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客家委員會鍾萬梅主任委員的命令,在該會主管會報,對科長級以上長官演講客家文化暨其傳承,並囑自訂講題。稍早應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王淑芬教授囑就個人在台北史蹟界奮鬥的過程和學生分享,為了要給學生合宜的材料,自定演講題目「十步之內有芳草」。奉命到客委會分享客家文化暨傳承時,回憶自1997年開始,在台灣文化界打滾,近六百場演講,885次(2016.4.25)導覽,有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的想法,再度想到這個題目,惟兩者的聽眾不同,內容當然不一樣。

IMG_7307  

客委會長官當然是客家學的專家,在他們面前談客家文化,需要幾分傻勁,用心準備才是正道。曾向幾位耆老請教客家文化,他們的生活就是客家文化和傳統的楷模,但要其具體說出所以然,說法不一外,差異也大,因而反求諸己,就近年從事文化傳承的經驗,先行整理、分類,分享有用的觀念。平日行走江湖,不論演講、寫作或導覽,講求簡單、明白,期望聽眾或讀者聽後或看後,心就領神就會,了解其間的真諦,「十步之內有芳草」的演講內容也依這個方向準備。

 IMG_7306

客委會是講究效率的機關,人事室經辦同仁指示提供演講內容暨選擇題,後者做為演講結束後考核用。向經辦同仁報告:「歷史文化就長遠來說,沒有優勝劣敗,沒有是非對錯,有的只是觀點不同。」,理論上,沒有固定的答案,有的是熱忱和與時俱進的思維。為了不為難經辦單位,提出「您認為客家文化傳承最合宜的方法:戲曲、語言、建築、文章、紀錄、創造重要還是紀錄重要。」,請教長官,施政時,會以哪一項做為優先項目。

 IMG_7703

抵達客委會時,鍾主委派黃碧霞秘書帶台北散步者到主委辦公室,閒談客家文化傳承,共同結論是知識和熱忱。下午二時,和主委一起抵達會場。長官有好幾位熟人,甚至有台北散步者踏入台灣史領域的貴人,他們對客家文化的投入有目共睹,在高手雲集的場合談客家文化傳承,是有壓力的。

 IMG_7705

言簡意賅是鍾主任委員講話的特色。既然要見公婆,遂放膽說出1997年來,為了讓海關博物館永續經營,請台北霞海城隍廟將其主辦的大稻埕逍遙遊景點納入海關博物館,交換條件是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看似平常的奉獻,陰錯陽差的接觸台灣文化,近年來,或許是知識深度和廣度都有些許的長進,發現客家鄉親在台灣優質文化發展史,擁有不可磨減的成就,透過八百多次導覽暨五、六百場演講的重覆敘說或思考,一次又一次的向大家報告台灣文化的優質內容,其中有許多客家前輩奉獻心力的地方。

 

 

晚近文創的口號叫得震天價響,殊不知老祖宗談何謂生意時,告訴我們:「生意就是生生不息的創意」,而這些創意頗多來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談客家文化,不僅要認識客家,更需要相關知識。舉孔子世家贊:「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談客家,說文化,每項都需要像金字塔一樣廣博的知識,要廣大,要能高。若此,客委會的長官需要具備十項全能的知識和智慧。

 

 

 

建議讀蔣夢麟著的西潮,該書內容自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開始到抗戰結束,西方的潮流快速進入中國,為中國傳統文化掀起翻天覆地的大轉變,舉蔣氏在文章中的一段話:「我們要以農民為師,謙虛的向他們學習,不要以有限的知識隨意的教育他們。」;日本谷口治郎畫的悠悠哉哉漫畫,該書介紹日本中、小學課本敘說的歷史人物,即德川家康時期的伊能忠敬,自商場退休後,每天漫步在江戶街頭,藉由悠悠哉哉的行走步伐,丈量上野、淺草,乃至品川、兩國等地,不同景點的距離,因為毅力,而能觀察各地的獨特景點,享受文化傳承的喜悅。

 

 

 

傳統和創新是社會賴以進步的法則,客家文化仰賴傳統和推陳出新的創新才能夠綿延不絕的傳述下去,舉桐花祭和客家花布為例,因為新的創意,而活化了這兩項客家傳統。鄧雨賢、張福興是不可多得的音樂大師,其作品影響深遠,但涂敏恆作曲、作詞的「客家本色」,其內容可能更貼近客家人在台灣打拚的身影。如何繼踵前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鈔票和客家傳統好像沒有關係,一般人看到新台幣一百元,第一印象是國父遺像,也有人看到博愛,孫中山是客家人,堪稱客家之光,博愛雖然是重要立國精神,但就文化傳承而言,稍顯消極。另可見禮運大同篇,主要內容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向長官們報告,從事客家文化傳承,一定要有這種民胞物與,推己及人的使命感。

 

 

演講內容和所有歷史文化一樣,沒有是非對錯,也沒有優勝劣敗,有的只是觀點不同,講對了固然很好,倘有疏失,幸好,每位長官都有豐富的學識、經驗和智慧,了解取捨之道,哪些需要增加,哪些該刪。好友姜禮德在客家聚會,創造「客家好,客家讚,要打拚,客家一定讚。」的口條,希望所有客家人,務必為客家文化和傳承認真打拚,千年、萬年,永遠不改變。

