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倫會的祖先葉春日於1735年帶著13歲的兒子葉特鳳來台灣,登陸地點是嘉義東港,幾經輾轉,1738年,到桃園縣新屋鄉大牛欄,後來葉特鳳娶妻張氏,生下五個孩子,即榮、華、富、貴、春,這五大房歷經時間的洗禮,迄2006年,全部子孫數約有萬人,據葉占的統計,大字輩男丁5人,高字輩22人,廣字輩82人,旭字輩217人,明字輩475人,倫字輩900人,斯字輩兩千餘人,以後的輩份,因為出生率降低而有下降的趨勢2002年清明節前幾天,因陳世財在中時晚報頭版頭條報導訪問葉倫會介紹葉五美公派下發展情形的特稿,致國內無線或有線電視台的SNG車在清明節這天,都起個大早趕到新屋鄉永興村大牛欄葉五美公祠堂暨祖塔拍攝葉家祭祖的情形,使葉五美公派下子孫祭祖的盛況,成為全國同胞注目的焦點。

  

葉姓在中國姓氏中排名第49,在台灣排名第22。 葉姓出自姬姓,是楚國貴族的後代。葉五美家族對祭拜祖先的禮儀向來極為周到,每年清明節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碌的準備牲禮,從孩提開始,就幫媽媽殺雞、殺鴨,或協助製作發糕、紅龜粿等祭祖的用品,清明節這天全家起個大早,媽媽需要很早就準備好早餐,媽媽說:依習俗,到祖先的墳前不可以餓著肚子。吃完早餐後,6時許,就跟著父母親先到后湖,大人挑著牲禮,孩子提著較小包的牲禮或糕餅類,準7時開始祭拜葉特鳳夫人張儒人,張儒人的墳建於清朝道光年間;8時祭拜葉廣田夫婦,葉廣田的墳建於日治大正期間,葉廣田夫人的墳建於日治昭和年間,葉廣田是葉倫會的曾祖父,祭拜時,公推族中年紀較長者主祭,依一般禮俗完成,部分婦女或孩子會將祭祀幾位先人的牲禮先挑回家,並在家準備豐富的午餐,等待其他家人到祖塔祭完回家就可以上桌吃飯。常跟著爸爸或哥哥挑著另外一批牲禮到葉五美公祠堂和祖塔的祭拜活動。

   

葉五美公祠堂(俗稱公廳)建於1937年,由葉倫會的伯公葉比主持籌建事宜,採燕尾脊。葉五美公家族人丁旺盛,雖然以耕讀傳家,終因距科考的地方甚遠,並沒有人中試科舉,依清朝律例,建屋不宜採此一格式,惟彼時為日治時期,且台灣北部建燕尾脊的規範較鬆,故這座美輪美奐的祠堂,在桃園縣新屋鄉堪稱一絕,後來經過整修,拆掉屋前的照壁,建立後花園,重修後在牆上嵌有一塊大理石刻的沿革誌,葉明鋪撰稿,葉倫環書的這篇文章,成為許多葉五美家族子孫了解自己身世重要參考文獻。兒時到公廳祭拜需要走許多田埂小路,沿著牛落陂的陂塘坡或小河的河堤,一趟行程約需1小時,待學會騎腳踏車,因為速度較快,前往祭祖的機會較前增加幾許,但當時的泥土路也不很好走,不似現在,居住附近者,大部分騎摩托車前往,外地者則係開車前往。

  

最初,葉五美公諸位祖先的靈骨分散各處,由其子孫分別保管與祭祀,經葉比伯公的兒子葉明露伯父的發起,為葉五美公的後人建立窯式穴塚,稱為第一佳城,規定所有葉五美公派下子孫男丁及媳婦的骨灰都可以放置其中,但為了存放較多的骨灰數,骨灰罈的大小須符合一定的規定,即檢骨後須再燒成灰狀,為父親葉明鋪檢骨時,就注意這道手續,母親陳錢妹去世較晚,採火化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最初,祖塔放置骨灰數有限,1960年代就出現擁擠的情形,住在中壢中原大學附近的葉祖乾常與該校建築系的學生接觸,獲得這方面的資訊,建議興建類似左營春秋閣似的祖塔,他的構想獲得族人的認同,依每家丁數分攤建塔經費,即每丁新台幣兩千元,若有不足再找經濟情況較好的族人樂捐,這座祖塔落成時,還舉行盛大的慶典,依平時,葉家清明節不歡迎出嫁的女兒回家作客,但這天例外。

