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教科書告訴我們,台灣是寶島。隨著年齡增長,愈發相信孟子:「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台灣是世界上少數每天都可能出現地震,夏天出現三到四次颱風,冬天有流行性感冒、夏天有豋革熱、瘧疾;台灣的颱風季節以七月和八月為為最,六月或九月也有,五月或十月出現的機率罕見。今年五月,瑪娃颱風從生成後,直撲台灣或是從東邊繞道往日本方向,一直是氣象新聞的焦點。
目前分類:台北的故事 (400)
- Jun 03 Sat 2023 17:15
萬華公益史蹟巡禮導覽隨筆(2023.6.3)(1,606)
- Jun 02 Fri 2023 14:59
全國中小企業總會長心聯誼會參訪四四南村導覽隨筆(2023.6.2)(1,605)
- May 27 Sat 2023 07:31
台北長慶廟、紀州庵和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公益巡禮導覽隨筆(2023.5.26)(1,604)
明代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寫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1997年,抱著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心情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彼時,活動結束轉身走人,目前,除了分享知識外,建立陪伴機能成為另外一種選項,希望出席者經由聯誼,創造彼此間的服務機會。不論外人評價如何?有如過河卒子般,認真的向前走,直到走不動為止。其他,交給老天爺處理。
- May 25 Thu 2023 22:59
全台葉姓祖廟接待菲律濱南陽葉氏宗親總會宗親參訪全台葉姓祖廟導覽隨筆(2023.5.25)(1,603)
葉姓始祖是春秋時代的沈諸梁,歷經數千年,葉姓人數有七百多萬,台灣有27萬多,全台葉姓祖廟座落台北市內湖區鯉魚山,廟貌宏偉,周邊環境整潔,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江湖傳說,這是台灣建築、文化傳承最具代表性的宗祠,在台灣各宗祠中擁有:「有全台葉姓祖廟建築宏偉者,沒有全台葉姓祖廟的文化內涵;有全台葉姓祖廟文化內涵者,沒有全台葉姓祖廟建築宏偉者。」的美譽。
- May 16 Tue 2023 17:24
台北四四南村和信義商圈周邊公益史蹟巡禮導覽隨筆(2023.5.16)(1,599)
我家門牌號碼是新生南路,每天看到的路是信義路,進出也以信義路為主,信義路自東門開始,早年的信義路是陸軍路,隨著東區的發展而逐步拓寬,沿途重要景點有長榮海事博物館、中正紀念堂、東門市場、永康商圈、大安森林公園、通化街商圈、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四四南村、信義商圈、台北101、象山公園…,沿途商業機能甚佳,公車設有信義幹線,2013年起,捷運信義淡水線通車,信義路變成路面和地下兩線,方便沿線居民,每年台北市政府舉行跨年煙火秀時,成千上萬的朋友擠在信義路觀看,我也曾和家人駐足信義路,分享國人期待新年來臨的剎那。
- May 07 Sun 2023 15:45
台大校總區公益巡禮導覽隨筆(2023.5.7)(1.596)
奉命籌備海關博物館時,博物館需要面對各種層次的觀眾,特色之一是說明文字不宜太典雅,務必讓國中一年級學生看得懂,館員的專業性與依法行政的收稅工作迥然不同,因為海關給予的資源有限,如何從中找到讓博物館壯大的合宜路徑,需要多一點的耕耘。
- May 03 Wed 2023 20:02
客家菁英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2023.5.3)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占地四公頃多,位於台北市汀州路三段二號的公園是台北市客家菁英最樂於聚集的地方,道地的客家美食-甘家伙房扮演紅花綠葉的功能。幾位不認識的客家鄉親因為大稻埕史蹟巡禮而結緣,中午聚集在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誰也不曉得幾位好友,經由出席、聯誼和服務,會為客家發展或文化傳承帶來什麼火花。
- Apr 20 Thu 2023 16:01
萬華公益史蹟巡禮導覽隨筆(2023.4.20)(1,591)
新冠肺炎疫情後,繼續抱著回饋社會的心情舉辦公益史蹟巡禮,承神明保佑,朋友支持,報名人數屢屢超過合宜的二十人,甚至三十幾人,接受這麼多人出席,源自參加朋友一半以上曾參加葉倫會的史蹟巡禮,同儕彼此間的制約,讓新朋友懂得參加史蹟巡禮的基本禮儀,尊重其他出席朋友的權益,我只需要做好導覽工作就可以。謝謝這麼多朋友的支持和愛護!
