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客家人的故事-校長篇作者序      葉倫會序

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時,孫邦正教授編著教育概論引德儒裴希特的話:國家能長治久安,小學教師之功耶!,這個想法一直在腦海迴旋。孔孟天、地、君、親、師的說法則是我國傳統教育的思維。大學畢業時,在畢業紀念冊留下:「經師、人師,惠我永懷。」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外,也這樣自我期許。

 

         師大校徽(2013)IMG_0705   

 

平日愛讀閒書,對我國知名學者兼外交家蔣廷黻談創造歷史和紀錄歷史孰為重要甚為神往。2005年自公職退休,以散步街頭為樂,鑑於時代變遷的過程中,大部分歷史因疏於記錄而被忽略,導致後來者無法知道這個時代的演變,這種忽略和遺忘是人類的損失。開始為有成就的朋友做口述訪談成為退休生活的選項之一。

師大校徽(2013)IMG_0703  

承溫送珍和陳石山兩位先生的鼓勵,以口述訪談方式,為台灣客家人留下其奮鬥的雪泥鴻爪。最初,沒有為校長寫專篇的想法,2010年和詹益東校長結緣是開端,是年應國立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邱榮舉教授之邀,為該校師生導覽桃園客家聚落,因而認識詹校長,旋為其做口述訪談。2012年,詹校長接任台北市國小退休校長協會理事長,寫篇客家校長在退休校長協會服務的記錄暨為前理事長,也是客家人的黃裕城校長做口述訪談;2013年年初,和小兒俊閔回鄉祭祖,同時走訪旺旺居,肯定詹益東結合十位校長從事愛心活動,而有為校長們做口述訪談的構想,透過校長的學習經歷,服務心得和想法,為台灣發展和教育史留下見證。

 

 

 二宮尊德(2014)IMG_1291  

校長和大部分人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點,惟其中不乏能文能武,多才多藝,與人為善,熱愛工作的教育家,文成後,即將其鋪到葉倫會的部落格,獲得許多朋友的愛護,點閱人數快速成長,結集出書時,已超過四千人,沒有特別聳動的平實報導,能夠獲得這麼多人的肯定,是我們要感謝的。

 

 

 

 

篤信:「歷史、文化就長遠來說,沒有是非對錯,也沒有優勝劣敗,有的只是觀點不同。」。校長年輕時候的生活經驗,究竟應該來自什麼訓練管道、合宜的退休年齡,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全是探討的方向。觀察校長的人格特質,大部分從小就具獨當一面、領導統御的能力,但機緣亦在擔任校長中占有重要的份量。有幸為其做口述訪談,紀錄他們積極任事的過程,誠屬三生有幸。

 

台灣客家人的故事-校長篇能夠順利進行,每位參與其事的朋友都是貴人,因為這麼多朋友的關心和支持,讓我們能為教育、為客家留下一頁篇章,至於訪談人物,無心插柳的成份居多,掛一漏萬的機率也高,所幸我們發願,只要能夠寫,樂意寫到寫不動為止,俾訪談更多傑出校長,為台灣史的傳承,奉獻個人的棉薄力量。

 

 

向為教育奉獻的校長們致敬    詹益東

在我的人生成長歷程中,常以「職場中要成為鬥士,退休後要成為隱士。」來期許和自勵。

 

 

20088月離開一生的最愛-學校與教育工作,開始過退休生活,幾經思考,我選擇回到故鄉-還願。

 

 

我的故鄉新屋鄉石磊村,地處偏僻的沿海地區,文化剌激較為貧乏,可是這裡的鄉親是那麼的純樸、勤奮、認命、有感情,童年的故事很多令我難以忘懷及回味,值得再重溫舊夢。

 

 

回到家鄉後,將父母傳下來的土地,詳細規劃成為「旺旺園區」,其中包括旺旺懷恩花園、旺旺圖書館、旺旺展示館、旺旺農漁園區四大部分。

 

 

每天早出晚歸,往返台北木柵至桃園新屋,雖然辛苦,但內心的收穫是豐富且快樂的,也真的找回身體的健康。

 

 

201012月,承聯合報記者楊德宜小姐採訪,以「退休校長旺旺居,讓休耕田活起來」為題報導旺旺居的故事。自此,讓我結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其中一位就是故鄉人-葉倫會館長。

 

 

葉兄熱愛傳述台灣史的寫作和導覽,我倆一見如故,他希望安排一次深入訪談,將個人成長過程,求學經過,辦學理念、心得,退休生活規劃,深入的瞭解,並以「返璞歸真的詹益東」為題,在客家雜誌刊登,令我受寵若驚,受到莫大的鼓舞。

 

 

在「榮譽因分享而增加,責任因分擔而減少。」的理念趨使下,將心中的一個夢向葉館長提議,是否可借其春秋之筆和熱誠,為更多在教育這塊園地默默耕耘,奉獻一生的無名英雄-客家子弟校長們介紹報導,讓鄉親分享他們的榮耀與成就。

 

 

葉兄二話不說,慨然應允,2012年年初,隨即展開採訪,感謝所有參與的客家鄉親校長們的支持、配合、協助,一切順利,感謝客家雜誌特闢專欄逐期介紹報導,二年多來,採訪了三十位,校長們也同意彙總成專輯出刊,印製完成後,將分送各大圖書館及大專院校和鄉親分享。

 

 

平日參與客家事務和活動中,目睹很多客家前輩為發揚客家精神,傳承客家文化出錢出力,令我非常敬佩的如溫送珍大老、黃鵬海董事長、陳石山大律師,廖運塘董事長,因為他們的感動,做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怎能袖手旁觀,理應略盡棉薄之力,才不虛此生。

 

 

為寫「客家校長的故事」,結識了熱愛寫作和生命的葉館長,讓我的退休生活更充實,生命更精彩,夢想也實現了。令我最感動的是每當採訪完一位校長,在回程路上,葉兄總會說一句:「詹校長,要顧好身體,只要身體健康,我們就可以一直寫下去。」,當然!

