成閱讀的習慣,不論再忙,為了吸收新知,每天抽空閱讀書、報、雜誌,不論看報紙或書籍,他都是正襟危坐的專心閱讀,專業部分要看,俾了解產業生產情形或社會脈動,做為進貨與推銷商品的參考;社會版、副刊的小品文或勵志選集都是他注意的焦點,若認為具有啟發性者,不但畫線註記,並且將佳句或笑譚抄在筆記本,如看到胡適之常送友人的王安石詩:「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小品文引宋徽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美嬌娘」;或將其他值得做為楷模的消息剪下來並貼在筆記本,如嘉新公司創辦人張敏鈺發願死後財產不傳給孩子,要捐給社會從事公益用途的剪報,即牢牢貼在筆記本,隨時拿出來自我勉勵,這個觀念在他看到慈濟功德會證嚴上人為社會做許多公益事業後,慨然捐出位於基隆八堵的1萬3千餘坪土地,俾慈濟功德會造福更多人。
  平日閱報時,若看到那兒有需要救助的消息,溫送珍體認救人如救火,即劍及履及的馬上辦,大部分善款以無名氏的名義捐出。若是具有啟發性或需要較大筆捐款者,他就打電話或寫信給主辦單位,表示願意捐款的意願,再商討捐款的使用方式,如報載國立交通大學研發省油電動車的訊息,他即去信鼓勵,並表示願意贊助,經雙方溝通後,自1996年起,在該校設立「送珍敦品勵學?助學金」,每年發給該校10位品學兼優學生各5萬元的獎學金;SARS期間,看到台大教授對SARS疫情的研究成果,即寄10萬新台幣予以鼓勵;報載秀朗國小歌仔戲社團缺乏公演的經費,甚至演出戲服都因陋就簡,他看報後贊助購買戲服的材料費,讓歌仔戲團這項傳統從兒童開始紮根;報載有位溫姓國中生要表演卻缺乏經費,同樣姓溫的感情,透過學校了解他們也是客家人,除了資助公演費用外,也幫助他的父親創業,俾好好栽培這個可以成為音樂家的孩子。

溫金龍

  1980年4月間,中國時報報導板橋市海山國中學學生溫金龍與溫麗玲兄妹二人,相繼獲得台灣省音樂比賽國樂冠軍,如今畢業在即,卻缺乏經費舉辦演奏會。溫家子弟有這種成就,一股與有榮焉的思維浮上心頭,當即查得海山國中的電話,直接打電話給校長,向他表示願意贊助演出經費,若溫家兄妹需要其他支助,也願意在能力範圍內施以援手。於是約好時間,由老師帶領溫家兄妹和他的父親到南昌路大源百貨行,因為彼此都是客家人,距離更加接近,知道他們兄妹天生對音樂的感性特佳。溫金龍在學校自學京胡、高胡和南胡,溫麗玲亦得到台灣區揚琴比賽的冠軍,也了解他們家庭的經濟狀況,除贊助溫金龍、溫麗玲兄妹暨海山國中國樂組的演出經費外,亦幫溫父買部計程車,做為他們家的生財器具,俾其有固定的收入,可以改善家庭的生活並培育孩子更上層樓。
  溫送珍不論做什麼事,始終秉持不求回報的心願,但看到善果則報以祝福。嗣後,報章雜誌常報導溫金龍的消息,他都詳加注意,看到溫家子弟的成就就好像自家孩子的成就般。溫金龍的琴藝愈來愈精湛,到國立藝專深造後,表演的機會越來越多,也獲得社會頒發的榮譽,如十大傑出才藝青少年、與倫敦莫札特管絃樂團合作演出莫札特K- 216小提琴協奏曲、出版二胡驚奇,應台北市立國樂團聘為樂團首席等。每每在電視看到溫金龍精彩的演出,內心就十分歡喜,倘在平面媒體看到溫金龍的消息,就將其剪下貼在剪貼簿。最近一次是2004年4月11日的人間福報,斗大的標題寫著:「拉大胡琴的想像空間,溫金龍讓傳統與流行音樂對話」,記敘他從基督徒轉而受到佛教的影響,將佛經元素加入流行音樂,也將流行技法帶進佛教音樂,為佛教的發揚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只要是看到溫金龍成長的好消息,溫送珍的內心就湧起一股與有榮焉的興奮。
  二胡又名南胡,是一種弓絃樂器,唐朝將北方少數民族的樂器統稱為胡琴,故民間稱二胡、高胡、板胡和京胡為胡琴,是國樂中表現張力最強的樂器之一。二胡的琴筒最常見的有前八後圓及六角型兩種,藉由琴弦微弱的發聲,透過品柱或琴馬將其振動傳導至琴筒,擴大後,即發出悠揚的樂音。

