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周錦宏主任是客家學的後起之秀,腦海有許多創意,苗栗縣南庄老街桂花巷即由他指導曾年有等文創專家的經典作品。奉周主任的邀請,為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研究所今年入學新生迎新活動導覽大稻埕,找尋客家人在都會地區奮鬥的足跡,讓這群新鮮人將未來的客家研究題材擴充到雙北市。

 IMG_5320  

海關博物館於1996年開館,開始在大稻埕活動,19977月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最初,導覽內容以介紹大稻埕發展為主,隨著次數的成長,關心的項目跟著增加,如神明、人物。近年,注意鄧雨賢、徐傍興等耳熟能詳的客家前輩外,也將觸角伸向其他客家鄉親。今年,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為慶祝母親節,囑帶客家鄉親到大稻埕找尋客家前輩的足跡,反應極為熱烈,咸認為收穫豐碩,台北市客家主題公園亦邀請九月和十月,為其舉辦在台北找尋客家人足跡的導覽,看似平常的活動,卻受到眾多市民的支持。當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研究生準備到台北市參訪時,水到渠成的奉命為其導覽。

IMG_5310

 

IMG_5314

站在塔城街和長安西路口看海關大樓,就傳統客家研究領域,在都市蓋大樓不是客家,為國家徵稅也不是客家,但這棟大樓從發包、開工到完工,海關首長詹德和是客家人,若他領政下的海關清譽卓著,若這棟大樓具特色指標,可否說它是客家之光。至於其他客家前輩參與的工程或留下的雪泥鴻爪,當然保有客家元素。

 IMG_5313IMG_5312

台灣光復初期,客人會聚會於環河北路七十五號,而今不再是茶行,卻是照護長者的護理之家。周主任知道這是台北客家人最早的集會場所時,表示這個地點極具歷史意義;其他相關場景,不但有客家元素,也開始吸引年輕學子,讓大家越來越感興趣。

 IMG_5317IMG_5316

因為入學第一天,來自台灣各地的新鮮人,彼此不熟,對導覽目的也沒有概念,所幸中央大學是名校,學生素質高,很快發現大稻埕有厚實文化內涵,只要用心,半天的活動,必然有人滿載而歸。

 IMG_5311

接到邀約時,向溫送珍主席報告,他很高興年輕學子到台北尋找客家人的足跡,周主任邀請他到台北市客家主題公園和學生一起用餐,溫主席期勉同學,引古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西諺有云:走得快,一個人走,要走得遠,一群人走。囑珍惜和朋友相處的機會,朋友的好處,在於互相幫忙,並提供新台幣五千元,做為學生寫今天活動心得者前五名的獎學金。

 IMG_5319

曾年有副執行長出現時,周主任向大家介紹苗栗南庄的桂花巷是他擔任苗栗縣文化局長時,曾副執行長的創意,因而為南庄打響名號,成為南庄鄉親賺錢的文化資產。曾副執行長也舉當代客家的構想,希望同學們努力向學,成為當代客家學的權威。

 IMG_5321

老師,您好:

十分感謝您一個早上的導覽,同學們、老師們都覺得十分充實有趣,對台北也有更深層的認識,也十分開心能拿到老師的贈書!

 IMG_5315

最後想請老師寄給我們一些當日的照片,麻煩老師了!

 

也希望之後還有機會再次邀請老師帶我們聽故事、走台北。

 平安喜樂

學生   典翰  敬上

 

 

大稻埕的美藏在巷弄裡

 

(圖與文)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語所碩一   李秀鳳

 

據統計,中外觀光客最喜歡到台北「遶尞」的景點,依序為:故宮、101、士林夜市,到這些地方,可以感受中華文物寶藏的登峰造極;台北的摩登及現代;飲食的豐富和多樣,不過,體驗不到台北的歷史與文化。

 

其實,台北是有歷史有文化的古城,要領略古城之美,一定要走一趟大稻埕,才能「發思古之幽情」。

 

大稻埕的客家足跡

 

閩南語的埕,有空地、廣場之意,稻埕即曬穀場,與客語的禾埕,是同樣的意思。自清末至日據到民初期間,不管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上,大稻埕皆獨領風騷,傲視全島。