 

最後,希望第一輯的出刊,能給讀者一點正向啟示和典範,於願足矣。

 

 

客家鄉親在台北市退休國民小學校長協會撐起半邊天     葉倫會

德國教育家斐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在「告德意志同胞書」強調,挽救德國人的手段唯有教育,他將普法戰後,德國很快恢復的功勞歸諸小學老師。

 

美國前總統卡特在平原鎮就讀小學時,國小老師常在教室鼓勵班上同學好好用功,指其中有同學很可能成為美國總統,尤其要練下紮實的基本功,俾為社會、國家奉獻心力,卡特牢牢記住這句話,終於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

 

平日行走江湖,研究民俗,發現台灣傳統社會,不論嫁娶、入新房或演戲酬神都會懸掛八仙彩或跳八仙。事實上,八仙有代表社會百態的男、女、老、少、貧、賤、富、貴等不同層次的寓意,觀諸現實社會,只有國民學校、宗祠和廟宇對這八種人來者不拒,由此觀察,小學教師「有教無類」的胸懷,對社會教育和發展,值得每個人給予掌聲。

 

台北市有141所國民小學(取材自雙園國小),換句話說有一百四十幾位校長,大部份人同意,校長對學校發展是最重要的推手。1992年,吳州柏、彭文淼等12位校長退休,他們有感校長不但具備教育長才,經營學校的管理知識,甚至建校的營建知識、環境美化或維護都要涉獵,屬於全方位的知識份子,雖然自學校退休,但應該將健康的身體、有用的知識,繼續為社會貢獻心力,是年9月,41位校長聯合成立台北市國民小學退休校長聯誼會,公推德高望重的葉金火校長為創會會長,葉氏並且連任五屆計10年會長。

 

台北市國民小退休校長聯誼會除了做好會員間的聯誼外,組團到各地旅遊、訪問、濟助弱勢團體,且陸續將關懷向外擴充,如發送急難學童救助金,經費全部由退休校長或其親友認捐,充分展現教育家「人饑己饑,人溺己溺」及「推己及人」的風範。

 

2006年起,改名台北市國民小學退休校長協會,洪成校長擔任第一屆理事長。每位校長都是一方之覇,學識才器都足堪大用,讓協會逐步茁壯。早年的會長或理事長都是前輩教育家。2009年,第三屆理事長由黃裕城校長擔任,他是桃園楊梅的客家鄉親,自明星國中中正國中退休。兩年一屆的理事長卸任後,將棒子交給詹益東。

 

2011年接任的詹益東理事長,亦是桃園縣新屋鄉的客家鄉親,他退休的學校大直國中,也是明星國中,後來分別到景文高中和大興高中擔任校長,不論擔任國小、國中或高中校長,績效都極為卓著,這份資歷讓他幹起理事長來駕輕就熟,甚至更進一步,會員增加至189人,年紀最長者是95歲的王陳美女校長,老校長樂於提攜後進,給人活潑開朗的形象,喜歡和她親近;年齡最輕的陳仙英校長,來自馬祖芹壁的姑娘,為了照顧媽媽、栽培兒,51歲就提前退休,在新北市淡水區開家咖啡店,服務社區居民為樂

 

發放急難學童救濟金是老校長們的愛心,而且規定專款專用,潛規則是每年校長的捐款不得結餘,2012年捐款金額高達新台幣一百五十餘萬元,董素貞校長友人朱光啟就連續兩年,各捐新台幣20萬元。

 

1998年,江光元任會長時,為紀錄協會發展概況、聯繫會員感情….等因素,按期出版春風雜誌,2012年,欣逢創會20週年,詹益東理事長邀請具文采又任事積極的江櫻嬌擔任主編,請一百八十幾位校長踴躍投稿,談從事教育、掌管學校的經驗,同期校長的服務績效或個人的生活體驗,特刊出版後,為這些終身奉獻教育的校長們留下影像和事蹟,假以數年,不但是教育史的重要素材,也將成為這群教育家的傳家寶。

 

台北市並非客家人的原鄉,大部分客家籍校長都是台灣光復後才來台北打天下,一百八十幾位校長中,客家鄉親至少有24位,如幫助會務推動的副理事長賴廷生,他為人熱忱、做事積極;年紀最長者是鄭奕宏,退休後在電台從事客語教學,無獨有偶的,其他推動客語不遺餘力的校長有葉春梅,她擔任古亭國小校長時,設立客語班,退休後,仍然在客語教學方面奉獻心力;吳州柏校長的關門弟子,都重視六藝教學,張盛凱在民俗、體育方面都得到真傳;在繪畫、工藝方面具有長才的吳英聲和鍾奇峰,都讓他們經營的校園充滿朝氣和美感。溫明正在電腦教學方面的開發,讓孩子的學習環境與先進國家同步;羅榮枝的才藝,只要他在的地方,豪邁的歌聲必然響徹雲霄。

 

夫妻檔都是校長的例子在台北市的校長圈頗多。羅華木和連寬寬夫妻都是國小校長,羅華木是苗栗的客家人,連寬寬出身新北市雙溪區旺族。自胡適國小退休的范滿妹,對客語教學著墨甚多,退休後應邀到台北市客委會所屬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服務,同樣到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服務資歷的校長另有江新妹。宋豐雄重視資訊和書法教學,獲頒師鐸獎;陳文欽獨鍾草藥研究,有許多獨到的秘方,任大佳國小校長時,種植許多草藥,成為教材園;溫騰光是少數具有博士學位的國小校長;范金玉重視學校環境,校內社團多元;何啟杰、蕭道宏、張顯榮、黃發、黃萬成、黃家茂、廖文斌、江新妹等都是客家鄉親。

 