太極拳

  太極拳的動作要求剛而速、柔而緩,交織成滔滔不絕的推動作用,在技擊上能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具有技擊、健身和娛樂等功能,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睞。
  據稱太極拳起自明末清初,學習太極拳的主要過程有︰拳架、改拳、推手、單式練習、功力訓練、推手技擊和技擊等。要求在上身中正安舒的基礎上,機體各個部位的勁力要對稱,逢上必下,逢左必右,前發後塌,八面支撐,強調走低架子,發勁松活彈抖,輕沉兼備,倒換虛實襠走弧,使其過程有聲有色,瀟灑而莊重,舒展而緊湊,有快有慢,有剛有柔,節節貫通,從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帶進美妙的境界,尤其是學太極拳的朋友因為身心健康而提升生活的品味。
  經營大源百貨公司時,了解成功的企業經營者除了敬業外,還要有健康的身體,夫妻兩人都對運動極為注意,其到翡翠水庫上游石碇山區植樹造林,緞練強健的體魄也是原因之一。
  1956年起,每天早上到台北植物園運動,從各類運動中,發現太極拳的動作最簡潔,每個招式都順著自然,不帶一絲勉強,適合做為終身的運動,觀察一段時間後,選擇太極拳為每天固定的運動,凡事認真的他,連打拳都力求完美,至少學了八套以上的拳法,讓其成為太極拳活動中的佼佼者,台北植物園的許多同好轉而跟他練習,而他也來者不拒,免費教授,使得同好越來越多。
  1981年,中正紀念堂開放後,夫婦兩人和同好轉到中正紀念堂蔣中正總統銅像前練拳,人數最多時將近百人,除出國或重要公務外,從不缺席,他教授同好太極64架式與太極劍,因為太極拳練起來,柔中帶剛,剛中帶柔,姿勢甚為優美,加入行列的朋友越來越多,倘新來的朋友有任何疑難,就親自動手指導,這種好口碑,使得參加的朋友更為踴躍。每天早6時到7時,溫送珍夫妻和一群朋友在音樂聲及老師的口令中,整齊、劃一的打著可以強身暨訓練毅力的太極拳。對太極拳的熱忱與奉獻,獲得台北市太極拳界的肯定,先應聘台北市中正區太極拳主任委員;1994年,擔任台北市體育會太極拳委員會主任委員,經常到各區推廣太極拳,舉辦全市或分區的太極拳聯誼活動。
  1997年,應日本京都智恩院的邀請,率團前往該院,就太極拳運動及輪椅太極拳相互砌磋,增進兩國人民的感情,獲得當地社團熱情的招待;在中正紀念堂前廣場、台北市市立體育館暨基隆河大佳河濱公園舉行千人以上的大型表演及觀摩活動,對台北市太極拳運動的推廣貢獻卓著,這份奉獻在其2001年卸任台北市體育會太極拳委員會主任委員時,被聘請擔任榮譽主任委員迄今。
  太極拳運動一直是溫送珍夫婦的最愛,每天早上夫妻兩人手牽著手,相伴前往中正紀念堂,與一群太極拳同好一起打拳,是他強身的秘訣,也是每天的責任。不論外在的環境怎樣變化,始終以服務為先的精神,終身為太極拳這項有益身心的運動奉獻心力。

