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武昌街的明星咖啡館或明星麵包店,創業於1949年,被視為台北市七百多家西點麵包店歷史最悠久者,一直被視為台北城的重要文化資產,而且隨著時間的累積,越來越受到重視。
 
因為擔任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的主持人,每星期都要到台灣省城隍廟,明星西點麵包店就在台灣省城隍廟正對面,這間具有歐洲風格的老店不但外觀美麗,店裏的西點麵包味道鮮美,許多人文的故事也不斷的被傳述著,如詩人周夢蝶在店前騎樓擺書攤的蕭灑,一群台大學生在明星咖啡館編現代文學的故事,或黃春明在咖啡廳蘊育一本又一本知名小說的故事,每個故事經過時間的洗禮後,都將成為台北城的傳奇。
 
2005年初,台北城的故事出版時,明星西點麵包店就被列為書中的專章,這本書出版後卻受到各界的熱烈歡迎,同時讓明星咖啡館的故事隨著該書一刷、二刷、三刷而不斷的向外擴散。
 
取名明星咖啡館或西點麵包店,並非股東們一開始就想要讓這家店經營成為台北城的明星商店,成為明星商店純是無心插柳的結果。早在1917年俄國大革命前,莫斯科就有間明星咖啡館(Astoria),專賣西點麵包及咖啡。在反共抗俄、殺豬拔毛的時代,台北城出現一家源自俄國莫斯科的商店名稱是有特殊的原因。艾斯尼是俄國人,原為沙皇侍衛長,在國共戰爭時,隨政府從上海到台北,有一天簡錦錐自學校放學後,艾斯尼到忠孝西路他哥哥開的特產店買東西,嫂嫂見老外進來,自知無法溝通而請出有語言天份的小叔,或許是偶然,或許是緣份,艾斯尼和簡錦錐兩人就此結了一輩子的緣,而明星西點麵包店或明星咖啡館也於1949年在台北城開張,並隨著歲月的成長,到明星咖啡館喝咖啡,到明星西點麵包店買麵包,成為台北人的共同記憶。
 
台北市武昌街11189間房子是福華飯店創辦人廖欽福在台灣光復初期興建的三樓建築,也是戰後台北城興建的第一批房子,明星咖啡館成立時的股東有6人,5人為俄國人,1人是簡錦錐這位才剛自建國中學高中部畢業的毛頭小伙子,道地的歐式西點麵包和有俄國味道的咖啡,讓明星咖啡成為達官貴人與高雅仕伸的最愛,生意好得不得了。最初,房屋的租金是每月兩千元新台幣,半年後,房東看他們的生意很好,將房租調漲至3千元,然後按期增加,直至1953年,股東們無法忍受房租上漲的速度,以10萬元買下武昌街17號,當時的股份是簡錦錐占50%1960年,改由簡錦錐獨資經營,原始股東艾斯尼則以顧問身份留在明星咖啡館,直到他以83歲高齡去世為止。
 
1969年,明星咖啡廳擴充店面至5號,周夢蝶和一群又一群的文壇新秀在明星咖啡廳寫出一篇又篇的新作,為文藝創作注入了活水源頭,也紀錄台灣文化播種的故事,隨著這批新秀的成名,俄式裝潢的明星咖啡館被視為蘊育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推手。最初,作家們從明星咖啡館開門營業就叫一杯咖啡,開始這天的寫作,中午甚至到外面吃完午飯,再回來繼續寫作,他們和老闆建立了很好的感情,雖然消費額不高,大家卻有如一家人。
 
1970年代,台灣號稱經濟起飛,股票族成為明星咖啡館的主要客群,他們從早到晚在店讀暢談股票買賣的經驗與故事,消失了原來文人溫文婉約的聚會方式,加上女主人簡黃碧霞長期茹素的習慣,而與經營素食的居仁堂合作,保留原來的明星麵包店,二樓和三樓原明星咖啡館則改為居仁堂素食店。因為主人和明星咖啡館有著濃厚的感情,暫停營業時,咖啡館的桌椅與飾物全部運到埔里佛堂暫存。
 
