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中和地區農會王瓊英小姐之命,到農會為中和及永和兩市高齡阿嬤講授台灣俗諺的智慧,奉命之時,就知道這是一場具挑戰性的課程,但秉持多年行走江湖(授課)的經驗,認真準備是讓學員感動的不二法門。
2009年11月13日,騎腳踏車載二十本左右的積福和養生(彭惠圓台長捐印)到中和,經大安森林公園時,靈光突現,竟然忘記帶個人電腦,回家拿電腦出門時,倘再騎車前往,勢必遲到,本想坐計程車,惟311路公車正好駛進車站,遂坐公車前往,也是神明的保佑,沿途絕少紅燈,且下起傾盆大雨,若騎車前往,勢必成為落湯雞,抵達時,下個月要生產的王小姐正和阿嬤們,分享屬於女人的秘密。
俗諺是先民經過長期粹煉出來的語言,雖然只有簡短的幾個字,卻有如傳統詩、詞般的優美和寓意深遠,是大部分朋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句,可以自娛,也可以娛人,倘運用得當,每句話都具有智慧與幽默種子,只是平日未做系統的整理,故講授時,因為每位學員社會經驗豐富,呈現心就領神就會的表情,對生活周遭常用語言和其詮釋內容充滿好奇,埋頭勤做筆記外,從掌聲和笑聲不斷揣測,大部分學員都渡過一個充實的早晨。
常年行走江湖,認為凡年過80歲以上的長輩,全屬國寶級人物,學員中有90高齡的阿嬤,從早上九點到教室,迄中午下課有三個多小時,可是全程坐得端端正正的(座得正,得人疼);87歲阿嬤每聽到一句符合心意的俗諺,就笑容滿面的用力鼓掌,據說若沒到八樓上課,就到四樓的證券市場訓練腦力,依其氣色與面相觀察,阿嬤是健康又快樂的智者;81歲的阿嬤說她的內心世界只有18歲,看每位長輩活動得這麼高興,不帶任何條件,先將帶來的書送了再說。
休息時間,有學員表示想買積福和養生,自公職退休後,出門演講或導覽帶的書只送不賣,全部做為有獎問答的獎品。也有朋友認真記下每個月在大稻埕的三場免費公益活動,或說下次騎腳踏車相逢時,她會認真的打招呼,基於騎腳踏車的安全守則,請其可要注意安全再遵守承諾。
抱持凡事中道而行最好,擔心阿嬤們拍手拍得太累,笑得太開心,中午11點30分準時下課,但下課前,向阿嬤們報告,如果今天有任何收穫,建議一起感謝中和市農會的長官和主辦人員;謝謝父母親賦予健康身體的遺傳,謝謝自己發心到中和地區農會來追求新知。雖然大部份被感謝的人不在現場,但感謝的掌聲與祝福,都似奇異恩典般,回報給懂得感恩的人。
中和地區農會貼心的為學員和志工準備符合長輩的便當,義工媽媽以最快的速度發放便當,可以帶回家,也可以在現場享用。和大家一起共用午餐時,見阿嬤和義工媽媽們吃得津津有味,腦海浮起的思維全是感謝與佩服,謝謝主辦人員的用心,賞這麼好吃的便當,感謝中和市農會各級長官推動嘉惠地方人士的公益活動,祝福他們的業績年年成長、日日精進。
葉倫會演講題目
台北城的故事
讓台北觸動您的心
台北街頭的故事(最近的)
台北街頭的故事(1970年以前)
台北三市街(台北城,大稻埕和艋舺)的故事
台北萬華的故事
台北大稻埕的故事
台北孔廟的故事
台北賓館的故事
台北西門町的故事
台北大龍峒的故事
中山之美-台北中山區的故事
台北芝山巖的故事
台北林安泰的故事
台北松山(錫口)的故事
台灣博物館的故事
台北的精緻博物館
台北的主要古蹟
台灣神明的故事
財神爺的故事
台灣廟廟廟-神明的故事
台灣燈塔的故事
天堂之路-台北新生南路的故事
台北縣板橋林家花園的故事
桃園的故事(以桃園縣的古蹟做主軸)
健康快樂過一生
成功導覽解說的技巧
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熟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