俗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葉金火校長哲嗣葉明進和郭明達昆仲事業有成,欣逢台北市國民小學退休校長協會成立二十週年,大器的對詹益東校長說,二十週年特刊的印刷費就由他們兄弟負責,故印刷精美的「台北市國民小學退休校長協會20週年專刊」在年會分送每位出席校長外,也將分送重要圖書館,讓這群可能訓練台灣總統、各行各業領導人的努力事蹟,和杏園留芳一樣的散布在台灣的每個角落。

 

感謝的人:詹益東、黃裕城兩位校長和李金鳳老師。

 

 

 

用生命力辦學的黃裕城   葉倫會0910161747

黃裕城桃園縣楊梅人,1940年生,三歲時,35歲的父親黃阿永被徵召到南洋擔任軍伕,從此就沒有消息,仰仗母親和兄姊拉拔長大。 

 

國小讀楊梅國小,筆記本一本五角,一年級下學期,陳鳯嬌老師發筆記本時,或許是老師知道他家境清寒,或許見他成績優異,送他一本,雖然一甲子過去了,溫暖的感覺始終不曾忘記。 

 

國小二年級時,楊梅初中建校,因為建校經費不足,楊梅國小的學生由老師率領到楊梅火車站月台挑磚,一、二年級需挑一百塊,三、四年級兩百塊,五、六年級四百塊。四年級上學期,水美國小建校,中午吃完午飯,學生由老師率領到社子溪,每人搬似碗公大的石頭一百塊做為建材;下學期,政府自大陸撤退台灣,軍隊進駐楊梅國小,學生到校後,搬桌椅隨老師到聖帝廟、茶工廠、講習所或秀才窩民房等地輪流上課。直到五年級,軍方轉駐他地,才恢復正常上課。 

 

初中考上義民中學、中壢中學和楊梅中學,選擇距住家較近的楊梅中學,一年級時,因胃疼,承黎芳雨老師送營養劑,經調養一段時間就好了;二年級鄭石锈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開啟他對數學的興趣;訓導主任劉家榮老師採疏導方法教導學生,他對頑皮的學生下達指令,凡要打架者,須先行報備,否則以校規議處,兩位同學向其報備,劉主任安排他們在學校中庭以摔角方式決定輸嬴,並開放全校師生圍觀,讓梅中的校風井然有序。 

 

初中畢業,若沒有考上師範學校即準備當農夫,承老天爺保佑,考上省立台北師範學校,班上38位大男生的宿舍是一間教室,直到三年級,學校新宿舍完工,空間才不再這樣擁擠。張植珊、屠炳春、繆瑜老師都是他的恩師,給予許多啟示暨照顧,畢業後,仍然常向老師請益。黃裕城2003年自上海台商學校校長卸任回楊梅照顧94歲的媽媽,同時從事農務,張植珊老師給予鼓勵他多運動多撰寫的對聯:「思想起,説說寫寫;輕風來,走走動動。」橫批:「自由自在」;屠炳春老師聽他返鄉務農則贈詩:「瓜棚果樹下,野老話桑麻,指點田邊厝,吾家繞彩霞。」;張植珊老師任孔孟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時,引荐他到山東尼山書院講學。

 

1958年,台北師範畢業,同時獲得教育行政普考及格,沒有到政府機關任職,而到台北市興雅國小擔任教師,普考及格的資歷讓他較同學高兩級敘薪。因為教學認真,第二年擔任五、六年級升學班導師,興雅國小有四班畢業班,兩班升學,兩班就業班,他與同學年黃振聰老師教的學生有11位考上第一志願大同初中。 

1961年,入伍服役,獲選教育班長,在212位教育班長受訓學員中,榮獲第一名結業,服役期間參加政治大考,獲國軍政戰士,次年元旦,在台北市中山堂獲蔣中正總統召見合影。兩年服役期間,先後獲「績學獎章」和「虎風獎章」,在充員兵中並不多見。

 

1963年,退伍後,再回興雅國小任教,學生班級數增加到48班,晚上在文化大學進修行政管理;1968年,吳州柏校長要他接任總務主任兼社會科老師;次年,吳校長調長春國小,黃裕城跟隨前往,協助其收回被霸占的校地;1970年,任教務主任。1976年,政府改變校長任用方式,透過甄試選拔人才,吳校長鼓勵他參與校長甄選,1977年,甄選及格有20人,黃裕城獲第一名。 

 

1978年,派台北市興隆國小擔任校長,文化大學的業師、長春國小學生家長謝延庚教授知道他獲派校長,期許他擔任校長要:「讓孩子過著快樂的童年(孩子的童年不再來);關懷學生的措施不嫌多;追求進步的腳步不怕緩。」,這幾句話也成為他辦學的座右銘。注重智能教育外,音樂、體育、自然等藝能學科也應均衡發展。因為興隆國小是新學校,老師年輕,家長水準整齊,校務推動起來極為順手。忙於校務外,黃裕城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班就讀,並獲取碩士學位。 

 

1984年,調大直國小校長,該校有六十班,學區附近居民社經地位較高,學生素質整齊。吳州柏校長以人往高處爬為例,鼓勵他參加國中校長甄選,兩年後,獲國中校長甄選及格第二名,他對吳校長的厚愛始終銘感在心,吳校長八十歲生日時,黃裕城與同樣受吳校長照顧的教育先進暨同仁在成淵高中為其舉辦八十大壽慶生會,並出版特刊。1987年,奉派籌備百齡國中,籌備處設於西湖國中,辦學成績優異的詹益東校長給予諸多拹助和指導,並分享教育理念,因此變成好朋友。 

 

