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大稻埕老街巡禮是葉倫會老師和陳延昶老師合辦的免費公益活動,自2005年10月起每月舉辦一次,參加的朋友幾乎來自全國各地,雖然大家原來都不認識,卻因為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而結緣,使得彼此間多了一項共同的回憶,也讓大稻埕的優雅隨著他們拍攝的照片傳播到全世界。

2006722日早上8時許,循例自家裏騎腳踏車載著書出門,到東門附近輪胎有漏氣的跡象,即將車子停在二二八紀念館旁,改坐計程車前往,抵達台北霞海城隍廟廟埕時,一群帶著正典相機的年輕朋友在那兒走動,沒管他們手中相機究竟好不好,請大家到霞海城隍廟廟埕,問聽過葉倫會老師的名號否?年輕人終究誠實,一致表示沒聽過,因為辦第9次,故毫不猶疑的報名。面對一群對古蹟與文化幾乎完全陌生的朋友,先簡單的介紹台灣的開發史,從渡台悲歌講到外籍新娘的移民史話,讓大家了解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社會,台灣能夠在舉世努力向前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同胞們彼此包容的智慧是重要原因之一。

  

1853年,艋舺發生頂下郊拼造就了大稻埕地區的繁榮,而台北霞海城隍廟在移民社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故強調台北霞海城隍廟的源起與特色,隨後請大家在廟埕合照,有理由相信,這張照片將成為許多朋友共同的記憶。隨後進入台北霞海城隍廟,進廟從龍門進虎門出來自傳統的說法,不論敘說的理由為何,請大家注意,純是先人為香火鼎盛廟宇未雨綢繆的智慧,利用單行道的原理減少香客互撞造成的危險。然後依序介紹台北霞海城隍廟與眾不同的地方,如「遲報、速報、善報、惡報,終須有報;天知、地知、予知、我知,誰謂無知。」的對聯,介紹2005年至少撮合5千對以上好姻緣的月下老人。五文昌和五路財神爺後面近牆處城隍爺的坐位是所謂的雞母穴,也因為雞母穴的緣故,致台北霞海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爺雖然保佑附近居民賺大錢,商家也樂意為城隍爺奉獻,台北霞海城隍廟卻始終守住興建時期的形制。

   

請大家了解台北霞海城隍廟供奉神祈的特色外,也請注意該廟供奉其他廟宇沒有的神祈。從台北霞海城隍廟廟埕步向迪化街時,也向大家用順口溜的方式敘說石獅與香爐的故事,朋友們聽到後,也高興的重覆這句順口溜與動作。迪化街的特色在那兒?是大家想要知道的焦點,向大家強調每次導覽,都將帶給大家一輩的感動,惟其動力並非講的內容有多豐富或精彩,而是讓朋友們可以自行觀察與思考。此外,介紹商家販賣的特色商品、迪化街的建築特色,朋友們紛紛拿起相機猛拍兩旁的街屋與平日鮮少注意的商品,承店家老闆的信任,有機會進入迪化街近80公尺深的街屋,沿途感受迪化街商家的敬業,也承愛他們的歡迎,歸綏街施家麵館老闆特別自樓上搬出整箱的礦泉水,分送參加活動的朋友,同時宣告前往消費的朋友,只要報葉老師的名號,都可以打八折優待,獲得大家如雷的掌聲。到台北霞海城隍廟拜拜的高雄市鎮揚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顏靜華一路跟葉老師走訪迪化街,到歸綏街後,因為要趕回高雄,依依不捨的和葉老師互道珍重再見,並送其名片,表示歡迎葉老師到高雄拜訪她。

  

過了歸綏街往北走,不見迪化街南段的繁華,沒有漂亮的路面、統一的招牌,建築顯得質樸,卻有許多似曾相識的商品在這兒陳列,不論正在作業的輾米廠或李亭香餅鋪、江記肉鬆店,老闆們都歡迎大家的訪問,給予熱情的招待,讓參加的朋友感受到大稻埕人的熱忱與好客,介紹店家特色時,也提醒年輕的男士,店裏服務的美麗女孩未婚,像這樣好的女孩,屬於賢妻良母型,誰娶到他們,絕對是福氣啦!

  

  

因為長期導覽的經驗,對街頭的生命力極為敏感,隨時請大家注意發生在週圍的影像或事物,在大稻埕公園,敘說龍眼樹和台灣欒樹的關係,敘說成串串黃色花穗的阿勃勒,介紹路燈的種類與特徵;報告傳統市場的源起,商家需要與時俱進的思維,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年代脫穎而出,繼續拙壯成長,在永樂市場看到敬業的攤商,也看到潤餅皮的製作方式,林合發油飯已經在大稻程經營五代了,最近為了提升服務品質,才將廚房改建現代化的設備,林淑惠阿嬤和她美麗的媳婦大方的請30餘位朋友每人一包油飯,有位家裏也是製作油飯的行家,連稱林合發油飯真好吃,大家齒頰留香之餘,連稱以後若再到大稻埕,一定要買這麼好吃的油飯。

   

