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郭玫芬和鐘雨容兩位女孩指示,2021年825(星期三)下午到新竹縣竹北市黎歐創意有限公司,透過網路演講大稻埕發展,尤其是客家前輩在這地方出人頭地的豐功偉業。隨著年齡增加,愈發覺得聽話好處甚多,即在第一時間答應邀約,認真做好準備,讓更多人願意踏入都會客家這個領域學習、傳承。

IMG_7463.jpg

 

因為網路的無遠弗屆,聽演講的朋友有從事鄉土教學的知名攝影大師、客家學專家。也有來自巴黎的台僑,她關心客家人在大稻埕的發展,我猜可能因為她是大稻埕土生土長的在地人,想要了解大稻埕多元文化的特色;此外,她是世界知名珠寶設計家,或許想經由認識故鄉兼融並蓄的多元文化,提升她的創作品味。

IMG_7460.jpg

郭玫芬和鍾雨容兩人是認真、負責的好女孩,平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在書堆裏鑽研客家發展史,或經由前人的線索尋找當事人,探索都會客家的第一手資料,這份用心,讓她們在這個領域領先群倫。郭玫芬指導提問問題的兩位大學生到我的故鄉,桃園市新屋區新屋圖書館尋找和葉倫會有關的資料,尤其是探索大稻埕暨客家人在大稻埕的發展史,再據以擬定問題。就演講者或分享者來說,題目對了,答案就出來了。換句話說,兩位小女孩對我演講成功與否,影響重大。

 

稍早,黎歐創意有限公司曾邀我對幾位大師級的客籍音樂家介紹大稻埕發展史,尤其是和客家鄉親在該地發展有關的部分。我曾分享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在大稻埕散步二十幾年的觀察所得。大稻埕開街於1853年,以商業行為為主的同安人,歷經洋行進駐、日人統治,各省菁英的參與,透過不斷的融合而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

 

語云: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居住在桃竹苗或南部的客家鄉親看到大稻埕人文薈萃,容易討生活的地方,紛紛北上,他們如何在這些地方由弱勢而站穩腳步,再擴步向前,學習新知,因融會貫通而在其領域揚名立萬,而後受到社會大眾的尊崇,如出生於桃園龍潭的鄧雨賢,在台北生活、受教育、工作、到日本研究西方音樂而後創作的知名歌謠,被視為台灣歌謠之父。以這個面向期許客家菁英創作出擁有世界級寬度和廣度的歌謠乃至客家歌謠,不是只有發音屬於客家元素而已。

 

中午十二時許揹著二十幾書拙作,坐高鐵到新竹站,計算板橋到桃園有七座燧道,桃園到新竹兩座燧道。承郭主篇親自開車到車站接我到黎歐創意公司,請吃豐富的便當,演講時,兩位即將升大四的大學生提示問題。演講時,強調大稻埕以商業起家,每位在大稻埕打拚的人,都有一身好本事,彼此相互學習、影響而創造了屬於大家的大稻埕特色。做為一個觀察者或研究者,無法,也不能以一刀切的兩分法評斷眼前的人、事、物。每位在大稻埕顯露頭角的人,每件在大稻埕興起的事業或思維,都需要承認,大稻埕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栽培他們成長的重要元素。客家前輩在這兒的奮鬥也沒有例外。

 

大稻埕開街後,茶葉和茶業讓它在世界引領風騷。我引用老茶人黃正敏:「喝茶無事,無事喝茶;以茶會友,天長地久。」做為結語,期盼聽演講或看這篇隨筆的朋友,領悟謙虛的人有福了,倘能善用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和分類,不但可以找到客家人在大稻埕發展的痕跡和他們為社會做出的積極貢獻,也給自己啟發,如何繼蹱前賢,成為類似的成功人物。

 

演講結束,承郭主篇送我到竹北車站坐火車回台北,透過出席、聯誼和服務,我們更加認識彼此,了解客家前輩在傳統文化這塊領域努力的成果,惟在工業社會,尤其是都會客家,如何讓優質的客家文化發揚光大,需要決策長官的支持,更多有志青年的投入,透過與時俱進的方法,才可以讓其延遠流長的傳承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