  太極拳會歌 

      溫送珍作詞  鍾光榮作曲

太極凌駕天地間
造福人群有先賢
中國功夫源流遠
練氣強身效果先
不怕風雨寒來襲
勤練有恒志要堅
吾輩同道皆奮起
發揚國粹眾萬千


枋寮義民廟

  枋寮義民廟建於1788(清乾隆53)年,是台灣義民廟的總壇。1786(清乾隆51)年,林爽文之亂,林先坤、王廷昌、陳資雲、劉朝珍等組成義民軍(有原住民、客家及泉州人)奮勇抗亂以捍衛鄉土,並協助清軍剿亂,1788年,犧牲成仁的義軍2百餘位,義軍回歸時,僱請牛車沿途撿拾忠骸(有具黑布圈為記),原擬歸葬大窩口(新竹縣湖口鄉),惟牛車過了鳳山溪,拉車的牛竟不聽使喚,經焚香禱告後擲筊,奉義民指示合塚葬於枋寮「雄牛睏地穴」。1862(清同治元)年,戴潮春事件的百餘位義民忠骸亦葬於廟宇右後方。乾隆皇帝感念義民平亂有功,初封義勇,繼封懷忠,三賜御筆褒忠匾額,故義民廟又名褒忠亭。義民廟合祀三山國王、神農大帝與觀世音菩薩,每年農曆7月20日,由桃園、新竹和苗栗14大庄輪值爐主祭祀,是北台灣客家人的信仰中心。
  日治初期,義民廟每年提出總收入的五分之一,捐助境內14大庄的學校,另設立貧苦學生獎助學金。1929年,取消境內14大庄學校補助金,將基金移轉為義民中學的建校基金。1946年,成立義民中學,1949年,設校於中壢市新明里,是年首屆畢業生畢業,該校於1953遷至竹北市新社口,培育優秀客家子弟無數。
  溫送珍兒時住在苗栗南庄,每14年就會輪值義民廟大拜拜1次,到台北奮鬥期間,回苗栗南庄故鄉途中常遶道義民廟拜拜,對義民爺暨該廟供奉神祇的保佑,有著無限的感激。義民廟慶祝建廟兩百週年時,見義民廟的香火甚為興盛,原來的香爐似乎小些,以溫送珍和黃細喜兩人的名義捐贈生鐵製香爐1對,讓前往義民廟祈福的信眾,透過拜拜,感謝義民爺和眾神的保佑,也分享這些神明的恩澤。十幾年後,義民廟的香火更盛,經徵得義民爺的同意,捐建較大的銅製香爐,取代原來的生鐵製香爐,說來有趣,安裝新香爐時,自新埔枋寮義民廟分火的獅潭義民廟正好改建竣工,聽說溫送珍夫婦將捐贈主廟新的銅製香爐一對,取代原來的生鐵製香爐,經徵得溫氏夫婦及請示義民爺後,將其捐獻的生鐵製香爐迎回獅潭義民廟,繼續擔任故鄉居民與義民爺交流溝通的媒介。
  類似的神奇故事也發生在其他幾座廟宇的捐獻,分別是新竹縣竹東鎮五指山的玉皇宮,該宮鐘鼓樓落成有年,但鐘與鼓卻始終闕如,直到數年後他們夫婦前往祭拜,冥冥中似乎玉皇大帝指引兩人到鐘樓與鼓樓,並由其捐獻鐘、鼓各一個;擔任台北市體育會太極拳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應住在汐止市委員的邀約,前往作客,宴後到汐止拱北殿參拜,參訪中,好像有股感應般,發現該殿落成十數年的鐘鼓樓不見鐘也不見鼓,而是堆滿水泥與其他雜物,這座鐘和鼓很自然的由溫送珍夫妻捐獻;捐木柵指南宮的香爐也有類似的神奇經驗;夫妻兩人到台北縣林口竹林山寺參拜觀世音菩薩,竹林山寺正在改建,想對菩薩表達一點心意,數次陰錯陽差而未予確定,直到2006年,廟方表示正殿有根龍柱,原來預訂捐助者因故沒來,問其有沒有興趣,遂完成溫送珍與黃細喜為觀音菩薩奉獻的心願。
  台北鄉親自1988年起,每年在台北舉行義民祭,依照傳統儀式舉行祭典,祭拜神豬、紅龜粿、素果、午供、普渡等,獲旅居台北客家鄉親熱烈的重視,自開始迄2003年,出錢出力贊助外,也負責客家義民祭恭讀祝文的任務。第一年,客家義民祭在台北市青年公園舉行,第二年在大安森林公園預定地,後來改在新店溪福和橋畔,2006年在南京東路的小巨蛋舉行,每次活動凝聚許多客家鄉親前往參與,最後都圓滿完成,但過程中的小意外卻時有所聞。在大安森林公園預定地舉行義民祭時,公園的違章建築林立,客家鄉親出錢出力,將土地整平建壇和搭起牌樓,高齡70幾歲的張心淵平日熱心客家事務,出錢出力向來不落人後,義民祭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行時,他是設備組長,搭建牌樓時,不慎從高處摔下,受傷頗重,工作人員聯絡救護車送到國泰醫院,溫送珍看到這種情形,即向義民爺?告:「張心淵幫忙搭建牌樓時不小心摔傷,不省人事,目前送國泰醫院治療,祈求義民爺保佑。」,並向義民爺祈求仙丹,馬上送到醫院,並告訴已經清醒的張心淵,他向義民爺祈求的經過,張心淵這位義民爺的忠實信徒,喝下仙丹後,很快即康復出院。
  1991年起,台北客家義民爺祭在福和橋畔,建壇的工程完成後舉行安座大典,忽然刮起一陣大風,婦女工作隊前的架子全部倒下,部份婦女鄉親來不及躲避而被壓傷,送到台大醫院及和平醫院救治,溫送珍獲悉後趕到醫院探視,看鄉親表情痛苦,情緒不穩,即回到福和橋下,向義民爺?報,祈求仙丹,保佑彼等早日康復回來幫忙,稍後再到醫院探視,並送受傷的鄉親義民爺的仙丹,由於信仰的神奇力量,讓大家很快痊癒,並且回到義民壇幫忙義民爺祭典的後續慶祝活動。