百齡國中位於士林後港地區,從建校、制度籌劃全部親手打理,抱著為學生請最好老師的想法,甄選年輕、熱忱和專業的好老師,一起為百齡國中寫歷史,該校採全方位辦學,普通班外,有資優班(美術)、啟智班,享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樂,得天下蠢才而教育之一善也」的樂趣,説是用生命力在辦學亦不為過,與百齡國中有份榮辱與共的感情,希望能在百齡國中終老,直到退休,但人生總有許多插曲。

 

1996年,接任中正國中校長,讓他見識到什麼叫天才、英才,中正國中的老師、學生優秀固然不在話下,連家長都甚為熱心,學生不論參加什麼校外比賽,成績都高人一等,為了紀錄每天的感人事蹟,用電腦將心得鍵成一篇篇的感言,紀錄學校發展外,也提升生活品味。1999年,中正國中女生獲得聯考狀元,校務方面的諸多棘手的問題陸續獲得解決,心情覺得再完美也沒有了,有股見好就要收的衝動和想法,向教育局申請提前退休。 

 

自校長退休的他,並沒有閒著,隨即被籌備中的士林社區大學聘請為主任秘書,為以終身學習教育為目標的社區大學制訂典章制度。惟有如錐在囊中,不露自顯,上海台商學校請其協助籌備創校,2001年,前往上海,擔任台商子女學校校長,該校採國、英雙語教學,招收幼稚園、小學、國中和高中台商子弟。黃裕城以中庸和諧的理念勤儉辦學,適應當地領導方式,尊重其制度,採用可以和台灣學制接軌的教學制度方法,讓學生畢業後,可以在當地升學;若回台灣,能無縫接軌;也可以到國外留學。因為辦學認真,績效良好,獲得台商的支持,2003年學校舉辦遊園會,六十幾家台商參加,盛況空前,工作極為愉快,卻因為高齡94歲的媽媽身體日趨衰弱,2004年回台灣,陪媽媽聊天、看醫生、終老,盡子女的一份心。 

 

媽媽往生後,週休假日,和太太兩人固定自台北開車回楊梅老家,在媽媽種過的菜園種菜,享受早年陪伴媽媽的回憶,重溫農人辛勤耕耘的老圃生活,就一個教育家來說,其間的快樂一點也不亞於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黃家來台祖超元公、槐三公來台裔孫分布中壢、楊梅、苗栗、埔里、水里、高雄等地,為聯絡宗親感情,凝聚力量,組織黃超元公、槐山公來台裔孫宗親聯誼會,修訂族譜,2009年,公推黃裕城為會長。此外,台北市國民小學退休校長協會以其為人熱忱,又有親和力和執行組織能力,選舉他擔任第九屆理事長(2009~2011)。秉於做什麼都應該積極任事、當老大就要懂得付出的道理,讓他在公益領域,開啟另一扇窗,大有欲罷不能的態勢。

 

 

 

家訓對客家族群的影響    葉倫會0910161747

家訓的年代久遠,早年屬於王公、貴族的專利,宋朝以後,才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將父母或祖輩對子孫的訓話、教導、指引做為家訓,內容包羅萬象,如平日教導孩子生活習慣或待人接物的禮節。傳世的家訓,提及最多的是孝順,其次為勤儉、修身齊家、立志、德行…. 等做人處事的方法和符合社會行為的道德規範。

 

幾乎每個家族都保留有家訓,只是形制不同,大部份是家中有智慧的長者,經由先賢的成功經驗暨其個人的生活歷練,寫下教誨子孫做人處世的道理,雖然完成家訓的時代不同,作者的經歷不一樣,內容卻大同小異,即教育子孫做人處世宜方方正正、規規矩矩,強調知恩報恩的倫理道德。事實上,父母平日和孩子或孫子談天說地的過程中,也經常說出可以做為傳家寶的座右銘。

 

國人自古以來講究門風,以忠孝節義傳家,教育後代子孫懂得禮義廉恥,家訓以講孝順的篇章居多,列舉實踐細節,尤其是訓誡獲取功名的子孫,要懂得感恩、謙卑,如果沒有祖先德澤的庇蔭,一般人是無法享受到社會的肯定或重用,故勸戒子孫努力奮發時,也要積德以餘子孫,凡事以光耀門楣、光宗耀祖為目標。

 

家訓中有許多傳世名作,如早年編入國中、高中教科書的司馬光「訓儉示康」、顏之推「顏氏家訓」,曾國藩給諸弟書等,對後人都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他較知名者,有清朝朱柏廬的「朱子治家格言」、明太祖高皇帝訓、潛川徐氏家規等。台北市延平北路陳悅記祖宅對聯:「數十年克勤克儉,祖宗創業;第一等不仁不義,兄弟爭田。」,也是家訓。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一直是讀史者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內容包含許多層面,特別注重孩童的道德倫理,對後世影響深遠;曾國藩號稱清朝的中興名臣,雖然權傾一時,卻以「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為座右銘,關心家人的生活教養情況,希望曾家子弟在學識和道德方面用心,「凡親族鄰里來家,無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濟之,有訟必排解之,有喜慶必賀之,有疾必問,有喪必弔。」;朱柏廬的朱子治家格言,從日常生活不同的面向,勸人勤儉持家,安分守己,是今日學子讀經的重要範本。

 

勤儉兩字在家訓中的份量僅次於孝順,宋朝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是一篇經典作品,他強調「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再怎麼幸運的家族,都不可能世代做大官或長保富貴,世家子弟最容易受到外在的誘惑而敗壞家業,因此要求子孫務必誡掉驕奢的習氣,宜勤宜儉,但也不鼓勵將財產全部留給子孫,他說:「子孫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其傳世名言:「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後面這段話,也給時下許多善心人士極大的啟發和鼓舞。

 

《朱子家訓》(亦稱《朱柏廬治家格言》)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應念物力維艱。」,這篇文章訓誡的要點也以勤儉為主。

 

