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湖多年,愈來愈相信無心插柳這句話。應蔡彤明大哥邀請2024年5月5日導覽牯嶺街,因而認識王浩然,說來有趣,第二天,接到余耀昌理事長指示6月9日導覽台北城北門暨周邊,鑑於浩然大哥為牯嶺街舊書店暨我導覽動線製作的紀錄片內容精彩,遂向余理事長推荐,邀浩然哥參訪北門;他用心製作的紀錄片,獲得展拓會眾多高手的肯定,讓我倍感光彩。
行走江湖多年,愈來愈相信無心插柳這句話。應蔡彤明大哥邀請2024年5月5日導覽牯嶺街,因而認識王浩然,說來有趣,第二天,接到余耀昌理事長指示6月9日導覽台北城北門暨周邊,鑑於浩然大哥為牯嶺街舊書店暨我導覽動線製作的紀錄片內容精彩,遂向余理事長推荐,邀浩然哥參訪北門;他用心製作的紀錄片,獲得展拓會眾多高手的肯定,讓我倍感光彩。
1997年7月4日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開啟我在台北街頭散步的端倪,自忖認真準備,加上用心觀察、紀錄,但回頭再看台北的發展史話,不論對哪個區塊,經過27年了,只能說現在仍然是熟悉的陌生人。
感謝老天爺保佑,朋友支持,連續幾天的午后陣雨,今天的雨停了,讓晚上的台大校園巡禮有個萬里無雲的好天氣,就史蹟巡禮來說,好天氣,讓活動保有60分,大家平安回家就非常完美。我要告訴好友們,我們做到了。
平日在街頭散步,散步速度雖然緩慢,卻因為持續不停的走而享受一步有一步的境界,步步有步步引導的喜樂,心境平和的街頭散步引來對外在事務的習以為常,愈來愈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半點不由人;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因為爭也未必爭得到,轉化為不爭,反而獲得額外的信任,我視出席朋友準時出現在集合地點是對我的信任,這份信任就個人而言是無價之寶,再高興也沒有了。
我本是濱海地區的農家子,承父母栽培,讀點閒書而增長見識,擔任史蹟巡禮導覽志工來自無心插柳可以,說城隍爺保佑也對,謝謝五湖四海朋友的愛護,讓我有機會陪一群又一群的新朋友或老朋友在街頭散步,走路的速度較其他交通工具看似緩慢,卻可以看得清楚幾許,加上秉持駑馬十駕、功在不捨的精神邁向1,694次。常懷抱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出席朋友,再準時到集合地點和老友或新朋友見面,享受樂莫樂兮新相知的喜悅。
1997年擔任大埕逍遙遊導覽志工以來,抱著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心情到集合地點,出席朋友可能是第一次參加,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導覽初期,自我意識較強,我認真講,希望出席朋友像我一樣用心,隨著時間演進,導覽次數增加的經驗,慢慢發現個別差異才是常道,消失自我,追求圓融的比重愈來愈高,甚至認為出席朋友都有過人之處,換句話說,每位都是才華洋益的高手,主辦公益巡禮的我,把簡單的服務工作做好就好。
讀高中時,5月17日是我的母校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校慶,學生時代,我是書沒讀好、玩也沒有坃過隱的學生,感謝母校在2005年校慶這天頒發我傑出校友獎,是日我為擔任大稻埕逍遙遊覽導覽志工而缺席,鄭英明校長特別帶群成功中學優秀學生參訪台北孔廟,指示我擔任導覽,在孔廟門口頒發我傑出校友獎,每次參訪台北孔廟時,心中都有份感謝。早上232梅迪奇藝術頻道播出柏林愛樂2022年歐洲音樂會,西貝流士的芬蘭頌,氣勢磅礡,聽得我通體舒暢。
2023年年初,在苗栗閒人居吃飯,老闆用類似吶喊的口氣對我說:「我等您等了三十年,終於等到您來了」。直覺認為我們不熟,怎會用這種奇怪的方式打招呼。看菜單時,下面寫著創業三十年,哦!
