紳士協會顧名思議是男士的團體,為規劃男士終身學習課程的單位,剛成立時,全部委員是男性,學員也如此,紳士協會的發展由北向南,台灣設有三十幾個分會,雖然曾經想跨足濁水溪以南,惟到雲林就水士不服,只好回守台中以北。因為女性的服務熱忱或優質的學習態度,致各地紳士協會分會先由招女性學員到女性會員,而今,僅汐止分會的會員仍然全為男性,這種情景究竟能維持多久,是有趣的問題。
紳士協會顧名思議是男士的團體,為規劃男士終身學習課程的單位,剛成立時,全部委員是男性,學員也如此,紳士協會的發展由北向南,台灣設有三十幾個分會,雖然曾經想跨足濁水溪以南,惟到雲林就水士不服,只好回守台中以北。因為女性的服務熱忱或優質的學習態度,致各地紳士協會分會先由招女性學員到女性會員,而今,僅汐止分會的會員仍然全為男性,這種情景究竟能維持多久,是有趣的問題。
劉明雄教授在台灣觀光界享有盛名,四月初接到他的邀請,為其任教台北海洋學院海洋休閒觀光系學術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積十餘年暨近五百次室外導覽經驗,有機會透過學術講座,讓更多朋友分享艋舺和大稻埕的優雅暨美麗,是人生的一大福份,當然要答應。
好友茂伯是台北市國立台中一中校友會執行長,自台塑退休後,積極參與公益。2012年,我們一起參與萬華史蹟攝影巡禮後,屢屢承他照顧,先後奉命到台北市國立成功大學校友會和50~70樂和會演講「台北的故事」。再度奉命到台中一中校友會演講「台北的故事」,當然是滿心歡喜的準備,希望這群出身中台灣的菁英分享住了幾十年的台北,同時不宜讓茂伯聽三次同樣的內容。
健言社是各地菁英為了提升表達能力成立的社團,透過交流、分享,讓講出來的話,句句舌粲蓮花,在他們面前分享故事,當然要言簡意賅,言之有物,充分準備是需要的。奉好友鄭佑儀前社長的命令,到五股健言社分享「如何與神明對話」,當然是滿心歡喜的答應,也希望透過認識、了解,讓社友認識祭拜神明的功能,因而獲得保佑。
政府機關為配合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規定政府機關,每年至少要對員工進行四小時的環境衛生教育訓練課程,部分機關、單位為提升員工對辦公環境周圍的認識,因而舉行史蹟巡禮。一般人雖然不認為史蹟巡禮和參觀博物館類似,卻有異曲同功之妙,先賢稱國富民強的國家,通常是廣設博物館。十幾年的史蹟巡禮經驗,也以導覽博物館的心情,做合宜的分享。
二月中旬自板橋西區扶輪社演講回家路上,接到中國生產力中心張麗卿小姐電話邀約,囑今天中午12時,到該中心和同仁分享「台北的故事」。2005年7月自公職退休,即以散步街頭為樂,有人願意分享台北的故事,當然要在第一時間答應。
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台灣被視為高齡化社會,許多學有專精的朋友雖然離開職場,仍然擁有一身好本事,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可以將所學拿出來分享,或為彼此激盪出動人的火花。好友茂伯(林興茂)是5070精英樂活會的成員。古人老早就告訴我們,錘在嚢中不露自顯,茂伯出身名校,職場上是優秀人才,退休後,不論參加那個團體,很快獲得重用,國立成功大學校友會如此,5070樂活會也一樣。
台灣客家人的故事-校長篇作者序 葉倫會序
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時,孫邦正教授編著教育概論引德儒裴希特的話:「國家能長治久安,小學教師之功耶!」,這個想法一直在腦海迴旋。孔孟天、地、君、親、師的說法則是我國傳統教育的思維。大學畢業時,在畢業紀念冊留下:「經師、人師,惠我永懷。」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外,也這樣自我期許。
台北市重慶國中位於重慶北路和敦煌路間,靠近中山高速公路,就交通位置來說並不是頂方便,卻是當地的明星國中,是大同、士林和三重區許多家長的首選。應邀前往演講的淵源來自為台北市公訓處教育訓練課程,為一群老師導覽台北城,學員中有重慶國中的葉偉成老師,兩人坐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前台階閒聊時,竟然同是桃園新屋鄉大牛欄葉家子孫,若依輩份,他要叫我叔公。因為每年清明掃墓後,會在葉倫會的部落格,發表回祖塔祭祖的「葉五美公祭祖」隨筆,因而常透過網路,分享在台北市的活動訊息。