「謹言慎行,寬厚忍讓,不招搖惹事。」的恭敬沉默,也常見於家訓,諸葛亮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希望子孫不可驕傲怠慢,好勇鬥狠,如果這樣的話,容易招人嫉恨,甚至惹禍上身,殃及家門。要結交益友,不要交上酒肉朋友,或和奸佞、刻薄、行為怪誕的人交往,以致沾染不良習氣,反而惹得一身腥。這句話也成為許多人的座右銘,由此可見,雖然掛上家訓,並非僅給一家一姓後代子孫參考,其他有志者,一樣可以視為標竿,做為努力、奮鬥的目標。

 

修身齊家的道理,也是家訓中經常出現的文字,在國人的眾多家訓中,期勉子孫讀書的篇章不算最多。許多有赫赫功名的大人物,如曾國藩致諸弟家書,訓誡弟弟或子侄時,常勸其認真讀書,獲取真才實學,至於功名得到與否,反而不要太在意,如其致讀弟-讀書必須有恆心:「慎弗以科名稍遲,而遂謂無可自力也。如霞仙今日之身份,則比等閒之秀才高矣。若學問愈進,身份愈高,則等閒之舉人進士,又不足論矣。」。

 

讀聖賢書的目的是學習如何做人處世,並非為了做官追求富貴。顏之推在教子篇提到,齊朝有一個士大夫,教其十七歲的孩子講鮮卑語和彈琵琶,對孩子服事公卿,受到達官貴人的寵愛,極為得意,但顏之推對這種追求富貴的行為卻深惡痛絕。清朝石成金寫《傳家寶全集》,提到,如果把子孫教育成指望富貴的人,當官後,卻貪贓壞法,弄到家破身亡,遺累父祖,這不是子孫不肖,而是父母採用錯誤教育方法的結果。

 

大部分客家鄉親將「耕讀傳家」視為家訓。觀諸客家鄉親在耕作之餘,山歌傳誦的樂趣,大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的瀟灑,充分呈現客家鄉親樂觀、進取的一面。

 

台灣先民大底具備冒險犯難的精神,挑戰黑水溝的威力時,除了摧帶生活必需品外,鮮少攜帶家訓者,待其安頓後,致無法敘說家訓的完整內容。雖然家訓不是客家鄉親的專利,卻因為客家鄉親大部分設有宗祠,語云:「團結力量大」,透過宗族的努力,蒐尋祖先的傳世著作,再在宗祠記載家訓,做為後世子孫的行為典範,這個好的傳統,當然要大聲的傳述下去。

 

 

 

附祿:

媽媽對將結婚的兒子和女兒說:

珍惜每份好的緣分。生命無常,要珍惜每一天。

 

生氣時,可以不說話、不洗衣服、不吃飯,但是,不要吵架。 

 

夫妻吵架,不要對外張揚,對方向你邁進一步,就向他走兩步,但不可以動手。

 

家是避風港,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走。因為,回來的路很難。

 

不管有錢沒錢,每人都想看到乾乾淨淨的他或她。 

 

好男人不會去抱別的女人。但很多壞女人,會伸手抱你們家的男人,不要讓人有機可乘。 

 

盡可能出去工作,不管錢賺得多或是少,工作就是自己人生價值的體現。

 

不論工作再忙,家裏的事都要分攤,不然花錢請人做,小孩也要好好教育。

 

先生或太太為你特別付出時,可以感動,可以誇獎,千萬不可以用嘲諷的語氣說:「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啊!」。

 

有想法要說出來討論,需要什麼,討厭什麼,要告訴對方,他才會懂。

 

先生或太太的父母也是你的父母,不論他們對你好不好,都要對他們好。因為他們是家中的長輩。

 

決定結婚了,就不要埋怨苦日子,既然選擇了,就不要做「怨長」。

 

錢不是萬能,也不是罪過,但人最重要,過得幸福最重要。

 

生氣時,不要把小孩推出門,如果真的不見了,你會很痛苦。

 

打打殺殺的愛很刺激,也很浪漫。但是,不現實。普通就好。

 

 

脫胎換骨的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葉倫會0910161747

第一所客家學院

國立中央大學位於桃園縣中壢市,占地62公頃,是距離大台北地區最近的知名大學。2003年,該校設立全球第一所客家學院,先後成立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客家語文研究所、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客家研究碩士職專班、公共事務與族群研究博士班,邀請中央研究院鄭錦全院士、蕭新煌、徐正光….等知名學者擔任教授,利用世界最先進的學理從事客家研究。2013年起,將增設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就客家人來說,對其興起和成長過程是興奮的,而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也認真的將客家元素納入學術研究範籌,為台灣多元文化建構完整的圖貌。

 

到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作客

20121112日,應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羅肇錦院長之邀,到該學院作客,台北到中壢大概15分鐘有班火車,車程約40分鐘,中壢火車站到中央大學20分有班公車,運氣好的話,一小時左右就抵達目的地。坐在火車上,憶及讀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時,從桃園縣新屋鄉濱海地區經中壢到台北,不論車班或車速都不可同日而言。年過花甲,重溫舊時情景,腦海浮起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希望和羅院長見面時,能夠認識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這些年的成就,體驗該院同學就學環境,找到老師和學生為自己、為社會和客家做出的貢獻暨其展望。

 

以客為尊的客家學院

語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漫步在中央大學,學生面帶校容,是快樂又善良的孩子,從遠處松林中看到「客家學院」四個大字,20124月啟用,新穎、高聳的客家學院就在眼前,前面的中央湖,被認為是中央大學最美麗的景觀,學院和中央湖間的回廊旁種有二十棵代表高風亮節的竹子,倘再種幾棵梅樹,就符合歲寒三友「松、竹、梅」的畫面了。

 