居仁堂的生意很好,但懷念明星咖啡廳的朋友更多,經常向明星麵包店的員工詢問明星咖啡館,並盼望能夠在原址重新營業,老闆娘請詢問或要求復業的朋友簽名連署,保證明星咖啡館重新營業時,他們將再度光臨,這份三百多人連署的簽名簿,讓明星咖啡館於200374日重新開業,而那份連署簽名書和許多開店初期留下的文物一樣,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明星咖啡廳簡老闆和夫人CIMG4431.JPG  
簡錦錐簡黃碧霞夫婦和明星西點麵包店和明星咖啡館幾乎融為一體,旅居美國的女兒簡靜惠為了圓父母永續經營的夢,為了保留兒時與明星咖啡館共同成長的美好記憶,毅然抛下在美國優渥的工作環境,接下明星咖啡館繼續在台北城發出光茫的擔子,她也承續父母親待友如家人的思維,在三樓為自閉症的孩子或有潛力而等待發掘的畫家舉行畫展。傳統與創新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原素,記敘明星西點與明星咖啡館的故事,不也是在為台北城創造一毎一個美麗的故事嗎?
 
附註
簡錦錐
簡錦錐是台北縣新莊人,出生於1932年,國小畢業後,先後就讀台北州立第二中學,高中則畢業於建國中學。台灣光復後,哥哥在台北北門附近開台灣特產店。1949年,俄國沙皇侍衛長喬治.艾斯尼到店買東西,嫂嫂請他出來接待客人,兩人這一交談,竟然建立了往後深厚的友誼。
 
因為簡錦錐會說英語,艾斯尼請他幫忙其任職美國CAT的朋友在六條通或農安街租房子,簡錦錐仲借租屋時,也幫忙整修日式房屋為符合美國人居住的西式住家,他處事井然有序,待人忠厚的真誠,羸得艾斯尼的信任。
 
1949年,艾斯尼暨其5位俄國朋友和簡錦錐合作在台北市武昌街開明星麵包店,專賣俄式西點麵包,在麵包店二樓開設明星(Astoria)咖啡館。這段期間,簡錦錐發現店內來自埔里的女孩簡黃碧霞靈質慧心、認真乖巧,於是娶她為妻,經過夫妻兩人的奮鬥,1960年,當其他股東想另起爐灶時,他們扮演維持明星麵包廠守護者的角色。
 
獨資經營明星西點麵包店和明星咖啡館後,夫妻兩人堅持品質和傳統,要做就做最好的,使得明星西點麵包店生產的西點麵包受到各界的讚賞,好口碑讓許多顧客願意老遠跑來消費,老闆則抱持顧客永遠是對的思維,採用一流的食材,製作道地的傳統麵包,讓前往消費的客人感受到物超所值的尊榮感,樂意成為老顧客。至於二樓以上的明星咖啡館,前往消費的朋友不乏早上點杯咖啡,就在店裏消磨整天的情形,老闆夫婦以接待朋友到家用餐的心情,歡迎每位朋友,而這些朋友也都是臥虎藏龍,一個個都在他們的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並在彼等成名後,不忘本的敘說在明星咖啡館努力的那段美好時光,讓明星咖啡館成為台北人的共同記憶。
 
事業有成的簡錦錐、簡黃碧霞夫婦,在明星咖啡館和客人交往的過程中,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快樂,積極投身公益事業。1965年,簡錦錘參加中國美生會,中國美生會是國際性的組織,以追求美好人生、進德修業為號召,藉會員間兄弟般的情誼,彼此切磋,共同參與社會公益性的事業,尤其是對殘障人士的協助。參加美生會,除需要會員推荐外,且需通過指定英文文章的背誦,才具入會資格。同時,他也是國際同濟會向我國內政部登記為社團法人的發起人之一,其他六位發起人是美國人。
 

成功是有原因的

台北散步者自1997年開始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發現傳統大稻埕商家成功的共同特色,除貨物品質掛保證外,對顧客極為尊崇或客氣,讓顧客樂意一再前往,這種良性循環造就了商家源源不絕的生意機會。

 

