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南港修德國小愛心團的黃俊維爸爸因為胡適國小志工媽媽舉辦大稻埕巡禮的愉快經驗,輾轉獲得訊息後,邀請為修德國小愛心團的媽媽和小朋友導覽大稻埕,或許這次活動讓爸爸、媽媽們覺得有意義,四月分,承黃爸爸之命,再度應邀為該校愛心團成員導覽艋舺(萬華)。不論多少次,視每次演講或導覽為第一次,也視其為最後一次,認真準備、用心導覽,是當下的想法。
2010年4月27日中午,為表達對參加朋友的尊敬,循例沐浴,再騎腳踏車載積福和養生及台北城的故事十餘本前往台北龍山寺,將腳踏車寄放後,到龍山寺站三號出口和黃爸爸等會合,經龍山寺前廣場時,一群男女圍在一起,好像是簽六合彩,祝福每位想賺大錢的朋友心想事成。
龍山寺三號出口位於和平西路、康定路口,黃俊維爸爸和愛心圑的爸爸、媽媽們已經抵達,因為熙來攘往的車輛很多,帶大家離開噪音之地,沿途介紹萬華街區的特色,因為和南港的感覺截然不同,大家的興趣是高昂的,抵達康定路與廣州街口,前面就是剝皮寮,更前面一點,即老松國小圍牆邊的人行道,早年擠滿舊腳踏車店,被稱為二手車店,賣的腳踏車幾乎是二手車,俗稱賊仔市。
拜網路之賜,出門前作功課成為時尚,部分爸爸和媽媽已經查出剝皮寮的由來有兩種,一說是剝獸皮,一說是剝樹皮,至於那一種屬於正確,那就公說公是,婆說婆是。在騎樓下先報告剝皮寮是清朝時期就有的聚落,日治時期,是台北市繁華的街區,因此有許多讓人感動的故事。1960年代,老松國小因為台北都會區的發展,學生數超過萬人,為了因應學生活動空間的需求,政府將剝皮寮徵收做為校地,但隨著台北市區向東移,使得學生數快速減少,歷經演變,政府將這個充滿故事的聚落改變用途,成為鄉土文化教材館,最近,因為艋舺影片賣座,拍攝場景的剝皮寮也而水漲船高,成為熱門景點。
剝皮寮屬於傳統老舊建築,是許多爸爸和媽媽兒時的回憶,部分媽媽興奮的拿起相機拍攝,雖然不乏個中高手,秉於希望大家將今天的活動做最好的妝點,分享導覽大稻埕攝影巡禮時,攝影家們拍攝的經驗。大夥兒進入鄉土文化教材館,不論建築本身或展示文物,都是台灣早期的文物,大部分是學生時代或進入社會的生活體驗,每個人的感動和親切感是不一樣的,腦海浮起的想法,如果三五好友同行,這是值得做為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地方。
室外導覽的地點,就大部分朋友來說,萬華的名號雖然如雷貫耳,不乏第一次前往者,街區特色或文化背景都是第一次經驗,地藏王菩薩廟的神明固然靈驗,大家對這座台灣少數建於清領時期的廟宇建築也極具興趣,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對於傳統建築的精緻,大有不虛此行的喜悅;進入青草巷,不曉得是被五花八門的青草所驚艷,還是被樸鼻而來的青草香感動,都屬第一次的體驗。
依據廟方資料,龍山寺建廟超過兩百七十年,是台北市知名廟宇,不論神明的靈驗故事或精緻的廟宇建築都吸引無數觀光客,修德國小愛心團的父母當然也樂於分享這座藝術殿堂。部分偉大的媽媽需要回學校接孩子不得不先行離開,部分爸媽希望享受多一點點萬華的特色,決議到龍都冰品店吃冰,到冰店前先看艋舺特色之一的隘門。龍都全年供應味道鮮美的冰品,讓大家齒頰留香,互道珍重再見前,再在店門口拍張合照,讓這個美好的記憶永遠留在心田深處。
附註 葉倫會演講題目 電話:0910161747
台北城的故事
台北街頭的故事(最近的)
台北街頭的故事(1970年以前)
台北三市街(台北城,大稻埕和艋舺)的故事
讓台北觸動您的心
台灣俗諺的智慧
台北萬華的故事
台北大稻埕的故事
台北孔廟的故事
台北賓館的故事
台北西門町的故事
台北大龍峒的故事
中山之美-台北中山區的故事
台北芝山巖的故事
台北林安泰的故事
台北松山(錫口)的故事
台灣博物館的故事
台北的精緻博物館
台北的主要古蹟
台灣神明的故事
財神爺的故事
台灣廟廟廟-神明的故事
台灣燈塔的故事
天堂之路-台北新生南路的故事
台北縣板橋林家花園的故事
桃園的故事(以桃園縣的古蹟做主軸)
健康快樂過一生
成功導覽解說的技巧
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