中央湖的「松風水月」給人心曠神怡、風生水起好運來的喜悅,無獨有偶的,到四樓院長室時,經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辦公室門口,看到醒目的貼紙「賀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畢業生廖晨佐校友高中101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客家事務行政類科」。這不是客家學院為學生、也為學院開闢一條新的康莊大道嗎?希望更多客家學院的學生投身客家行政,成為制訂客家政策的中堅份子,為學院的發展盡份責任,也為客家文化源遠流長的傳承奉獻心力。

 

領導人才的重要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歷經張維安、邱昌泰、江明修和羅肇錦等院長,歷任院長都秉持客家精神,以其專業素養,找出客家學院和學生的需求,塑造出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多元、獨特的發展方向和風格。除了招收碩士和博士班研究生外,每年舉辦四至五次研討會,其中五分之一是國際性的會議,邀請國際上學有專精的學者、專家,一起為客家事務把脈,並做合宜的討論,提升教授和學生的研究領域和層次,將學術發展融入實務並結合地方特色,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果;該院客家電子學報每兩星期出刊乙次,每期兩萬餘字,以學術觀點紀錄客家歷史、文化,或給予建言,是行政當局施政的重要參考資料,假以時日,亦將如大門口「以客為尊」的碑文一樣,是研究台灣客家史的第一手素材。

 

羅肇錦院長苗栗縣銅鑼鄉人,在台灣學界和客家界成名甚早,1988年,客家鄉親齊聚台北市舉行「還我母語大遊行」時,他負責讀告國父孫中山文,在距威權未遠的時代,需要勇氣和膽識。就任院長後,配合學校政策,提升教學成果,將該院學系、研究所全部冠上「客家」兩字,希望學生透過國際觀、時尚性、可行性的學習方式,追求高深的學問外,培養出與社會融和的性格,能務實面對一般事務或客家事務,解決問題,享受人生以服務為快樂之本的樂趣。讓研究成果歸納為客家而台灣,而世界,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

 

優厚的獎助學金

平日行走江湖,了解「變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年輕人面對多變的環境,最大的風險是不敢冒險,而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亦在2013年,為勇於冒險的年輕朋友提供適合學習的新領域。是年,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組織做大幅度的架構調整,從大學部、碩士班到博士班,全以「客家」為核心。大學部成立「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簡稱客家學系),碩士班分客家語文、客家社文、客家政經及客家在職專班四個碩士班,博士班是最高層的客家研究,以培養客家社會團體發言人、客家各界行政領導人、客家專業研究方向主導人。希望透過優良師資、獎助學金的發放,吸引優秀人才,給予積極有效的鼓勵。

 

設大學部

羅肇錦院長說:大學部的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將運用中央大學的優秀師資,以創新的學科和授課方式,讓不同族群、認同客家的學子在客家環境中學習,即抓住社會脈動,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指導學生認識時代變遷,追求符合社會需求的學問,培養其為社會、國家暨客家服務的知識和能力。如鄧雨賢創作符合台灣社會的四季謠、月夜愁、望春風、兩夜花…等知名曲子;台北市徐外科創辦人徐傍興博士仁心仁術,為減輕病患痛苦暨推展全國棒球運動的熱忱…..。讓客家學院的學子成為我國受尊敬的領袖級人物。

 

結語

與羅院長閒談時,看到他勇於任事的積極面,期盼為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學生找到出路的用心,這份努力值得客家鄉親給予肯定和鼓勵,並且做為有力的後盾,協助該學院的學子成為明日台灣的領袖級人物。

 

 

返樸歸真的詹益東(1946~)

詹益東桃園縣新屋鄉人,生於1946年,自幼天資聰穎,左右鄰居都說沒看他念過書,成績卻是第一名。因為家境貧困,小一時,經常遲到,惟廖文才老師每天到學校前,都騎腳踏車繞經他家,叫聲「益東,上學囉!」。二年級開始,不但拿第一名,也是班長。五年級,廖運騰老師因為參加聚餐,將家裏帶來的便當送他,第一次發現,便當可以這麼美味可口。

 

初中讀省立中壢中學,每天早上4時,媽媽起床為其準備早餐和午餐的便當,再到30分鐘路程外,坐桃園客運到中壢上學。因為數學特優,初中畢業時,數學老師許善興建議他參加台北市五省中聯招和報考新竹師範,分別錄取建國中學和新竹師範,因家境關係選擇新竹師範。雖然沒讀建中,但到台北發展的種子,已經埋在心田深處。

 

詹益東讀新竹師範時,幾乎是全能學生,繪圖、運動外,興趣多樣化,導師曾金來告戒他「樣樣通、樣樣鬆。」,告戒其讀書宜專精,並帶他到北埔地區做田野調查,實地研究「含碘食物與甲狀腺腫的關係」;另因生物科老師郭方端指導他以鳳山溪的螃是否含有肺腟暨研究峨嵋、北埔鄉柑橘病蟲害問題,參加台灣省科學展覽,分別獲得第六名和第二名佳績。

 

新竹師範第一名畢業的成績,讓他取得分發台北市國民小學的資格,派至新和國民小學實習,遇到進入職場的第一個貴人-陳鴞校長,陳校長派剛踏入教育界的新兵擔任六年級導師,詹益東也沒有讓校長失望,八成的升學率是全校第一名,獲得校方和家長的支持,成為六年級的當然導師。新竹師範的優秀成績和實習的亮眼績效,獲保送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童軍科(後改名公訓系)。

 

童軍誠實、熱忱、服務和日行一善的精神,透過榮譽制度的建立,開啟與學生、老師和學校良性互動的生涯。1969年,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童軍科第一名畢業,教授推荐他到台北市南門國中,許是初生之犢不畏虎,接任管理組長,以人性本善的思維照顧學生,強調犯錯是人性,寬恕是神性,以熱忱、耐心和愛心關心學生生活,或許每天早上站在校門口,注意學生服裝儀容等行為的威儀,獲得「閰羅王」的稱號。

 

