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次奉賴原老師的命令前往東吳大學群育暨美育中心學員演講,或到台北城區參訪暨導覽,因為反應很好而有今天對該校學生通識課程的演講。

IMG_4500.jpg

中午時分坐捷運到小南門站,再步行到東吳大學城區部,走進教室,發現學生近百人,男的帥、女的美,蠻久沒有看到這個場景。腦海浮起大英博物館館長的話: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發明來自參觀博物館以後的產物。」,希望大家因為這堂課而有份啟發,提升美學欣賞外,也經由匠師認真打拚的過程,或居住在紫禁城主人的諸多事證,獲得追求成功的啟示。

 

賴原老師做事認真,事前要求給予演講摘要,因而準備清朝宮殿建築之美暨演變。我認識紫禁城和清朝歷史緣自台北職能學院的課程,最初僅談故宮和清朝相關故事,隨著閱讀資料的囡累積,對紫禁城暨滿清十二或十三皇朝的認識更加豐富。平日在江湖行走,演講、導覽或寫文章,以社會大眾覺得有趣暨聽得懂的為主,在整理資料時,經由新資料的累積做積極有用的更正,讓今天要演講的內容兼具深度和廣度,務必讓上課的同學滿載而歸。

 

演講過程中,免不了提及皇室暨其生活方式,鼓勵學生善用觀察、紀錄、整理、分類、統計和善用網路,提升知識,在學識或工作領域獲得較好的發展機會。演講結束時,告訴同學,若今天有任何收穫,請用掌聲感謝邀請我前來的賴原老師、感謝學校提供這麼好的設備、父母賜予健康的身體和自己決定出席的智慧後,互道珍重再見。

 

清朝宮殿建築之美暨演變

清朝的皇宮位於紫禁城,是明、清兩朝24位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20位出生於紫禁城、並終老於斯。始建於1406(明成祖永樂4)年,1420年落成,迄1924年傅儀遷出故宮,做為皇宮的歲月有五百餘年。

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占地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四周宮牆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高9.9公尺,厚8.26公尺,總長約3,400公尺,宮牆外環繞寬52公尺的護城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正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神武門)。神武門現在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正門。

自古以來,黃色被認為正色,火水木金土的五行學說,土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屬土,土為黃色),漢武帝劉徹確立漢為土德,就一直沿用黃色,後世皇家也用黃色,因為土孕育萬物,皇帝代天巡狩,故黃色為皇家專用,紫禁城的琉璃瓦全部採用黃色。

紫禁城是黃瓦、紅牆、金飾、白石構成的建築群,地板金磚由蘇州、松江等五府生產;大城磚和青磚來自山東臨清;紅色顏料取材山東魯山、博山;漢白玉來自房山縣大石窩;京西門頭溝提供青石、白石;花崗石來自曲陽縣;河北宣化煙筒山提供杏黃色刷牆包金土。楠木從西南各省、長江沿岸及浙江江西的深山老林中砍伐後利用長江、黃河或運河送到北京崇文門外的神木廠存儲加工。

屋頂岔脊上裝飾有小獸,象徵消災解禍,逢凶化吉。小獸的排列按照建築等級嚴格規定,依等級高低決定放置數量,最多9個。小獸的最前端是騎鳳仙人,據說是齊閔王化身。因為戰敗而走投無路時,被飛來的鳳凰所救。他安坐於屋脊,會帶來絕處逢生的好運。

 

紫禁城布局分為外朝和內廷。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大典,召見群臣的場所,兩翼有武英殿和文華殿。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為中心,是皇帝居住、處理政務及后妃皇子居住、遊玩和祭祀神明的地方。內廷中有三座花園,坤寧宮後是御花園;寧壽宮養性殿西有寧壽宮花園,又稱乾隆花園;慈寧宮前也有花園。宮城全體建築從規模到屋頂樣式,保持嚴格的等級差別。兩側有東西六宮等建築。

 

石材運送最為困難,如保和殿後面的雲龍石雕,冬天在地板澆水凍成冰後,下鋪滾木用人力從房山花20多天拉到北京。紫禁城所用琉璃瓦件,是北京海王村(今天的琉璃廠)和黑窯廠(今天的陶然亭北一帶)燒制的,白灰則是京西大灰廠製作。

 

明朝初期,紫禁城有1,630餘座殿宇,清朝乾隆時期1,800餘座,現存約2,631座;各宮殿樣式圖細畫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測量、繪製典藏到民國初年。相傳故宮有9,999.5座屋,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計8,704間。此「間」並非現在的房間概念,是指四根房柱形成的空間。

 

紫禁城樑柱的主要木材是楠木,盛產於貴州、四川、重慶、湖北等深山,金絲楠木的品質最好,材質魁梧結實,有天然香味、耐腐、防蟲,而且觸感如絲般的溫潤、柔滑,陽光照射時,木質的結晶體會閃閃發光。

 

其他建築各具地勢,隔間、材料各異,因而創造出中國獨特的王家空間,值得做深入的探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