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醫學院藥學館建於1930年代,屬於磚瓦建築,1953年,台大醫學院於該館成立台灣第一個藥學系,對國人的健康有重大的貢獻,中央研究院李鎮源院士名揚國際的毒蛇血清病毒的研究基地,亦設於該處。
- Dec 17 Sat 2005 17:48
台大藥學館
- Dec 17 Sat 2005 17:47
台大醫學院舊館(市定古蹟)
台大醫學院舊館位於中山南路與仁愛路,是醫事專門學校的校舍,建於1907年,最初,利用台北醫院的教室上課,聘請東京帝大畢業的醫生為教授。從講習所發展為總督府醫學校,再成為台灣大學醫學院。台大醫學院的歷史就是一部台灣近代醫學發展史,培養的醫生為國人的健康提供了最好的醫療服務。
- Dec 17 Sat 2005 17:45
台大醫院(國定古蹟)
台大醫院是台灣近代醫學史的核心,它的發展也象徵醫學的進步。舊館平面採中軸對稱,經過中央穿廊可以串連各科門診及病房,竣工時是東亞最大的醫院。初建時,建材以紅磚和鋼筋混凝土為主,1916年大體完工,部分病房則隨著醫院發展陸續於1920年代落成。1990年代在附近另建新館,但舊館仍然使用,繼續擔負照顧民眾健康的任務。
- Dec 17 Sat 2005 17:44
濟南教會(市定古蹟)
濟南教會建於1916年,原為東門附近台大醫院與醫學院師生常去的幸町教會。建築採用紅磚與唭哩岸石混合構造,為日人井手薰早期的作品,接近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鄉村紅磚小教堂的風格。
- Dec 17 Sat 2005 17:43
立法院
立法院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1919年,在此創設台北市第二女子高等學校,與第一女子高等學校一樣,招收學生以日籍為主。建築和許多日治時期的學校類似。1960年,立法院自中山堂遷入,成為國內最高民意機關的集會場所,對台灣的民主與現代化隨時注入新的思維。
- Dec 17 Sat 2005 17:42
中正一分局
中正一分局原為台北市議會。台北未設府前為淡水廳所屬,廳治原來設於彰化,後來遷至竹塹,彼時,文童需到彰化應試,府院考試需到台南,不但路途遙遠、危險,旅費也是一大負擔。1875年,台北設府,1880年,洪騰雲捐款在台北城內府後街建考棚,次年竣工,從此縣試和府試都可以在台北舉行,使得台灣北部的文風大盛。
- Dec 17 Sat 2005 17:40
監察院(國定古蹟)
監察院建於1915年,座落於忠孝東、西路與中山南、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角地上,主入口置於朝西北的轉角,平面呈曲尺形,突出3層樓高的銅製大廳圓頂具備牽引兩翼的作用。建築面積1,075坪,是僅次於總督府地位的官方機構,也是台北市現存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中,保存得較為完整的一座。
- Dec 17 Sat 2005 17:31
行政院(國定古蹟)
行政院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西路與中山南北路口。屬於現代建築的代表。1920年,台灣總督府推行地方自治,是年設台北市,設台北市役所於樺山小學校的磚木建築,首任台北市尹為武藤針五郎,日治後期,市尹改為市長。
- Dec 17 Sat 2005 17:29
南菜園
南菜園
兒玉源太郎任總督時期,向周可安購置台北市和平西路與南昌街口的南昌公園北側土地650坪,建日式木造草葺長方形平房,平面呈曲尺形,公餘,在這兒陪姨太太種植蔬菜或讀書,也宴請本地士紳或文人,大家一起吟詩、下棋,掘1口井供路人飲用解渴,有人稱其為兒玉源太郎的別墅。南昌公園旁的南福宮保有南菜園的詩文碑1座。1906年兒玉去世,遺族將別墅捐給台灣婦人慈善會管理。日治時期,相對於台北賓館的東門總督官邸,南菜園稱古亭庄總督官邸,修繕費用由政府支付,日本皇族來台視察時,總督需暫時搬出東門總督官邸,改住到古亭庄總督官邸,原來的官邸則做為皇族居住的場所。1945年,南菜園由台灣省婦女會接管,謝東閔曾住於該地,現為南昌公園。
公園有顆百年老榕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