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義民廟 |
|
生於斯,長於斯。成長於台灣的人們,對於「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景象或許不陌生。廟宇,除了展現在地信仰,更深刻體現自唐山渡海而來的先祖們篳路藍縷,在台拓墾草創的鄉土情懷。 |
目前分類:葉爺爺說故事 (455)
- Jul 29 Fri 2011 12:44
大紀元 葉爺爺說故事
- Jul 25 Mon 2011 09:51
青田七六演講「大稻埕的故事」隨筆(2011.7.24)
對大稻埕的認識源自於海關博物館設在台北市塔城街,因而擔任大稻埕逍遙遊的導覽義工,加速對大稻埕的認識,因而嬴得幾許虛名,獲得較多導覽史蹟的機會外,也應邀到各地演講「大稻埕的故事」,乃至其他主題。
- Sep 27 Sun 2009 07:08
賀溫送珍榮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頒發2009年客家終身貢獻獎
源起
2002年因為出版台北孔廟文化之美乙書和溫送珍主席結緣,我們很自然成為忘年之交,屢蒙長者的照顧,當其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頒發2009客家終身貢獻獎消息傳來時,心中有股與有榮焉的喜悅,若能將其可以做為典範的特色讓世人知道,應該是現階段應該做的事,於是整理成篇,寫篇賀辭。另思考如何送他與眾不同的禮物,真是團結力量大,旋獲張世賢、彭惠圓和黃正敏等好友的支持,決定為溫送珍先生獲客家終身貢獻獎舉辦史蹟巡禮,做為大家給予這位長者慶賀的禮物。
- Sep 20 Sun 2009 08:42
台北市客家語音圖書中心演講台灣義民廟的故事隨筆(2009.9.19)
故鄉為新埔義民廟所屬十五大街庄之一的桃園縣新屋鄉,從小家中就祭拜義民爺令旗,也參與十四年輪值乙次的中元殺豬祭拜。服兵役時,媽媽特別到新埔義民廟祈求香符,惟始終未曾到義民廟祭拜。台北市客家鄉親自1988年起舉行的客家義民祭,也直到2007年才首次前往觀禮,平日有寫隨筆的習慣,整理相關資料時,發現台北市舉辦二十年的客家義民祭竟然未見完整的紀錄,在義民爺的保佑和好友的協助下,似有神蹟般,走訪台灣各地義民廟,完成台灣義民廟的故事暨台北市客家義民祭乙書的編撰與出版,這本書被許多朋友認為內容淺顯易懂,樂於一口氣讀完,是了解或研究義民爺的重要文獻。
- Jun 13 Fri 2008 05:51
新埔枋寮義民廟牌樓重修前記
據考證,牌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在入口處建門型的建築。早期的牌坊簡單,兩根主柱加上一塊橫木。漢代以後,城市建築的形式較完整,城中另有坊?坊門區隔的里坊,猶如城中之城。據文獻記載,里坊如果出現好人好事,便在坊門張貼通告,以示褒獎,後來為了讓坊門張貼的褒獎能夠永久保存,改用堅固的材料制作坊門,篆刻褒獎事宜,這是牌坊的雛形。
- Mar 06 Thu 2008 22:39
台北縣新莊市新泰國小觀摩側記(2008.03.06)
台北縣新莊市新泰國小建校於1898年,1991年開始招生,並且自附近學校撥來二至六年級學生,1993年,全校的班級數45班。2004年,張信務校長接任時,班級數是27班。台北市客家委員會劉智雄主任委員率台北市客家主題公園主辦、承辦同仁林偉忠專門委員、張建昱主任,台北市客家園區設計負責人莊輝和建築師和葉倫會前往觀摩時,該校班級數是57班。
- Jan 18 Fri 2008 12:59
五智山光明王寺導覽解說志工訓練第一梯次授課側記(2008.01.13)
- Nov 03 Sat 2007 16:54
台北開心會側記(2007.11.01)(2009.6.17)
溫送珍先生是旅居台北的成功企業家,平日就關心客家事務,自商場退休後,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服務鄉親,為祈台北客家鄉親有個彼此欣賞對方長處的機會,1987年籌組開心會,此後,開心會每年至少聚會三次,因為目標單純,活動後總是讓人留下深刻的印像,故有很高的向心力,如今年的活動,就有遠從龍潭起個大早換幾班車到台北來者。
- Oct 03 Wed 2007 07:29
五智山光明王寺夜宿記(2007.09.29)
友人是虔誠的佛教徒,在台南和高雄地區有極高的知名度,應其邀請到五智山光明王寺作客。9月29日晚上8時許抵達五智山光明王寺,出家眾已經做完晚課,雖是萬籟俱寂,仍然可以聽到來自四周的蛙鳴與蟲叫聲,承五智山光明王寺管長(住持)徽定法師撥冗接見,就寢時,並蒙其引導致男客寮舍,甚至親切的幫忙自衣櫥拿出棉被、竹蓆,看他的動作熟練,想必對每位客人都這樣親切、有禮,這種看似平常的動作,讓台北散步者好生感動。
- Jul 09 Mon 2007 18:52
假日遊蹤(2007.07.08)
- Jul 07 Sat 2007 08:06
洪坤湖的故事-遊艇模型達人(2007.07.06)
洪坤湖於1952年生於基隆和平島,因為家中兄弟姊妹眾多,初中畢業就跟隨父親洪蚶目建造木製單拖和雙拖漁船。
- Apr 08 Sun 2007 23:55
清明祭祖側記(2007.04.05)
葉五美家族係葉春日和葉特鳳父子於清朝雍正年間自嘉義登陸,再輾轉到桃園縣新屋鄉大牛欄定居,依照祖先留下來的規定,每年需到祠堂祭拜的次數有十次,到祖塔祭拜則僅清明乙次,清明祭祖採聯合請神,這時候分散各地的子孫都要在祖塔前祭拜,故子孫越來越多,約定祭祖的時間是早上10時。
- Feb 25 Sun 2007 21:30
開工囉!(2007.02.25)
連續九天的春節連續假日就要結束了,我們要大聲的喊:開工囉!
- Feb 17 Sat 2007 13:23
2007年春節除夕(2007.02.17)
2007年春節除夕(2007.02.17)
- Feb 02 Fri 2007 13:17
和兒子騎車散步在台北(2007.01.30)
和兒子騎車散步在台北(2007.01.30)
- Dec 31 Sun 2006 21:12
2006年最後一天(2006.12.31)
2006年最後一天(2006.12.31)
- Dec 29 Fri 2006 20:13
2006年最後一個上班日(2006.12.29)
2006年最後一個上班日(2006.12.29)
- Dec 29 Fri 2006 15:43
儀文範神父(2006.12.28)
儀文範神父(2006.12.28)-觀音天主堂神父口述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