 

 

看公視唐美雲歌仔劇團公演「香火」有感(2016.3.11)  葉倫會0910161747

工作累了,做另外一件事情算是休息,午睡時,接到任職海關同期學長徐永富電話,我們近十年沒聯絡,惟三十幾年的同事情誼,讓我們有個美好的午后。

 

電視台繼廣播電台後出現,具有提升知識、傳承文化、推廣教育和娛樂….等功能,提升人類的視野。有線電視興起後,政論節目、綜藝、電影和新知更是五花八門,創造多元文化的種子,惟遙控器讓人可以隨意換台。五時許,公共電視台正在播映唐美雲歌仔劇團公演的「香火」已經近入尾聲了,但背景出現模糊的「義勇公」,這三個字不是台北霞海城隍廟供奉的義勇公嗎?因而吸引我的注意。

 

1997年7月4日,台北霞海城隍廟開辦大稻埕逍遙遊,迄2016年4月共辦了444次。因為擔任導覽志工而瞭解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社會,先民為了生活或擴充墾拓領域而有閩客械鬥、漳泉械鬥…..。1853年,艋舺的泉州人,晉江、南安和惠安三邑人聯合起來趕走也是泉州府的同安人,住在八甲庄的同安人在逃亡暨保護霞海城隍爺金身的過程,死了38人,這38人被供奉在台北霞海城隍廟,尊稱義勇公。義勇公和城隍爺在大稻埕保佑迪化街的商人成為台灣最繁榮的街區,迪化街甚至有台灣華爾街的稱號。

 

與其他歌仔戲不一樣的地方,香火演完後唐美雲、編劇和作曲者先後敘說製作該劇的緣由,其內容激起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唐美雲歌仔戲團決定以這個題材做為劇目後,找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擔任編劇,編劇從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和同安人械鬥的頂下郊拚談起,就當時的時空背景論,犧牲生命的38人應該只有二十幾歲,兩者年齡相近,按照道理,還沒有結婚,他們死時,應該沒有後代,但他們為了保護同安人和城隍爺犧牲生命,卻將傳統傳承下來,全劇並未著墨於傳說為主的史料,反而用少年男女為生活打拚暨情愛故事鋪陳出械鬥前出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氛圍,突顯他們保鄉衛土的無畏精神。

 

自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以來,對台北霞海城隍廟暨供奉神明都有概略的認識,該廟占地僅46坪,卻能夠在台灣一萬五千多家登記有案的廟宇中,被網路票選為2015年十大廟宇的第三名,在於主事者勇於學習,樂於創新。如果他們供奉的義勇公故事可以搬上舞台,新埔義民廟義民塚埋葬的兩百多名義民爺,是不是更應該搬上舞台,透過戲曲的張力和渲染力,讓更多後人知道在台灣墾拓過程中,有數百位客家先民為保鄉衛土而犧牲生命,他們犧牲生命時,大概也還沒有結婚、沒有後代,所以才有所謂的奉飯。期盼客家歌仔戲團、相關戲曲單位能用類似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題材留下傳世的名山鉅作,也讓義民精神源遠流長的傳述下去。

 

附錄《香火》劇情大綱

清朝時期發生於艋舺「頂下郊拚」的械鬥事件,一方為泉州三邑人(頂郊),一方為泉州同安人(下郊),三邑人信奉觀世音菩薩,同安人則信仰城隍爺,同樣來自泉州,卻因為爭取以艋舺龍山寺為中心之碼頭據點而發生糾紛,最終三邑人放火燒城隍廟、燒八甲庄,同安人帶著城隍爺金身逃至大稻埕另建霞海城隍廟,為了紀念護送城隍爺金身而喪命的38位壯士,後人立碑並尊為「義勇公」。

 

故事主角陳有生(唐美雲 飾)一家人為屬於下郊的同安人,有生是布袋戲團春秋閣的團長,帶著弟弟有年(王婕菱 飾)和春秋閣的戲籠從泉州到艋舺謀生,並認八家庄的蔡寶惜(小咪 飾)為乾娘,有生以布袋戲維生,有年則加入團勇,有生娶了寡婦彩娘(許秀年 飾)為妻。新婚當天,後台樂師張正明(林芳儀 飾)卻死於對手戲團-錦花園的刀棍之下,有生對於結拜兄弟的死訊感到悲傷不已,後來知道錦花園來尋仇的原因是有年挑起的,於是兄弟開始鬩牆,有年遂離開家中。

 

正明託夢給有生,請有生幫忙照顧妹妹春金(曾玫萍 飾),同時警告有生快快離開八家庄,因為三邑人即將大開殺戒,械鬥時,有年及其他團勇兄弟為了護送城隍爺金身離開而身亡,活下來的同安人則至大稻埕另起爐灶。有生決定將彩娘所生之思明與思年過繼給正明與有年,以延續其香火。

 

後記:

觀察全劇,沒有提到任何同安人和其他縣人的國愁家恨,宗旨在於他們間的同胞愛暨活者為往生者應該做些什麼事。

 

附註

台北散步者每個月在台北舉行的史蹟巡禮,每個景點都是見證台灣史的重要部分,我們期盼能走到走不動為止。

台北每個月的免費公益史蹟巡禮:

台北雙連打鐵街巡禮

集合地點:台北市錦西街台北雙蓮國小對面的蔣渭水紀念公園門口

舉辦日期:每月第一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十二時

報名方式:電話:0910161747老師或e-maily2538.ylh@msa.hinet.net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乙書

 

台北城開心史蹟巡禮

集合時間:每個月第一個星期日上午9時至12

集合地點:台北市襄陽路二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國立台灣博物館前銅牛處。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參觀景點:新公園暨周邊史蹟,總統府暨周邊史蹟,衡陽路和博愛路史蹟,中山堂暨周邊史蹟,台灣省城隍廟。

好康的事:送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或其他書籍。

 

台北大龍峒史蹟巡禮       免費的公益活動

時  間: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上午九時至十二時。

集合地點:捷運圓山站旁臨濟護國禪寺大門口

參觀景點:臨濟護國禪寺庫倫街、酒泉街、台北孔廟、台北保安宮、44坎、覺修宮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

報名方式:老師y2538.ylh@msa.hinet.net

 

 

萬華史蹟(攝影)巡禮

集合地點:萬華龍山寺廟埕瀑布旁(捷運龍山寺站旁)

舉辦日期:每月第三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

巡禮景點:龍山寺、西昌路佛具街、隘門、華西街夜市。台北第一條老街貴陽街、青山宮、直興市場、萬華祖師廟、艋舺教會、舊貨市場(俗稱賊仔市)、老松國小、剝皮寮、地藏王菩薩廟、西昌街青草巷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或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或其他書籍

 

2016.4/16週六導覽萬華影片均已上傳至youtube

其中之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cKgUa9y8JE

葉倫會導覽古山園旅館 

 

蒐尋葉倫會,可以找到其他影片

照片按地點分類在臉書相簿

其中之一: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71068768&sk=photos&collection_token=100003271068768%3A2305272732%3A69&set=a.935099973275696.1073745818.100003271068768&type=3

 

大稻埕逍遙遊

1997年舉辦以來,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上午830分在台北市延平北路2225巷口的慈聖宮廟埕開講,想要認識鄉土或瞭解大稻埕的朋友,請先向台北霞海城隍廟報名:02~25580346。俾做為送書,送礦泉水和地圖的準備。

 

台北雙連打鐵街史蹟巡禮在TVBS來怡客http://www.youtube.com/watch?v=yqbSb0o83IA,讓您見識電視台專業團隊的功力。

客家電視台台灣燈塔巡禮http://blog.roodo.com/hakkaweekly/archives/25444884.html

 

國立台灣大學張森富教授的文章http://www.taiwanus.net/news/news/2014/201401212314141523.htm

 

2014315中國時報副刊刊載34大稻埕採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15000583-260116

 

大愛電視台志工連建鑫主任拍攝

20141204 大稻埕迪化街采風剪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fWpIuICtjs

 

中嘉新聞在0:24的部分採訪台北散步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wwLYZxckw

 

陳子瑜3/5大稻埕導覽解說照片和影片已上傳

照片在臉書,按地點分類,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71068768&sk=photos&collection_token=100003271068768%3A2305272732%3A69&set=a.904000823052278.1073745524.100003271068768&type=3

影片在youtube,多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EmsZFyA70

 

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

集合時間:每個月第四個星期六上午9時至12

集合地點: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台北霞海城隍廟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參觀景點:沿迪化街向北行,參觀數家長型街屋,店家獨特的人文景觀。

贈送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乙書(印了十幾萬本)

 

 

葉倫會演講的題目  電話:0910161747

認識台灣-做一個快樂的旅行者

台北城的故事

台灣神明的故事

財神爺和廟宇雕飾之美

如何讓退休生活更加精彩

積福和養生

台北街頭趣譚(1)(2)

台北三市街(台北城,大稻埕和艋舺)的故事

台灣俗諺的智慧

婚喪喜慶的禁忌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歲時季節的故事

台北萬華的故事

台北大稻埕的故事

台北孔廟的故事

台北賓館的故事

台北西門町的故事

台北大龍峒的故事

台北芝山巖的故事

台北的精緻博物館

台灣廟廟妙-廟宇之美

台灣客家人的故事

對外開放的燈塔

淡水河的故事

桃園的故事

健康快樂過一生

成功導覽解說的技巧

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孰重

 

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台北市武昌街1段14號2樓)免報名、免收費的公益活動

2016512(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莊雅惠老師

養眼明目的中醫療法與預防

第一次參加者贈陳正雄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6526(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王幼蓉老師

西洋名畫賞析

第一次參加者贈陳春隆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669(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劉明雄老師

大稻埕的吃喝玩樂

第一次參加者贈蔡孟潔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6623(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林道明老師

我的命運會轉彎

第一次參加者贈葉天降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王興隆 老師1018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分享讓人生更讚】影音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