 

就地理位置而言,大稻埕對照今日的範圍,蓋指民權西路、台北橋以南;忠孝西路以北;重慶北路一~二段以西,西臨淡水河。淡水河可謂大稻埕興盛的命脈,因為船舶可自此直接出海,駛至唐山互市,甚至可遠達歐美

 

哲學家謝林曾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而這些凝固的音樂,被藏在大稻埕的巷弄裡,被華夏豪宅所淹沒,要不是葉倫會老師唱作俱佳的文史導覽,我們一般人難窺其堂奧。

 

葉倫會是很另類的導覽老師,在擔任海關博物館館長時,已是文史導覽名人,九月九日,他引導我們這群由中大客家學院系主任周錦宏教授帶領的新舊生,探尋客家先民在大稻埕留下的足跡,沒有客套話,沒有歡迎詞,一路上,他要我們「左顧右盼,遇停則停」,若不認真聽講,他立刻扭頭就走,一臉錯愕的我們還得小助跑,才能跟上他的腳步。

 

第一站在塔城街、長安西路口,抬頭仰望海關大樓屋頂上的大時鐘。(這跟客家有啥關係?)

 

原來,海關首任台籍總局長詹德和,是新竹寶山客家人,他也是1950年後任期最長的海關首長,在位時,積極推動各項改革,使海關運作法制化,若要談論海關在台的發展歷程,詹德和絕對是指標性人物,說他是客家之光,一點也不為過。

 

洋樓街的由來

 

往前快步來到貴德街口,實在看不出這條殘破的老街,以前竟有「洋樓街」、「領事館街」的稱號。

 

在清朝時期,貴德街分為兩條街,即北段的建昌街及南段的千秋街。全盛時期,除各國領事館進駐外,還有7家洋行、65家茶行在此成立,終年茶葉飄香,為它贏得「全世界最香的街」的美譽。客家文學大老鍾肇政的童年曾在此度過,他回憶幼時住家往右望去,可看到有美麗花園的怡和洋行。

 

途經德記洋行辦公大樓,葉老師停步回想少年時光,曾上樓參觀,宏偉華麗的內部陳設,至今仍深映在他腦海。「德記是英國人所創,跟客家人無關,當時這一帶寸土寸金,客家人住不起,但洋行裡有客家人工作嗎?」葉老師問。我大聲答「有」,竟意外獲老師贈書一本,懷抱這一小本葉倫會編著「台灣客家人的故事(四)」,我的步履變得輕盈許多。

 

客人會的創始地

 

繞到德記大樓後方,我們一行人擠在環河北路一段77號的狹窄停車巷,瞻望當年「客人會」的原創地。客人會是台北市第一個客家社團,後來陸續改名為客家會、客家聯誼會、中原客家崇正會。

 

七十年前,雖有許多客家先民到台北謀生,但都屬於不敢張揚的隱性族群,還好有何禮謙(任職法院書記官)、張芳燮(第三任桃園縣長)、徐榜興(外科醫生)等人,選擇傳統民俗的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廣邀客家鄉親到環河北路75號陳進奎所經營的茶工廠餐敘聯誼,就是「客人會」的由來。

 

為什麼選在這個日子聚會?說來也是客家人的智慧,因為這天是天公生,家家戶戶也準備牲禮祭拜並宴請賓客,所以一年一度客家人的「打鬥敘」,不會引起注目,「否則,當時光復前後的戒嚴社會,任何人參加非法集會,是會被砍頭的」,葉老師故意壓低嗓門,述說當年的恐怖氛圍。

 

全體師生在客人會創始地合照(攝影/葉倫會)

 

回眸前瞻都是古蹟                                 

 

 

 

隨著葉老師越來越快的腳步,我們來到南京西路、迪化街口,看到鴻豐綢布莊招牌的字,是書畫名家溥儒(溥心畬)書寫;順祥西服內有販售台灣最貴的西服布料,早年,在這裡做一套西裝的錢,可買一棟洋房。

 

