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1)
導覽的門檻很低,一般人談天說地,敘說人、事、物或走在街區對著眼前建築、景觀或文物品頭論足,都是導覽。因為門檻低,世俗觀點不認為導覽有什麼?了不起和討生活的導遊比擬。事實上,有很多才華洋溢的導遊大哥或大姊,他們講的內容動見觀瞻,擁有許多粉絲。
一般人對導覽人員的刻板印象,全國性知名人物有一定程度的尊敬外,其他,沒想過。整理28年的導覽生涯,因為年近八十、因為舉辦公益史蹟巡禮近一千八百次,帶過三萬多人次,有人跟我走上百次,甚至有三百次以上者,兩位數者超過千人,出席朋友對我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參加我主辦的史蹟巡禮或導覽時,都頗為自制,表現得中規中矩。
2025年1月21日前往國立台灣大學導覽,在公車上探索史蹟導覽者的定位,喜歡讀章回小說的我,認為史蹟巡禮導覽是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分享參訪建築、動植物、文物暨其故事,誰也不曉得哪句話或哪個分享,創造出有益世道人心的動能,大部分時間,似簡單的街頭散步,活動結束即隨風而逝,忘掉這段經歷。遂以戲謔的方式,將自己定位為章回小說的不第秀才,沒有身份、地位、財富、虛名…。希望我的想法是錯的。高興的到集合地點,認真的和很有福氣的人,即身體健康又沒有閒事掛心頭的出席者介紹所見所聞,視有機會做好導覽是老天爺給的恩惠,其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任何雲彩,轉身走人。
社會有多少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參加史蹟巡禮的人種就有多少。簡單的經驗和觀察,我將出席朋友分為兩類,自以為什麼都懂或都會,強不知以為知的說些不著邊際的話,我視這種人為假會;另外一種人,處世低調、認真學習,沒有把握時,靜靜的看你怎麼說,我視其為裝傻。以前我會用自以為是言論做糾察隊,現在,站在另一層次思考,遵行言宜慢心宜善的思維,反而讓愛現的人無法過度突顯自我。
擔任導覽初期,視參加者在馬司婁理論中屬於高層次,但人吃五穀雜糧,縱使層次再高,依然有每種型態的人,導覽過程中有成就感,也有挫折感,持續導覽的使命固然有為出席者而講,更多一點的是介紹大稻埕的歷史和地理,常以芬蘭頌作者西貝流士和在印度服務一輩子的德蕾沙修女做為楷模,如過河卒子向前行般,鍥而不捨的走下去。(待續) (2020.1.30)
本文置於文以聚友臉書,18小時即有一千人點閱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2) (2025.1.23) 海關博物館 葉倫會
主辦史蹟巡禮採報名制,報名人士的反應,和學歷、社經地位無關,以前,我建議報名者注意基本禮儀,近年,發現類似糾察隊的做法,效益有限,視若無睹者依然存在,退而求其次,做好本份工作比較重要,視「甘願做、歡喜受」為生活歷練,默念:服務為快樂之本。參加巡禮者的態度和下次是否出席關係不大,逐漸體會先賢把每次當第一次,或當最後一次的智慧,其他,翻頁!