 

葉倫會的母親於2002年去世,自2003年開始即自行準備牲禮前往祭祖,往年均依例準備牲禮前往祭拜。2005年清明節時,二哥葉倫清告訴葉老師,他和幾位族人發起,自2006年起,廣田公派下孫於清明祭祖完竣後共同聚餐。葉廣田生有6子,孫輩依堂兄葉倫芳的統計,有四十餘人,其中男丁18人,現存4人,倫字輩男生53人,葉倫振、葉松勇和葉倫舜3人去世外,其餘都在各行各業占有一席之地。經由熱心族人的推動,決議聚餐時,倫字輩每人出資1千元,因為響應者踴躍,即全員都將參加,故準備席開15桌。

 

葉倫會今年祭祖,首次不用牲禮,改用應時的罐頭食品,前一天晚上在住家附近的松青超級商店買好數份備用,超級商店的清明金紙亦頗為齊全,待東西準備好後,2006年4月5日6時30分準時抵達葉特鳳夫人張儒人及葉廣田夫婦的祖墳,因為許多族人都已他遷,互相問好之聲不絕於耳,葉倫會當然也遇到許多年輕時候的玩伴,不少人還提及葉老師服務鄉土活動的訊息他們都有注意哦,讓他好生得意,但在心中默念聊齋誌異第一篇考城隍宋本文章的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早上的天氣甚佳,僅是風稍稍的大些,子孫放在祖先墳上的黃紙被風吹得來回飛徙,葉老師想到袁枚祭妹文朔風野大這句話。

 

葉五美公祭祖的規矩是先到祠堂祭拜,隨後再將同一副牲禮到祖塔祭拜。葉倫會兒時到祖塔參加清明祭祖時,總會遇到一位賣牛皮膏藥的攤商,最近數年,因為葉家祭祖的名氣越來越大,參加祭祀的子孫逐年成長,雖然不見賣牛皮膏藥者,但攤商不斷增加,2006年有17家。葉老師自關心鄉土演變史後,隨身備有相機,有機會就拍下照片,故不斷的按下快門,因為逆光加上沙塵暴的影響,當時就預測拍照的效果不會很好,但這是族人共同的記憶,好與壞似乎不是那麼重要。在拍攝的過程中,遇到許多熟悉的族人,如葉金鉦、葉倫富或其他認識卻一時想不起名字的宗親,其間見到幾位穿著整齊的日本客人,好奇心驅使也拍下他們的活動照片,祭祖完時,經葉五美公祠堂前的馬路回家時,見日本客人正在葉五美公祠堂前拍照,即一個箭步向前,待徵得同意,也拍下一張外國友人參觀葉五美公祭祖的美美合照。同時知道,他們是參加本地扶輪社的交換訪問,扶輪社社友中正好有葉五美公派下族人,故招待他們來看葉家祭祖的盛況。

 

祭祖後,葉倫會回到出生地,即到葉廣田興建的大瓦厝與族人相聚,據葉倫芳寫的大瓦厝一文,葉廣田於1912年在這兒建大牛欄地區的豪宅暨其後代子孫的故事稱,大瓦厝坐北朝南,東西長74公尺,占地2.5公頃,相當一個國小的校地,環境極為優美,說也奇怪,其歷史亦巧合的為74年,另大瓦厝最盛時居住的人口約150人,這次聚餐的桌數15桌,即至少有150人參加,謂其為巧合,誰曰不宜。大夥兒相聚,自然有一番話別,倫字輩的兄弟,葉倫會全部認識,但斯字輩或時字輩就有許多陌生臉孔了,但大家都知道,今天在一起的,都是血脈相同的親人。11時開始,由葉倫清擔任司儀,葉倫烘報告聚餐籌備情形,葉倫芳報告大瓦厝的來龍去脈,11時30分開始吃象徵大團圓的湯圓。