- Apr 14 Fri 2023 17:53
台北大龍峒史蹟巡禮公益導覽隨筆(2023.4.14)(1,590)
大龍峒是台北最早發展的地區,來自同安的先民重視教育,致有三步一秀,五步一舉的稱號,連台北孔廟設在大龍峒都與陳悅記家族慷慨捐地有關。清領時期,陳維英在圓山建有太古巢別墅;日治時期,在圓山設台北市第一座公園,而後有動物園,兒童育樂活動中心,現在的圓山擁有一層神秘面紗,因為神秘而吸引許多人的好奇。
- Apr 07 Fri 2023 18:14
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公益史蹟巡禮導覽隨筆(2023.4.7)(1.588)
4月2日和幾位桃園市導覽達人分享史蹟巡禮志工的心路歷程,咸認為葉倫會靠個人力量,經由網路世界暨眾家神明保佑和朋友幫忙,辦了一千五百多場,出席朋友越來越多,屢屢呈現強烈的暴發力。積個人二十幾年經驗,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Mar 22 Wed 2023 14:53
台北市古亭、紀州庵、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公益導覽隨筆(2023.3.22)(1,584).
印象中的紀州庵是榕樹下的日式建築,早年的類似建築大部分是公家單位的宿舍。曾數度經過,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印象。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從淡水河、新店溪相關史料探索早年日人在新店溪畔,即紀州庵留下的風光日子,才知道紀州庵的源起,甚至有人說是神風特攻隊最後一夜之所在,就一個觀察者來說,江湖傳說,可以分享其風花雪月,但要附註胡適之的話:「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 Mar 12 Sun 2023 15:44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公益巡禮導覽隨筆(2023.3.12)(1.581)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國人的生活秩序。原來按月舉行的公益史蹟巡禮改為不定時,而且到人煙稀少的地方。雖然相關單位一再表示疫情已經舒緩,惟台灣每天近萬人確診的數字,告訴我們,小心才是正道。3月3日經辛亥路跨過基隆路,從原舟山路口進入台大校園,天上的微雲、地上的微風和兩旁的花草樹木讓人身心舒暢,屢屢停下來駐足觀賞周邊對我揮手微笑的植物,恨不得立刻帶台北散步者群組的朋友來分享滿園春色的台大校園。9天是有點時間差,希望花兒保留原來的笑豔,笑得讓我們也陪她們笑天下可笑之物,做一個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好人。
- Mar 10 Fri 2023 13:02
台北大龍峒公益史蹟巡禮導覽隨筆(2023.3.9)(1,579)
講客廣播電台宋菁玲主播2023年2月15日邀請到該台談湖口老街或新屋的故事,既然出門了,決定下午舉辦大龍峒公益史蹟巡禮,陪朋友們參訪臨濟護國禪寺、台北孔廟和保安宮。宋主播見我3月8日應邀到國立聯合大學參加曾文忠老師畫展並為學生導覽老師的畫作,更改訪問主題為「國立聯合大學畫情、遊情、友情-曾文忠藝術特展」始末暨畫家的生平暨對客家聚落的重要畫作,節目中她又抓住我的話,要我分享下午舉行大龍峒暨3月12日上午在台大校總區的公益史蹟巡禮的內容,謝謝主播的認真和智慧。
- Mar 06 Mon 2023 20:10
全台葉姓祖廟2023年春祭隨筆(2023.3.6)
全台葉姓祖廟位於台北市內湖區鯉魚山。葉姓先民渡海來台,散居台灣各處,隨著時間和人數成長,日久他鄉變故鄉。1913年,住在台北的葉光塊發起興建祖廟,葉文振和葉炯炎捐獻位於台北市五常街的私有土地八百坪,做為建葉氏祖廟用地,奠定全台葉姓祖廟今日的崇高地位。1919年,向台灣各地葉姓宗親募款興建燕尾脊南方宮殿式葉氏祖廟竣工,台灣總督田健治郎認同葉姓先民對祖先慎終追遠的孝思,特頒「定楚元勳」匾。這個匾和台北市陳德星堂佐久間左馬太郎總督頒發的「漢唐柱石」匾,同為台北市宗祠由日人留下的珍貴文物。1979年12月24日,全台葉姓祖廟今貌落成啟用,高懸正殿的「望慈堂」、「本世百支」和「定楚元勳」匾被視為鎮廟之寶。