設立台北散步者群組後,逐步發現陪伴功能在史蹟巡禮占的比重越來越重,開始追隨時尚,不再偏好知識介紹,找機會讓出席者相互認識,分享彼此的參訪心得,反芻參訪景觀的特色或見解,讓自己也讓同伴打開新視野,尤其是認識彼此。另給大家交朋友的簡單想法,請吃飯沒問題,不要有借貸行為。
我的導覽生涯源自海關博物館,因為博物館陳列文物以珍奇異物占多數,每個文物擁有歷史性、精緻性、稀少性、故事性…,也包含導覽,我認為導覽品質良窳最重要。導覽海關博物館陳列文物時,以為自已知道得比觀眾多一點(事實不然,因為觀眾中不乏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者)而有份自信或傲氣。幸好,隨著導覽次數和接觸新的參訪者,知道面前的人高手如雲,規範我要注意「謙受益、滿招損」的話,行事風格越來越低調。
海關博物館於1996年11月14日在台北市塔城街成立,這兒屬於大稻埕地界。成立這天,有線電視台現場直播,節目播出後,下半天,引來數百位對博物館有興趣的人前來參訪,把三百坪左右的博物館擠得滿滿的,為這座年輕的博物館打響第一砲,這時候的我,不知道大稻埕的名稱,不曉得大稻埕的範圍或沿革。
沒有天天過年的道理,海關博物館參訪人數很快回歸正常的個位數。期望海關博物館永續經營在我腦海打轉,擔任台北霞海城隍廟主辦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來自無心插柳,純是城隍爺保佑。我視參加史蹟巡禮的人是全世界最有福氣的人,需要具備身體健康和沒有閒事掛心頭,有機會走過28年,累積近一千八百場,步行距離相當繞台灣六圈以上,導覽超過三萬多人次,若沒有神明保佑,無法造就這份機緣。(2025.1.31)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3) 大稻埕 葉倫會
大稻埕不是行政區,地圖也沒有大稻埕,我參與的第一個史蹟巡禮以大稻埕為名。為了導覽而閱讀史料,訪談耆老,逐漸知道迪化街兩旁的延平北路和貴德街,日治時期分別稱為永樂町、太平町和港町,這幾條路位於大稻埕的軸心地區。
大稻埕原來是淡水河畔的小漁村,因為河運便利,加上公路、鐵路經過,當地居民認真打拚,讓他們在淡水河沿岸打開知名度。開放通商口岸後,洋行進駐而成為台灣最繁榮的街區,產業依序為茶業、南北貨、中藥材、布料乃至2011年以後的文創。透過導覽,慢慢知道大稻埕的古往今來。
台北有文獻的開墾始於1709年的陳賴章墾號,1760年,郭鍚塯引新店溪水開闢瑠公圳,灌溉一千兩百多甲土地。先民墾拓台北初期,以稻米為重要經濟作物,水稻收割後送到稻埕曬,曬乾後據以保存,經過淡水河,彼時叫稻江的河運,分送到中國各地,為當地居民帶來收入,引進新知識和商機,賺取更多財富。
開放通商口岸和洋行進駐來自清廷和列強的不平等條約,被視為喪權辱國而鮮少人提及,開放通商口岸帶來的商業紅利卻是當地居民的福氣,不論香港或上海原來都是小漁村,如今是國際知名的大都會。
洋行帶來西方世界的資金、技術和市場,貨暢其流讓淡水河兩岸居民生產的物資可以銷售到世界各地,提升居民的生活水準,活絡大稻埕的商業機能,引進更多具冒險犯難的青壯人士,透過良性循環,為大稻埕帶來多樣化的商機能和財富,仿巴洛克式建築林立和富商、巨賈的故事,讓大稻埕變得更加華麗。(2025.2.2)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4) 大稻埕逍遙遊
大稻埕逍遙遊創始於1997年7月4日,最初,早上八時在慈聖宮廟埕開講,中午12時走到迪化街的台北霞海城隍廟,計4小時,步行範圍有貴德街、塔城街、延平北路、迪化街。9月後,每月舉辦兩次,分別是第一個星期和第三個星期日,我負責第三個星期日,直到2021年年底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結束。夏天時,每趟需喝六瓶礦泉水,汗水把上半身弄濕、曬乾又弄濕,每次都以興奮和感恩的心情到集合地點,視做好當天的導覽為城隍爺賦予的使命。
擔任導覽初期,導覽老師幾乎擁有全國知名度。我有機會透過台北霞海城隍廟主辦的大稻埕逍遙遊獲得灘頭堡,當然要把握機會,認真準備,讓出席朋友有收穫就對了。謹記曾任北大校長、農復會主任委員蔣夢麟回憶錄西潮的話:「我站在農民辛勤耕種的田埂上,要謙虛的向他們學習,不以自己有限的知識,隨意指導他們。」,分享內容有別於小學生只有老師說的才對,標準本寫的才正確,答案不只一個,甚至與時俱進,隨時改變。走完全程,有沒有人認識我或感謝,不重要!
