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胡蕙霞老師之命為台北市職能發展學院學員講授回教暨台灣回教分佈情形。早期,台灣回教徒不多,清真寺相對較少,對社會大眾而言,保留有一層神秘的面紗。平日在台北市街頭散步,和大部分朋友一樣,知道台北市新生南路,即大安森林公園對面有棟莊嚴肅穆的清真寺。事實上,台北市有兩座清真寺,另一座位於辛亥路,即捷運台電大樓站旁,名稱是台北文化清真寺。

IMG_6091.jpg

秉持認識才會產生感情,了解才會產生愛,介紹回教和伊斯蘭教意思相同,國人稱其為回教起源於唐朝,現在的回教徒自稱穆思林,為伊斯蘭教。泉州有回教徒,渡海來台發展的先民也有回教徒,據資料考證, 1725年,興建台灣首座清真寺及供禮拜沐浴的水井,當時穆斯林約600多戶。現在是祭祀郭子儀的鹿港保安宮,屬於道教廟宇。

 

台北清真寺是台灣現存最早的清真寺,也是最壯觀的一座。台北的穆思林較多,有兩座清真寺;早期自滇緬撤退來台的軍隊在中壢、平鎮和八德間的龍崗建忠貞新村,軍眷和眷屬頗多回教徒而建龍崗清真寺,這群移民在台灣創造獨特的米干文化,桃園市政府已經連續舉辦十次龍崗米干文化節,獲得眾多朋友的喜愛,成為北台灣輕旅行的重要行程。桃園因為工廠多,移工不乏虔誠的穆思林,大園清真寺就是附近移工為了滿足穆思林思鄉暨在異鄉祈求平安的思維,故桃園市也有兩座清真寺。

 

台灣現在有十座清真寺,重要貿易據點或重要航空站設有祈禱室。高雄、台南和台中清真寺是早期興建的清真寺,觀察其興建歷史,每座興建的過程或經營都歷盡艱辛,仰賴虔誠穆思林鍥而不捨的奉獻,才能逐日茁壯。現在的教堂還兼負發給適合穆思林食用食品的證書,影響力更加擴大。

 

東港、南方澳和花蓮最近十年才有清真寺,穆思林以印尼移工漁民占多數,他們在台灣的工作性質和先民到台灣移民時類似,天亮後,要到茫茫的大海討生活,雖然現在的船舶堅固,可以確保航海安全無虞,惟腦海仍然浮起客家人的渡台悲歌:知生知死都是難?集資捐建或合租建築,做為清真寺,每個過程因為艱辛而讓人感動。 

 

阿拉伯語稱順服真主的人為「muslim」,音譯為「穆斯林」。穆斯林必須遵守五項宗教義務。第一項便是時時誦念「作證詞」,就是在法庭作證的作證兩個字。是要為什麼事情作證呢?作證詞要以阿拉伯語誦念,前半段是這麼說的:la ilaha illallah,意思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除了真主以外,穆斯林不該認定任何事物為神,也就是要不斷確認、加強真主才是唯一的神的信念。教徒信仰虔誠,每天祈禱五次的習慣讓人津津樂道,每年有一個月的齋戒月,這種為看似辛苦的生活方式和其他教派的修行有異曲同功之妙,每項都有其時空背景。與時俱進是社會賴以進步的動力,穆思林隨著大環境演變,他們的做法並非一成不變,而讓教友人數快速成長,十六億多的回教徒是全球各教派人數最多者。回教達成這種成果的方式,值得學習。 

 

葉倫會的e mil:y2538.ylh@msa.hinet.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