彰化八卦山大佛

  彰化大佛位於八卦山,建於1961年。順著卦山路爬坡上大佛風景區入口牌樓,走上參佛大道,兩側陳列32尊石雕觀音,頂端是釋迦牟尼佛,自蓮花座至佛身,高72台尺(22公尺),以鋼筋混凝土雕塑而成,全身漆成黑色,大佛前有兩隻大石獅相互鼎足而立,底座占地7畝,內部分為6層;底層為小佛堂,2至5層陳列佛陀一生事蹟,拾級盤旋而上可達頂層。前方台階下為九龍池,右側為水族館,後側是大佛殿,佛殿後方是兩座八層寶塔。大佛殿1樓以模型展示歷代的聖賢史蹟,2樓為彰化八卦山風景協建會辦公室;3樓為恩主殿,供奉關聖帝君、孚佑帝君、玄天上帝、司命真君、天上聖母、華陀仙翁、岳武穆王等神像;4樓為大佛殿,供奉釋迦牟尼佛祖、阿難、迦葉等神祇,四周牆上有釋迦傳油畫21幅,4樓走廊可以俯瞰彰化巿街景暨彰化平原。大佛竣工時是東亞第一大佛,也是彰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標。
  香爐是人向神明祈求與溝通做為插香的座所,幾乎每座廟宇都設有香爐,部分廟宇的香爐僅有1個,部分廟宇的香爐則視需要設置。溫送珍平日到廟宇拜拜,因為廟宇的對聯、雕刻、綵繪都具備趨吉避兇的寓意,常抄下廟宇具勸戒世道人心的對聯,做為座右銘。有一次,夫婦兩人和旅居台北的彰化鄉親到八卦山參觀彰化大佛,發現大佛前面的香爐老舊不堪,覺得對釋迦牟尼佛或觀光客都有所不敬,於是走進大佛辦公室向主事者表示,願意協助換置新的香爐,該廟總幹事表示大佛正在整修,俟整修竣工時將向其出示銅製香爐的估價單,待溫送珍看到估價單時,向廟方建議,不妨改用石製香爐,尺寸也應配合大佛的格局放大,價格雖然較高,但樂意負擔,廟方也從善如流的改用石製大香爐,惟後來,彰化鄉親向其情商,這個石製香爐能由他們捐建,俾讓旅北彰化鄉親可以在彰化掙個面子,成功不必自我是其待人處世的觀念,當場應允。至於溫送珍捐助相同尺寸的香爐則置於彰化大佛旁的關聖帝君前,這種皆大歡喜的結果,許多人說全是佛祖的安排。