 

葉倫會自母親去世後,每年都數次回葉五美公祠堂祭祖,但這是第一次回到出生地,回顧兒時聽父親在稻呈為割稻工人講章回小說故事的往事,和母親在庭院數星星的情景,看屋前池塘與樹木隨風搖曳的情形,大家族每天來來往往的互動模式,兒時記憶彷如昨日,看到大家相聚一堂,共唱卡拉OK的歡樂情形,看葉倫芳寫3萬餘字的大瓦厝,對自己出生的地方,許多長輩的故事都再度呈現眼前,有無比的感動,想必沒有人會計較今天中午菜色的好壞;活動縱使有些許的雜亂,但主事者的貢獻絕對超越無心的小缺失,大家已經期待明年清明掃墓後的再度聚會。

附註
2007年清明祭祖請見http://blog.pixnet.net/ylh515/post/3774674


源遠流長的葉五美家族(葉倫芳著五長遠傳序)      葉倫會

兒時常聽長輩提及葉家和沈家不可以聯姻,因為系出同源,年紀稍長,每遇選舉,會聽到鐘、蕭、葉三姓屬於血脈相同的宗族,應互相支援。讀論語書見葉公問政篇,始知葉公的封地成為葉姓的源起,也了解葉公是沈諸梁,因為封地在葉縣,後來以葉為姓,而後代子孫經過不斷的繁衍,不論在華人地區或台灣,都屬於領先群。

 

著書立說並不容易,讀連橫台灣通史序,知道寫史尤其不易,特別是後人寫先人的歷史更加困難,該文用郭公夏五、斷簡殘篇形容資料蒐蘿匪易外,縱使有資料可詢,其間是否為信史又是另外一個考驗,故古人說:「文人之為文,惟恐其不己出;史家之文,惟恐其己出。」。

 

先父明鋪公長期參與葉五美家族事務,兒時在其耳提面命下,概略了解葉五美的發展沿革,對葉五美後人在桃園縣濱海地區胼手胝足的打拼,及許多族人的優良事蹟心有所感,常想這些歷史都應該留下記錄,俾做為後代子孫學習的楷模,不論任職海關博物館或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都有這種思維,惟因俗務繁雜,只能期盼族中先進完成這項神聖的使命。

 

倫芳兄是葉五美家族優秀的子弟,任職中央機關,取得高級文官資歷,獲得社會的尊重,他發願為葉五美族人傳史,廣讀相關資訊,訪談族中長輩,完成五美遠傳,文成後,蒙其不棄,指示寫序,拜讀全文,對倫芳兄的認真佩服萬分,書中的內容正是族人應該知道的事,盼這本書的出版,能使葉五美家族子孫在桃園縣大牛欄的努力廣為人知,更希望這個家族的子孫取法先人的優點,為家族、為社會盡更多的力量。(2006.12)




葉倫會口述訪談葉五美公家族耆老之一葉祖乾
        

葉祖乾生於1922年,父親葉興在下庄子經營雜貨店,兒時,家中食指浩繁,雖然就讀崁頭厝公學校(永安國小前身)時,成績名列前矛,加上向葉志學習的漢文,不論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尺牘或幼學瓊林都讀得很好,惟因農作需要人手幫忙,叔叔反對其繼續升學而輟學,當時他向叔叔嗆聲,倘他日長大,不論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只要有能力讀書,都要讓他們一直讀下去。這個心願使他奮力栽培3弟葉倫陞台北工專畢業、4弟葉倫境東吳大學畢業,都是葉五美家族族中子弟最早就讀大專院校者。

因為葉興和葉祖乾兩代在下庄子開雜貨店的人脤,台灣光復實施地方自治初期時,參選鄉民代表,並且當選,但彼時屬威權時代,加上年齡尚輕,歷練不足,對鄉政的影響有限;後來參選縣議員,計票結果雖較對手高,但當選者卻是對手;黃禮礁當選鄉長時,葉祖乾再度選上鄉民代表,這時候的歷練讓他在鄉政上可以發揮必要的影響力。後來陸續擔任新屋鄉農會監事、常務監事,桃園縣農會理事,桃園農田水利會代表等,對地方事務的熱忱加上無私的參與,讓他獲得更大的發言權。 


