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人類以來,宗教信仰便在人類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雖然科學與物質不斷的進步,惟其不但無法取代宗教給予人類的心靈滿足,在現實的世界,人卻因科學與物質文明的提升,反而在心靈與精神層面相對的貧乏。

宗教可以淨化個人心靈,啟發善念,具備安定社會人心的大量。宗教團體利他的奉獻精神,也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不僅是信仰,也可以教化人心。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社會,對宗教信仰向來就抱持兼容並蓄的態度。

漢人到台灣墾拓初期,雖然各地陸續出現戒鬥,我國對正當的宗教信仰向來採取開放的態度,不論對來自境外的天主教、基督教、回教,或本土固有神祇眾多的民間信仰,都本諸平等的原則,以服務代替管理,興利於防弊的原則,提升宗教部門的行政效率,協助宗教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台北市的宗教別有天主教、基督教、回教、天德教、道教、一貫教、理教、佛教、巴哈伊教和天理教,松山區的宗教類別有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一貫教和佛教,道教中又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神祈,甚至一間廟宇祭祀的神祇,分別係不同原鄉的守護神,這種相互包容的現象,也是台灣多元化社會的縮影。

佛、道教的廟宇名稱各具特色,主要名稱有寺、廟、宮、庵和精舍。大部分佛教廟宇的名字最後都會加上寺,即以寺為名,寺在古代是官舍,即官吏休息的驛站,東漢明帝為迎竺法籃等二僧而建白馬寺,遂漸演變成佛教徒出家的地點為寺院,故佛教建廟,廟名大底都加上寺字。晉書˙卷95˙藝術傳˙佛圖澄傳: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營造寺廟,相競出家,亦稱為寺院;廟是供奉神祇的地方,古時用來祭祀祖宗的屋舍,廟除了供奉祭拜的神祇和祖先外,僅住有廟祝不住一般人;宮是帝王的住所。如:皇宮,祭祀神明或祖先的地方亦稱宮;庵和精舍大部分做為女性出家人清修的地方。
  為使社會大眾,對台灣傳統宗教現況有概略的瞭解,謹就重要神祇整理成篇,讓大家從事宗教活動時,對進入的廟宇或祭拜的神祇有較深刻的認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