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有家旅行社邀請為該社導遊介紹台三線,開啟探索台三線沿線的動機。最初,純為協助導遊,找出台三線的趣聞,旋利用春節期間整理相關資料,竟然寫了一萬多字,陳石山律師知道我整理台三線的故事,希望寫出與眾不同的台三線。這份期許,讓文字資料陸續成長到七萬餘字,經由認識、了解和實地探訪,內容越來越精緻,部分稿件先後發表於客家雜誌或世界客家雜誌。也將這些資料做為平日導覽的素材。雖然演講時,電腦不聽話無法用簡報資料,卻可以侃侃而談,讓出席朋友感受內行看門道的喜悅,范黛君說縱使沒有簡報,仍然讓人如醉如痴,好厲害,謝謝。

葉倫會七百次20141122_115435.jpg

1227日,是台灣省城隍廟2018年學術講座最後一次,前一天看到西藏知名導遊胡惠珍將帶朋友出席的訊息。為了讓出席者滿載而歸,早上再看一次簡報,溫故外,也更動部分排列順序。出門前,為表示對出席朋友的尊敬,循例沐浴。這時候,室外細雨紛飛,出現入冬以來最冷的氣溫,擔心這樣的溫度會影響出席人數。看到李主任高大的身影走進來時,海浮起俗諺:幸好大部分擔心沒有發生。

 

電腦和投影機或許因為出席朋友男的太帥,女的太美而無法聯線,讓花費長時間製作的簡報未能播放,謝謝大家的包容,兩小時全程以說故事的方式演講,雖然沒有圖片補助,從大家滿足的眼神和全程相挺的熱忱,確定演講是成功的。

 

台三線的起點在台北市、終點在屏東縣,和縱貫公路一樣為南北縱走,因為靠近中央山脈,貫通後有內山公路的稱號,事實上,居住兩條公路沿線居民的經濟環境差異甚大。最早台三線經過的道路以產業和防番為主,日治以後成為戰備道路,中台灣以前的台三線原來是中壢到豐原的中豐公路,經過桃、竹、苗和台中縣客家聚落為主的山區,默默無聞的為客家鄉親服務。將全線貫通並且拓寛為20公尺時,規定每座橋需承載戰車重量,通車後,因為車輛較少,是重機騎士的最愛,沿途美景則為觀光帶來契機。

 

楊長鎮的論文,建議將台三線仿德國推動觀光產業的浪漫觀光大道為浪漫台三線,並成為蔡英文競選總統期間推動的政見,2014年,在桃園市龍潭區聖跡亭前發表,當選總統後,為落實政見而予以推動浪漫台三線,因為台三線沿線居民大部分為客家人,遂指定客家委員會為執行單位。

 

台灣不大,台三線沿線作物以農產品為主。光復初期,桃園市部分經濟利益較小的茶園成為軍事基地或眷村,讓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質變,不乏到都會發展,藉以改善生活者;台灣經濟起飛後,沿線茶園改建為適合休閒活動的高爾夫球場。文史工作者,在中壢到豐原沿線找到一千多公里古道,所謂古道就今日而言是產業道路,透過先民的努力,每個鄉鎮市區生產不一樣的獨特商品,受到國人的喜愛,如新埔椪柑、杮餅...,關西茶葉、仙草…,竹東始終保留台灣鄉鎮中的前三大鎮,因為台三線成為觀光動線,中央市場擁有頗多知名美食。

 

因為沿線開發較晚,傳統客家聚落吸引遊客的關注,尤其是老建築,老茶廠結合傳統客家美食,傳統日式宿舍則結合文人雅士建立的文化園區,如鍾肇政、吳濁流文教園區、鄧南光攝影館、鄧雨賢文化公園,都成為觀光景點。期盼經由知名人士的引領,讓遊客知道客家傳統暨文化的真正面貌。

 

平日導覽或演講採用積極和正向的說法,但談台三線最早成為觀光景點的北埔,它和台南市官田區是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在台灣南、北推動的重要觀光據點,官田的觀光客已經不見;休假日的北埔人潮依舊,若以政府推動浪漫台三線的宗旨,為當地居民找回家的路,沿線居民人數非但未見增加,反而有減少的跡像。倘認為推動浪漫台三線可以傳承客家文化或找到回家的路。究竟客家傳統或文化傳承和觀光人潮有沒有比例成長,請這方面的專家有空時不妨去開放觀光近二十年的北埔老街感受。

 

雖然溫度是入冬以來最低,謝謝聽演講的朋友,您們的眼神鼓勵我有勇氣一直講下去。演講結束,來自天母的大姐表示要邀請演講。謝謝!

