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知道沈葆楨見到台灣北部的發展突飛猛進,1875年,建議清廷將淡水廳改制為台北府。今年是台北建府150周年,這段期間的演變和進步,史冊斑斑可考,居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街區發展也不斷變更,讓追尋先民在台北打拚過程的史蹟巡禮,受到熱愛鄉土朋友的喜愛。
讓參加公益史蹟巡禮朋友有收穫是我們舉辦活動的唯一目的,集合地點選在新公園地界的捷運台大醫院站4號出口。新公園成立於1899年,1905年成就今天的規模,除了五座古蹟、兩座博物館外,保留許多古早時期使用的文物,每件都敘說先民的智慧,讓人睹物思情,建議參觀者採達爾文進化論研究學問的方式,善用觀察、紀錄、整理、統計和分類,透過眼前文物和前人留下來的資料,探索先民的努力。
台北市政府三月份舉行杜鵑花節。較集合時間前十分鐘抵達新公園,坐高鐵來的楊家女孩在杜鵑花旁唱起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李家女孩和往常一樣在公園漫步一會兒了,佇足在花圃旁邊,欣賞盛開的杜鵑花。鄭家女孩自五股換三趟車趕過來,謝謝!
朋友陸續出現,年齡最長的鍾大哥生於1942年,夫婦同行,鍾大嫂1947年生,保有客家婦女勤儉持家的好體力。三位畢業於成功大學,兩位男生,一位女生,兩位會計系,一位工程科技系,反應快是他們的特色;師大附中校友也有三位,從138、283到877班都有,可見彼此的緣份有多深。同校情誼,讓精通七種語言的小梁哥受到附中學長的愛護。
王家女孩的尫吳大哥也畢業於附中,謝謝她化身王大善人帶來吳大哥送的橘子。羅家女孩化身羅大善人,帶來早年古亭區知名麵店康樂意的包子,請大家品嚐,只能用:「好吃!」兩字讚美。
公園有許多國小小朋友,向家女孩歡迎我們參觀國立台灣博物館,謝謝!宋大哥年齡和我相仿,讀龍安國小,故事經他證實後,內心踏實許多,讓我忘情的講得更加順暢,抱著陪伴的心情和學識淵博的朋友在公園散步,一邊享受青草香,一邊體驗周邊天際線的美麗。公園人員要我們不要餵食,聽話是我的本能。
在銅馬處分享參觀公園的喜樂與心情,因為觀察深入,敘說內容精緻,每位說的內容都具備宏觀的獨門見解。走到凱達格蘭大道,步行到總統府暨周邊,不論北一女中、司法院、台灣銀行或國家發展委員會,每個人心中都有第一次的想法暨故事可以分享。再沿寶慶路向西門町前進,面對沿途的窗花、壁燈、牆上的彈痕,有感動也有感慨。
最後一站是台灣銀行文化館,展示台灣不同時期的鈔票,讓大家放鬆心情,祝福好友成為心情快樂的有錢人。五位到重慶南路買便當,帶到新公園涼亭享用美食,清風徐來的滋味,只能用好吃和舒心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