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史蹟(攝影)巡禮是奉高樹榮先生交待舉辦的活動。高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台北市人,熱愛台北,也希望更多朋友像他一樣愛台北,2011年3月,台北城開心史蹟(攝影)巡禮進入第二年時,指示將巡禮範圍擴及萬華,奉命之後,開始籌劃巡禮路線,數次騎腳踏車前往勘察,走訪當地廟宇暨耆老,旋決定自5月21日起舉行,而後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六亦按月舉行。希望透過類似的活動,讓更多朋友了解萬華或台北的發展史話。事實上,許多故事因為活動而加速被發掘,如今天帶著女兒和女婿同行的陳麗芬,這位出身大稻埕的女孩,參加台北雙連史蹟巡禮而找到許多要找的人與物,同時也提供兒時趣事,豐富相關人物的生活樂趣。
積十餘年舉辦活動的經驗,報名後的出席率約70%,距離活動時間越早的報名,出席率越低。許多朋友知道萬華史蹟巡禮的訊息,表示要報名參加,對朋友的支持,感激之外還是感激,但向其說聲對不起,直到5月4日,即五四運動紀念日這天早上六時許,宣布開放報名,不到十分鐘,電腦出現第一位報名的訊息,是中華電信公司的柯長官(說來有趣,5月21日早上遇到的第一位朋友也是他),當天的報名人數是20位,但一星期後才滿30位。嗣後陸續有朋友表示要報名,秉於室外巡禮的理想人數是二十人,拜託其稍後再報名。況且,隨著觀察與互動,萬華與眾不同的特色將隨巡禮次數的累積,而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趣。
高先生本來要出席萬華史蹟第一次巡禮,向朋友們致意,表達他的感謝,惟因公到美國,是日上午8時51分,剛踏入龍山寺廣場時,接到他的電話,指示務必向參加朋友致意,並表達歉意。相信他的善心和致意,大家都聽到了。
2011年5月21日早上,騎腳踏車帶榮總新陳代謝科蔡世澤醫師送的十本台灣神明的故事暨台北城的故事、飲水思源-走過大稻埕、松山的故事、台灣燈塔的故事、積福和養生近五十本前往萬華,經仁愛路、總統府、北一女、中華路、桂林路,抵達萬華龍山寺,在廣州街遠遠看到中華電信公司的柯長官,他也是第一位報名。抵達龍山寺牌樓時,遇到王惠美,承贈親手製作的麵包,其友人說好吃得不得了,平日行走江湖的感覺,誠意最感人了,雖然兩帆布袋的書蠻重的,仍然滿心歡喜的接受。
準時開講是活動特色,新舊朋友各占半數,另六位老朋友沒有報名,雖然平日導覽時以嚴肅著稱,來都來了,歡迎是必要的,惟請一起維持優質的活動品質,感謝大家的配合,甚至有萬華鄉親誤以為是以守秩序聞名的日本團。依序送參加朋友帶來的書,當書送完時,有如釋重覆的輕鬆。此外,同行者不乏攝影高手,來自蘆州的楊世祥可是全程跟拍,依其習慣,還會剪接出菁華版(
http://youtu.be/H21urnBJRK0 萬華開心史蹟巡禮 (1) 龍山寺),因此請大家沿途千萬保持微笑狀。
台北龍山寺的對聯或雕刻見證當地的歷史,如張德寶、黃祿嫂、馬俏哥,台北新公園的黃氏節孝坊即馬俏哥的族人;龍山寺的香客眾多,介紹這間在台灣具指標性的老廟,分享廟的歷史久、對聯多、神明多…諸多特色,由大匠師王益順蓋的廟,美麗是沒有話說的,但獨特的神明,如華陀或祭拜文昌帝君的祭品,現場的實物,是最好的見證,從西園路側門走出來,回頭看到「潛移」兩字,似在告訴大家,先人以神設教,「潛移默化」是廟宇的重要功能之一。
報載隘門即將拆除,大隊人馬即開往這座百年歷史的土地公廟,正好有家電視台記者前往收錄畫面,浮上腦海的想法,為什麼要等將要消失時,才想到它的可貴呢?再經萬華觀光夜市往貴陽街方向前進,早上的觀光夜市雖然沒有晚上的燈紅酒綠和繁華,卻另有一番景象,氣派外,也見識到似摸乳巷般窄窄的巷弄,但當地阿伯說:根本不是什麼摸乳巷,這時候,向大家報告鹿港摸乳巷的成因暨不同的命名由來。
青山宮供奉青山王爺,神格類似城隍爺,因為廟貌雄偉,有許多名家的作品,可以靜靜的,慢慢的欣賞,是走訪古蹟朋友的最愛,往往在眾裏尋他千百度時,找到與眾不同的雕刻或詩辭,如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的字,給人不一樣的驚豔。佼爸興奮的說,走過青山宮63年,卻是第一次進廟參觀,看到這麼多奇特的傳統特色。
經台北第一街貴陽街,見識直興公有市場的熱鬧,抵達鬧中取靜的萬華祖師廟,供奉祖師爺的老廟,有嘉慶年間的磚雕,也有同治年間的石雕,也有頂下郊拚的痕跡,每件都動人心弦。老松國小、成功中學、中山女高最初的創校地點,引起最多朋友的興趣,其中有老松國小、中山女高和成功中學的校友,讓他們和祖師廟間的關係拉得更近了。
