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葉爺爺說故事 (4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相機街自北門沿博愛路向南延伸至漢口街及中華路與重慶南路間的漢口街一段,這塊T字型基地,約有100家相機、儀器和音響商店,是台灣照相器材行最密集的區域,不論專業的相機、鏡頭或其他配備,都應有盡有。因為競爭激烈,水貨、公司(原廠)貨一應俱全,價格也經得起比價。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慶南路是台北城最早開闢的道路之一,清朝光緒初年,自日本引進人力車,當時的人力車不但構造簡陋且缺乏美觀。1887年,劉銘傳從上海購50輛新型人力車,彼時,重慶南路叫府前街,已有小上海之稱。日治時期改名本町,1910和1911年,台北城發生水災,土埆屋被洪水沖倒,有如一片泥海,自歐洲學成回國的日籍建築師,引進仿巴洛克式的街屋,是台灣仿巴洛克式建築最早的街區之一。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外科醫院位於開封街1段32號。1934年,日人管野尚夫在此設管野外科醫院,後來改建為黃褐色面磚3層建築。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山藝文特區位於忠孝東路、八德路、金山南北路口,占地7.2公頃,是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北酒廠及部分捷運新生地。1916年,為私人經營的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生產清酒、人蔘酒、泡盛紅酒、藥酒、洋酒和酒精。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立台灣博物館是台灣最早的博物館,屬希臘式2層大樓,建坪超過500坪。其平面只有一列,以中央圓塔為中心,左右對稱。中央大廳置大樓梯,兩翼作為展覽室,兩端各有1座樓梯,以角塔收結。由於基座甚高,顯得莊嚴宏偉,被指定為國定古蹟。門前有兩頭銅牛,是許多小朋友到新公園合照或騎乘的文物。台階配合6根大圓柱,讓人感受這座建築的莊嚴與壯觀,博物館典藏台灣早期的文物,經常換展,如文藝、自然生態、史前文物等,提供觀眾增廣見聞的機會。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二八和平公園建於1899年,是台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化公園。北起襄陽街,南至凱達格蘭大道,西為懷寧街,東為公園路,占地超過23,600餘坪,原名台北公園,因成立的時間較圓山公園晚,故俗稱新公園。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急公好義坊是熱心公益的牌坊。清領時期,因為洪騰雲熱心公益,樂善好施,在艋舺建救濟孤苦無依者的收容所,又興建義塚埋葬無名屍骨,加上在台北城捐建考棚,善名遠播。1887年,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予以表揚,光緒皇帝下旨准建,並親書急公好義4字,次年,位於石坊街(今懷寧街與重慶南路之間的衡陽路)的牌坊竣工。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立台灣博物館前右側靠近襄陽路旁,豎立10餘面石碑而成碑林,做為見證先民在這塊土地努力的證據。其中有一座鳥居是明石元二郎總督埋骨台北市14、15號公園時的飾物,台北市政府拆除這兩座公園預定地的違建時,將明石元二郎的墳移至台北縣三芝鄉,鳥居則移至新公園。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二二八紀念館原為台北放送局,是台灣最早的電台,原設於台灣總督府遞信部內,1931年,建放送電台。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氏節孝坊建於1882年,經多次遷移,由凱達格蘭大道遷到新公園襄陽路與公園路間,後因捷運施工而遷至現址。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仁愛路與信義路間的建築為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1899年,日皇皇后主持的赤十字社於此設立台灣分社,日治後期,為海軍武官府,林衡道口述的台灣風情稱,1945年,日人離開後,這棟建築曾短暫做為凱歌餐廳,不知曾在那兒吃飯的朋友可曾留下珍貴的照片。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大學醫學院藥學館建於1930年代,屬於磚瓦建築,1953年,台大醫學院於該館成立台灣第一個藥學系,對國人的健康有重大的貢獻,中央研究院李鎮源院士名揚國際的毒蛇血清病毒的研究基地,亦設於該處。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大醫學院舊館位於中山南路與仁愛路,是醫事專門學校的校舍,建於1907年,最初,利用台北醫院的教室上課,聘請東京帝大畢業的醫生為教授。從講習所發展為總督府醫學校,再成為台灣大學醫學院。台大醫學院的歷史就是一部台灣近代醫學發展史,培養的醫生為國人的健康提供了最好的醫療服務。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大醫院是台灣近代醫學史的核心,它的發展也象徵醫學的進步。舊館平面採中軸對稱,經過中央穿廊可以串連各科門診及病房,竣工時是東亞最大的醫院。初建時,建材以紅磚和鋼筋混凝土為主,1916年大體完工,部分病房則隨著醫院發展陸續於1920年代落成。1990年代在附近另建新館,但舊館仍然使用,繼續擔負照顧民眾健康的任務。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濟南教會建於1916年,原為東門附近台大醫院與醫學院師生常去的幸町教會。建築採用紅磚與唭哩岸石混合構造,為日人井手薰早期的作品,接近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鄉村紅磚小教堂的風格。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法院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1919年,在此創設台北市第二女子高等學校,與第一女子高等學校一樣,招收學生以日籍為主。建築和許多日治時期的學校類似。1960年,立法院自中山堂遷入,成為國內最高民意機關的集會場所,對台灣的民主與現代化隨時注入新的思維。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正一分局原為台北市議會。台北未設府前為淡水廳所屬,廳治原來設於彰化,後來遷至竹塹,彼時,文童需到彰化應試,府院考試需到台南,不但路途遙遠、危險,旅費也是一大負擔。1875年,台北設府,1880年,洪騰雲捐款在台北城內府後街建考棚,次年竣工,從此縣試和府試都可以在台北舉行,使得台灣北部的文風大盛。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監察院建於1915年,座落於忠孝東、西路與中山南、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角地上,主入口置於朝西北的轉角,平面呈曲尺形,突出3層樓高的銅製大廳圓頂具備牽引兩翼的作用。建築面積1,075坪,是僅次於總督府地位的官方機構,也是台北市現存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中,保存得較為完整的一座。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政院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西路與中山南北路口。屬於現代建築的代表。1920年,台灣總督府推行地方自治,是年設台北市,設台北市役所於樺山小學校的磚木建築,首任台北市尹為武藤針五郎,日治後期,市尹改為市長。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賓館位於凱達格蘭大道1號,為精美華麗的後文藝復興式建築,是台灣最典雅的歐洲巴洛克式住宅建築,因四周有高牆阻隔,大門有憲兵看守,一般民眾只能遠觀眺望,無緣一親芳澤,故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