延平北路二段、南京西路口的「萬里紅公共食堂」,曾經是黑美人(All Beauty All要用閩南語發音)大酒家,這棟建物始於1920年代,仍保留當年外觀及騎樓樣貌,已被台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除黑美人外,還有東雲閣、五月花等十餘酒家聚集這一帶,是許多政治人物、商人、文人騷客流連忘返的高檔場所。被譽為台灣民謠之父的鄧雨賢(龍潭客家人),也是這些酒家的常客,葉老師很感慨的說:「為什麼有些人在此傾家蕩產,有人卻可憑此經歷,創作出雨夜花、望春風、四季紅等膾炙人口的名曲?」

 

黑美人隔壁的「天馬茶房」不賣茶,而是當年罕見的咖啡廳,開設於日治末期,是知識分子齊聚談論國是的地方。1947227,咖啡廳門口,有一個賣私菸的婦人,遭查緝員毆打,引起群情激憤,此處成為二二八事件的引爆點,路口有立碑紀念。

 

正對面的法主公廟,也值得一提,一整面的大紅牆,怎麼看都不像一座廟,是一處非常奇特的景點。「廟的一樓是馬路貫穿,祭祀神殿在二樓到五樓,可坐電梯或走樓梯上去拜」,聽葉老師解釋,大家都嘖嘖稱奇。「別看它長得怪而小看它,它跟慈聖宮、台北霞海城隍廟,合稱大稻埕三大廟」,葉老師補充說明。

 

老茶行飄香125年

 

曾發願「導覽到走不動為止」的葉老師,今天是他第795次的導覽,一路上健步如飛,令我輩望塵莫及。終於可以歇腿、喘口氣了,我們來到重慶北路264巷的有記茶行。

 

到店門口,「等一下,還不能進去」,葉老師要我們觀看特殊的門簾,像流蘇般垂掛,「皇帝或媽祖婆戴的帽子前面都有這樣一排吊飾」,葉老師說這種植物叫錦屏藤。進到茶行,葉老師叫大家深呼吸,吸進飄香125年不間斷的茶香。

 

有記第四代傳人王連源,與葉老師是好朋友,承蒙王老闆的協助,才能找到「客人會」當年最早的集會地。

 

19世紀後半開始,「南糖北茶」是台灣外銷大宗,北茶指的就是大稻埕一帶聚集的兩百多家茶行,有記名茶是其中的翹楚。

 

有記名茶來自福建安溪產茶世家,至今仍是台北少數登記有案的茶工廠,在店內保存完整的焙籠和焙窟,還能有效運作。第五代掌舵者王聖鈞,在焙籠間為我們解說溫柔炭火如何在焙窟裡,慢慢烘出焙籠滿溢的茶香。這與以新式電腦控溫的電焙機焙茶不一樣,傳統獨到的炭火慢焙,可以烘出多層次的自然茶香,有時是蜜香,有時是蘭香,每一泡都有不同的驚奇。

 

走出焙籠間,看到牆角有一座好像「頭擺」客庄禾埕上常見的榖風機,王聖鈞笑著說,那不是用來去除稻殼的風扇車,而是我們用來為茶葉分級的風選機,兩者原理相同,都是利用風力去蕪存菁,所不同的是,最輕的茶渣落在最後的竹籃裡,並不會丟棄,可以拿來做茶包,也不錯喝喔!

 

 

 

百年建築風韻猶存

 

接下來的重頭戲,輪到迪化街永樂市場亮相。建於1908年的永樂市場,是日本商人輸入日本印花布料的批發地,台灣光復後,這裡依舊是全國最大的布料批發零售中心。原市場因過於老舊於民國71年拆除,三年後,在原地重建改名為「永樂布業商場」,是台北第一家轉型成功的傳統市場。

 

市場二樓,仍有一百多家布行在此爭奇鬥艷,上萬種各式各樣的布料,依然吸引許多拼布愛好者、訂製服及手工藝業者、觀光客來朝聖。葉老師特別介紹賣客家花布的老闆入鏡,那些玲瓏精緻的客家花布包、背包、靠枕套、手機袋等,令人愛不釋手。快步遊走在五顏六色的布海之間,不難想見當年布行交易的盛況。

 

 

 

穿梭在迪化街的大道小巷,與每一個店家老闆都熟識,葉老師好像「行灶下樣」的母雞,帶領我們這群小雞一路上吃吃喝喝,經過一家南北雜貨行,大夥獲贈一顆八仙果喉糖,忙不迭送進嘴裡。