跨過貴陽街,進入巷道往桂林路方向,老松公園兩側是傳統舊貨市場,事實上,現在販售的文物,大部分是新品;老松國小是百年老校,也曾是學生數最多的學校,故事多,回憶也多,尤其是靠康定路圍牆的人行道,早年是腳踏車二手車店,有年紀的朋友,大底都有前往買車的記憶;剝皮寮內沒有販售東西,卻能夠吸引這麼多觀眾,主事者的巧思值得嘉勉。
廣州街和西昌街口的青草巷,光是飄在空氣的味道就夠迷人了,好友謝老師供應五折的青草茶,佼爸豪氣的表示全部由他買單,光是這份氣魄,值得大家給予熱烈的掌聲。最後一站是地藏王菩薩廟,介紹可能是萬華最古樸的廟宇,讓大家驚豔連連。走過他千遍萬遍,以前好像都輕忽它的存在。我們也在這兒用掌聲感謝萬華史蹟巡禮的推手高先生,感謝沿途提供服務的廟宇或店家,謝謝大家的熱忱參與,再互道珍重再見。
陳麗芬小姐表示要帶女兒和剛美國返的女婿出席時,邀請一起午餐,惟佼爸表示要吃祖師廟旁的排骨,於是一行人自西昌路開往貴陽街,享受齒頰留香的排骨和白蘿蔔;稍後再陪佼爸到西昌街,品嚐鮮美的虱目魚湯,向店家詢問每條虱目魚有幾根魚剌,承店長黃秋梅出示圖鑑,因而建立了友誼,她表示,下次參加萬華史蹟的朋友活動結束後,若前往消費,將給予折扣優待。
陳麗芬小姐出身大稻埕,旅居國外多年,自五月初參加史蹟巡禮後,提供我們許多在地文化,她博聞強記,文字又優美,謹將來函和大家分享。
Dear 葉老師 ,Hi !
這邊首先感恩您今日賜給家族照 ,除了導覽免費又奉送照片:ㄚ----;您是前世相見歡,今生再續呢?
還是安怎樣呢? 大家都設計廣召海外子女返國 , 一來親土親: 再來親人親吧 特別是祖先是番薯種ㄓㄨㄥˇ的 。
順候一聲葉師母平安 , 沾個高中同母校, 好像就熟起來了。
散步史蹟 , 又追出某段雷同地緣史 ; 當我們述說其實不同的時序當年 , 正有一個閃過的影像流光, 與穿過回憶的自己相會 ; 有許多超爆笑的過去, 實影是攝不回了, 然而所顯出的心影, 在文化心理學裡 , 有些曾經負面的自我影像 , 是會被療癒的--------如果我們慷慨的擁抱回憶中的自己 , 隨著散步 , 會走出勇敢人生是非常確定的 。 因此葉老師的散步導遊不遠將來 , 必成正果1
和子女的親情連結 , 這個幫助很大 ; 三十年前 曾有 “根”連續影集述說非裔黑人移民美國六七代的動人故事 , 就彰顯這層溫馨 。 朋友是另一層次的社會文化表演者 , 而我們同是生命過客, 賦予熱情是讓生命發光 , 您一次次燦爛的導覽笑容 ,深淺有度的敘述, 會給予憂鬱年代的社會,藉這踏布斯土的活動 , 點滴歡愉 , 真是大善行焉。
感恩您默行十數年, 我在市圖都看到您留下數十冊文字; 在我研修的禪宗 , 就說是”文字般若”梵語智慧之義) 相信是留傳青史的了 。
人生有緣必有會 , 讓它自然更能回甘如茶飲, 因此我都滿心歡喜候會 , 在此先禮敬倆位太平紳士了。
5-7 惠美壽老闆正敏兄雖於群眾中 , 仍非常禮貌告知有些唐突發問的我 ; 他和江鵬堅同班 , 所以應是29年次,(我二姐同年 她是大橋國小畢)
家大哥陳世雄25年次 台大法律系(已往生) , 故正好畢業錯隔 , 家二兄30年次台大化工系橄欖球校隊, 陳武雄和蘇貞昌熟,現任無給職國策顧問 , 家四兄38年次台大農化系, 留美基因工程博士,太平國小 陳稻老師教的;不知和高先生有同學過否? 供參考。
他們都是約1974搬離大稻埕台北橋 , 目前都忙著掌舵上市準上市公司, 台北橋的尋旅 有待我代勞。
拉雜和葉老師聊的故事 , 大都銷解自己爆笑的童年 , 目地--- 做為以後孫子如何教育的過度吧 , 我猜。
明日葉老師又要去散步了 , 做為受恩者的我及女兒 、 女婿 謹祝 ----
安步施恩 遍灑大愛
身強 體建 蒼生斯土 福被永擇了
盼望 隨時 任運 大家來作伙
知福幸福 麗芬 敬謹
雖不是商品卻是文化創意(感謝和祝福) 葉倫會
深度旅遊越來越獲得社會大眾的喜愛,尤其是生活在台灣的朋友,參加史蹟巡禮後,發現台灣之美,原來存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小角落,只要肯用心去發掘或探索,收穫就可以滿行囊。