葉祖乾參與葉五美公祠堂事宜始自其父葉興,1937年,葉比主導改建葉五美公祠堂為燕尾脊建築時,葉興是代表一房的經理人,彼時,請來自中國的陳姓勘輿師看風水,當時在祠堂前建有同為燕尾脊的照壁,葉祖乾引陳姓勘輿師的說法,是防止看到前方海水湧進的姿態,後來因防風林長高而予拆除;葉比的兒子葉明露主導葉五美公佳城(置骨灰醰)興建事宜時,葉興年事已高,且在下庄經營雜貨店的葉祖乾與葉明露兩人比鄰而居,經常就近討論相關事宜,他開始積極參與祠堂事宜。1975年許,葉祖乾因大兒子就讀逢甲大學,為栽培兒子而到台中開自助餐,對祠堂事宜因為距離較遠而稍為疏遠。

惟1980年許,孩子自逢甲大學畢業後,他到中壢中原大學旁開書店,回鄉祭祖時,發現葉五美佳城即將放滿祖先的骨灰,這個問題讓早年參與興建佳城的他極為心焦,經常思考解決的方法,因為將房間租給中原大學土木系的學生,學生看到他在那兒傷神,即依其提出的構想協助繪製與左營春秋閣類似的祖塔,當圖畫好後,葉祖乾即拿給也住在中壢的葉明蓁看,兩人商討後向葉五美公祠堂的經理人報告,經召開宗親大會,組織籌建委員會,由葉明蓁擔任主任委員,葉明鋪、葉祖乾為副主任委員,分組負責祖塔改建事宜。

因為葉五美佳城的位置無法放置多餘的骨灰,籌備委員會擬訂每丁出資新台幣2千元,不足之數向熱心的宗親樂捐,最初,能夠運用的周轉金僅新台幣60餘萬元,但在宗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4年餘的施工期間,於由負責會計的葉倫演掌控得宜,從來未曾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每個環節好像冥冥中有祖先的保佑。嗣後,每年清明節時,都葉祖乾都起個大早,到特鳳媽張儒人祖墳上香,這個祖墳因為勘輿師認為是鯉魚穴建議不宜遷至佳城;到葉五美公祠堂與祖塔,看到參與祭拜的人一年多似一年,雖然高齡80歲,這時候的他總是精神奕奕,向認識的宗親打招呼,介紹祖塔興建的經過情形,這份用心,贏得更多人的尊敬,也奠定葉祖乾在葉五美家族的大老地位。

本文之完成感謝葉占的連繫。

2006年4月28日下午,葉倫會至台北市民生東路4段80巷3弄訪問葉祖乾,2006年4月29日完稿。


葉倫會口述訪談葉五美家族耆老之二葉倫書(2006.06.18)

葉倫書生於1922年,崁頭厝至觀音道路開通後,原來在馬路旁靠租佃胡家農地維生的父親葉開心腦筋轉得快,了解便利的交通即商機的所在,在大牛欄經營雜貨店,顧客大部分是葉五美的族人,因為彼此間往來頻繁,故對族人家中的大小事情亦極為熟悉。每年尾牙時,需宴請十幾桌的客人,而葉開心也早就準備一隻豬,讓來吃尾牙的顧客齒頰留香,同時結清一年來的賒賬。1945年9月,葉開心用工整的毛筆字抄錄葉廣金編撰的葉五美公家族的第一本族譜,同時利用族人到雜貨店買賣貨物的機會蒐集族人生老病死的訊息,晚上打烊後即將這些資料抄錄於族譜中。這本用毛筆字工整書寫,記載葉五美家族的族?成為葉上和葉占編葉五美家族族譜最重要的參考資料,研究葉春日家族史學者、專家的第一手參考史料,也是葉倫書的傳家寶。

