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進修部任教時,曾帶學生參訪萬華龍山寺、台北孔廟…等地,覺得夜遊的效果很好。為無名氏分享園區志工導覽大安森林公園時,張美蘭執行長詢問舉行晚上參訪的可行性。因而找出幾個景點,國立台灣大學校園是選項之一。成功的導覽要仰賴天候和交通。
- Nov 17 Wed 2021 21:49
台北散步者群組夜訪國立台灣大學校園導覽隨筆(2021.11.17晚)(1,465)
- Nov 14 Sun 2021 09:17
大龍峒史蹟巡禮導覽隨筆(2021.11.13)(1,464)
奉高樹榮之命開辦大龍峒史蹟巡禮,主要景點是臨濟護國禪寺、台北孔廟、保安宮,這條路線的報名人數向來踴躍,今天也沒有例外,來了20位。這些地方雖然名氣響亮,幾乎一半朋友第一次參訪。住在附近的許大哥,面對對臨濟護國禪寺的雄偉,後山的典雅肅穆都甚為感動。
- Nov 11 Thu 2021 21:59
友訊科技采風社演講台北內湖人文故事隨筆(2021.11.11)
奉黃美玲之命為友訊科技公司采風社演講「台北內湖人文故事」。鑑於「認識才會產生感情,了解才會產生愛。」,讓出席朋友認識上班地點沿革,了解當地發展史話,或周邊建築、動植物生態,容易引起大家的興趣,甚至成為值得記憶一輩子的新知識。
- Nov 10 Wed 2021 05:20
台北市三友扶輪社第74次例會演講大稻埕的故事隨筆(2021.11.9)(266)
林晉宏律師是三友扶輪社前社長,現任秘書長,這種放下身段協助新人的做法,是菁英扶輪社特有的文化。奉林律師之命,出席台北市三友扶輪社74次例會演講大稻埕的故事,有機會和社會菁英分享散步大稻埕街頭的一得之愚,心情是興奮的,挑選合宜的內容和社友分享是我的責任。娘家住涼州街的女孩,拿拙著「積福和養生」要我簽名時告訴我,演講內容既親切又熟悉,好可惜沒有邀請媽媽來參加例會,媽媽如果來,一定很喜歡、很感動。
- Nov 07 Sun 2021 18:05
台北城史蹟巡禮138次導覽隨筆(2021.11.7)(1,463)
2010年,奉高樹榮之命開辦台北城史蹟巡禮,走著、走著,竟然走了十幾年,享受「獨樂樂,不如與眾樂。」的奇妙感覺,期許最好的導覽永遠是下一場。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1.6~9月),大家知道,準時開講是葉倫會的習慣。面對後疫情時代,我們採用新的作法,希望大家繼續給予支持和指導。
- Nov 06 Sat 2021 10:23
台北市政府商務處參訪迪化街友善店家導覽隨筆(2021.11.5)(1.462)
奉辜家女孩之命為台北市政府商務處邀請市民參訪迪化街友善店家擔任導覽。迄今天,我導覽一千四百多場,半數在大稻埕,除了商務或工作需要,鮮少有人在迪化街散步次數有我這麼多遍,甚至可以走進多家長型街屋,因為「侵門踏戶」,而和店家建立了友誼,增進彼此的認識和了解。
- Nov 03 Wed 2021 19:09
台北散步者群組參訪大安森林公園隨筆(2021.11.3)(1,461)
大安森林公園開園於1994年3月28日,以前叫七號公園預定地,更早上以前是瑠公圳灌溉的農田,台灣光復初期,軍方、眷村進駐,而後有違章建築、國際學舍。舉辦多項大型活動的國際學社知名度最高,信義路和新生南路口的狗園和小美冰淇淋,是三、四年級生的共同記憶;新生南路未加蓋前是特一號排水溝,俗稱瑠公圳的明溝,兩旁的木麻黃和楊柳樹為這條有水溝的馬路譜出動人的篇章。
- Oct 31 Sun 2021 08:28
台北市葉姓宗親會重陽節參訪全台葉姓祖廟導覽隨筆(2021.10.30)(1,460)
內湖的特色之一是一河(基隆河)、二湖(太湖和碧湖)、山多(約60%為山地)。內湖內溝溪整修後,沿途呈現好山、好水、好風光而吸引大批遊客前往,凡到過內溝溪的人,幾乎都對鯉魚山的全台葉姓祖廟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全台葉姓祖廟屬於宗祠,平日不對外開放,遊客無法入內窺探其究竟,只好在外望門興嘆!
- Oct 28 Thu 2021 09:26
大稻程逍遙遊和我
1996年11月14日,海關博物館在塔城街13號開館,開啟我和大稻埕的淵源。次年7月,台北霞海城隍廟舉行大稻埕逍遙遊,開始認識和了解大稻埕、迪化街、延平北路暨貴德街乃至台灣史的緣份。2021年9月,台北霞海城隍廟在臉書宣布大稻埕逍遙遊將舉辦到2021年12月。
- Oct 25 Mon 2021 17:40
大稻埕暨迪化街南街導覽隨筆(2021.10.25)(1,459)
純是天佑台灣,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自八月起逐漸舒緩,葉倫會的公益導覽陸續恢復,好友美國醫學博士朱真一教授看到活動訊息,來信鼓勵:「恭賀再度開始!台灣之光,台灣人之福!!」,就我來說,讓出席朋友認識大稻埕,了解大稻埕的發展,透過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分類看到多面向的大稻埕。2020年8月9日成立台北散步者群組後,因為多了聯誼而發現陪伴對許多朋友很重要,遂將觸角伸向這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