海關博物館於1996年在大稻埕設立,次年,為了讓這座專業博物館成為國人注目的焦點,主動向台北霞海城隍廟負責人陳文文要求擔任大稻埕逍遙遊義工,請她同意將海關博物館列為參觀景點,1998年3月15日,陰錯陽差的被邀請擔任導覽,伺後就成為每月一次巡禮的導覽志工,隨著物換星移,也曾擔心停辦的問題,承城隍爺和眾家神明保佑,迄2011年,大稻埕逍遙遊悄無聲息的走了16年,如果以每次30人估計,參加人數超過萬人。雖然擔任的是義工,自忖收穫最豐富的是自己。為了做好導覽的基本功,讀相關資料,為了融會貫通,整理是必要的,陸續完成介紹各地景點特色的文字,這些文章達到一定數量後,結集出版是另一項收穫,甚至有膽識應邀到大學、扶輪社或社團演講,經由教學相長,收穫更加豐碩。
受芬蘭頌作者西貝流士影響,2005年,提前自公職退休,純粹是回饋社會的想法,和陳延昶兩人閒聊後,憑著兩個呆子的傻勁,開辦起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承沿途商家的支持和協助,看到較多專屬於大稻埕的景點,認識其人文特色,至每個月第四個星期六,風雨無阻、準時開講的老街攝影巡禮走了六年,因為參加朋友中不乏攝影家,美美的照片,將大稻埕和台北粧點得更加美麗,而我們也一直以找尋台北的美麗,追尋台灣人的驕傲做為活動宗旨。
2009年,謝英從館長指示開辦台北雙連打鐵街周邊史蹟巡禮,一樣是風雨無阻,準時開講,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識與不識者的協助,雖然活動前,不曉得那些朋友會來參加,活動不論多麼開心,結束就要歸零,從新開始,卻不曾為參加人數擔心過,大隊人馬在街區行走時,獲得沿途店家的肯定,自動自發的清掃巷道,讓貴賓們感受台北人的禮貌,更提升柴寮和雙連打鐵街居民的生活品味。
孔子早在數千年前就說:德不孤必有鄰,2010年3月,奉高樹榮先生的命令,每個月第一個星期日上午,舉辦台北城開心史蹟(攝影)巡禮,承神明和街區商家的支持,有提供礦泉水、給予特別折扣,或送神秘禮物者,籌劃活動時,和高先生兩人就強調公益活動就是公益活動,不帶任何勉強,至活動結束歸零的想法越來越濃烈,說來有趣,報名人數不但緩慢上升,參加者的背景也越來越多樣化,有周邊北一女中的學生,也有遠自高雄或台南坐高鐵前來者,加速累積能量。
高樹榮先生是默默為土地奉獻的行動者,他看到國人對史蹟的熱忱,面對土地的熱愛,指示將活動範圍擴及萬華,即每個月第三個星期六上午,按期舉辦台北艋舺史蹟(攝影)巡禮,俾將台北的發展史話,做較完整的延續。
簡單的計劃比沒有計劃好是平日奉行的工作守則,奉命後,即數次騎腳踏車到萬華,拜訪龍山寺、地藏庵、萬華祖師廟和青山宮等廟宇或周邊店家,青山宮黃應時主委表示樂意提供礦泉水;也繞進附近巷弄,找尋獨特的景點,發現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萬華,相較於台北城或大稻埕,終究保留較多信而有徵的古建築或文物,如萬華青山宮的磚雕,幾乎是清朝嘉慶年間的作品,龍柱則寫著同治七年;地藏庵的柱子有道光年間的字跡;青山宮甚至有台灣民主國唐景松總統的墨寶。尋找傳統文化的特色,追尋巷弄的故事,有喜有悲,有美麗有哀愁,只要稍加發揮,每個景點和故事都足以讓走過的人,記住萬華獨特的風土文物,留下一輩子的回憶,想忘也忘不了。
騎車在大街小巷行走時,大底可以從民眾的粧扮或眼神,分辨出他們是否為尋幽探索史蹟的朋友,這類形的人好像比台北城或大稻埕多,如何邀請大家來萬華找尋先人走過的街區,尋找動人的故事,是艱鉅的任務,雖然面對的前景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但想到日久他鄉變故鄉,住在台北的時間,早就超越故鄉桃園多很多,如果能為台北付出一點點心力,說是人生的一項福份也不為過,追隨高先生和愛護鄉土的朋友,奮力以赴是現在的想法。
萬華史蹟(攝影)巡禮和台北城開心史蹟巡禮
集合地點:萬華龍山寺廟埕瀑布旁 -捷運龍山寺站4號出口
舉辦日期:每月第三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
巡禮景點:龍山寺、西昌路佛具街、隘門、華西街觀光夜市。台北第一條老街貴陽街、青山宮、直興市場、萬華祖師廟、艋舺教會、舊貨市場(俗稱賊仔市)、老松國小、剝皮寮、地藏王菩薩廟、西昌街青草巷。
開辦日期
2011年5月21日
附註
台北城開心史蹟(攝影)巡禮
時 間:每個月第一個星期日上午九時至十二時。
集合地點:台北市襄陽路二號國立台灣博物館前)
參觀景點:二二八和平公園,總統府周邊、衡陽路旁摸乳巷、中山堂暨周邊、台灣省城隍廟、明星西點麵包廠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台北城的故事或台灣燈塔的故事或積福和養生...
