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以來,我在台北街頭散步的時間超過24年。2005年自公職退休,為回饋社會,陸續開辦新的史蹟巡禮路線,承高樹榮、陳文文、謝英從…等好友的支持,接納五湖四海的朋友,讓導覽次數日益成長。就一個散步街頭的退休老人來說,有機會為人群、社會做點服務,我視為老天爺賞賜的福分。
台灣自2021年5月起,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嚴竣,政府限制室內和室外活動人數,直到8月底,疫情稍顯舒緩,再度帶朋友在台北街頭散步,為個人安全暨出席朋友健康計,捨棄人潮洶湧的老舊社區,改走人煙稀少的空曠公園,每次導覽,都建議出席朋友聽導覽之餘,善用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和分類的本能,最好能寫篇短文,因為出席朋友不乏滿腹經綸者,經由不同切入點的文章分享,增加公園的故事,提升其可看性。開放報名後,屢屢在第一時間宣布額滿,這次也沒有例外,兩小時左右就額滿,謝謝!
參加史蹟巡禮者屬社會頂端人物,了解準時就是效率。我們在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五號出口集合,俞家女孩是李大善人在大安森林公園運動的朋友,一見面就要求加入台北散步者群組;會玩又懂得玩的胡家女孩也加入;吃完午飯,一群人往捷運中正紀念堂方向前進,在羅斯福路遇到王家女孩,她抱怨不曉得活動訊息,邀請她加入,同時強調台北散步者群組純為散步街頭而設,不宜有早安、午安和晚安文,也不要轉介文。
午餐付帳的林大善人是攝影好手,也是速描高手,發現他的攝影、速描功力都快速成長,最近在中正紀念堂拍攝4隻紅頭綠背鳩,請教林大哥其築巢位置。希望下次參訪中正紀念堂時,林大哥能和大家分享在中正紀念堂攝影的心得,並蒙林大哥首肯,謝謝!
出席朋友大部分不認識,相互幫助的情誼令人感動,隨時照顧同伴是台北散步者群跨過中山南路到愛國西路,漫步到博愛路轉到台北植物園,這段路大家都熟悉,但很少人步行而過,經過總統官邸時,我們認為自己是好人,住在牆裏面的總統也是好人,因而平和的跨過重慶南路。稍早,台北植物園入園採實名制,博愛路大門關閉,最近幾天開放,因附近施工,有工程車進出,致博愛路大門深鎖。承警衛告知,南海路大門是開的。
我們沿著植物園外圍向前行,鳥叫聲不停,但鳥種不同,台北植物園內是蟬鳴聲,這是最近半個月第三次入園,因為季節變易,差異頗大,今天看到仙人掌含苞待放的樣子,再過幾天,花會開得更多、更好。雙子葉植物區,榕樹大板根附近據說有棵佛祖在其樹下誕生的無憂樹,希望看過這棵樹的朋友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大家感動的目光影響了我,找個可以坐下來休息的地方,聆聽同伴分享訪園心得,每個人都有獨到的想法或見解,而且具備參考價值。林景維大哥雖然沒說什麼,活動結束不到兩小時,PO了七十幾張照片,整理聽到的重要內容,每件都展現新觀念、新見解。
8位朋友隨我到牯嶺街享受美味的牛肉麵,謝謝林大善人搶先幫我付帳,稍後,老闆娘拿出上等牛肉乾請客,齒頰留香是共識。回家時,書抱揹著胡家女孩自花蓮玉里帶回來的柚子、黃家女孩的牛肉乾、白家女孩的口罩、吳家女孩的咖啡。謝謝!
附註:林景維大哥寫的心得隨筆
葉教授2021年9月8日(星期三)台北植物園公益史蹟巡禮
行經路線:捷運 中正紀念堂五號出口~自由廣場牌樓(團體合照)~羅斯福路口~台北市立大學~蔡英文住宅~嚴家淦故居~何應欽故居~原自由之家~植物園博愛路口處(疫情封閉)~轉至植物園和平東路入口處~導覽解說~11:30結束導覽~建中~8位好朋友到牯嶺街65號(安宅)吃好吃齒頰留香的牛肉麵~南昌街森春生活館(牛皮涼席)...結束所有行程。
***葉教授今日金句:
‧每人寫出100~200字,你所看到(聽到)的東西,別人有跟自己不一樣的,就是賺到的 !
‧要尊重對這一塊土地奉獻的人~
‧地球上到底植物多還是動物多?-- > 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認識和命名的生物有174萬種以上,但在熱帶雨林、海洋中還有更多的物種沒有被人們認識。據科學家的保守估計,地球上的生物有1 000萬種以上。也有人估計可達到3000萬種。由此可見,目前我們人類認識的生物還遠遠不夠哩!在目前已知的174萬多種生物中,植物有40多萬種,動物有130多萬種。
‧以茶會友 天長地久
喝茶無事 無事喝茶
親愛的景維大哥:
您不但是攝影大哥、速描大師,更善於運用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分類的本能,將參訪心得用寫出來和大家分享,這是非常健康的心態,謝謝您。(2021.9.8)
黃秀美
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