 林合發油飯(2009)CIMG4367.JPG  

如每次走訪大稻埕,導覽到義和蔥蒜行,蒜頭伯柯老先生一定抓起一大包的蔥蒜當禮物.若遇到他的兒子,不辭辛勞的表現處理蔥蒜工作的鏡頭,呈現貨真價實的力與美;到永樂市場林合發油飯時,雖然參加巡禮的朋友幾乎都是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林淑惠阿嬤和家人高興的吩咐工作人員,送每位朋友一包世界最好吃的油飯-林合發油飯,讓大家在齒頰留香之餘,希望下次一定要找機會好好的和朋友分享這麼好吃的油飯。

明星咖啡廳簡老闆吃西餐CIMG4426.JPG  

應邀擔任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主持人,與對面的明星咖啡廳老簡錦錘先生成為忘年交,向其請益時,屢屢承其告知台北城的有趣故事,因為他是建國中學畢業的高材生,長期與俄國沙皇侍衛長學習,所講的每句話,證諸其他朋友的說法,可信度幾乎百分之百,只要有人將其整理,終將和明星咖啡廳一樣,成為台北城吸引觀光客的重要資產。最近,簡爸爸出版回憶錄,這本回憶錄的書名很特別,沒有進德修業的道理,也不以個人座右銘見長,而是以明星咖啡廳的地址:台北市武昌街一段七號做為書名,拜讀後,益發相信德儒康德所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明星咖啡廳終將成為台北人的共同記憶,而這家咖啡廳在其女兒簡靜惠小姐答應繼承衣鉢後,將在武昌街繼續服務喜歡明星麵包店出產的味道與傳統文化的朋友。 
明星咖啡廳CIMG4425.JPG 
 
 

簡錦錐二二八事件見聞記

簡錦錐台北縣新莊市營盤腳人,生於1932年,1945年,他是台北二中(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前身)的學生,每天騎腳踏車經台北橋上學,531日在新莊老家看美軍轟炸機轟炸台北的機群與巨響,事後,騎車到現場觀看總督府被炸後的殘跡。台灣光復後,在中國發展的哥哥簡敏雄回台灣參與接收工作,旋於中正西路(現忠孝西路) 96號開德昌行,將台灣的大甲帽蓆銷到上海,簡錦錐和媽媽也搬到北門郵局旁二哥的公司兼住家居住。 

 

簡敏雄經營的德昌行,除中正西路96號的店面,97至一百號(北門郵局旁)除店面外,後面都屬簡家所有,裏面有間可以容納20人睡覺的客房,他常在那兒招待客人。各地城隍廟城隍爺的生日並非同一天,而是分開舉行,如台北霞海城隍廟聖誕為農曆513日,台灣省城隍廟聖誕為國曆1025日,台北霞海城隍廟行台灣光復後城隍爺第一次聖誕,簡家雖然位於縱貫鐵路南邊,仍然和大稻埕人一樣,殺豬請20桌客人,剩下的豬肉送到冷凍庫,留待國曆1025日台灣省城隍廟城隍爺聖誕,做為再度席開20桌的食材。 

 

台灣光復初期,對知識份子而言是痛苦的適應,中學生的他亦不例外,大部份老師不是現學現賣,就是鄉音極重,學習效果普遍低落,國文、歷史或地理教材改得面目全非,甚至算術、作文都不一樣。一般居民需面對通貨快速膨脹的困窘,有錢人紛紛屯積物資,至物價一日三市,連隔壁北門郵局的員工因薪水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都出來抗議,用粉筆在騎樓寫:「吃不飽,待遇不公」的控訴標語,要求當局解決他們的困境,對時局稍有了解的人已經嗅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不安。

 

 