大家經過延平北路時,利用等紅燈的時間,介紹延平北路早期的繁華特色,往有記茗茶巷口有間以呂洞賓為主神的廟宇,該廟的門神是龍頭魚身,廟方人員說呂洞賓屬於五文昌之一,龍頭魚身的門神是獨占鰲頭的寓意。進入有記茗茶前,葉老師請大家先做個深呼吸再進去,俾享受茶葉的芳香,有記茶行王連源老闆除奉茶外,也提供豐富的茶葉資訊,讓大家都上了一節有趣的現代史和茶知識,惟美好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中午12點,請早上才萍水相逢的朋友,如今已是互相感動的好友們一起用掌聲謝謝王老闆和他的家人;謝謝幫忙背麥克風的帥哥,原來帥哥剛訂婚不久,昨天晚上和未婚妻坐夜車到台北參加這個活動,即請其他的朋友幫王老闆、他和這對有福氣的未婚夫妻拍合照;因為從朋友們的眼神看到大家的感動,彼此的心已經凝聚在這塊土地的芬芳,建議朋友們回家後,整理今天活動的照片,最好能夠上網或放到部落格,讓更多的朋友知道大稻埕的優雅,一起來找尋台北的美麗,追尋台灣人的驕傲。

  


附記(這是參加活動朋友的回響)

回來好幾天才開始動手寫這篇--或為遊記,或墮落為碎碎念的一篇隨筆--一方面源自於惰性,再一方面我沒有拍照片(我只帶了一千萬畫素的鏡頭兩枚--眼睛,和高級精密3D影像記憶體一個--腦袋),沒相片可能會有點枯燥 ; 最後則是因為,實在不知如何把諸多紛亂的思緒,流暢地安置到一篇文章裡。

然而,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是需要大家廣為宣傳的,身為參與者,身為社會資源的受益者,連動手打打字都懶的話,不但對不起在大熱天扯著喉嚨,和我們分享知識的葉老師、背麥克風的某先生、其他無數配合活動付出的人,就連城隍廟裡諸天神祇大概也不會原諒我= =.....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活動,請見
486的大丈夫週記

因緣際會的,我和朋友們報名了這個活動。

所以這天我一反大學生活的常態,呼吸著早晨的空氣,騎車進入假日的台北那半醒的悠哉。
有多悠哉?從西寧北路上吃早餐的老先生,那一身"調嘎啊+短褲+藍白拖鞋"的裝扮,翹著腳點著煙,笑得掩不住他那一口快掉光的大牙,你就知道有多悠哉了。

快步的跑到霞海城隍廟,就是這次活動的起點。
看到了葉教授(不是心海羅盤的那一個),聽著他妙語如珠的介紹起這個活動,和他身後的這間廟。

這是一間不大的廟宇,說不大是客氣,其實是很窄,但是這更表現出當年廟宇的古制原貌,以及其精緻的一面。
想當年這個小小的廟宇,可是和北港朝天宮的廟會,並稱台灣兩個最大的廟會。(此時我想到我的故鄉三重,那五穀王廟的廟會聽說也是讓三重陷入瘋狂,不知相較之下有沒有的拼,可惜我年紀小未能一睹盛況。)

此外~廟裡神像的雕刻,是極為活潑生動的,無論是表情動作,甚至能感受到他們有著不同的"聲口"。在爐香裊裊的廟裡,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生命力,一種正在舉行廟會熱鬧的感覺,卻又莊嚴靜謐。

探討這樣子的一座"活化石",已經無法很單純的去分別什麼是技術面,什麼是文化面。就好像古人說的,什麼東西吸收了日月精華,搖身一變就成了精。這裡的日月精華,是一代又一代的先民,所灌溉進去的"人性",因此我們可以從蛛絲馬跡~看到先民的影子。

除了門口的交趾藝術、石獅子的由來以及廟裡風水壁的典故之外,我個人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城隍這樣子的一個信仰是怎樣子和先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而又從生活中創新。像城隍媽,以及豬八戒神像的膜拜,其實反映出的是人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集體意識。

繼續往下走,看著迪化街兩旁的建築,老師說這是仿巴洛克式的建築。
德國大儒歌德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對不起Orz我當時一直聽成"建築是凝固的醫院"
看著石造的牆壁上,那巨大的人參雕刻,彷彿真能聽見當年,從唱盤裡面轉出的悠悠歌聲,以及藥行老闆吆喝著伙計那搬進搬出的景象。

或許那二樓的窗戶裡,還有個美麗但憂愁的千金,等著跟船的某個伙計的歸來....
(
我好像想太多了
.....)