- Mar 01 Wed 2023 16:40
萬華公益史蹟巡禮導覽隨筆(2023.3.1)(1,578)
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2005年自公職退休後,不自量力的以個力微薄的力量開辦公益史蹟巡禮。奉高樹榮大善人指示,2011年起,按月在萬華舉行公益史蹟導覽,加深對萬華的認識和了解,自忖收穫最豐富的是自己。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漫延到台灣而停辦萬華公益史蹟巡禮,這段期間曾經帶朋友參訪萬華,卻不是公益史蹟巡禮,今天是疫情後第一次葉倫會主辦的萬華公益史蹟巡禮,謝謝各路英雄豪傑的支持,為了維護導覽品質,公布訊息不到三天就宣布額滿。
- Feb 23 Thu 2023 18:23
台北植物園公益導覽隨筆(2023.2.23)(1,576)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以來,改變國人的生活習慣,面對社會的快速變遷,秉持活著才是價值的思維,合宜的運動很重要,為確保出席朋友和自己的健康,選擇人煙稀少的植物園或公園舉辦公益史蹟巡禮。謝謝出席朋友支持,讓葉倫會自1997年開始的大稻埕逍遙遊,2005年自公職退休開始的大稻埕老街史蹟巡禮…乃至每個月至少五場公益史蹟巡禮可以持續舉行。
- Feb 18 Sat 2023 16:01
台大校總區校園參訪導覽隨筆(2023.2.18)(1,574)
擔任導覽初期,一再提醒自己不宜做兩腳書櫥,但部分前輩傳播知識的導覽方式,影響頗長的時間,隨著參訪區域的增加,閱讀史料和觀察周邊環境的激勵,說出真實才能讓出席者感動或享受獲取新知的喜悅,與時俱進的內容有益出席人員的參與,經由個別差異影響其獲取知道的差異。台大校總區占地一百多公頃,任何人都無法一次走完全校,分梯次參訪,縱使參訪地點相同,春夏秋冬或早中晚的景觀截然不同,差異頗大。
- Feb 14 Tue 2023 16:08
古亭長慶廟、紀州庵、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公益巡禮導覽隨筆(2023.2.14)(1,573)
自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走了1,573場室外導覽,毅力外,感謝老天爺保佑我身體健康、朋友願意共襄盛舉。早年,每個月定期舉行五場史蹟巡禮,報名和出席期間有段時間差,偶爾有朋友無法出席。新冠肺炎疫情後,將巡禮地點改到人煙稀少的地方,時間差縮短為十天以內。每次公布活動訊息,滿心歡喜的期待,不曉得誰報名,認為出席者都是受神明保佑,健康又有福氣的好人。
- Feb 04 Sat 2023 20:53
臨濟護國禪寺、圓山昨日世界參訪公益導覽隨筆(2023.2.4)(1.568)
新冠肺炎疫情未發生前,每個月走一次大龍峒公益史蹟巡禮,疫情後,我視大龍峒為人煙稀少地區,2022年年中,曾帶群朋友走過臨濟護國禪寺和圓山原兒童育樂活動中心的昨日世界,報名甚為踴躍。月初走完中正紀念堂,決定再到圓山。承神明保佑,每天都有朋友報名,其中不乏新朋友。早上坐捷運前往,每個車廂的旅客擠得滿滿的,半數旅客和我一起下車,什麼活動讓這麼多年輕人到圓山來?稍後知道花博今天舉行動漫展。
- Jan 31 Tue 2023 17:18
台北中正紀念堂參訪公益導覽隨筆(2023.1.31)(1,566)
台北中正紀念堂曾經是台北市除了故宮博物院外最多觀光客造訪的地方。屢屢應邀以台北中正紀念堂做為演講或導覽主題,我提供的資料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獲得朋友歡迎。新冠肺炎疫情後,為了保護出席者的安全,人煙稀少的中正紀念堂成為導覽的重要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