葉倫書從小就就很乖巧,常隨父親到各處田野溝渠捕魚,他是得力的助手,極得父親的歡心與痛愛,惟每天下課後,需完成學校的課外作業才可以出去耍,父親指定的額外工作是寫毛筆字,這項訓練讓他寫得一手好字,平時是葉五美家族婚喪喜慶文字的執筆人,退休後幫商家寫字成為許多人羡慕的副業,2006年6月,葉占和葉倫會前往訪談時,85歲高齡的揮豪工法與年輕時相較毫不遜。

葉倫書就讀崁頭厝公學校5年級時,葉開心買部直徑24吋的腳踏車做為他上學代步的工具,這是崁頭厝公學校最早騎腳踏車的小朋友。因為父親經營雜貨店,接觸的世面較廣,崁頭厝公學校畢業後到台北外雙溪的台北中學(泰北中學的前身)就讀,彼時,葉五美家族讀中學者僅葉永源和葉明昌。日治時期,台人就讀的台北中學學制5年,葉倫書畢業後回到崁頭厝國小教書,這是葉五美家中第一位到公學校教書的老師,他教學認真,政權更迭期間,大部分學生因此輟學,他挨家挨戶的到族人家中,請他們把孩子送回學校繼續就讀,葉五美家族第一個考上大學的葉倫?就是他的學生。

1951年,葉倫書回到母校教書的第10年,升任崁頭厝國民小學的教導主任,不論崁頭厝國小或永安國小(崁頭厝國小於1958年改名永安國小),學生中約有三分之一為葉五美家族的子弟,葉倫書因為父親經營雜貨店的關係,幾乎全部葉家的孩子他都認識,而且知道是誰家的孩子,雖然因為擔任教導主任而不授課,但注意孩子的品行,凡看到其行為稍有偏差者,即嚴加管教,對葉家的子弟尤其嚴格,而彼時民風純樸,若有人的孩子被本家教導主任修理,父母親還要特別向他表示謝意。

19  年,葉倫書因為調至中壢新民國小擔任教導主任而舉家搬至中壢,65歲屆齡退休時,發現中壢、平鎮兩市頗多葉五美公的子孫,請葉斯炮統計並抄錄各家的地址和電話,待資料蒐集得差不多時,和幾位族人討論組織聯誼會,俾相互照顧,公推葉祖乾為首任會長,迄2006年6月,該會會長已經進入第8屆,看到中平會的會務蒸蒸日上,心裏就十分高興,尤其是葉占擔任第5屆會長時,邀他一起改編葉五美家族的族譜,族譜於2004年出版並且獲得大多數宗親的稱,想到父親於雜貨店打烊後抄錄族譜的情景,心情是疏坦的。

2006年6月17日,葉占和葉倫會前往中壢葉倫書家做口述訪談,葉倫會為他拍照時,他手上捧著葉開心親手抄錄暨編撰的族譜,眼神出現滿足的情懷,這是為人子者,回報父親最美麗的畫面。

附記本文係2006年6月17日由葉占和葉倫會到中壢葉倫書家訪談後的筆記,文章的完成要感謝葉占熱心的聯繫。 




葉倫會口述訪談葉五美家族耆老之三葉占(2006.06.18)
葉占生於1939年,崁頭厝國小畢業後,到葉明招家擔任長工,1年後 ,到葉文山在中壢開的輾米廠工作,每天接觸的顧客讓他體會到知識的重要,在葉文山的支持下,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開商商工和三極高工的學業。三極高工畢業後曾短暫的在新屋鄉農會服務,彼時月薪800元;旋考上新光產物保險公司辦事員,月薪1,300元,即到新光產物上班,因為工作認真,獲得各級長官的器重與拉拔,從辦事員升到火險部經理,這段期間他也到淡江大學進修。