二二八事件發生這天,台北二中初三的簡錦錐下課後聽家中大人轉述,圓環附近打死人,囑其不可到處亂跑,第二天,家裏將店門關起來不做生意,並要他不必到學校,聽見外面有吵雜聲,即從門縫或二樓窗戶看台北火車站前中正西路,即北門口附近的混亂世界,一群手無寸鐵的同胞對其他同胞拳打腳踢,直到對方躺平在馬路或到水溝躲起來,大部份受傷者趁四下無人或天黑後,沿水溝跑進附近善心人士的家,簡敏雄夫婦能說上海話、廣東話和北京話,見到傷者自水溝進入屋內,要簡錦錘到97號西藥房,向客家籍老闆買繃帶、碘酒、紅藥水等藥品,再為其消毒、包裹,供應三餐,人數最多時有八十幾位,所幸水、電及電話未受影響,仍然照常供應與運轉,原來屯積的米、米粉、麵、木炭等,正好派上用場,傷者也知道外面情勢嚴竣,都能共體時艱,沒有提出額外的要求,或打擾簡家的生活起居,待身體稍為恢復或局勢稍稍穩定,簡敏雄通知就近的第五分局(位於重慶南路與忠孝西路口)分局長,協助其返家,或送到其他安全的地方。

 

重慶南路一段彰化銀行分行行址原為公賣局的辦公室之一,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數百居民前往抗議,衝入辦公室並放火,桌椅或東西被丟棄室外,但未發現有人將東西帶回家,稍後,為了讓車輛通行,桌椅或雜物被堆置路旁,直到事件平息才運走,這項情景,表示台灣人雖然面對混亂,仍然遵守不貪非份之財的傳統。

 

簡錦錐不能出門悶在家裏期間,對外訊息來自廣播,事件發生不久,電台被佔,可以聽到反對者的聲音,分析時局的演變,人民為什麼反對政府,甚至有人用日語請求日本政府回來救台灣人;待情勢被政府控制,北門架起機關槍,他也常在家裏聽到機槍掃射的聲音,小道消息,有些人黑夜被抓,或出去就沒回家,電台播出內容以恢復秩序為首要;傷患經多日修養後逐漸痊癒返家,簡家慢慢恢復原來的生活秩序,簡錦錘也回到學校上課。

 

政府對簡敏雄救助難民的行為沒有任何獎勵與補助,但做好事通常都會有好報,何況是人命關天的時候,其中不少任職公家機關的公務員,事後在其職權範圍內,給予簡敏雄許多便利,甚至提供北投陶土的配額,讓他賺了不少錢。

 

附註

簡錦錘是台北市武昌街一段七號明星西點麵包店或二樓明星咖啡廳老闆,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他還是中學生,所見所聞或許有限,但終究是第一手資料,20081031日下午,謹就事件發生期間,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內容接受訪談,爰將其整理成篇。

 

吳阿枝
從三輪車夫到賓士車老闆的吳阿枝
吳阿枝於1932年出生於陽明山,國小沒有畢業就因為需要幫助家務而輟學,16歲到台北工業學校(台北科技大學前身)擔任廚工。1949年,武昌街的明星西點麵包廠開幕初期,他廳聘前往學習製作麵包。
 
退伍後,他白天在明星麵包廠製作麵包,下班後就拉三輪車載客,直到凌晨兩點才回家就寢,這段期間接觸許多社會賢達,好勝心強的他,立志有朝一日要成為坐在車子後座的客人。兩年後,和大哥一起在大同中學夜間部(台北市新生南路金華國中現址)開福利社。日以繼夜的努力,讓吳阿枝存了一筆創業基金。
 
1957年,吳阿枝結婚生子,同時離開明星西點麵包廠,自行創業,成立萬國西點麵包店,因為在明星西點麵包店學得的技術紮實,製作的麵包品質優良,價格公道、交貨準時,獲得公家機關的訂單,特別是中華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和遠東航空公司的訂單,當越戰高峰期,大批美軍到台灣休假,或飛機在松山機場整修的需要,吳阿枝一天送貨的最高紀錄是沅陵街萬國西點麵包店和松山機場間往返22次,這種似鐵人般的辛勤工作,讓他賺取可觀的利潤。
 
1974年,一把無情火,毀了辛苦建立的萬國西點麵包店,但吉人自有天相,買下建物的土地所有權,讓他在下一波地價波動時,獲得額外的補償,這份收穫,吳阿枝將其歸功於台灣省城隍廟城隍爺的保佑,因為他很早就擔任光復里鄰長,城中區義警中隊長,長期為台灣省城隍爺服務,也在各項活動中,出錢出力的協助地方維持交通或消防事宜,甚至曾經為了協助撲滅城中市場的大火而被濃煙嗆倒送醫急救。當土地改建大樓後,有更多餘暇可以為城隍爺服務,熱心的參與各項公益活動,先後受到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三任市長的表揚。
 