 

順路到台北霞海城隍廟喝冰仙草,年輕的帥哥美女祈求靈驗的月下老人牽線,只有46大的狹窄空間,擠滿朝拜的信眾,150年老廟還是生機盎然。

 

 

 

到永盛藥行,八十多歲的戴老闆仍精神奕奕在櫃台撥弄算盤,請我們品嚐超大顆又超甜的黑棗。

 

走累了,步入臻味茶苑喝杯東方美人,欣賞呂禮臻老闆寫的一手好字。值得一提的是,呂老闆經營的臻味茶苑,座落於古蹟、迪化街最古老的閩式建築「林五湖故居」第一進(前座)內。

 

師生們一邊品茗,一邊欣賞以卡榫的傳統工法做成的厚重木門,沒用到半根釘子;屋頂的天窗設計也是一絕,白天將木板拆下,採光效果一級棒;晚上將木板拼回去,不怕小偷潛進來。

 

 

 

高手在民間處處有驚喜

 

迪化街絕非浪得虛名,入寶山決不會空手而回。從成立於民國8年的迪化街老郵局開始,仿巴洛克建築一路綿延,雕梁畫棟盡收眼底。

 

熟門熟路的葉老師,總是有辦法讓我們瞠目結舌。「你看這家從清朝一直營業到今天的『林復振』,他們代理銷售的日本紅帽子禮盒,有聽過嗎?這種高級西餅,是以前大戶人家才吃得到的」,葉老師流露出我這種五年級生才看得懂的渴望眼神。

 

 

 

信步走來,快到迪化街一段123號路口,葉老師巧遇一位正要回店的年輕辣嬤,她是金聯蔘茸食品行的老闆娘林玉霞女士,據說是個作媒高手,至今已促成近60對佳偶結縭。

 

「我們跟著她回店裡看長毛象的長牙和恐龍牙齒化石」,葉老師催促我們加快腳步。葉老師沒唬弄人,老闆娘的鎮店之寶,果然是長毛象的象牙化石和恐龍齒化石,經專家化驗過是真貨。

 

在貨架上,看到排列整齊的一盒盒完整燕窩,好似一顆顆飽滿圓潤的水餃,真令人大開眼界。牆角擺放一座龍身造型的可愛骨董引人側目,林女士解釋那是以前用來碾碎藥草的器具,再用篩子篩出粉末食用,現在則有機器代勞,不需這麼「搞工」。

 

 

 

往前走到讓家庭主婦眼睛一亮的特別店面,即是專門賣蒜頭和紅蔥頭的義和蔥蒜行。全台灣最好的蒜頭和紅蔥頭A級品,似乎都集中在這裡販售,成堆成簍的葱蒜頭,個個頭好壯壯又新鮮,菊芳老師就忍不住掏出50塊買一包蒜頭塞進大背包裡。

 

如果只是在此讚嘆蔥蒜的「數大就是美」,也未免太沒看頭,葉老師央請第二代接班人柯順耀吟唱「楓橋夜泊」。別看柯老闆靦腆、個頭小,唱起歌來中氣十足、鏗鏘有力,路過者莫不駐足聆賞。引吭高歌,誘引顧客上門,真是賣蒜頭的高招呀!

 

 

 

中大客家學院三所碩士班的大稻埕迎新之旅,到此告一段落,誠如葉老師引用日本茶道名言「一期一會」:人的一生(一期)要珍惜僅有一次的相會(一會)。

 

徜徉在大稻埕街道,不僅體驗尋幽探勝的心靈舒暢,更感受到在現代化的脅迫下,百年古城仍展現蓬勃的生命力。

 

今朝,大稻埕的一期一會,明日,將會是鮮明的甜美回憶。

 

 

附註

台北散步者每個月在台北舉行的史蹟巡禮,每個景點都是見證台灣史的重要部分,我們期盼能走到走不動為止。

台北每個月的免費公益史蹟巡禮

台北雙連打鐵街巡禮

集合地點:台北市錦西街台北雙蓮國小對面的蔣渭水紀念公園門口

舉辦日期:每月第一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十二時

報名方式:電話:0910161747老師或e-maily2538.ylh@msa.hinet.net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乙書

