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頭伯-柯慶元 |
文/葉倫會
台南縣學甲鎮不僅慈濟宮聞名全台,也盛產大蒜。一九三五年三月二日,柯家歡天喜地的迎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但柯慶元兒時的命運卻很坎坷,三歲母親就去世,七歲喪父,幸賴姐姐拉拔長大,國小畢業後讀兩年私塾,十四歲稚齡即踏入社會,騎著腳踏車,離開故鄉,一步步的向前開展 他的人生領域,也擴充事業範圍。
雲林縣莿茼、台南縣學甲是台灣大蒜的主要生產地,家境不好的柯慶元,將姐姐蒐購故鄉生產的大蒜販賣給雜貨行成為他的第一份工作,利用丸三鐵路貨運公司將大蒜送到約定的消費據點,再以腳踏車一車一車的送到雜貨店,年輕時候,客人口中的老蔥頭到兒子繼承衣缽後的蒜頭伯,其間 的感受差異很大。台語的老蔥頭與老鴇讀音相同,固然有幾乎揶揄的味道,但為了生活只能將這份困惑壓抑在心頭,隨著社會的進步,老蔥頭的叫聲逐漸減少,待淡江大學經濟系畢業的長子柯順耀、長媳林鳳仙接掌蒜頭買賣事業後,蒜頭伯的聲音增加了,因兒子、媳婦個性溫和,待人有禮 ,生意較自己經營時更好,聽到蒜頭伯三字,內心總是充滿著苦盡甘來的溫暖,益加珍惜與蒜頭結一輩子的緣份。
十七歲抵達台北的柯慶元在萬商雲集的迪化街落腳,仍然用腳踏車將大蒜送給客戶,生活過得雖然很苦,但很充實,每天按預先安排好的行程,載著大蒜到不同的地點送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第一次到宜蘭時,因不瞭解當地的商情,載兩百斤的大蒜經北宜公路抵達宜蘭,僅三家雜貨店分 別進貨十斤,賣掉三十斤,回台北的路又陡又高,朋友說那段路不適合騎腳踏車,建議坐火車,腳踏車則托火車運回,好心的宜蘭鄉親瞭解他的處境,買了剩下的一百七十斤大蒜,一直感念這份恩情,也給予啟示,什麼叫做及時助人的真諦。
不論經商的本錢或二十三歲與柯陳騷結婚的費用,全部靠標會籌措的柯慶元,後期事業能夠快速擴展,歸功於知識,夫婦兩人胼手胝足的打拼外,妻舅李庸三是貴人之一,一九七○年自美國獲得經濟學博士的李庸三告訴他,在商場闖蕩,若要創造更大的餅,需充實學識,建議熟讀經濟學, 僅小學畢業的柯慶元即研讀不同版本的經濟學大學教科書,悟出買賤賣貴和以量制價的道理,靠著這份認知、和以誠待人的執著,往後不論經營那項事業都獲可觀的利潤,這些成就,柯慶元歸功於城隍爺的保佑。
稚齡即受到社會照顧的柯慶元,平日就深懂回饋的義理,感恩、回饋與子女的成就一樣,都是他內心最感充實的部份。一九七○年代,因社會快速變遷,大環境讓蒜頭生意獲利頗豐,感恩的心讓柯慶元決心加速回饋社會,積極從事公益事業,以父親柯平潤的名義設置獎學金,贊助政府、公 益團體或同鄉會舉辦的活動。此外,凡報載有需救濟者,則以無名氏名義予以協助。
走進迪化街柯慶元樸拙的住宅,客廳掛著、放著數以百計的獎牌或獎狀,曾兩次中風的柯慶元親切的招呼陳文文、王正雄、陳惠雯和葉倫會,除聽力稍差外,反應、機智與常人無異。大家坐定後,前面鏡子寫:「嗜賭博終不能富貴,厭賭博決不致貧賤。」背後則是蔣中正總統送的「義」字 匾額,義字旁分別為忍與勤的匾額,寫忍字是因柯慶元個性較直爽、豪放,勤字則是敘述其夫人柯陳騷處世的風格。鏡上戒賭的家訓,源自一九八○年代,孩子看他每天過著起早睡晚的辛勤工作,表示長大要從事貿易工作,柯先生愛子心切,先行到香港觀摩,見香港貿易商整天打牌,為免 柯家子孫沾染是項惡習,不宜從事這項行業。
回首來時路,柯慶元親見台南幫的侯雨利、吳尊賢,新光的吳火獅,統一的高清愿,義美的高家,台鳳的黃葉冬梅等在迪化街發跡的第一代企業家,都豎起大姆指,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惟勤、惟儉、惟忍與和氣生財,是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
老一代企業家經營事業有成,總是感謝老天爺的恩賜,柯慶元也沒有例外,平日就是霞海城隍爺的忠實信徒,雖然也拜其他神祇,向管區神祇請益或回報城隍爺的保佑更是不落人後,擔任霞海城隍廟祭典委會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給予五月十三日霞海城隍廟會必要的協助,這份虔誠 ,讓他獲得豐富心靈收獲。 |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