吳阿枝在經營萬國西點麵包時,不但實現拉三輪車時要成為顧客的夢想,而且買了第一部賓士轎車,十年後,買第二輛賓士轎車,警方辦案需要,或廟方迎神遶境,或公益活動,他常常提供性能優越的賓士車做為代步的工具,讓朋友方便,自己也覺得很有面子。
 
雖然沅陵街和城中市場商圈的生意因為台北捷運通車而受到影響,但吳阿枝媳婦在沅陵街開的皮鞋店,因為樣式齊全、品質好、價錢公道而受到顧客的歡迎,當台北城沅陵街被政府選為皮鞋街輔導商圈時,他認為透過公權力的協助和街坊商家的決議,可以為台北城的再生找到一條生路,是大家都可以蒙受利益的決策,對街區再造的支持不餘遺力,雖然付出不少心力,卻讓他獲得額外的收穫,享受到意料之外的喜悅,2006年,因為長期服務城隍爺的功勳,被台灣省城隍廟全體監事推選為常務監事。
 
2006年10月16日接受訪談時,吳阿枝帶著一整袋的資料,因為台灣省城隍廟在辦法會,邀其到明星咖啡館訪談,他拿出來的照片有好幾張是任職明星西點麵包廠與同仁的合照,有老闆簡錦錘夫妻的合照,讓陪同的簡靜惠(明星麵包廠老闆簡錦錘之女)好生感動,禁不住讚嘆:「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城內社區發展協會
1980年代,因為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台灣各地人民有向都市集中的趨勢,政府為凝聚居民的向心力,鼓勵其依歷史關係、文化背景、地緣形勢、人口分布、生態特性、資源狀況、住宅型態、農、漁、工、礦、商業的發展,以居民意向、興趣及需求等,設立社區發展協會,協助政府推動社區建設。
 
蔡文輝原來住在萬華區的昆明街,1986年遷到延平南路從事靈芝直銷事業,彼時延平南路貿易商林立,街區繁榮,惟隨著台北都市向東區移動的腳步,台北城的商業機能似有日趨下滑的情形,光復里以漢口街為界,分南光復和北光復,南光復的商業活動依然熱絡,但靠近北門附近的北光復,卻有部分店家拉下鐵門,此外,延平南路被中山堂廣場攔腰切斷亦影響街區的完整性,在在都讓社區居民認為需要有一股發聲的力量,兼任許多社團領導的蔡文輝,希望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繼續南光復的繁榮外,也能夠重振北光復的雄風,邀請建國里和光復里的三十餘位居民擔任發起人,向中正區公所申請設立中華社區發展協會,取名中華是社區居民和中華商場有份感情,而中華路正規劃為香榭大道,而蔡文輝也被選為創會理事長,繼任會長先後是廖鴻昌和許文華兩位先生。廖鴻昌擔任理事長時,社區居民認為社區都在台北城內,而台北城有過輝煌的歷史,決議改名城內社區發展協會。
 
中華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後,蔡文輝認為凝聚社區居民最好的方法是聯誼,經常舉辦聯誼活動,率先帶領社區居民參加葉倫會導覽的大稻埕逍遙遊,認為類似活動不但可以凝聚社區居民的團結力,也可以透過各界對街區的重視而帶動產業的發展,即出錢出力的舉辦台北城巡禮,範圍以中華社區發展協會的轄區為主,每次活動都獲得中正區各界長官的重視。廖鴻昌接任理事長時,在中正區林菁區長和葉倫會兩人的指導、全體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的協助下,舉辦台北城千人逗陣行,這天參加的民眾有一千四百餘人,出版的台北城逗陣行發行一萬六千多本,這本書被台北建城一百二十週年慶特刊稱譽是介紹台北城最有價值的一本書。社區發展協會每年端午節舉辦抱粽子比賽,參賽者極為踴躍,在商家的支持下,獎品也讓參賽者滿載而歸;每年中秋節,分別在中山堂廣場或中華路人行道舉行烤肉聯歡晚會,邀請地方仕紳分享社區居民的熱情和才藝。
 
