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27 Tue 2005 10:47
李莎莉老師-12/28(三)-如何逛博物館?
- Dec 21 Wed 2005 15:35
李垣樟醫師-12/21(三)-禽流感的預防
- Dec 18 Sun 2005 07:37
手腕痠麻與腕道症候群
手腕痠麻與腕道症候群 葉倫會整理
- Dec 17 Sat 2005 18:44
小南門(第一級古蹟)
小南門和南門一樣位於愛國西路,原名重熙門,是5座城門中,最後完成的一座,外形較其他4座城門華麗,四周柱廊環繞,樓閣上有豐富的雕飾,據說是林本源家族所捐建。
- Dec 17 Sat 2005 18:42
公賣局(國定古蹟)
公賣局位於台北市南昌路1段,建於1913年,日治時期原名專賣局,是仿英國維多利亞式風格的建築,先建兩翼,1922年完成中央尖塔,牆身用紅磚及洗石子兩種不同的建材,做出紅白相間的橫帶裝飾,除白色石頭橫帶外,有許多浮塑裝飾。
- Dec 17 Sat 2005 18:40
西門
西門
為了方便鐵路的經過,日人拆掉寶成門。1906年,將城門改建為橢圓公園,最初豎立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銅像,當時曾藉公權力命令西門外街、新起街和新起橫街的600餘戶民宅和攤販遷徙。中山堂前原為清領時期的布政使司衙門,1895年,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將總督府設於該府的籌防局。
為了方便鐵路的經過,日人拆掉寶成門。1906年,將城門改建為橢圓公園,最初豎立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銅像,當時曾藉公權力命令西門外街、新起街和新起橫街的600餘戶民宅和攤販遷徙。中山堂前原為清領時期的布政使司衙門,1895年,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將總督府設於該府的籌防局。
- Dec 17 Sat 2005 18:39
北門(第一級古蹟)
豎立於忠孝西路高架橋下的北門,為了防禦火砲攻擊,牆體全部用磚塊與石條砌成,城樓用兩層石牆,屋架為傳統木結構,有歇山式重簷燕尾脊屋頂,燕尾起翹,曲線流暢,在嚴肅的城門上增添柔和的色彩,是國內少數以石頭、紅磚和木頭造的城門,構造極為堅固。
- Dec 17 Sat 2005 18:37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第三級古蹟)
1887年,劉銘傳準備建築基隆至台南的鐵路,但他僅建好基隆至台北這段就離開台灣,邵友濂繼任台灣巡撫,改變政策,鐵路僅建到新竹。1895年後,台灣總督府重新考量鐵路興建的必要性,並更改部分路段,日治時期,將大稻埕河溝頭的大稻埕火車站遷到現址。1940年,拆除該段鐵路,取消大稻埕火車站。
- Dec 17 Sat 2005 18:36
北門郵局(第三級古蹟)
1898年,政府在大稻埕設野戰郵便局,因郵件運送和鐵路關係密初,遷建今址。清領時期,博愛路原名北門街,日治時期改為京町,郵局原為磚、木結構,後因被火燒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