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源起

陳信智協助城內社區發展協會推廣商圈。好友高正大哥向他推荐我在台北城內散步二十幾年,觀察所得中,或許有一些值得分享的趣譚。

2021_4.10.26_211026.jpg

2022418日,阿智哥客氣的要和洪理事長拜訪我,談提升觀光客參訪台北城的興趣,我認為他到葉宅,不如我到洪理事住家附近的衡陽路聊天,收穫會大些。揹著拙著台北城的故事、台灣客家人的故事()、積福和養生數本坐20路公車前往。阿智哥為人熱忱、樂於學習,告訴我,城內社區發展協會想要在城內地區推動無圍牆博物館,讓更多人認識城內,到城內商圈消費,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分享在城內街頭散步的一得之愚。旋應邀下午和台灣省城隍廟蘇宏仁董事長、廖鴻昌前董事長、高正董事、許文華董事一起聽城內社區發展協會安排林大哥製作的簡報。中午叨擾洪理事,享受梅村日本料理店的簡餐,好吃!

 

洪大哥家住衡陽路,曾擔任西門町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兩任,對西門商圈的發展印象深刻,他認為隔中華路一路之隔的城內,只要用心,也可以和西門商圈一樣,為商圈帶來人潮和商機。

 

台北城逗陣行

 

第一次走進台北城是國小五年級到台北和基隆的校外教學,姜仁役老師帶我們參觀國立台灣博物館,依稀記得,進館前,在銅牛處(彼時位於博物館階梯旁),巧遇時任救國團主任的蔣經國,他親切的對我們講話,可惜年紀小,忘記講話內容。參加台北五省中高中聯考,住宿旅館位於館前路,老師告戒晚上不宜到台北新公園走動;讀成功中學時,星期六中午下課坐公路局車子回桃園省親,經過新公園,台灣廣播電台放送亭播出徐謙主持的九三俱樂部節目,好像是國劇的伍子胥過昭關。千禧年,中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文輝參加葉倫會導覽的大稻埕逍遙遊,邀請葉倫會導覽台北城,開啟我觀察台北城的淵源。

 

林菁擔任台北市中正區區長時,指示城內發展協會廖鴻昌理事長和我合作舉辦台北城千人逗陣行,我們三個人經由台灣省城隍廟、熱心居民暨台北府門扶輪社協助,為台北城城內開創史無前例的史蹟巡禮,這天中午,廖鴻昌理事長告知便當發了一千四百餘個,稍後林菁區長、廖鴻昌指導、葉倫會編著台北城逗陣行這本書印了五刷。就人數來說,社區團體在城內舉辦的活動,台北城千人逗陣行是空前也是絕後。

 

2010年,葉倫會開辦按月舉行的台北城史蹟公益巡禮,承神明保佑、朋友支持,直到新冠肺炎疫期才不再按期舉行,但保持一個月走一次的慣例向前行。每次導覽結束經由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分類寫篇千字左右的隨筆,自忖收穫最豐富的是自己。

(2022.4.23未完待續)

 

台北城

 

台北建府於1875年,未建城前,規劃艋舺和大稻埕間1.4平方公里的水田為台北城城址。1882年建面積約140公頃的台北城,1884年完工,居民稱其為城內或城中,是台北市三市街之一。日治時期,拆下西門和四周城牆,城牆改建為縱貫鐵路和三線道的林蔭大道,即所謂的公園道路。城牆拆除後改建的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保有傳統三線道的樣貌,和忠孝西路等四條路加起來的長度是1,506丈,即5,019.9498 公尺,約5公里。

 

台北城北門是世界現存唯一的閩南式城門。1966年,台北市為發展觀光,將東門、南門和小南門改建為今貌,成為台北的特色景觀。雖然台北城的城牆和西門已經拆除,城內街區仍延續建城時的行政中心功能,一直是台灣重要政府機關與公共設施的所在地。

 

劉銘傳建鐵路時,台北火車站設於河溝頭,即台北市立醫院中興院區現址。日治時期,將火車站遷至忠孝西路旁,前站面對城內,是大台北地區的重要轉運站,人潮帶來錢潮,書店、綢布莊、金飾、牛肉麵、皮鞋、相機、影音、補習班等相繼出現,這股榮景是中產階級成長的共同回憶,讓城內走過繁華,影響台灣發展至鉅。江湖傳說,新冠肺炎疫情前,企業或單位在城內授課有一萬班,若每班上課人數以30人計算,超過三十萬人在城內從事進修活動,據城中市場店家告知,早年賣吃的攤商採三班制營業。進出台北車站人數居於台灣各地火車站首位。

 

台灣經濟奇跡期間,政府加速各項建設,城內也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捷運陸續通車,周邊設有台北車站、台大醫院站、中正紀念堂站、小南門站和西門站,按照道理,交通便捷應帶來人潮和商機。事實上,人潮和城內的商業機能一樣快速萎縮。早年的繁華景象成為追憶。(2022.4.24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