團結力量大,城內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後,首先和廖勝煇里長暨沅陵街的街坊合作,成立沅陵街皮鞋商店街,因為成果甚佳,北光復的照相機商店,在公會召集之下,也成立相機街,因為清寰公司和相機街商家的努力,相機街塑造成商圈的成效獲得台灣各地商店街的重視,紛紛前來觀摩。而在中華路、開封街與漢口街的音響店也相繼申請成立商店街,透過團體的力量,在公部門協助下,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2004年,台北市政府慶祝建城一百二十週年慶,經由台灣省城隍廟的協助,舉辦迎接台北天后宮金面媽祖回娘家活動,俟後每年都舉行迎金面媽祖的遶境活動,不但為台灣傳統民俗活動帶來新氣象,透過媒體的報導,再度讓台北北門廣為人知,對街區的發展,帶來正面的影響,原來舊舊的北門可以成為創新的新地標,大家也期待「舊可以成新的動力源泉」。
 
 
 
 
陳子從
陳子從自公學校畢業就到台北跟日人學習修手錶,因為工作態度認真,加上他的手也很巧,很快就學得一身好手藝。1922年,他18歲,也是學習修錶超過三年四個月後,在日人聚集的台北城開正川鐘錶行,這是博愛路第一家台灣人開的店,也是迄今仍然保存相同店號,由其么子陳光憲經營的正川鐘錶店。因為陳子從修錶的技藝出眾,加上服務熱忱,待人和氣,深獲顧客的信任。
 
最初,正川光鐘錶行顧客群以在台北地區為主,因為正川鐘錶行賣出去的鐘錶信用可靠,口耳相傳之餘,顧客群逐漸擴充,陳子從是積極任事的人,稍有空檔即將店務交由太太看顧,早先是騎著腳踏車到郊區鐘錶店推銷新型的鐘錶,後來,帶著新出產的手錶或時鐘型錄坐火車,沿著縱貫鐵路到各地開發新的客源。陳子從在全島走遍遍的行程中,認識許多朋友,而他慷慨好施的個性,更受到各界的歡迎,這段期間,他發現台灣市場的需求外,也注意台灣農村有許多盛產的農產品可以提供給日本的市場,即組織貿易公司,運用其經營鐘錶與日人建立的良好人脈,從日本進口鐘錶暨其他精密零配件、出口台灣的農產品到日本。
 
1946年,陳子從在業界的聲譽,被推選為台北市鐘錶眼鏡商業同公會理事長,因為服務績效良好,連任五屆理事長,直到陳子從認為活水需要有年輕人或新血的參與,1956年,始將理事長職務交卸,但仍然擔任常務監事。
 
陳子從平日就樂善好施,惟五十歲左右開始虔誠接受宗教信仰,首先到大龍峒的覺修宮為呂仙祖(孚佑帝君呂洞賓)服務,幫覺修宮成立財團法人並擔任首任董事長,為該宮建立良好的制度與規範。七十歲許,台北城內的台灣省城隍廟卻因為年久失修,信眾日減,平日即協助張羅台灣省城隍廟廟務的陳廷玉里長廣邀城內熱心公益人士協助處理,他負責覺修宮整修期間的好成績暨其他社會服務的公評,很自然的被邀請,這時候的陳子從雖然年事已大,身體大不如前,但對自己居住的環境有一份責任,他和陳廷玉商討如何邀請熱心公益又有才華的人才共同參與,請閑熟法務的游正華到廟裏擔任總務和法務工作,為台灣省城隍廟建立軟硬體的制度,他並且被推選為財團法人台灣省城隍廟的首任董事長。
 
台灣省城隍廟在歷任董事長和董監事同心合力之下,廟務蒸蒸日上,其子陳光憲目前也是台灣省城隍廟的董事,眼看信眾對城隍爺的虔誠,而廟方也為信眾提供最完善的服務,處處顯現台北城人的好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