時間過得真快,月曆已經剩下最後一個月了,幸好大部分人擔心的事都沒有發生,2013年就要來了,面對未可知的世界,希望之光的神明特別受到社會大眾的青睞,盼獲得神明的保佑或指導,來年能夠過得比今年好,奉毛雪梅老師的命令到慈蕙婦女成長班演講,有機會和認真的朋友們一起學習,是份好的緣份。
奉新北市石門區巫宗仁區長之命前往該區,和鄉民分享「台灣神明的故事」。自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爾後逐步開拓巡禮路線,不論到那兒導覽,廟宇都是最重要的景點,認識廟宇供奉神明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因而了解台灣人參拜神明的來龍去脈,認同廟宇「趨吉避凶,教化人心」的功能,因而到各地演講時,讓聽眾了解平日到廟宇參拜的始末原來是這樣的。
紳士協會的宗旨是提倡溫馨美滿家庭,促成兩性平等社會;二大志業是終身學習,志願服務。如果有人做研究的話,紳士協會成員的家庭美滿程度應該站在領先群。任公職時,應邀到社子紳士協會演講大稻埕的故事,是第一次和紳士協會結緣,多年來,到大台北地區紳士協會分享人生體驗。因為演講完有寫隨筆的習慣,需要認真的觀察,俾做為隨筆的素材,發現每個協會經多年的學習和演變,逐漸形塑出獨一無二的特色。
第一所客家學院
國立中央大學位於桃園縣中壢市,占地62公頃,是距離大台北地區最近的知名大學。2003年,該校設立全球第一所客家學院,先後成立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客家語文研究所、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客家研究碩士職專班、公共事務與族群研究博士班,邀請中央研究院鄭錦全院士、蕭新煌、徐正光….等知名學者擔任教授,利用世界最先進的學理從事客家研究。2013年起,將增設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就客家人來說,對其興起和成長過程是興奮的,而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也認真的將客家元素納入學術研究範籌,為台灣多元文化建構完整的圖貌。
海關博物館成立於1996年11月14日,開啟日後擔任導覽解說的緣份。1997年7月起,台北霞海城隍廟舉行大稻埕逍遙遊,則為嗣後擔任室外導覽志工開啟一扇門,第一次應邀分享導覽技巧在台南縣麻豆鎮。最近幾年,亦常獲邀到各志工訓練單位分享類似的經驗,了解志工是一群熱心公益,又有豐富學識的朋友,其組成人員都是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在他們面前講話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同時也要懂得聽話的技巧。
關心社會脈動,發現傳統是可以創造的,早期的義民爺信仰,晚近的桐花祭都是如此。承國立聯合大學客家學院劉煥雲教授之命,為劉鳯錦院長、劉煥雲和張明光教授論文「行銷苗栗客家義民祭節慶文化與凝聚客家意識之研究」發表擔任與談人講話摘要。
行之有年的托兒所,現在已改名幼兒園,台北市有十五個公辦民營的幼兒園,彭婉如文教基金會附設重慶托兒所於2007年設在重慶北路大龍市場樓上,2011年遷至蘭州國中。因為幼兒園位於大龍峒,奉廖千慧園長之命對該園老師和家長演講「大龍峒的故事」,曾經為出版覺修宮一百周年慶特刊、台北孔廟文化之美乙書,對大龍峒地區做過深入的口述訪談,加上視和一群未來可能成為總統的老師分享當地的故事是種榮幸,當然要在第一時間答應。
中秋節是最受國人重視的三大傳統節日,也是好友互相思念的季節,9月24日,創業於1949年的明星咖啡店老闆簡錦錐電話邀約25日中午一起在明星咖啡店午餐,並承其贈送一盒精製的中秋月餅,回贈簡爸爸拙著「積福和養生(重新美編第一刷) 」一百本,俾其和該店顧客結緣。
自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義工而開始探討台灣的故事,最初,閱讀相關資料,充實導覽內容,待一定程度後,將故事整理為文章並發表於報章、雜誌,甚至據以結集出版。演講則有時間差,兩千年左右,應邀到團體、學校演講,雖然次數有逐年成長的趨勢,但若依演講內容分類,台灣風情史話屬於冷門,連今天新北市農會的研習課程,大部分課程都和健康有關,下課時,有學員提及看到授課科目時,直覺的認為將在瞌睡中度過(午後第一節課),沒想到台北的故事如此有趣,至驚豔連連,不但她興緻高昂,教室近八十位學員也一樣笑聲不斷,掌聲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