報名方式:葉老師email:y2538.ylh@msa.hinet.net
第21次導覽隨筆 http://ylh515.pixnet.net/blog/post/29050045
台北雙連打鐵街史蹟巡禮
時 間:6月4日 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上午9時至12時(2011年)。
集合地點:台北市寧夏路89號大同分局門口。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向葉老師報名
活動景點:大同分局、台灣新文化運動館籌備處、靜修女中周邊、柴寮、惠美壽茶行、摸乳巷、蔣渭水紀念公園、雙連打鐵街、王有記茶行、大安醫院、林合發油飯....等。(贈葉倫會編著的積福和養生- 本書已印六萬九千五百本)
第29次導覽隨筆: http://ylh515.pixnet.net/blog/post/29082441
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
集合時間: 每個月第四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十二時。
集合地點: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台北霞海城隍廟
自2005年舉辦以來,準時在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台北霞海城隍廟廟埕開講。(贈送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乙書,已印製69,500本。)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向葉老師報名。
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第67次隨筆http://ylh515.pixnet.net/blog/post/29010331
萬華開心史蹟(攝影)巡禮
時 間:每個月第三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十二時
集合地點:台北市廣州街龍山寺瀑布旁
活動景點:龍山寺,佛具街,華西街觀光夜市、青山宮、祖師廟、艋舺教會、舊貨市場,地藏王菩薩廟,青草巷。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台北城的故事或台灣燈塔的故事或積福和養生...
報名方式:葉老師 email:y2538.ylh@msa.hinet.net
大稻埕逍遙遊
自1997年舉辦以來,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上午8時準時在台北市延平北路2段225巷口的慈聖宮廟埕開講,想要認識鄉土或瞭解大稻埕的朋友,請先向台北霞海城隍廟報名:02~25580346。俾做為送書,送礦泉水和地圖的準備。
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台北市武昌街一段十四號二樓)
免報名,免收費的公益活動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晚上6時30分至8時30分
沈睦森老師
安枕無憂到天亮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晚上6時30分至8時30分
曾正吉老師
易經與人生
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晚上6時30分至8時30分
盧錫萊老師
北台灣的私房景點
葉倫會演講的題目 電話:0910161747
認識台北
台北城的故事
台北街頭的故事(最近的)
台北街頭的故事(1970年以前)
台北三市街(台北城,大稻埕和艋舺)的故事
台灣神明的故事
財神爺的故事
台灣俗諺的智慧
台北萬華的故事
台北大稻埕的故事
台北孔廟的故事
台北賓館的故事
台北西門町的故事
台北大龍峒的故事
台北芝山巖的故事
台北的精緻博物館
台灣廟廟妙-廟宇之美
台灣客家人的故事
台灣燈塔的故事
桃園的故事
健康快樂過一生
成功導覽解說的技巧
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