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扶輪社的主要宗旨是出席、聯誼和服務。屏東溫馨扶輪社應台北市清溪扶輪社之邀到台北參訪,奉清溪扶輪社社長指示,為兩社社友導覽大稻埕,很高興可以認識一群認真的扶輪人,享受樂莫樂兮新相知的喜悅。

IMG_8711.jpg

大稻埕是我擔任史蹟巡禮導覽的發跡地,一千五百多場導覽,其中有一半以上在大稻埕散步,如何讓清溪扶輪社暨屏東溫馨扶輪社社友滿意,是我的責任。

IMG_8723.jpg

大稻埕原來擁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水源,先民在這兒過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日子。開街於1853年,因為同安人的勤奮認真加上淡水河的河運、鐵路車站的設立暨陸路交通的便利,發展比其他地區快;開放通商口岸後,洋行引進知識、技術、資金和市場,讓大稻埕快速發展,成為台北最繁華的街區,而有台灣華爾街的稱號。

IMG_8722.jpg

迪化街的榮景雖然不再,全盛時期留下來的建築、藝術、文化和歷史文獻對台灣人依然具有吸引力,我自1997年起在街區散步,經由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和分類的經驗,對街區發展暨演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早年的產業發展暨晚近文創產業進駐後的變化,每項都可以和大家分享。從出席友的眼神觀察,今天的巡禮具備知性和感性。就多年導覽的經驗,採買的快樂超過對景點的認識,在迪化街一個半小時,近五百公尺的行程,確實看到這麼可愛的場景。

IMG_8713.jpg

八點半左右,台北清溪扶輪社社長和社友先行抵達迪化街永樂廣場,九時正,與溫馨扶輪社社友在台北霞海城隍廟埕相見歡,先為兩社社友拍合照,告訴大家,城隍爺保佑迪化街商家成為台灣的華爾街,是很好的財神,開放三分鐘,供社友和城隍爺暨該廟供奉眾神明講悄悄話,我也以多年服務城隍爺的身分,祈求城隍爺保佑參拜信眾平安、健康、快樂、幸福。

IMG_8717.jpg

敘說大稻埕和迪化街沿革,帶大家到迪化街第一家文創產業的小藝埕,經過早年布滿布行的巷弄,分享曾在永樂座發生的故事,也請大家注意建築立面,尋找藝術和文化傳統。迪化街是台北市少數清領時期就開街的街道,日治時期稱永樂町,台灣光復後採今名。分享大稻埕首富李春生1896年到日本觀摩回台後,表示日本強,清國弱在於日本給予男女受教育機會、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和廣設博物館,今天在迪化街巡禮,雖然不是博物館,卻有博物館的特質,終將在貴賓腦海中映出有意義的思維。

IMG_8715.jpg

抵達歸綏街,溫馨扶輪社社友的手上儘是裝滿貨物的塑膠帶。我們在這兒再拍一張合照,用掌聲感謝兩社的社長,沿途熱忱接待我們的好朋友,父母賜予健康的身體和自己決定出席的智慧後,互道珍重再見。

 

台北仁愛扶輪社例會演講一千五百次導覽的心路歷程 (2022.3.13) 稿   葉倫會

 

源起

我本來是朝九晚五的海關人,每月一日領取養家活口的薪水,把工作做好是本份。1980年代末期,奉命籌備、經營海關博物館。按部就班做好份內工作,一點都不值得炫耀。

 

1998年首次應邀到東南扶輪社演講台灣燈塔的故事,除增長燈塔的知識外,開啟我到扶輪社向社會菁英學習之路,享受樂莫樂兮新相知的喜悅。202235日,台北仁愛扶輪社王俊隆社長(2021~2022)指示我到該社例會演講,談我一千五百次史蹟導覽,其中半數以上為公益導覽的心路歷程。

 

我認為有機會擔任導覽志工是城隍爺的恩賜,再平凡也沒有了,對王社長的指示出現猶豫,建議講大家耳熟能詳的台北城的故事、台灣神明的故事,一個星期後的12日,才領悟我1997年開始擔任的導覽志工,雖然卑之無甚高論,因為鍥而不捨的走了24年、一千五百次(2022.3.9),就一步一腳印的痕跡來說,蠻勵志的,或許有一得之愚可以和大家分享,因而向社長夫人(梁家女孩)報告,王社長果然是扶輪人中的佼佼者,洞燭人情事故,為見多識廣的扶輪人找到例會的合宜講題。

 

擔任公益導覽契機

 

19961114日,海關博物館在台北市塔城街13號成立,建立我和大稻埕的緣份,為了答謝台北霞海城隍廟舉辦大稻埕逍遙遊,把海關博物館列為景點,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開擴了我的視野,體驗施比受更有福的人生真蹄。

 

您是有價值的人,但您是可以取代的人。」,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大企業徵才的廣告詞,不論從事什麼工作,把本份做好是天經地義的事,同時要懂得沒有非我不可的機會或工作。擔任導覽初期,和公務員心態一樣,認真介紹參訪景點,活動結束轉身走人,開啟每月第三星期日的導覽生涯,隨著教學相長、次數增加,因而被認為大稻埕達人,甚至台北達人,珍惜每次導覽機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旋發現,最好的一次,永遠是下一次。人是互相的,活動結束轉身走人,看似瀟灑,卻造成我不理人,人家也不理我的疏離感。

 

導覽初期,出席人員來自台北霞海城隍廟布告;退休後開辦大稻埕老街史蹟巡禮仰賴網路,騎腳踏車到集合地點,見沿途早起的民眾,恨不得全台北的人一起來參加,史蹟巡禮能夠持續舉行,拜網路的興起,如果沒有網路,沒有團體、廟宇、媒體支持的巡禮無法持續舉辦下去。最初,每一天到兩天寫封e mail給朋友,謝謝他們將活動訊息轉傳,但仍然屬於小眾。2006年起,導覽完後寫篇千字左右的隨筆置於葉倫會的部落格,讓華人地區喜愛鄉土的朋友知道有人在台北定期舉辦公益史蹟巡禮,看似平常的史蹟導覽,隨著次數的累積,名氣跟著水漲船高。名氣縱使再高,如果導覽內容乏善可陳,應該無法持續下去。

 

導覽初期,閱讀教材和學習前人經驗,講古蹟或史蹟的人、事、物。慢慢增加廟宇趨吉避凶教化人心的功能,活化沿線建築、人物的歷史、藝術、文化內容,讓聽講者心就領神就會,逐步增加動、植物生態,獲得知識淵博的評語;鑑於大塊假我以文章的積極功能,建議善用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和分類,加強學習力道,散步台北街頭時,不論看到什麼,都可以分享其故事。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不論做什麼,都要把握時間,與時俱進的讓新朋友知道我們在做什麼,爭取他們的認同,如胡適之說: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導覽內容紮實外,善用新的網路媒介,如臉書、line,勇於表現自己的長處,讓更多人知道巡禮路線,吸引更多朋友參加,擴充影響力。(2022.3.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lh515 的頭像
    ylh515

    葉倫會的部落林安泰古厝古蹟日導覽隨筆(2024.10.20上下午各乙場)(1,728、1,729)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