在街頭散步28年,秉持風雨無阻準時開講的心情到無合地點,活動結束轉走人。鼓勵朋友用觀察、紀錄、整理、統計和分類找答案,活動結束後,可以用相同或類似方法觀察自家或辦公室周邊景觀,享受獲取新知的喜悅。頗多朋友將學習心得分享親朋好友,並推荐他們參加,成為葉倫會主辦史蹟巡禮的活水暨享受樂莫樂兮親相知的快樂。
照書講或按前輩口條傳述的導覽,永遠是別人的影子,加上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啓示,不宜做兩腳書廚,按照胡適之: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的方向,認真閱讀相關史料,訪談耆老,加上每次導覽後,整理出社會大眾有興趣,用自己看得懂,讀者也懂的文字,雖然沒有大道理,卻是每人都會遇到的生活常識,逐漸闖出簡單的名號。創辦一個又一個公益史蹟巡禮動線是重要的起點。 待續 (2025.2.3)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5) 月下老人
張輝任醫師看完文以聚友,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3)大稻埕,寫下鼓勵的話:「大稻埕,被遺忘的地名,原來有這麼多的史蹟和故事,謝謝葉大哥的分享。」,勾起我先談在迪化街散步的一得之愚。
台北霞海城隍廟建廟於1856年,1859年竣工。面積只有46坪的城隍廟,早年是迪化街、大稻埕居民的信仰中心。日治時期,政府規定台灣以濁水溪為界,僅台北霞海城隍廟(大稻埕)和北港朝天宮(在台南)可以舉辦廟會活動,因為城隍爺保佑,加上廟會創造的商業活動,致迪化街有台灣華爾街的稱號,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城隍爺生日,迪化街暨附近信眾辦流水席招待客戶或親朋好友,有「五月十三人看人,迎神賽會蓋天下。」的俗諺。
隨著便利商店(1978年)的興起,傳統雜貨店的凋零,加上台北市街區東移,迪化街風華不再,城隍爺的信眾也跟著外移,第六代管理人陳文文是奇才,透過史蹟巡禮,讓出席者把迪化街的故事讓社會大眾知道,2000年興起的月下老人風潮,讓台北霞海城隍廟再度在台灣廟宇引領風騒。
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時,月下老人已經坐鎮城隍廟三十幾年。相信寫出來的東西才是真的我,整理陳文文口述月下老人千字左右的短文,兩人討論細節後放在供桌,月下老人受到社會矚目,供桌的短文或許發揮臨門一腳的功能。
看到年輕信眾擠在46坪霞海城隍廟和廟埕,曾告訴陳文文,這些信眾可以再來城隍廟五十年,乃至更久,讓該廟香火鼎盛,同時為迪化街的店家帶來商機,十年後,文創產業陸續進駐迪化街,見證區域繁榮仰賴集體創意,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努力。(待續)(2025.2.3)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6) 單純的導覽解說者
擔任導覽第一天就抱著用中性語言介紹街區歷史和建築特色。牢記明朝楊慎寫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不論在什麼情況下,盡量不涉政治、宗教、金錢,活動結束轉身走人。現在我會留下來和朋友閒話家常。
常帶朋友在大稻埕的大街小巷或街頭巷尾散步,大部分人第一次走這條動線,臉上隨時出現驚奇的微笑,我的任務是分享建築接地氣暨和時代接軌的故事,喜歡看朋友驚訝的眼神。
天水路瞿真人廟建於清朝末年的傳統木造建築,供奉主神瞿真人,有幫助傳宗接代的功能,因為出資者是板橋林家,雕樑畫棟自然是美不勝收。忘記哪一年、哪個月,循例往瞿真人廟方向前進,眼前是一片空地,心情蕩到谷底。大樓落成後,瞿真人廟設在大樓一樓保佑前往參拜的信眾,但面向巷弄。
活動結束,安慰自己,我只是導覽志工,外在的變化,全部是神明旨意,心念一轉,做好導覽,讓參加朋友有收穫最重要,其他,屬於有權力、有能力者的權責,不要把情緒帶進去。從此做個快樂的故事分享者。(待續)
(2025.2.5)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6) 單純的導覽解說者