接著參觀了某位老闆的藥行,老闆慈眉善目,好心讓我們叨擾了他的藥行。

這是個讓我非常驚豔的一個建築,我當時只覺得~今天看到這一間房子我就已經滿足了。

這間房子的寬度不大,因此會讓人以為這房子小小的,但是他的縱深,不輸給那種幾進幾落大宅。
走過最外面的客廳~來到透著天光的天井(?),我彷彿在這裡聽到了雨天,那灰暗的天色所搭配著的滴滴答答聲,一層層的傳到後面,傳到樓上,傳到樓下。

在這邊我的衣服又多了一味藥香,後來回家之後也久久不散。

接著老師介紹了一些在當地他所熟識的店家,述說了他們的故事。
勤勉、努力、樂觀,我想會是他們為這塊地方寫下的一個地區印象。

說到那一家白斬雞跟雞捲很好吃的店,這邊就補充一個昨天知道的小常識:
雞捲為什麼叫雞捲呢?其實他又不包雞~
那是因為以前人吃不完的剩菜覺得很可惜~就把他們塞進腸衣裡面丟下去油炸
台語就叫做『多捲的』,國語聽起來就像『雞捲』....
(不過我想現在的雞捲應該不會是在用剩菜包的了吧.....不用這麼"尊古法"吧)


在蒜頭伯的店時,邊邊經過了一位收破爛的老阿媽。

老師說,要拍照片要拍有生命力的,像這種照片真的是珍貴又有生命力。
也許吧,老婆婆在我們的相機裡充滿著生命力讓我們感動,但是此時此刻他所承受的,是烈日曝曬的痛苦,以及不得不勞動的無奈。

我為我的無能為力和不忍卒睹,移開雙眼....

過了餅舖和肉乾舖以後,走到了永樂國小~~我們開始折返的旅途。

其實這時候的心裡是複雜的,永樂國小是我的母校,我還記得每天放學以後在學校附近大街小巷穿梭的畫面。
不知道是我長大了,還是什麼東西變了,我聞到了什麼東西一直凋零的味道。

經過一個小公園,老師順口告訴我們,蟬的叫聲大約都是在六月中到九月中,
我跟為智說:那不就是期末考跟暑假完要開學的時堠嗎?
為智說:對喔,那不就是學生在叫........

(
原來蟬的叫聲,是在幫我們慘叫啊~~~
)

永樂市場這附近是我爸爸常來買福州魚丸的地方,不過我不知道這裡有一家這麼好吃的油飯,一定要打一下廣告的,叫林合發,油而不膩,非常好吃。

老闆娘平時行善不欲人知,還好心請我們大家吃油飯,總之有空經過一定要去吃吃看,非常推薦。

像這樣子的傳統市場,我也非常熟悉,從小住到大的就是三重的大同南路菜市場。
這種菜市場充滿了人情味和大叫聲,對於習慣的人會覺得很親切,但是對於不熟悉這裡的人~就成了一種很大的門檻,導致年輕一輩的人寧可去超商和便利商店消費,東西拿了就結帳,很自在。
自從我家裡開了幾間超市和便利商店後,我小時候很疼我的巷口雜貨店老闆,就把店給收了。
在菜市場裡其他的地方,也有各式各樣的店受不了衝擊,只好關門。

時代在進步嗎?還是文化在凋零?我不知道~我只是念物理的
我用我沒受過人文專業訓練的腦子來看,我只覺得很不捨、很傷心。

最後來到王有記茶行,這裡是今天活動的最後一站,也在我的衣服上沾了另一種濃烈的香味--茶香。
王老闆是一個很熱心的人,對於傳統文化的保存有著一種使命感,也願意和我們這些素昧平生的人分享,實在是很感謝他。王老闆好心有好報,難怪生了一對兒女,男的帥,女的也可愛XD

活動劃下句點,但是感動還沒有。

老師說:「給我半天的時間,我將給你一生的感動」
也許是過去的一些種子吧,我感覺到因為一些際遇,讓這些種子已經在萌芽。

我在大稻埕度過國小,在大龍峒度過學齡前的日子和國中時光,
在北投石牌度過高中,又在淡水度過漫長的大學時光。

這些地方都有著很多人~很多故事~也都跟我有緣~只是我從沒有注意他們。

半年前,因為一次無聊去考了試,而有機會在報社實習。

回到大龍峒尋找報導素材時,驚恐的發現了我小時候所熟悉的公園~
眷村裡曲曲折折的小巷,轉角賣麵的和藹老伯伯,早已經全部被剷為平地時,我才知道,當我的故事不斷的再開展,有無數的故事正在萎縮完結,他們並不會永遠存在。
而那些鋪上了皺紋的老人們,就像霞海城隍廟歷年廟會的燈籠,撲滿的灰塵掩蓋了當年的光采,即使留了下來,失去了那個文化作為靈魂,也只不過是一天天,見證著日出日落而已。

老師也說:「認識才會產生感情,瞭解才會產生愛」。當我說給一個女性朋友聽的時後,她立刻嗤之以鼻。
我知道,人與人真的是不需要了解,有時候反而是越盲目越愛的難分難解。
但是人與地方,人與文物,卻永遠萌芽於瞭解。瞭解了,有認同感了,才會視同己出去愛護。

附註
高雄的顏靜華小姐於2007年6月e mail給葉倫會老師,因為她七月十九日要帶朋友來台北,想請葉老師為其導覽,能夠認識新朋友是台北散步者最快樂的經驗,故欣然答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