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溫送珍
台北客家鄉親提到溫送珍先生,都會豎起大姆指,他和大部份客家鄉親一樣,兒時出身農家,國小畢業到台北討生活,因為認真、熱忱、謙虛、負責,獲得各界的信任,讓他成為客家鄉親中的佼佼者。
和溫送珍先生的認識緣於參加台北市中正區公所的活動,尤其是2002年,應林菁區長之邀,擔任該區成年禮的上賓,活動結束時,向溫先生提及蒐集台北孔廟的資料頗多,準備出版台北孔廟文化之美,但欠缺經費,承其答應贊助印刷經費,因為是第一次自行出版圖書,很快即發現經費不足,所幸獲得其他友人的協助,讓台北孔廟文化之美能夠順利出書,這個經驗也讓我發現,做任何只要遵循正道,得道者往往多助,即冥冥中自然有股幫助的力量,讓好的事情在這個世界開花結果。因為台北孔廟文化之美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獲得社會各界的喜愛,開啟嗣後繼續出版介紹其他地方的書籍,而溫先生也總是適時的加以支持。
2005年,因為受到芬蘭頌作者西貝流士的影響,自熱愛的公職退休。退休後雖然以台北的散步者自居,惟承溫先生指示,為其整理回憶錄,奉命之後,我們有更多的接觸機會,了解他為人真誠、果斷,事業有成後,個人雖然依舊過著儉樸的生活,但樂於回饋,常舉司馬光:「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但在整理溫先生的資料時,發現他的回饋有如菩薩般的普度眾生,沒有特殊對象的限制,也不限於特殊的區域,只要對社會有利,或具啟發性者,就劍及履及的實施,讓受惠者感受到什麼叫做急時雨。
溫送珍先生溫文儒雅的特質,緣於平日愛讀書,不但背誦古聖先賢的文章,對於報章雜誌的重要觀念也加以註記,或做筆記俾隨時翻閱,如胡適之最喜歡引用的王安石詩:「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就是他的座右銘,而這種胸襟,讓他的交友範圍遍及不同的階層,達官貴人有之,販夫走卒之輩更是所在多有,許多事情做起來自然就事半功倍。
我們了解一位成功者的背後,一定有一位偉大的女性,溫送珍先生事業的成功,溫媽媽黃細喜女士是最重要的推手,凡有到溫家作客經驗的朋友,都認為黃女士講話聲音甜美,待人溫柔有禮,靜靜的坐在夫婿旁邊,聆聽溫先生說過千百遍的故事,從來未加辨駁或插嘴,面帶微笑的幫客人倒茶,準備點心,讓客人享受到賓至如歸的喜悅,樂意和溫先生分享好的見解,讓他獲得更多好朋友的尊崇。
附註:
憶郭春林先生(從胡泉雄含淚與歡笑回憶錄談起) 溫送珍
郭春林先生出身新竹縣教育世家,認識他是在1979年翁鈐擔任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時,彼時,他擔任副秘書長,因為世界客屬總會位於南昌路,距我的住家僅一路之隔,故我們進而建立了很好的忘年之交,郭先生不論人品或學識,都是我學習的對象,而他對我的愛護,也一直讓我銘感於胸。
郭先生曾經擔任新竹縣督學的豐富人脈,故和桃、竹、苗地區教育人士極為熟悉,若有什麼活動就邀請他前往,而我因為大源商號已經進入軌道,亦經常奉邀與郭先生同行,我擔任司機,他就座在前坐,沿途閒聊做人處事的原則與客家事務,他見多識廣,言之有物,讓我獲得寶貴的知識,也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訣竅,了解到什麼叫做不卑不亢,讓我在獨當一面時,能夠應付裕如,並且獲得朋友的尊重。
客家文化傳承是我和郭春林先生閒聊時著墨最多的部份,因為我曾讀過漢文,能夠領悟客家山歌歌詞的內涵,郭先生若有這方面的問題常找我討論,而我也知無不言,就所學表達個人的見解,並且屢屢獲得肯定,因為他的鼓勵,先後出版數本山歌選集,甚至參加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舉辦的桐花祭山歌歌詞比賽,獲選第一名的殊榮。當時桃、竹、苗地區舉辦客家山歌比賽,為求公平,由該三地外,另請台北指派兩位評審,承郭先生的推荐,他和我兩人成為客家山歌的評審。
1988年,世界客屬總會準備在台北推廣客家山歌,舉辦客家民謠班,為了找一位合宜的山歌老師,我們兩人一起訪遍桃、竹、苗三地的山歌老師,最後找到苗栗縣的胡泉雄老師,是年十月,台北市第一期客家民謠班在金華國中開班,我和郭春林先生都前往觀禮,後來客家鄉親的山歌班在大台北地區萌芽,並且發揚光大,透過山歌凝聚客家文化,胡先生教學得宜固然是一大功臣,但郭先生擔任伯樂的功勞亦值得記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