擔任導覽第一天就抱著用中性語言介紹街區歷史和建築特色。牢記明朝楊慎寫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不論在什麼情況下,盡量不涉政治、宗教、金錢,活動結束轉身走人。現在我會留下來和朋友閒話家常。
常帶朋友在大稻埕的大街小巷或街頭巷尾散步,大部分人第一次走這條動線,臉上隨時出現驚奇的微笑,我的任務是分享建築接地氣暨和時代接軌的故事,喜歡看朋友驚訝的眼神。
天水路瞿真人廟建於清朝末年的傳統木造建築,供奉主神瞿真人,有幫助傳宗接代的功能,因為出資者是板橋林家,雕樑畫棟自然是美不勝收。忘記哪一年、哪個月,循例往瞿真人廟方向前進,眼前是一片空地,心情蕩到谷底。大樓落成後,瞿真人廟設在大樓一樓保佑前往參拜的信眾,但面向巷弄。
活動結束,安慰自己,我只是導覽志工,外在的變化,全部是神明旨意,心念一轉,做好導覽,讓參加朋友有收穫最重要,其他,屬於有權力、有能力者的權責,不要把情緒帶進去。從此做個快樂的故事分享者。(待續)
(2025.2.5)
7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7) 洋樓街
南京條約後,清廷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和上海五口為通商口岸。為了不讓洋人進城,探聽政府的虛實,規定洋行設在城外,洋人未經許可不能進城。
劉銘傳為了安置通商口岸進駐的洋行或洋人,請李春生和林維源兩位北台灣的富商合組建昌公司,在千秋街和建昌街,很來改稱港町暨貴德街,建適合洋人居住的洋樓,故有台灣最早洋樓街的稱號。洋房地基蓋得比路面高一公尺以上,我視其為有錢人保護自家財產的方式之一,常在蔣渭水舉辦文化講座的騎樓下分享雙北市堤防興建先後,影響大台北淹水區的位置。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工作,努力賺錢,確保自己認真打拚賺的財富。
505公尺長的貴德街有三座建築被指定為古蹟。陳天來故居是其中之一,陳天來賣茶致富外,外銷火柴到印尼獲取很好的利潤,故居格局仿總督府,江湖傳說,是大稻埕第一家裝設抽水馬桶的民宅。日本高官來台灣視察,總督府為彰顯統治台灣的成果,請他們參觀陳天來故居,致這棟建築有台灣人之家的稱號。歷任政府也有類似的習慣,光復初期,請外賓參訪桃園土地改革紀念館,1960年代後參觀加工出口區,而後參觀科學園區,如今是台北101或南港展覽館。
貴德街早年洋行和茶行林立,是台灣對外貿易的主流,附近和製茶有關相關產業頗多,占地大的茶行留下許多影響台灣經建發展或社會運動的種子;電報興起後,台灣第一間電報局設在千秋街和建昌街間,現在是李春生紀念教會。
茶業沒落後,布行興起期間,貴德街周邊有百貨公司、知名餐廳,成衣工廠外移後,附近的餐廳和百貨公司快速消失,連派出所都被栽撤。大稻埕逍遙遊舉辦期間,貴德街是重要景點,建築和周邊環境的古樸依然,隨著文創為名的咖啡店進駐,品茗咖啡成為時尚,也讓老街的故事源遠流長的傳誦下去。(待續)
(2025.2.6)
言論自由是日本富強的原因之一
李春生是廈門人,原為船夫之子,廈門開放通商口岸後,他父親以接送洋人為業,從小會說流利的英語、法語,信仰基督教,寶順洋行派他為台灣的買辦,對台灣茶業發展貢獻卓著,有人說他是台灣茶業之父,而後引進許多西方民生必需品,並且成為代理商,是大稻埕最有錢的商人。留傳的故事和他有關的建築一樣受到研究台灣史或大稻埕史學者、專家的重視。
他死後,李家後人在貴德街原電報局設李春生紀念教會,晚近,教會執事人員介紹教會建築暨設計外,也帶教友參訪貴德街的史蹟。事實上,甘州街的大稻埕教會和他關係也極為密切;濟南教會設立初期,李春生是重要的贊助者,許多有趣的故事隨著建築不斷的對外訴說。
寫日記是門學問,每個人的寫法不一樣,結構、內容各有特色。1896年,李春生隨樺山資紀總督到日本參訪,有寫日記習慣的他,透過觀察和記錄,將參訪見聞發表在日日新報,後來集結出版64日東遊記,有人說他是台灣早期的哲學家。我常想,現在人能仔細讀完這本書者不多,但天下雜誌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摘錄他的訪日心得。