葉占任職新光產物保險公司經理時,亦參加扶輪社的活動,讓他體會到施比受有福的真諦,而自新光產物保險公司屆齡退休後,把回饋的重心移到葉五美公家族的事務。1999年接任葉五美家族旅居中壢和平鎮市族人組織的中平聯誼會第5、6屆會長,在葉祖乾和葉倫峜兩任會長打下的良好基礎下,他積極認事,會務蒸蒸日上,會員人數自93人增加至卸任時的173人。擔任會長期間,和族中耆老互動時,發覺家族歷史傳承的重要,2001年發起重修族譜,獲得曾任新屋鄉長也是葉五美公家族頭人葉倫境的支持,即運用其服務新光產物保險公司和參與扶輪社的經驗,將光彩讓大家分享,請葉五美公家族的經理人擔任編撰委員,推選葉倫境為族譜編撰主任委員,葉倫書任總編輯,葉士為總監督,葉祖乾為首席顧問,葉占為編輯,接受族人的捐款,奠定這本族譜能夠圓滿出版的主因。族譜在葉占不眠不休的努力下,於2004年出版,每本售價新台幣1,000元。

葉五美公派下的族譜出版後,葉占認為應讓葉五美公家族的許多事務做得更上軌道,結合編撰族譜的熱心族人,積極準備以葉五美公家族的名義向政府申請宗親會,俾葉五美公家族的發展能夠永續傳承,經向桃園縣政府主辦單位查詢,發現此舉不可行,於是改以葉春日公派下協進會的名義申請登記為社團法人,雖然以這類形式申請的宗族不是第一個,卻在葉占積極奔走下,成為桃園縣轄區第一個完成社團法人登記的宗族。葉春日公派下協會進於2004年6月舉行籌備會議,是年9月獲得縣府核可成立,2004年11月向桃園地方法院申請登記,次年元月27日獲得許可。旋在桃園縣新屋鄉永興村葉五美公祠堂召開會員大會,選舉葉倫境為理事長,葉占為總幹事,同時成立祖產清查管理委員會、祖產整修管理委員會和葉五美歷史傳承委員會,由葉倫境聘請各房熱心又有影響力的族人擔任委員。

葉春日公派下協進會每個委員會在各司其職的努力下,成果陸續呈現,如祖產清查方面,早期部分祖產為符合法律規定,登記在熱心族人名下的財產,葉占陸續將其納入葉春日公派下協進會的財產,若暫時無法改變者,即將其產權設定給葉春日協進會。至於葉美公傳承委員會,葉占蒐集相關資訊,配合編撰族譜期間獲得的訊息,整理出葉春日自廣東陸豐來台暨在大牛欄地區發展的沿革;葉倫芳編寫葉五美家族傳家遠和葉廣田派下的作品;葉倫會從事葉五美公派下耆老口述訪談,每項若單獨論述可能微不足道,倘將其凝結或整理,葉春日公暨其後代子孫在大牛欄地區開枝散葉的經過,勢將成為台灣開發史的重要史料。

2006年6月17日,葉倫會在葉倫境新屋家中訪談葉占,6月18日完稿。

 

葉倫清

葉倫清桃園新屋人,生於1939年,三合院住家長74公尺,縱深約40公尺,住家有多少,前面的稻埕就有多寬,因為叔伯家的田都屬於自有,家家都養牛幫忙農作,夏天的晚上,稻埕都是牛,周圍遍植相思樹,屋後則是竹叢,稻埕中央有兩棵避邪的槺榔樹,鄰居全部是曾祖父派下的堂兄弟,幾乎每個孩子除了正式姓名外,都有個貼切的綽號。

 

日治末期,美軍空襲台灣,因為住家附近有駐軍,也曾經出現過軍機轟炸、掃射的畫面,茂盛防風林、水溝旁或土堤部份都設有防空洞,每當空襲警報響起,大家都躲到防空洞,大人擔心家人身家性命的安全,或房屋是否被炸,農作物有沒有受損,天真無邪的小朋友卻樂在其中,尤其是在防空洞吃便當,這種經驗是孩子們的最愛。

 

台灣光復,堂伯葉修森在住家附近教漢學,曾在那兒讀完三字經,國小就讀崁頭厝國民小學,彼時,下庄往新屋、楊梅或富崗有輕便鐵路,直到新竹客運通車後,輕便鐵路才停駛。國小畢業考上台北泰北中學,對農家經濟來說是筆龐大的支出,旋因家中經濟無法支應而轉學楊梅中學,住宿外公家,放學時幫忙舅舅經營的磚窐廠工作,採茶季節也要幫忙摘茶,工作雖然辛苦,相較於父母親為其籌措學費的辛勞,這些辛苦也就不算什麼了。

