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是證嚴法師於1966年在花蓮創辦的志業。初期與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另號召30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5角錢,投入竹筒,從事慈善濟貧的工作。證嚴法師堅持理念,一做就做了五十幾年,光這份毅力就夠了不起。而她的愛心亦似乘數理論般,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吸引一流人才的參與,讓慈濟的大愛成為顯學,影響力遍及全球。
因為慈濟人「犧牲和奉獻」的精神,從事的志業由慈善而醫療、教育、人文;從偏遠的花蓮開展至全台灣,甚至全球五大洲,在47個國家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至少援助過71個國家、地區。和慈濟人相處,感受到謙虛自牧的氛圍,聽得最多的是「感恩」,確實執行證嚴上人每分每秒都要感恩的指示,謝謝每個人為慈濟、為社會所做的奉獻。
慈濟人付出時,只顧用心做,認真做,沒有半點回收的雜念,給予受難者真誠的關懷和慰藉,致其行為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稱慈濟人的作為是「大愛」,因而在台灣,乃至世界發光、發亮。
常在街頭巷尾看到慈濟人,也曾在大年除夕夜,看到一群慈濟人不顧寒冷的冬夜,在建國花市整理攤商留下的廢紙箱,對他們的義行、義舉是佩服的。也曾應邀到慈濟技術學院講課,且借宿於學生宿舍,惟平日鮮少關心或參與慈濟活動。
和93歲高齡的溫送珍結緣於2000年,承他看得起,我們成為忘年交。奉命陪他到基隆市基金一路靜思精舍,「凡是沒有到過的地方就是好地方」,當然要答應;早上見到溫主席,知道可能會見到證嚴上人。好友擔任慈濟功德會暨慈濟志工多年,表示最大的心願是獲得上人親自頒發鼓勵的獎狀,以紀錄歷史為樂的街頭散步者,什麼也沒做,竟然獲得這份殊榮,說是溫爺爺的恩澤可以,說是三生有幸亦不為過。心情因而雀躍不已。
溫送珍是苗栗縣南庄鄉人,十五歲揹著包袱到台北闖天下,最初擔任店員,台灣光復後,用積蓄和家人的支持,買下南昌路的起家厝,和夫人黃細喜開百貨公司,因為認真學習和生生不息的創意,生意越做越大,賺的錢越來越多。1956年,買下基隆市基金一路旁十幾甲的山坡地種樹,承神明保佑,高速公路通車後,基金公路經過溫家土地,成為建立社區的基地,他將投資賺來的錢捐給廟宇,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和事,在故鄉苗栗縣的國中、小學和國立交通大學、中央大學、聯合大學等發放獎助學金。享受獨樂樂不如與眾樂的喜悅。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時任台北市中正區調解委員會主席的溫送珍到南投縣中寮鄉救災,發現災區滿目瘡痍,也看到慈濟人在災區救災的感人事蹟,因而透過友人,加入慈濟的救災行列。認識慈濟人為社會默默奉獻的偉大情操,與家人商量後,決定將基隆市尚餘的四甲多地捐給慈濟功德會,做為該會在基隆市的服務處所。向來重視環保的證嚴上人,知道溫送珍想送土地的心願,擔心土地是水土保留地,開發時需要開挖土地,因而影響附近居民的安全,經確定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時才表示願意接受。
2010年開始整地,2016年,美崙美奐又堅固耐用的靜思精舍竣工,三千餘坪的建築,成為基隆慈濟人的家,服務社會大眾的服務處。2017年6月初,基隆地區降下百年難得一見的豪雨,慈濟人第一時間抵達災區,給予災民積極又有用的協助,獲得災民和地方行政單位或民意代表的感謝。平日行走江湖,常和朋友分享新台幣一百元正面圖案的特色,強調立國精神的「禮運大同篇」即印在紙鈔中,因為國家沒做好,所以會改朝換代,因為政黨沒有做到,所以政黨會輪替,惟有宗教,集結社會大眾的愛,給予需要者即時又實在的幫助,撫慰其身、心、靈,這份用心,讓教堂、廟宇、精舍可以沿續百年、千年而不墮。
證嚴上人抵達基隆靜思精舍,像可以呼喚每位台下人姓名的慈親般緩緩步上講壇,坐在講桌前,沒有宣讀佛法,也沒有講大道理,用感恩的口吻和語氣敘說基隆靜思精舍的興建過程,慈濟人為地方服務的用心,感謝每位為社會奉獻和服務的慈濟人,這不正是佛法的最高境界嗎?腦海浮起李白與韓荊州書「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有機會見到證嚴上人,是老天爺給予的福份。
王明德董事長說,證嚴上人每天工作十七小時以上,吃過午飯,即到會客室接見地方人士,有一級首長、議員、區長、里長和意見領袖,沒有客套話,向上人報告慈濟人為地方做了哪些事,張耿耀議員且帶了兩竹筒的零錢,上人收下他的愛心,以不捨的口吻說他拿這麼重的硬幣有一上午了,工作人員回贈兩個空的竹筒,似在告訴我們,做好事要持續的做。上人接見地方人士時,話不多,講得最多的是感恩,社會是大家的,大家平安,社會平安,一定要照顧好需要幫助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