李春日回台後,歸納日本強盛的原因是:給予男女受教育的機會平等、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和廣設博物館。文字簡短卻很有力,我深深的受到感動。導覽大稻埕,經過貴德街李春生紀念教會或其迪化街故居時,敘說四項摘錄後,請教同行朋友,台灣什麼時候才推動全民教育,給予男女受教育平等的機會。
依我國法律,我們什麼時候才享有真正的言論自由?答案五花八門,但說得精準者不多。我認為廢除刑法一百條,法律才未禁止言論自由。
博物館典藏的文物,通常具有美觀、歷史、精緻、稀少性…,每件都讓觀眾興起見賢思齊的想法,我視帶朋友參訪迪化街、貴德街、延平北路等街區,面對精緻建築,有如參觀博物館般,具有見賢思齊的功能。(待續)
(2025.2.7)
9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9)
走訪正德文教傳播基金會(2025.2.7) 葉倫會
正德電視台冠毓大哥率領的工作團隊,2019年錄下我導覽大稻埕、萬華和台北城史蹟巡禮的影像,經過工作團隊用心剪輯,三個主題陸續在正德電視台「散步走街路」節目播放,並且一再重播,常有朋友告訴我,他們在電視台看過我帶朋友在台北街頭散步的導覽風采。
冠敏大哥是有情有義的人,好幾次特別到我導覽的集合地點看我,或送早餐過來。感動。2025年1月14日他帶鄭涵云到捷運北門站2號出口等我,送我常律法師署名的感謝狀。
鄭涵云邀我2025年2月7日下午3時前往台北市民權西路125號正德佛堂台北分院3樓茶藝館,我預估是討論正德電視台「散步走街路」節目錄影細節。
為了表達對邀請者的尊敬,出門前循例沐浴,寒流逼人,洗完澡卻通體舒暢,坐捷運到民權西路站,民權西路上行人不多,我可以穿越路口前往。依照規定,陸橋的使用年限五十年,隨著行人路上權的提升,台北的陸橋越來越少,因為少而變得稀有。為了享受稀少性的獨特孤單,跨上樓梯走向陸橋,經民權西路、承德路陸橋到正德佛堂台北分院,陸橋上的景觀和路面所見差異甚大,四邊樓梯中有兩座電梯,
走到正德佛堂台北分院大門約五尺左右,冠毓大哥好像受到菩薩指令般步出大門,感動!兩位大男人,大方的在民權西路行擁抱禮,坐電梯到三樓佛堂茶藝館,簡單樸素的喝茶空間。
常看Discovery英國知名古董商德魯主持的「舊貨獵人」,對英國知名設計師製作的桌、椅有簡單的概念,眼前的桌子、椅子全部是名家設計,造型、材質、美觀獨一無二,坐起來舒服無比,面對貴賓級待遇,什麼話都不用說,只要是蔡家女孩提出來的問題,答應就是,而且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三人的共同特色,協助菩薩,以積極、正向的表達方式,從事教化人心的工作。談正事也分享周邊故事,冠毓大哥說,一樓設有正德愛心廚房,每天提供上百位需要幫助的附近居民午餐或晚餐,歡迎行有餘力的朋友量力而為,提供蔬菜,幫助菩薩照顧前往正德用餐的居民。謝謝鄭家女孩送我到一樓,廚房工作人員正在準備味道可口的晚餐。(待續)
(2025.2.8)
Tank Tan大哥2025年2月11日說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10) 好人遇到好人
人生沒有劇本,大部分過程來自無心插柳。2024年年初,陳明智前社長為了幫助好友、建中人、嘉義人吳坤光醫師接下台北城東扶輪第30屆社長的豪氣,發揮您挺我、我挺您的扶輪精神,擔任吳社長秘書,規劃「踏溯台北城」,邀請我為他們規劃12條動線和導覽任務,自2024年7月開始至2025年6月結束,我邀請王浩然大哥隨隊錄影製作紀錄片。
2025年2月8日,王浩然傳來台北城東扶輪社參加扶輪社年度競賽的作品,將歷次紀錄片濃縮為5分鐘的精華紀錄片,他為了加強我介紹莊義芳商號提及住在裏面的人是好人,走在迪化街的人也是好人,莊義芳商號是附近沒有設鐵門的唯一商號,特別利用午休時間到迪化街補拍,這份用心,再度震撼我。決定將老建築為我介紹好人和好人相遇故事的場景提前和大家分享。
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最初,在迪化街活動的範圍限在台北霞海城隍廟附近;2005年自公職退休,開辦大稻埕老街史蹟巡禮,從台北霞海城隍廟走到民權西路,再走回延平北路有記茶行。隨著導覽次數的增加,可以講的故事愈來愈多,內容愈來愈精彩,經過的景點越來越少、走的距離越來越短。