 

附註

台北散步者每個月在台北舉行的史蹟巡禮,每個景點都是見證台灣史的重要部分,我們期盼能走到走不動為止。

 

葉倫會2016.10.10在新聞挖挖

葉倫會 2018.9.26出席民視台灣台【新聞大解讀】推動客家文化 深耕義民信仰文化傳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Y_N_ulIxs

 

葉倫會編著松山的故事電子檔

 

台北每個月的免費公益史蹟巡禮:

台北城開心史蹟巡禮

集合時間:每個月第一個星期日上午9時至12

集合地點:台北市襄陽路二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國立台灣博物館前銅牛處。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參觀景點:新公園暨周邊史蹟,總統府暨周邊史蹟,衡陽路和博愛路史蹟,中山堂暨周邊史蹟,台灣省城隍廟。

好康的事:送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或其他書籍。

 

台北大龍峒史蹟巡禮       免費的公益活動

時  間: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上午九時至十二時。

集合地點:捷運圓山站旁臨濟護國禪寺大門口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參觀景點:臨濟護國禪寺庫倫街、酒泉街、台北孔廟、台北保安宮、44坎、覺修宮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

 

TVBS來怡客,讓您見識電視台專業團隊的功力。

 

萬華史蹟(攝影)巡禮

集合地點:萬華龍山寺廟埕瀑布旁(捷運龍山寺站旁)

舉辦日期:每月第三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

巡禮景點:龍山寺、西昌路佛具街、隘門、華西街夜市。台北第一條老街貴陽街、青山宮、直興市場、萬華祖師廟、艋舺教會、舊貨市場(俗稱賊仔市)、老松國小、剝皮寮、地藏王菩薩廟、西昌街青草巷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或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或其他書籍

 

2016.4/16週六導覽萬華影片均已上傳至youtube

其中之一:葉倫會導覽古山園旅館

 

蒐尋葉倫會,可以找到其他影片

照片按地點分類在臉書相簿

其中之一:

 

大稻埕逍遙遊

1997年舉辦以來,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上午830分在台北市延平北路2225巷口的慈聖宮廟埕開講,想要認識鄉土或瞭解大稻埕的朋友,請先向台北霞海城隍廟報名:02~25580346。俾做為送書,送礦泉水和地圖的準備。

 

台北雙連打鐵街史蹟巡禮在TVBS來怡客,讓您見識電視台專業團隊的功力。

客家電視台台灣燈塔巡禮

 

國立台灣大學張森富教授的文章

 

2014315日中國時報副刊刊載34日大稻埕採訪。

葉倫會編著

大愛電視台志工連建鑫主任拍攝

20141204 大稻埕迪化街采風剪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fWpIuICtjs

 

中嘉新聞在0:24的部分採訪台北散步者

 

陳子瑜3/5大稻埕導覽解說照片和影片已上傳

照片在臉書,按地點分類,

影片在youtube,多片,

 

 

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

集合時間:每個月第四個星期六上午9時至12

集合地點: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台北霞海城隍廟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參觀景點:沿迪化街向北行,參觀數家長型街屋,店家獨特的人文景觀。

贈送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乙書(印了十幾萬本)

 

 

葉倫會演講的題目  電話:0910161747

台北的故事

台灣俗諺的智慧

台灣神明的故事

財神爺和廟宇雕飾之美

浪漫台三線

台灣茶葉和茶業的故事

如何讓退休生活更加精彩

十步之內有芳草-台北的吃喝玩樂

樂和人生-陽光、空氣和水

婚喪喜慶的禁忌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歲時季節的故事

台北大稻埕的故事

樂活生活的要訣

對外開放的燈塔

淡水河的故事

桃園的故事

健康快樂過一生

成功導覽解說的技巧

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孰重

 

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台北市武昌街1142)免報名、免收費的公益活動

201913(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李修鑑老師

歌謠風華

第一次參加者贈陳採卿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117(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吳秋慧老師

健康、穩健的理財法

第一次參加者贈王興隆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131(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彭一剛老師

新年如何迎接好運

第一次參加者贈洪英輝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214(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吳俊美老師

舊時光新創意

第一次參加者贈王幼蓉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228(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彭欽清老師

討債、折福談食物浪費

第一次參加者贈陳春隆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314(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蔡世澤老師

代謝症候與健康

第一次參加者贈高樹榮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328(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蔡志鏗老師

台灣人在神秘的緬甸

第一次參加者贈洪英輝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411(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蔡豐琪老師

味的日本裏千家茶道

第一次參加者贈王幼蓉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425(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林俊毅老師

確保長壽的健康新法

第一次參加者贈陳春隆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59(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茱茱老師

讓愛陪你到老

第一次參加者贈王興隆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523(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曾正吉老師

耳部穴道按摩養生DIY-

第一次參加者贈洪英輝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66(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莊雅惠老師

從中醫觀點看免疫調節

第一次參加者贈陳採卿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9620(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王鳳英老師

預防失智症的飲食

第一次參加者贈高樹榮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台灣客家人的故事(6)電子檔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6JGaPhchkUjX0tIMEhkVW5VQXM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