出國觀光

  溫送珍創業初期,工作忙碌,很少機會到外面旅行,惟因為批貨或進貨的需要,走遍大台北地區,心思細密的他,發現地區的特色與人文景觀無一不影響地方的發展,甚至培育出不同人格特質的人才,讓他體會到旅行的重要,社團若舉辦旅遊活動,夫妻兩人一定報名共襄盛舉,同時認養部分工作,如事先的聯繫或事後的感謝,雖然過程頗為辛苦,卻從籌備或行程中的服務收穫得較別人多,如發現許多地方獨有的特色或產品,結交更多的朋友或事業夥伴,從這些收穫體會到書中所說:「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道理,因為參與而享受旅行的好處。
  長子森錦結婚後,長媳邱椿惠在大源百貨公司協助,溫送珍對這位媳婦的表現非常肯定與放心,出遊的次數逐漸增加,並規劃出國旅遊,與夫人第一次出國的地點是東南亞,每到一地都會記下雜感,發現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區,具備增長見識的功能,而且有值得借鏡之處,於是出國旅行也成為他吸收新知的捷徑之一。政府開放國人出國觀光後,每年都和夫人出國旅行,觀察先進國家進步的建設,或到開發中國家,看他們在文化方面的長處。
  模里西斯是位於非洲印度洋的小島國,擁有潔白的沙灘、清澈的海水,千姿百態的巨石和長年盛開的奇花異草,被公認為非洲最美麗的小島,每年都吸引大批歐洲人前往度假。溫送珍夫婦到模里西斯出席世界客屬總會時,一群旅居該國的溫姓鄉親到旅館找他,讓其感受到僑胞在國外努力打拼的艱辛,也體會到同宗血脈相連的可貴。
  政府開放中國大陸旅遊後,也數次前往,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生活困苦,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夫婦兩人樂善好施的個性不論到那兒,都隨時呈現出來,捐獻廟宇的龍柱或香爐,固然是因為廟宇供奉的神祇屬於信仰,且捐建的設備終將屬於大家共同享有,但聽說廣東有個村落住著數百戶人家,卻沒有對外聯絡的橋樑,純為不忍人之心的一股善念,獨資為其興建一座聯外橋樑,讓當地居民好生感動,將橋命名為「送珍橋」。溫送珍的生活中,隨時都展現對世俗不求回報的大愛,認真的幫助別人,也為自己的生活帶來喜悅。

四川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合之處,是唐朝海通禪師在山壁挖鑿的盤坐佛像,高71公尺,是世界最高的坐佛。建於西元713(唐朝開元初)年,803(貞元初)年完成,耗時近90年。樂山大佛頭長14.7公尺,寬10公尺,頭頂的每個髻可以放一張大圓桌,肩寬28公尺,耳長7公尺,腳背寬8.5公尺,可以圍坐近百人。大佛正襟倚坐,微低著頭、閉目微笑,散發出寧靜、肅穆、謙卑的神情,呈現佛祖修行的最高境界。
  1990年,溫送珍夫婦隨著旅行團到中國大陸,抵達四川樂山時,被這座千年歷史的樂山大佛所吸引,發現樂山大佛前大佛寺的大雄寶殿年久失修,設備殘破不堪,甚至佛像金身都因久未整修而呈現斑駁的景況,叫人好生不忍.好像聽到佛陀指示應協助整修的話在耳邊響起,即請領隊向寺方表明,如果整修的經費他能夠負擔,願意獨資捐助大佛寺全部的整修費用,樂山大佛風景區文管局和廟方獲得這個訊息,高興的邀請專家估價,當估價單寄到台北,他毅然決定獨資捐助大佛寺的全部整建經費,並託朋友將人民幣3萬餘元的頭期款帶到四川樂山,交給樂山文管局的負責人,沒多久,奐然一新的大佛寺呈現在世人眼前,展現世人對千年樂山大佛的尊敬。廟方並且將他捐款整修的過程立碑置於大佛寺大雄寶殿前。
  此外,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政府百廢待舉,雖然撥款整修樂山大佛,因為工程浩大,資金不足部分向海外籌募,曾經捐款修建大佛寺的溫送珍很快獲得相關單位給予的訊息,看完募款計畫書,認為若能為這座世界級的文化遺產盡些心力,不但可以保存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對全體華人而言,也是一件值得的功德,雖然70餘萬人民幣不是一筆小數目,但可以為文化保存貢獻一份心力的想法,卻讓他動心,即與家人討論,而家人也都認為溫氏平日的家訓:「凡是好的事情就應該多做」,故向四川樂山大佛重建當局表達捐款修建觀佛樓之意,並經相關單位同意,當樂山大佛前觀佛樓落成,溫送珍、黃細喜夫婦應邀前往剪綵時,兩人看到無數的觀光客在觀佛樓盡情的欣賞前人的藝術修為,享受長江的清風、明月,油然興起古書敘說:「獨樂樂,不如與眾樂」的心情寫照。2006年年中說這個故事時,中國經濟早已起飛,不論新興的建設或古蹟的維護都不落人後,而四川樂山大佛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他認為有緣能夠為樂山大佛盡點心力,純是佛祖的旨意,提供奉獻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