在迪化街行走近千次,建築雖然不變,但每間建築老闆都有讓人讚嘆的精彩故事。近年,一再和好友分享好人遇到好人,或好人和好人相處的機緣。故事來自莊義芳商號第三代莊建築師介紹其店屋祖厝。
台北散步者群組成立於2020年8月9日,寬寬姐是李春生長老教會長老,同樣擔任長老的莊建築師2021年年初,邀寬寬姐參觀不對外開放的莊義芳二樓,我也應邀作陪,大我十歲的莊建築師高興的帶我站在莊義芳對面騎樓,指著莊家告訴我,房子是祖父為了兒子結婚而建,一樓做為辦公室,二樓是莊爸爸的新房,莊建築師在二樓出生。
莊家兩旁的店家全部是祖父的朋友建的,每家立面都比莊家華麗,意有所指的說,並非他們比莊家有錢,而是祖父勤儉持家的個性;旋指兩旁華麗的建築說:這些房子除了莊家,屋主全部異人,早已不是原來的主人,讓我想起老祖先:「千年土地百人主」的話。另一項特色,莊義芳左右兩邊店家唯一沒有裝設鐵門者。
莊建築師整修老宅時櫪為考究,考慮是否像其他店家在騎樓裝設鐵門?確定不裝鐵門的原因,他認為住在裏面的莊家人是好人,走在迪化街,經過莊家的人一定也是好人,故沒有設防盜鐵門。他以驕傲的口吻對我說,二十幾年過去了,印證他不裝鐵門的想法是對的。好人遇到好人,好人和好人相處的道理,每項都讓我感動。
爾後,在江湖行走,常常對朋友說他是好人,起心動念是參訪莊義芳商號的啟示。(待續)
(2025.2.9)
11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11)
頂級音樂廳音樂會貴賓券
2025年2月11日國家音樂廳音樂會的時間剩下不到30小時,面對數位無法出席者的通知,幸好我記下歷次經驗,透過台北散步者群組發布訊息,讓貴賓券送給想要又會準時出席的朋友。
設立台北散步者群組的宗旨是為葉倫會舉辦公益史蹟巡禮,以台北散步者為名是葉倫會喜歡一個人在街頭行走,透過觀察、紀錄、整理、統計、分類找到人生樂趣,經由群組互動提示,擔任史蹟巡禮導覽初期的顧目自視轉成個性溫和的老爺爺。
和音樂會貴賓券連結的貴人是廖健柱大哥和茱麗老師,健柱大哥有幅嘹亮的歌喉,歌唱功力嚇嚇叫,曾是台北多家知名合唱團的枱柱,退休後仍然參加音樂課程和到各地擔任志工,廣結善緣的健柱大哥對推廣音樂表演有獨到的心得和作法,茱麗老師和健柱大哥是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同學。
2021年,茱麗老師我送國家音樂廳音樂會表演貴賓券,她把我的名字和手機號碼送給健柱大哥登記,健柱大哥曾參加葉倫會導覽的史蹟巡禮,知道台北散步者群組擁有近兩百位組員,囑我協助分送貴賓券。因為成效良好,讓我成為音樂會貴賓券的散財童子。迄2025年2月,送出千張以上的貴賓券。
創辦公益史蹟巡禮,不麻煩親朋好友,不勉強親人或朋友捧場,邀請五湖四海對史蹟有興趣的朋友參加,享受樂莫樂兮親相知的喜悅,也讓活動有如問渠怎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透過網路和出席朋友的口碑,讓葉倫會舉辦的史蹟巡禮持續走下去。
手上握有頂級音樂廳音樂會貴賓券分配資源,不為親朋好友爭取的想法一樣,獲得健柱大哥分送貴賓券資訊,即刻訂定報名規則,第一時間發布到台北散步者群組,群組成員填報中文全名、手機兩個簡單規定,就有權力取得免費的貴賓券,葉倫會是固定的第一號,其他號次依報名先後順序排列,為了在健柱大哥眾多朋友中搶得先機,不厭其煩的騷擾健柱大哥,同時學習他溫文儒雅的人格特質。全部作業由我一人在電腦前敲打鍵盤的成果,謝謝老天爺賞賜我健康的身體、清醒的思維。
台北散步者群組成立於2020年8月9日,群組人員逐步累積,現在超過千人,感受什麼人才都在這裡,每位朋友的能力都比我強。填報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報名要項,無法寫得整齊者大有人在,只好以未完成報名程序,添為備取,無法報名者和身分、學歷、年紀大小無關,和生活習慣大些。
報名朋友如果無法準時出席,請其務必通知葉倫會,改由候補者替補,活動前,一再在群組提醒演出時間就要到了,仍然有人忘記演出時間,也有人習慣性在表演前最後一分鐘抵達,雖然心中有許多起伏,江湖走久了,安撫自己,和緩心境,其他,視為上帝的安排。
附註︰