 

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中的經濟壓力,任職新屋鄉農會,初期,每天工資新台幣十元,薪水雖然微薄,對家庭經濟不無小補,農會制度源起於日治時期,主要業務是收繳農民稻穀,發放肥料,升任正式職員後,擔任下庄辦事處肥料倉庫主任,負責肥料發放事宜及兼管洋菇推廣種植,輔導收割作業,因為屬於服務性質,態度積極,待人和氣,深獲地方人士的讚許,當完兵後,娶妻梁英妹,都與這段期間的因緣工作績效有關。

 

任職新屋鄉農會期間,瞭解學歷和知識的重要,公餘時間在三極高工夜間部讀電訊科,因無線電課程有真空管收音機組裝,遂組裝全莊第一台收音機,當中央通訊社在桃園縣新屋鄉北湖設收報台、大坡設發報台時,能夠憑專業技能前往任職,這份工作讓他有機會到台北學習,接觸國際性的資訊,加上電信業務推陳出新,當電腦未普及時,因為工作關係先接觸電腦,進而接受新的資訊,提升其生活品味。

 

因為辦公室在住家附新,公餘兼種農作,因稻米價格低落,將部份稻田改種西瓜,種植西瓜看似單純,收成好壞每項都需要專業的引導,西瓜是耐旱怕濕的水果,最初,將種子播在土堤發苗,挑選較茂盛的種苗予以移植。後來為了改良品種,採根部旺盛的葫蘆為頭部再用西瓜苗接枝做種苗;稍後的頭部又改用南瓜種子。西瓜生長時,主根及支根只需保留兩、三隻,開花時,母花仰賴人工和公花花粉交配,果實長到直徑約十公分時,要順西瓜苗生長的方向調整位置,俾調節其養份和水份的吸收,每棵種苗以保留一粒西瓜的品質最好,收成也最符理想。生長過程中,不論施肥、排水除草、搬運技巧都要注意,才能夠享受到豐碩的成果。

 

1999年,自中央社退休家含飴弄孫,但服務桑梓的念頭沒有一天遺忘過,早在新屋鄉葉姓宗親會於1989年成立時,擔任理事或常務監事的職務,退休後擔任副會長,宗親會的工作屬於義務性,還要隨傳隨到,如宗親家發生任何喜事或喪事,都要親往致意,或許是較為熱心,或許是較容易溝通,經常被要求擔任司儀的甘草任務,工作看似辛苦,因為樂於服務的心情,也甘之如飴,熱心服務的誠意,讓其獲得投資淡水魚養殖的機會,兒時住家附近的池塘,常見伯叔養福壽魚,但真的投資養魚,卻是一門專業的新知,從放魚苗開始就是學問,透過養殖不同魚類減輕成本,提升產能,如福壽魚、鯽魚屬雜食類,繁殖能力強;鲶魚、七星爐魚以小魚為食物;烏溜魚吃田縲;草魚吃草;鰱魚吃浮遊物,一條草魚的排泄物可養其他九條魚,食物鏈的循環,水上綠藻的成長或池塘水位,不同季節的溫度,每項都影響魚的生長速度,看似一、兩元的價差,往往決定整年的盈虧。

 

參加永安國小氣功隊是退休後的第一項運動義工,樂於服務的個性,被公推擔任隊長,此外,也擔任永安國小社區歌唱班的班長,或許是早期建立的人脈,常應朋友的邀請率團前往各地表演,雖然表演純屬義工,惟隊友們在這兒享受到獨樂樂不如與眾樂的喜悅則是無價的。

                              

水是農作物的命脈,日治時期桃園大圳的水就灌溉新屋地區,使得新屋鄉一直是桃園縣的米倉,為了維護灌溉品質,好的水圳外,桃園大圳在新屋鄉設有十幾口大池塘儲水備用,2006年,獲住家附近池塘會友們的支持,選為小組長,農耕時期,要注意大圳或小圳是否通暢,屢屢視這些工作為運動,走在綠油油稻田的田埂路,雖然田埂小又不平,但走起路來也就特別帶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