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刊載於清流月刊2007年10月號

野柳地質公園和朱銘美術館
無心插柳
因為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義工,為了豐富導覽內容而閱讀典籍,同時整理部份可以讓人感動的故事,完成一篇篇的雜文,純是「勇於學習、樂於分享」的想法而冒昧的投稿,承何宗蕙主編的厚愛,成為清流月刊的作者,嗣後每年一次的清流月刊作者聯誼活動都接到邀請函,除2005年因為應馬來西亞留台會之邀前往演講「台北發展與古蹟保存」未能參加外,每次都做個忠實的追隨者,因主事者詳為規劃,歷次安排的活動內容豐富又有趣,得以細細品味台灣的好山好水。常想這份機緣,純是老天爺的厚愛,若說它是無心插柳也不為過。

 

詳盡的規劃

能夠享受這麼美好的活動,清流月刊的同仁和每位長官都是默默耕耘的無名英雄。報到時,長官們親切的接待,看簡報,葉局長親臨致詞表示歡迎,他在繁忙的公務中撥空出席,除肯定清流月刊的卓越成效外,也對出席者表達感謝,語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活動就在這種氛圍下,快快樂樂的開始、出發,抵達目的,盡情分享導覽人員注入生命力的精彩解說,滿心歡喜的享受這個美好的時光。

 

野柳地質公園

最近讀大陸學者比較海峽兩岸居民生活習慣的文章,對野柳地質公園未見攤販叫賣給予很高的評價,才發現早期認知的野柳已經獲得觀光局的注意,並且成立野柳地質公園予以照顧,俾這塊人類歷經千萬年演化而來的文化遺產能夠永續生存。原來對野柳的印象來自女王峰頭逐年縮小的新聞,此外就是高中時期,報紙報導林天楨捨身救人的英勇事蹟,政府特別為林天楨設置銅像和立碑紀念,碑文引荒漠甘泉「最神聖的靈魂往往存在於那些聲名不顯赫的人物身上,他們聖潔的內在生活,像清澈的池塘僻之處,藏著一枝看不見的嬌嫩蓮花。」說來慚愧,始終未曾踏入野柳。任職海關博物館時,因為關心台灣各地燈塔的故事,發現野柳燈塔不僅被郵政總局重繪發行郵票,讓他的美麗隨著信件的傳遞而遍佈世界,訪談興建野燈塔的高樹奇先生,他提及前往野柳燈塔需穿過美麗的地景,全部建材都由人工一擔、一擔的挑上去,或一件又一件的抬上去,施工期間正是炎熱的夏季,工人經過時,只見其走過的腳痕被汗水滲濕,叫人好生不捨,每次想到這個鏡頭都有份難以言喻的感傷。

 

抵達野柳探索館,有群日籍觀光客在一樓聽日語簡報,大夥兒到二樓簡報室,雖然主辦單位在報到時就發下精美的野柳地質公園簡介「野柳之野」,但多媒體簡報簡報終究多了一份真實感,看完簡報後導覽人員帶大家往實地參觀,指著不同的景點介紹什麼叫做蕈狀石?什麼叫燭台石?...,這些歷經數千萬年風蝕或海浪沖蝕的地景,形狀千變萬化的地貌,讓人感嘆造物者的神奇,每個景的造型幾乎都出奇制勝,有若鬼斧神功,讓人驚嘆不己,唯一留下些許遺憾的是政府建濱海公路時,沒有採燧道而用明挖,致向北望的原來岬角處,由龜形變成今日的駱駝形;走在往林天楨銅像的步道時,腦海浮起的影像是燈塔運送建材工人的腳印和留在地上的汗水。但在女王峰前步道看到相關單位為觀光客劃好的腳形,腳形雖小,卻突顯了觀光單位的用心,讓遊客可以站在最佳景點,和女王峰合影,留下美好的記憶,因為這張照片,而成為野柳地質公園一輩子的朋友。

 

朱銘美術館

朱銘生於民國27年,是苗栗通霄人,國小畢業時到三義學得一手好木雕,他的作品品精緻中帶有感情,被業界視為木雕界的奇葩,但他不以自已的技藝高超為滿足,30歲時師事楊英風,觀摩世界雕刻大師的作品,語云:「態度決定高度」,而他也從中吸取各家的精華,雕刻出更精美的作品,此時,他放開胸懷,以作藝術的心情,改變過去製造木雕的思維,不再迎合顧客的要求,改以個人的愛好製作雕刻,樂於學習,勇於創新的特質,使其成為台灣的國寶級人物。因成品體積甚大,單純的想找個可以放置作品的地方,土地一塊一塊的買,也是無心插柳吧!買下的土地算算竟然有11甲,無意間發現這些作品置於青山綠水間另有一番風趣,動了建美術館的念頭,說他是傻子並不為過,民國88年,朱銘美術館在前不著村後不著路的山谷開幕,就算博物館專家,看好的人絕對屬於少數,沒想到竟然能夠存活下來,而且看來將長命百歲,甚至有如日本京都滋賀縣信樂町山巒桃谷的美秀(MIHO)博物館(貝聿銘用桃花源理想打造的美術館)般,受到世人的尊敬與喜愛。

 

朱銘美術館佔地11甲,對外開放部份8甲,典藏文物兩千四百多件,其中85%是朱銘本人的作品,第一展覽室長廊的繪畫好像告訴觀眾,要成為雕刻大師,需先練好基本功,即先學習繪畫,然後循序漸進,才能夠漸入佳境,根本就沒有捷徑可言。門口有道川流不息的水牆,想到台北捷運公司在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口的公共藝術,利用空調冷卻水,潺潺的流水讓經過的人興起風生水起好運來的遐想;室外文物的材質分別為不锈鋼、銅和石材。雕像的材料採不锈鋼和銅質是配合當地天候變化,不锈鋼的白色材質與夏天的藍天白雲極為相襯,銅製品則適合金山地區冬季多雨的特色,讓遊客獲得不同意境的滿足;至於石材,全部是當地的產物,整地時,朱銘利用挖出來的石頭,依原有形狀雕成不同形式的雕像,因石材質料的硬度不高,部份雕像過了一段時間,因為日曬雨淋而剝落,反而呈現令人驚呀構圖,每件構思好像都與天人合一的傳統思維相連結。

 

軍人雕刻是朱銘美美術的特色,一百九十幾個陸軍,七十幾位海軍和數十位空軍雕像,大部份都是大師親身體驗過的形象,惟形體像極了保麗龍製品,甚至大極園區的雕像,也有類似的情形,這些雕像的材質全部是純銅,像保麗龍的原因是朱銘用保麗龍先雕出雛形,再經過好幾道手續才完成大師的銅雕作品,依照國際慣例,雛形做好後,製作12件以內的雕刻,都屬真跡,超過部份才算仿製品,故在許多地方可以看到與朱銘美術館陳列一模一樣的雕刻。

 

不論人工製作的雕像、文物或植栽,都經過朱銘精心的構思,務必要和自然結合,如太極園區顯現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論從那兒方向看,都有如明珠走盤,無不合宜,忽然憶起第一展示區朱銘寫在燈籠:「藝術的種子活在心田和人到無求品自高」的兩句話。

 

感謝的話

能夠和這麼多老朋友相聚,互相欣賞彼此的優點,觀賞野柳地質公園、朱銘美術館之美,一天內能享受這麼多美好的人物,感謝長官的用心付出是心裏最想說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lh515 的頭像
    ylh515

    葉倫會的部落林安泰古厝古蹟日導覽隨筆(2024.10.20上下午各乙場)(1,728、1,729)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