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扶輪社起源於日治時期,因太平洋戰爭而暫停活動,台灣光復後,第一家扶輪社是台北社,由嚴家淦擔任創社社長,該社以英文發音,出現台語發音的扶輪社是1950年代的事。


台北市的扶輪社分3520和3480兩個國際地區扶輪社,葉倫會老師第一次到扶輪社演講的台北東南扶輪社屬於3520地區扶輪社。3520地區扶輪社所屬台北七星扶輪社邀請葉倫會老師到該會演講的源起,是林嘉鴻節目主委在葉倫會的部落格看到他在部落格發表到台北大稻埕扶輪社(3480地區扶輪社)第八次授證典禮側記的影響,林主委在扶輪社學到認真與負責的特質,為了邀請最好的演講者,他上網路尋找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士,當他在網路邀請葉老師時,以介紹台北的美麗,追尋台灣人驕傲的葉老師二話不說的就答應,同意對該社社友做40分鐘的演講。








台北七星扶輪社第1014次例會由葉再成社長鳴鐘開始,他是一位知名的建築師,因為待人誠懇、熱忱,獲得社友們的尊敬。例會由負責社友介紹出席貴賓、糾察活動、扶輪歌唱和秘書報告,每個環節都呈現扶輪人的認真與追求完美的精神。葉倫會老師演講前,先由節目主委林嘉鴻對葉老師的經歷做簡單的介紹,葉老師有個習慣,凡是說他好或誇獎他的部分,他感激外,其他部分都全盤接受。在活動進行時,葉老師使出他記錄鄉土教材的本領,隨時拍下社友們生動的表情。他為社友們拍攝時,社友們絕對沒有想到這些照片都將上網,成為他們參與扶輪社活動的重要見證。
每位演講者都有其特色,葉老師演講時,喜歡聽到掌報,而他也強調鼓掌的受益者主要是自己而不是他,因為鼓掌可以預防癌症,也可以防止老人痴呆症。向大家報告愛台灣應從認識土地開始,惟有「認識才能產生感情,了解才能產生愛。」,他一方面從大家都知道的名稱切入,再透過一張又一張的照片,介紹時,也隨時挑選家都知道的圖片,請問社友們對這些地方的認識,凡是答對者,就送他的著作積福與養生(七刷),讓社友們必須全神貫注的聽講,俾在最短的時間,了解自己生長地方的歷史,尤其是這些地方與眾不同的特色,一方面可以拿到獎品,一方面可以享受社友的掌聲與誇獎,而下次和朋友或家人到這些地方時,更可以和他們分享自己的博學多聞。







活動結束時,葉老師和幾位社友一起坐電梯到一樓,有位社友提及他的妹妹呂麗珠,他是葉老師的朋友,是一位很好的史蹟解說員;也有社友問怎樣進入葉倫會的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ylh515,簡單的方式讓朋友知道台北之美向來是葉老師的專長,他當然也以大家都會,又能夠記住的方法,請社友上他的部落格。至於瀏覽時間的長短,那就看個人的喜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