百歲人瑞楊絳的話
別太善良,別太大方,也別太能幹了,時間久了人家會覺得,你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即使有一天你撐不住,哭了、累了,也沒人心疼你。因為在他們眼裏這都是你願意的,心軟和不好意思,只會養活一群吸血鬼。(待續)
(2025.2.10)
12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12)
逐漸增強比重的陪伴
大部分人認為史蹟巡禮的目的是探索知識,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變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參訪史蹟時,常要朋友停下來,回頭看剛才走過地方向前看或回頭看的差異,回首過往的導覽經驗,觀念跟著改變。
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原名台北公園,俗名新公園,內有五座古蹟,兩座博物館,七公頃的公園內保存許多對台灣影響深遠的文物,每項都可以駐足其間,想像先民認真打拚的過程暨台北市現存第一座公園的特色。
國立台灣博物館南側有座台灣放送協會於1931年興建的廣播塔,又稱放送亭,因位於台北放送台發射塔附近,一般人稱放送亭為放送頭,國人也稱無法保守秘密者或愛傳話者為放送頭。
台北放送台、中國廣播公司播放的⾳樂、戲曲、演講、新聞、氣象、日用品價格等節目都可以在放送亭聽到。日治時期,收音機需要申請執照,按年繳交規費,家中沒有收音機的知識份子為了知道天下事,新聞播報期間,準時前往聆聽,享受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樂趣。
帶朋友參訪新公園,站在放送亭介紹放送亭沿革暨周邊天際線,為朋友帶來獲取新知的興奮。1945年,許多人在放送亭聽日本天皇815字的終戰宣言,早期導覽者介紹放送亭時,常把這件過程當做素材。我介紹人物、建築或文物,喜歡素材多樣化,讓文物出現多采多姿的美。
應香香主播到中央廣播電台錄製講客廣播電台節目,等待錄音室空檔期間,電台邀請新聞系知名教授為該台人員演講,提升工作人員素質,我和香香前往聆聽,專業就是專業,每句話都中肯又有份量,敘說廣播源起、發展、面臨困境暨未來展望,分享學界定調廣播功能和社會一般人的認知不同,最大的功能是陪伴,陪伴的效益讓廣播得以永世長存。
這場演講內容成為我導覽新公園放送亭的素材,大部分朋友也認同陪伴是廣播或電視台播放的主要功能,我亦將舉辦史蹟巡禮的目的從知識分享轉向陪伴,希望透過參訪史蹟的陪伴,為自己也為好友帶來有意義的生活模式。(待續)
(2025.2.11)
13
為導覽內容找新路(一)
早年史蹟巡禮的導覽老師知名度高,不是林衡道就是大學教授,我承城隍爺錯愛,獲得大稻埕逍遙遊的灘頭堡。彼時,導覽老師帶著學員從一個古蹟走到另一個古蹟,介紹古蹟主人的來龍去脈,建築沿革暨其特色,大部分是教科書沒有,相關書籍或史料稀少,出席者聽後覺得新鮮、有趣,甚至感動,但內容和生活關係不大,活動結束,不乏忘記參訪景點故事或名字,有人告訴我,他曾和林衡道一起參訪過哪些古蹟。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教育連結生活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彼時,導覽史蹟的內容介紹名人或建築的雕樑畫棟,和一般庶民的生活關係不大,或無法連結,學習方式和我在學校學的觀點不符。在標準本或老師唯尊的環境,敢於突破的人不多。喜歡走在人煙稀少小路的我,想讓出席者認識史蹟沿革外,至少有一到兩樣和生活有關的收穫,謝謝大家支持,讓我享受獨特又豐碩的收穫。
1997年的古蹟以廟宇占多數,參加史蹟巡禮者,知道廟宇主神、建築特色和興建人、地方信仰中心等。其他部分,如果老師沒說,很少人會特別著墨,對神明的認識相對貧乏。
到廟宇參拜的信眾與神明的關係密切,大部分人以有拜有保佑的心情前往,很少人知道神明源起、擁有廣大信眾的原因?我認為神明源起、特色、相關話題有賣點;廟宇的彩繪、雕飾、對聯都是學問。簡單的努力,讓我多認識一點神明的故事。
