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2020年94日,徐傑添校長line詢問我1017日母校校慶返校否?返校時間?要在中壢火車站接我到永安國小。因為我在台北有固定的導覽行程而無法出席,惟感動徐校長的盛情,興起記錄百年老校-「典藏永安國小,賀百年校慶」。為了讓文章符合史實,找到母校百年演變史、重要興革、籌備百年校慶的出力校友,向徐校長提出訪問姜校長的想法,而有99日永安國小訪談姜禮琪校長之行。

IMG_6056.jpg

輝煌的1920年代

桃園市新屋區永安國小創校於1920年。1947年生的我,讀崁頭厝國小學(今名永安國小)時,桃園縣新屋鄉濱海地區下田、石牌、下埔、大欄(今永興)、崁頭厝(今永安)、笨港等村都屬永安國小的學區。

IMG_6055.jpg

管子牧民篇:「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新屋區濱海地區原來屬於風頭水尾的荒脊之地,人民生活困苦,不識字者占多數。1920年代是改變地方生態的重要時代。永安國小先後在崁頭厝和下庄子設校,給予客家聚落為主的孩子讀書的機會,再隨著道路的興建,交通的便捷,向所有優秀子弟一樣往高處爬的到台灣各地,乃至世界五大洲貢獻所學;同時,隨著桃園大圳的完工,為濱海地區帶來耕種農作物的水源,讓新屋成為漁米之鄉,改善居民生活,讓辛苦一輩子的家長有能力給予孩子較好的教育。

IMG_6057.jpg

葉倫會自公職退休後,喜歡在台北街頭散步,發現可以走路的人是最快樂的人,發願為公益史蹟導覽走到走不能走為止(20209月導覽1,372);此外,見客家史料傳世不多,發願為客家人寫歷史,寫到不能寫為止。又是管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欣逢永安國小創校百年,培育出一萬多名學生,歷任校長和老師是教育孩子成長的啟蒙老師,值得感念一輩子;萬名校友為地方、社會所做出的貢獻,為母校揚名立萬,都值得探討,因而興起為母校留下記錄的動機。

 

演變

永安國小原名崁頭厝國小,設大坡國小崁頭厝分校場時,借歐清溪位於崁頭厝的私宅上課,報到學生75位,這位先賢的作為了不起。仕紳聯合在下田村購地設校,並將學校遷到下庄子時,沒有更名下庄子或下田心國小,沿用崁頭厝國小,這份胸襟值得學習。更名永安國小,是台灣省主席周至柔視察崁頭厝漁港,認為崁頭(有砍頭的諧意,以其名不雅而賜名永安),雖然硬生生的把我讀了近六年的崁頭厝國小更名永安國小,這是好意,我們只能認命的接受。學生數最多時,曾經有一千多人,因為少子化,因為社會型態改變,年輕人到都市討生活,2020年夏季,永安國小六個年級,剩下7班學生,連幼兒園師生人數不到200人。

 

姜禮琪校長為祈永安國小百年校慶舉辦得盡善盡美,2019年成立永安國小百年校慶籌備會,邀請桃園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也是永安國小校友的郭承敬擔任主任委員、2020年家長會會長葉育辰、教導主任徐永相為執行長負責相關事宜。2020年家長會會長葉育辰的孩子讀永安國小,家又住在學校附近,籌備會如果有緊急事務需要幫忙,校長第一位想到的,往往是葉育辰。

 

學校建築歷經改建,校友記憶最多的是老榕樹、老樟樹、老松樹,幾乎每個校友記得老榕樹和老樟樹,雖然校長說老松樹有夫妻樹的雅號,但知道的人相對較少。如果以數大為美論,老樟樹旁木麻黃近十棵,運動場旁近九十棵,每棵都長得茂盛,我站在操場上回憶母校的點點滴滴,想起蔣夢麟的話:我們站在農人辛勤耕作的田埂上,要謙虛的向他們學習,不要以我們有限的知識隨意指導他們。」,看運動場旁的木麻黃樹,數它的數字似乎正合乎百年樹人的影子。

 

校史室保存最久的文物,可能是昭和十年的出席簿、鐵製保險櫃。日治時期,國民學校設置有鐵製保險櫃,稱奉安庫。奉安庫又稱奉安櫃,櫃內設放置天皇玉照、教育敕語(教育命令)的木錦盒,日本新年、天皇誕辰等慶典日,校方取出木錦盒,由校長宣讀教育最高指導原則的教育敕語。台灣光復後,奉安櫃內部收藏與日本政府有關的文件即被銷燬。

 

學校變遷,培養了哪些優秀人才,目前年紀最長的學長,他的大名,第幾屆;擔任議員的葉明露、姜仁平、鄉長有黃禮醮、姜仁平、葉倫境、陳江順…:第一位讀初中的校友、第一位讀高中校友、第一位讀大學的校友可能是葉倫葲、第一位獲博士學位校友?