 

台北城開心史蹟巡禮

集合時間:每個月第一個星期日上午9時至12

集合地點:台北市襄陽路二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國立台灣博物館前銅牛處。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參觀景點:新公園暨周邊史蹟,總統府暨周邊史蹟,衡陽路和博愛路史蹟,中山堂暨周邊史蹟,台灣省城隍廟。

好康的事:送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或其他書籍。

 

大稻埕逍遙遊

1997年舉辦以來,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上午8時在台北市延平北路2225巷口的慈聖宮廟埕開講,想要認識鄉土或瞭解大稻埕的朋友,請先向台北霞海城隍廟報名:02~25580346。俾做為送書,送礦泉水和地圖的準備。

 

萬華史蹟(攝影)巡禮

集合地點:萬華龍山寺廟埕瀑布旁(捷運龍山寺站旁)

舉辦日期:每月第三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

巡禮景點:龍山寺、西昌路佛具街、隘門、華西街夜市。台北第一條老街貴陽街、青山宮、直興市場、萬華祖師廟、艋舺教會、舊貨市場(俗稱賊仔市)、老松國小、剝皮寮、地藏王菩薩廟、西昌街青草巷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或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或其他書籍

 

台北雙連打鐵街史蹟巡禮在TVBS來怡客http://www.youtube.com/watch?v=yqbSb0o83IA,讓您見識電視台專業團隊的功力。

客家電視台台灣燈塔巡禮http://blog.roodo.com/hakkaweekly/archives/25444884.html

 

國立台灣大學張森富教授的文章http://www.taiwanus.net/news/news/2014/201401212314141523.htm

 

2014315中國時報副刊刊載34大稻埕採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15000583-260116

 

大愛電視台志工連建鑫主任拍攝

20141204 大稻埕迪化街采風剪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fWpIuICtjs

 

中嘉新聞在0:24的部分採訪台北散步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wwLYZxckw

 

 

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

集合時間:每個月第四個星期六上午9時至12

集合地點: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台北霞海城隍廟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參觀景點:沿迪化街向北行,參觀數家長型街屋,店家獨特的人文景觀。

贈送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乙書(印了十幾萬本)

 

 

葉倫會演講的題目  電話:0910161747

認識台灣

台北城的故事

台灣神明的故事

財神爺和廟宇雕飾之美

如何讓退休生活更加精彩

台北街頭的故事(最近的)

台北街頭趣譚(1)(2)

台北三市街(台北城,大稻埕和艋舺)的故事

台灣俗諺的智慧

婚喪喜慶的禁忌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歲時季節的故事

台北萬華的故事

台北大稻埕的故事

台北孔廟的故事

台北賓館的故事

台北西門町的故事

台北大龍峒的故事

台北芝山巖的故事

台北的精緻博物館

台灣廟廟妙-廟宇之美

台灣客家人的故事

對外開放的燈塔

淡水河的故事

桃園的故事

健康快樂過一生

成功導覽解說的技巧

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孰重

 

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台北市武昌街1段14號2樓)免報名、免收費的公益活動

2015年9月24日(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鍾正道老師

鍳鏡頭與蒙太奇

第一次參加者贈高樹榮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5年10月08日(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曾文忠老師

畫我故鄉-南台灣之美

第一次參加者贈葉月梅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5年10月22日(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陳博光老師

脊椎保健與治療

第一次參加者贈陳論德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5年11月05日(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高樹榮老師

一生中不可錯過的私房景點

第一次參加者贈柯順耀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5年11月19日(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陳正雄老師

從長榮海事博物館看海洋奧秘

第一次參加者贈王興隆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5年12月03日(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蔡孟潔老師

銀髮族的中醫養生保健

第一次參加者贈謝千豐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5年12月17日(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劉民倫老師

紀錄片的奧秘

第一次參加者贈蔡孟潔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5年12月31日(星期四)晚上630分至830

葉倫會老師

認識台灣-如何做個快樂的旅行者

第一次參加者贈謝千豐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王興隆 老師1018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分享讓人生更讚】影音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