我對牯嶺街有份獨特的景慕。鄉下堂哥到台北讀知名中學或大學,他們住和平西路和牯嶺街附近的日式宿舍,一直是我的偶像;我在台北的第一間房子門牌號碼汀州路,距離牯嶺街約一百公尺,假日就近到牯嶺街舊書攤,養成閱讀和記錄的習慣,體驗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的喜悅。
我原本是牯嶺街舊書攤的常客,因為好讀閒書而寫些雜文;1997年開辦的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引導我關心台北各角落的發展史話,經常出現在媒體的寶藏巖自然成為關注焦點。擔任公益導覽的初衷只是回饋台北霞海城隍廟陳文文把海關博物館納入眾多景點之一的好意。年近古稀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好心雖然未必有好報,但還是要多做好事。
日前應邀到台北廣播電台台北快樂行節目談參與台北古蹟行導覽的來龍去脈暨感想,告訴聽眾,1997年7月,為讓更多朋友認識海關博物館,應邀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再逐步踏向台北市各個角落,雖然是志工,卻是認真27年,近一千七百場導覽,才應邀到台北廣播電台台北快樂行節目分享。
全台葉姓祖廟原來是在台北墾拓的先賢事業有成後,在大稻埕組織觀音會,即神明會,邀請熱心宗親每月初九聚會,經由聯誼而有1919年在五常街建葉氏祖廟的成果;1966年,成立財團法人全台葉姓祖廟董事會,並在內湖鯉魚山麓建立全台葉姓祖廟,供奉台灣葉姓宗親先祖牌位,台灣27萬葉姓宗親只要有意願,即可以申請為會員,或入祀。
牯嶺街早年是公教人員住宅區,附近有國立歷史博物館、南海學園、還有知名學府,是台北市以販售舊書聞名的舊書攤街,有如文教區般的受人重視和懷念。松林書局是台北市最早的舊書攤,目前仍然屹立在牯嶺街,告訴關心台灣文化發展的朋友,他們認真、打拚的精神,創辦人第三代蔡彤明大哥保持爸爸蔡鏡輝時代的傳統,被文化界視為台灣文化發展史的重要一環,如果他願意堅持又沒有意外,終將成為台灣文化史的閃亮新星。
電腦時代,只要有心,任何資料都可以從網路抓到。隨著導覽次數的成長,愈來愈覺得自己知道的內容有限,對台北的認識,只是微不足道的雪泥鴻爪,只能說是熟悉的陌生人。請出席朋友認真聽我講的內容外,善用兩眼、耳朵,還有智慧,經由觀察、紀錄、整理、統計、分類…,找尋眼前所見、所聞暨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星辰,據以找到合宜的答案,甚至以自己居住地方為榮,做一個認真又有愛心的台灣人。
1997年7月4日大稻埕逍遙遊開辦,承城隍爺保佑,陰錯陽差的成為導覽志工,進而以散步街頭為樂,並且獲得些許虛名;2005年8月,受西貝流士影響,提早自公職退休,準備過旅行、寫作和演講的日子。鑑於要活就要動,開辦大稻埕老街史蹟巡禮回饋社會,次年起,建立葉倫會的部落格,每次應邀演講或導覽,寫篇千字左右的隨筆PO到部落格,謝謝讀者愛護,點閱人次超過一百四十餘萬。時間過得很快,27年即將過去,導覽次數越來越接近一千七百次,距現在還有二十次,如果以每個月至少五場免費公益巡禮的次數推算,最慢將出現在2024年8月。
今年是荷蘭統治台灣四百年,台北建城一百四十年。1884年建的台北城城牆在1900年後陸續拆除,城牆石是很好的建材,就政府統治的棍棒和胡蘿蔔理論來說,建監獄是必要之惡,目前保留有日治時期興建監獄的圍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