 

校友畢業後進入各行各業,對社會、國家的貢獻透過乘數理論,或蝴蝶效應,影響遍及五大洲。本文挑選在教育界貢獻卓著者,第一個回母校擔任教師的校友是葉倫書,他也被認為是永安國小永遠的教導主任,後來轉任新明國小教務主任。擔任高中校長者有邱茂城(中壢家商)、莊祿崇;邱茂城退休後轉任南亞科技大學擔任教授。國中校長有姜仁倫、徐傑添、曾發田…;國小校長有劉增、陳清炘、黄美鸿、葉美秀

 

校友會是聯繫校友感情的重要動能,歷屆校友會召集人任勞任怨的為同學服務,他們的作為凝聚了校友的共識。37屆的陳清炘是永安國小創校八十週年慶的校友會召集人,八十週年校慶籌備會委員會主任委員是陳江順(37)23屆的古秀海,是永安國小校友會目前最高屆的召集人,也最熱忱,202097日下午撰寫本文時,群組出現響應他召集出席的同屆校友27人;25屆沈明雄、27屆姜金水、28屆黄光復、30屆歐維新、32屈曾榮菊、33屆徐列福、37屆陳清炘

 

永安國小設校初期,大部分校友是男生,第一屆和第三屆都是17人,嗣後學生數逐年成長,尤其是戰後嬰兒潮後幾年,學生數快速成長,據葉正常(32)在永安國小百年校慶群組公布的人數,最多的是34279人,其他依序為33266人、32260人、41247人、39242人,嗣後,因為政府推動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不嫌少的節育政策成功,學生數逐年減少。早年,沿著羊腸小路步行到學校,離學校越近,同學人數越多,增加交誼的機會,因而留下美好的印象。

 

永安國小為籌備一百週年校慶,善用網路,由百年校慶籌備處執行長徐永相教導主任建立line群組。這個群組吸引許多校友的關注,內容雖然不乏闔各言爾志,卻是校友當時的思維。202094日,古秀海學長向徐主任喊話,有需要效勞的嗎?請經由line群組告訴他。

 

徐傑添是桃園市優秀的國中校長,他擔任校長的模式成為許多新秀校長的榜樣,退休後仍然受到桃園市教育局長官的重用,經常到各校擔任輔導工作。對母校的愛護更是有目共睹。永安國小百年校慶,他是姜校長最倚重的前輩校友,不論輩份、處世方法,只要他出面,問題就迎仞而解;最難得的,那裏有需要,就在哪兒出現,不居功、不卸責。

 

陳清泉(10)生於1926年,家住下庄子附近,畢業時日籍老師要他注意健康、待人有禮貌、遵守承諾、孝順父母。16歲從事雞販生意,因為價格公道,生意甚佳,在中壢街青埔置產、買田耕種,常和太太陳黃玉妹回下庄子娘家,太太在娘家話家常,他感念永安國小老師教他識字和做人處世的道理,到學校回憶兒時記趣,受到校方的歡迎。2016年,感受姜禮琪校長的禮遇,表示要捐新台幣五十萬給母校,姜校長看他身體硬朗,建議待母校2020年舉行百週年校慶時再捐;陳清泉回家即交待女兒陳美惠,如果校慶時,他已經往生,要記得這項承諾。2019年年底陳清泉往生,家屬遵從遺囑,將新台幣五十萬元捐給永安國小,做為獎勵清寒學生及舉辦校慶的相關費用。

 

葉菊妹(1944)讀永安國小時是短跑健將,運動天賦讓她在新屋鄉運、桃園縣運、台灣省乃至全國運動會揚名立萬,亞運女子五項全能運動獲得銀牌,過關斬將的獲得保送升學的機會,亞運女子五項銀牌得主,被台北市中山女子高中禮聘為體育教師。

 

桃園市新屋區永安國小憶往    葉倫會(1953~1959,第30)

我讀小學時,學校的名字叫崁頭厝國民學校,只知道學校距住家約兩公里,不曾探索校址位於下庄子的學校,校名卻以兩公里外的崁頭厝命名。近年翻閱校史,才知道學校設校初期,校址設在崁頭厝歐清溪私宅。回憶在母校時,崁頭厝國民學校始終朗朗上口,快畢業時,才因為崁頭厝漁港更名永安漁港而改名永安國民學校。至於現在的名稱永安國民小學是政府實施九年國教以後的名稱,幸好我是逆來順受的人,聽話就是。