1970年,以第一屆大專兵的身分進入軍中服役,擔任政戰士,筆記、紀錄、研習報告都井井有條,加上字寫得工整,為連上爭光不少,獲連長力保「毋忘在莒典型個人」,當選1970年模範軍人,這項榮譽通常頒發給職業軍人,陸軍總司令于豪章上將頒獎時亦對其刮目相看。

 

自軍中退伍,返回南門國中是開學後兩三天,于維魯校長拜託他擔任三年級導師,欣然答應時,要求教這班的數學,採生活、趣味和活潑化的教學法,學生成績明顯提升,連帶生活教育也逐步步上軌道,獲全校掃地比賽冠軍。次年擔任訓育組長,提升他的訓導歷練;1973年,任教務處設備組長,次年擔任教學組長,學校資歷更加完整,被教育界長官認為是可造之才。

 

1975年,永春國中周來香校長夫婦到詹益東家,敦聘其擔任訓導主任,秉於知遇之恩,全力以赴,讓原來校風令人頭疼的永春國中獲「台北市生活教育績優學校」。1980年,詹益東以新竹師範畢業的資格,獲徵選台北市小學校長第一名,派溪山國小校長。

 

詹益東將在新和國小、南門國中和永春國中的成功經驗在六班的溪山小學運用得淋漓盡致,小隊榮譽績分制推動得更加透徹。三年後,再獲國中校長徵選第二名。

 

1985年,派西湖國中籌備主任,前兩年負責收購土地、興建教室、聘請老師,他參考世界各國學校教室暨到全台灣較具特色建築的學校觀摩,為西湖國中創造與眾不同的建築格局,兩年後,招收14班新生,環境優雅和教學認真,第二和第三屆畢業生分別考上台北市高中男女生狀元。1992年,林昭賢局長以其認真、觀念新和有創意的辦學方式,調大直國中校長,該校屬明星高中,考上第一志願的學生雖多,惟未曾出現過頂尖高手,詹益東認為徵結在少讀課外讀物,致表達能力不足,請國文老師擔任三年級導師,加強國、英文語文教育,四年後,持續其優質的升學率外,也培育出狀元的優等生。

 

榮譽和尊嚴缺一不可,1996年,未滿50歲即自校長職位退休。轉任景文中學校長,該校以優厚的薪資聘請名校退休老師,致力提升升學率,三年校長期間,考上國立大學的學生增加至二十餘人;1999年,升任景文技術學院副校長兼進修推廣部主任。

 

20008月,應聘桃園縣大園鄉私立大興高中校長,這所學校有學生一千兩百餘人,到校第一天,發現環境髒、亂,人員士氣低落。他以安定人事為第一優先,積極提振教職員士氣,整理環境;和學生約法三章,建立其榮譽感,經常聽到學生彼此對談:「老大對我們不錯啦!」,互相告戒不宜惹事,校風因而丕變,甚至有學生考取17張證照者,口碑很快傳布出去,學生數逐年成長,八年任滿離職時,學生有三千餘人。

 

2009年,詹益東有感父母的愛護和教誨,回到故鄉,在父親朱富乾留下的土地,建立「懷恩旺旺居」,取名旺旺居是夫妻和兒子的生肖都屬狗,建池塘、花圃,飼養錦鯉,2010925日開館,開放免費參觀其所蒐藏的四百多隻狗模型,閱讀數萬冊為進修與教學需要蒐集的藏書。每天自台北開車回旺旺居整理環境,種花、割草,和鄰居閒話家常,迎接舊雨新知,其實,從來不曉得下位貴賓會是誰;或在鄉間小路,享受清風徐來的綠草香和濃郁的人情味。

 

「懷恩旺旺居」的公益特質,被視為當地地標,附近居民閱報,增長新知的地方,提升大家的歸屬感。自2010年中秋節起,在詹益東策劃下,居民組織籌備委員會,舉辦月光晚會,每家出一道菜,享受好鄰居精心調製的佳餚,吃月餅、唱卡拉OK,放煙火。獲取的感動繼續在鄉間小路發酵,期待下一年中秋節的到來,希望老天爺千萬不要下雨,祈禱:「月娘!妳可要出來哦!」。

 

 

參觀台北市客家主題公園隨筆(2012.10.13、14)  葉倫會0910161747

 

台北市客家主題公園開園於2011年,讓台北市自1988年起舉辦的客家義民祭典,不必再每年為舉辦地點傷神,讓義民祭典有固定的場所,究竟是優點還是缺憾?平日散步街頭,以紀錄歷史為樂,希望在多元文化的台北市,位於汀州和師大路口的公園不是唯一的客家主題公園,盼望這個公園能經營出好成績,讓更多包含客家元素的公園受到國人的歡迎,讓到台北的觀光客經由類博物館的公園陳設,看到客家人在台灣的發展概況。

 

 

 

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時,業師余培林教授論中國五千年來的著作,凡能傳諸久遠的名山鉅著,都是來自集體創作,幾無例外,由此推論,台北市客家主題公園的成立暨園內客家元素的呈現,應係來自集體創作,即由許多客家鄉親的思想累積而成,每個人的看法或建議縱使偉大得不得了,呈現出來的成果鮮少是原汁原味的構想,而是經過許多人腦力激盪後的產物,如小雨滴掉到河流,再到大海,幾乎完全消失原來的痕跡。兩天兩次觀察,肯定集體創作的偉大,讓客家人在台灣的發展獲得雪泥鴻爪的呈現。

 

 

 

籌備海關博物館或該館成立後,經常從書本或專業人士口中接受到新而有用的知識和建議,有天來了一位嫁給美國人的台灣女孩,她提及美國紐約移民博物館大廳放了一大堆皮廂,突顯移民的特質。

 

 

 

常人心目中的公園,應該是綠草如茵,樹林遍地,蟲鳴鳥叫的地方,客家主題公園的樹種眾多,生態相對豐富。平日行走江湖,篤信「就長遠來說,歷史、文化沒有是非對錯,也沒有優勝劣敗,有的只是觀點不同。」,因而以台北散步者自居,看得過去的就看,看不過去的就擦身而過。惟觀察重點偏重德儒歌德:「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或建築是都市的靈魂做為焦點,漫步台北市客家主題公園,探索其源由和創作者獨特的思維或寓意,有股享受新知的喜悅。

 

 

 

客家主題公園大門在汀州路,自大門進去,兩旁是陳列室和辦公室,辦公室旁有23棵鳳凰樹,觀察其排列整齊和生長情形,應非原生樹種,移植時,為什麼選用鳳鳳樹?為什麼是23棵?