閱讀文獻,請教耆老對廟宇或神明的說法,不乏道聽途說或怪力亂神者,尋找和庶民關係密切又言之成理部分,觀察、紀錄、整理、統計、分類再度派上用場,幾經篩選,歸納神明來自忠君愛國思想為主,賢人以神設教為輔。
廟宇數量可以參考政府數據,神明種類需要在字堆中爬梳,介紹最多種神明的書來自章回小說,封神演義是其中之一,就生活習俗找到言之成理、讓人莞爾一笑的素材,再經由分享,內化為參拜者追求積極和正向思維的信仰。(待續)
(2025.2.12)
14
話說史蹟巡禮導覽生涯(14)
為導覽內容找新路(二)
中國海關創辦人英人赫德(Robert Hart).19歲受英國外交部聘請到中國,他不懂中國語言、文字,對於外交事務也沒有概念。到中國前,香港總督包令告訴他,走在馬路上要注意街道兩旁商店的招牌,每家店的店名幾乎採用積極、正向的文字,要年輕人牢記這些辭彙,同時要聆聽中國人私下談話的內容,少說多聽,這些素材可以幫助他和政府官員或地方居民溝通,獲得好人緣。
從一個史蹟到另一個史蹟的大街小巷,興建時間不同,居民認知不一樣,商店販售物品縱使相同,老闆仍然可以賦予不同生命。如迪化街有二段,一段和二段的街區暨販售商品不同;延平北路是台北市最多段的路,一段和二段販售商品和迪化街、貴德街也不同,金飾店林立而有台北市三大金飾街的稱號。
建築立面隨著興建時代或主人風格而異,每棟都值得認識或瞭解。大部分道路種有路樹,早年,一條路種一種樹;聯合國多樣性公約實施後,道路兩旁路樹不再只有單一樹種,每種樹隨著四季變化,或出生地的差異而有不同的風情,連寄生在樹木的動物也不一樣,一花一草一樹或人、物事蹟都可以做為導覽的材料。
道路管線地下化後,路中間的人孔蓋、手孔蓋或水溝蓋形狀呈現五花八門,訴說其用途和地方特色,在國外,被視為推展觀光的賣點。我花點時間做功課,在台北畫刊介紹台北市近三十萬個、數百種圖案的孔蓋,電視台找我介紹有獨特花色的孔蓋,稱我為孔蓋達人。
台灣廟宇建築暨其彩繪、雕飾、對聯…,因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和道教…而各異。按部就班的從每家廟宇都有的八仙雕飾和八仙彩著手,反應超乎預期。
幾乎每個信眾都看過八仙或八仙彩,有人透過民間故事或章回小說知道得詳細些,部分信眾的資訊聽自長輩的口耳相傳,離不開趨吉避凶和教化人心。廟宇掛八仙彩,甚至家戶婚喪喜慶掛八仙彩的寓意為何?慶祝、熱鬧的說法最普遍,也很有道理,但不夠到位或精準。
喜讀民間故事、章回小的我,從趨吉避凶、教化人心的眾多功能中,尋找淺顯易懂的說法,不認為有拜一定會有保佑,要信眾抱持施比受有福的態度參拜神明、甚至照顧需要幫助的人。八仙代表男、女、老、少、貧、賤、富、貴的社會百態,提示後人要善待、照顧周邊每個人,自然可以獲得回報,成為被尊重的對象或快樂的人,謝謝大多數朋友的認同,讓我有動力尋找更多廟宇供奉神神明或相關彩繪、雕飾的差異暨源起。(待續)
(2025.2.13)
淡水河第16梯次公益看烏魚齊飛美景導覽
坐船費用:每人新台幣1百元(水上時間超過1小時)請準備百元紙钞直接交給船家
集合時間:2025年3月13日(星期四)9時
集合地點:捷運北門站3號出口
下船後解散
如果時間許可,帶有興趣的朋友到迪化街採購趣
報名方式:請用中文全名接龍、私line 或
E mail:lunhuiyeh2538@gmail.com 葉倫會
接到報名訊息,公布在台北散步群組,額滿為止
活動特色:風雨無阻、準時開講。
歡迎截圖給您的朋友或群組參考或代為報名
政府宣布河道管制即停辦,請注意電視新聞
淡水河第16梯次公益看烏魚齊飛美景導覽報名單
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台北城公益史蹟巡禮
集合時間: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9時到11時30分
集合地點:捷運台大醫院站4號出口
參訪景點:台北城、新公園、總統府暨周邊,台灣銀行文化館
報名方式:請用中文全名私line或在群組接龍 或
E mail:lunhuiyeh2538@gmail.com 葉倫會
接到報名訊息,公布在台北散步群組,額滿為止
活動特色:風雨無阻、準時開講。
歡迎截圖給您的朋友或群組參考或代為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