 

讀國小時,每天穿「皮鞋」沿牛車路到學校,牛車路蜿蜒而行,走到一半,若穿過兩百多公尺的田埂,可以減少一公里左右的行程,雖然農田主人好心的將田埂做得較平常的田埂大三倍,如果遇到下雨天,經過多人走過,容易滑倒,濕答答的到學校上課是常事。

 

上學初期,姊姊讀六年級,跟著她和一群哥哥、姊姊到學校,書用大型手巾包著,即揹著包袱上學,大部分同學好像也這樣,直到小阿姨陳鳳嬌老師送我用帆布製作的書包才揹書包上學,而今她已作古,我想念她;下課時,偶爾媽媽會到半路接我,好高興,惟斯情、斯景已不經不再有。

 

1953年入學,分甲、乙、丙、丁四班,每班40人計算,老師採包班制,即老師包辦全部課程,五年級後,分升學班和就業班,升學班兩班老師分自然科和文科老師。全校學生約一千人,每天早上要舉行升旗典禮,最初,校長是沈林,沈校長生病一段時間,大概是六年級,校長改為陳石海。升旗典禮的司儀是張圳老師,他後來擔任桃園市新屋區蚵間國小校長;唱國歌的指輝,最初是蕭老師,他是沈校長的女婿,改調八德後;指揮是徐老師,他家住北湖往海邊的路旁。最初,上下課由工友敲鐘,葉斯坤準時的站在銅鐘下立正敲鐘,後來改用電鈴。省立中壢中學上下課吹小喇叭,台北市成功中學是電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是鐘聲。不曉得學校有沒有把鐘留下來,這是許多學長和我懷念的聲音。

 

國小四年級以下的遠足,分別是永安漁港和觀音白沙岬燈塔。那時候的永安漁港是名符其實的小漁港,幾艘小船,退潮時,港口有淤沙,船隻無法通行;觀音白沙岬燈塔前有駐軍,燈塔大門寫著國防重地,禁止入內;因為燈塔由海關創辦暨經管多年,而我有幸編中華民國海關史暨籌備海關博物館,走遍國內各地燈塔,被視為國內少數燈塔通。國小五年級旅行到基隆和台北,夜宿北投,我們到新公園參觀國立台灣博物館時,巧遇時任救國團主任的蔣經國,他和我們在銅牛前拍合照外,也講了幾句話,但我忘了他講話的內容。

 

依稀記得學校曾有駐軍,記得他們在操場旁用帆布蓋帳棚,究竟有多少軍人駐在學校已經沒有印象,何況是軍方的單位或番號,最近應好友邀請找胡璉將軍在新埔、關西創辦怒潮軍事政治學校,當年駐守新埔國中、新埔國小的一千多名學員,如今剩下不到百位而有不勝噓唏的感慨,想到駐在永安國小的軍隊,他們大部分是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如今,是不是也訪舊半為鬼了,因而感嘆大時代的悲劇。因為位於大牛欄的葉春日公祖祠旁也有駐軍,兩地間有電話線,常見軍方人員沿線巡邏,一段時間後,電話線會出現綠色枝葉,上下課時,比家裏螞蟻大許多的螞蟻在電線上奔馳,他們堅忍向前爬的毅力讓人佩服。

 

忘記是二年級還是三年級,下午要上課。大概五年級罷,學校在大榕樹旁建間蒸飯室,值日生負責將便當抬到蒸飯室暨抬回教室,中午可以吃到熱騰騰的便當,不曉得有沒有人統計,蒸便當後,改善了多少小朋友的健康。離開永安國小後,因為書沒有讀好,踏入社會後的生活縱使認真,仍然有份自卑,雖然這兒有我兒時的諸多回憶,猶屢屢望學校而卻步。

 

在台灣以永安為名的小學有八座,欣聞創校於19203月的桃園市新屋區永安國小,20201017日將舉辦創校一百週年校慶。姜禮琪校長為聯絡校友感情,在Iine設永安國小百週年校慶群組,應徐傑添校長之邀加入群組,看到校友的活動情形,老朋友的名字。310日是我的農曆生日(我出生這年農曆二月閏月,不曉得生於正二月還是閏二月),坐在電腦桌前,往事歷歷浮上眼前,禁不住的敲出一些文字,就教於永安國小的師長暨校友,或許可以達到抛磚引玉的效果。願馨香以禱!(2020.3.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