 

 

 

鳳鳯樹後的第一個客家傳統建築是敬字亭。敬字亭又稱聖蹟亭,早年遍布台灣的書院(清領時期台灣建有六十座書院),台北市客家藝文活動中心前也有一座仿龍潭聖跡亭的敬字亭,看來古樸,叫人好不喜歡。傳統知識份子重視敬字亭的存在,近年,客家鄉親視設敬字亭為其傳統,殊不論起源在那裏或是那位大師的說法,敬字亭佇位在客家主題公園,似在突顯客家人對知識的重視,若和耕牛、梯田、水車合併在一起探討,也有強調客家先民耕讀傳家的寓意。

 

 

 

八角涼亭和大部分公園的涼亭類似,大部分客家鄉親早年居住的地方是農村,那裏沒有,也不必設涼亭。夏天天氣炎熱,中午時分,在樹蔭底下乘涼或午睡片刻,是人生一大樂事。

 

 

 

水牛體格粗壯,大部分呈灰黑色,因為皮厚,汗腺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故命名水牛,是台灣農民耕種的主力,在台灣墾拓史占有重要地位。距離八角涼亭最近的銅雕是兩頭牛的牛雕,小牛跟在母牛身旁,前面有位牽著繩索的牧童,究竟是牽牛出去餵草還是要回家?就其表情觀察,牛好像有自己的想法,就經驗論,牛是忠心又認命的,藝術家用這種方式表達,應該有他特別的寓意,至於一般觀眾,大概只能各自解讀罷。

 

 

 

三個小朋友跪在土堆灌水抓小蟲的玩耍,不論動作或表情都極為傳神和有趣,對都市的孩子來說,那是另類玩法。

 

 

 

小朋友玩耍銅雕旁有座人工幫浦的抽水筒,只要稍加使力,就可以汲取井水,可以做為清洗祭拜土地公的水果或清潔雙手之用,也供遊客洗手、擦臉,不論大人或小孩,對水的興趣始終濃厚,加上懷舊情懷,是拍照的好景點。

 

 

 

水車是梯田灌溉的重要設施,早期,農家使用的水車結構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置一小輪軸,其前端有一大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轉動拐木,使前輪軸轉動,帶動槽內的串聯帶狀板葉(木鏈條)刮水而上,不斷抽水到地勢較高的田地,因木鏈的形狀似龍骨,故又稱龍骨水車。龍骨水車發明於三國時代,動力是人力,農民為了養家活口,確保農作物的生長,再辛苦也要踩下去,倘遇到久旱不雨,全家人24小時輪流踩水車,將水一桶一桶的送到田裏,速度雖然緩慢,但認真和執著的精神,卻是每位成功者需要具備的條件。台北市客家主題公園的水車屬於水車的改良版,有流水筒車的形態,動力為馬達,插上電就可以運轉,設備和傳統人力水車不同,旁邊是水溝和生態池,裝飾多於實用,但意思已經表達到了。

 

 

 

福德祠

 

水車和人工幫浦筒間是福德祠。土地公信仰遍及華人世界,因為土地公具有生殖神的性質,而被視為財神,從其頭戴員外帽,身穿員外服可見一般。傳統社會以農業為主,農曆初一、十五,農作物開工、完工,或生畜販售後都要拜土地公,不論農物或植物的生長,都希望土地公保佑長得快些,生得多些,藉以提升產值;工商社會對土地公的信仰依然,農曆初二、十六作牙,拜的也是土地公,希望提升產品的良率,客人優質。因為土地公笑口常開,有求必應,受到大家的喜愛,客家鄉親也和國人一樣崇拜土地公。

 

 

 

梯田

 

福德祠和水車旁的梯田是客家主題公園重要的客家意像之一。傳統梯田依山而建,屬分層的丘陵種植區,採用人工或管道輸送水源,分層保護水土,避免灌溉用水快速自地表流失。因為利用梯田種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隨著人口外移和老化,台灣各地的梯田因為缺乏照顧,致丘陵地帶的植被破壞,而今的梯田耕作泰半成為觀光景點。客家主題公園也以觀光為目的製作梯田,種有水稻和蔬菜,志工製作稻草人置於梯田的田埂,增添幾許農村的傳統風味。

 

 

 

小橋流水是江南庭園必不可少的設備,水溝和生態園區上有座木製拱橋,可以瀏覽主題公園的各個景點,也可以遠眺其他地方的山光水色,給人心曠神怡的感動是必然的。

 

 

 

台北市客家主題公園靠師大路的路樹是美人樹,希望每個到公園的朋友,出來時的心情都是美美的。

 

 

 邱榮舉卸任國立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    葉倫會0910161747 

台北的客家鄉親在19888月,即新埔義民廟建廟兩百週年,恭請義民爺到台北,舉行台北客家義民祭,因為受到客家鄉親的支持,經由傳統和創新,迄今,不但台北市每年仍然敲鑼打鼓的舉辦義民祭典,新北市亦自1988年起舉行客家文化節,其活動則以義民祭典為主軸,雙北市的客家義民祭典正為客家文化傳承做出了積極貢獻,這種由傳統民俗和民間信仰產生的力量,達成了小兵立大功的效果。同年1228日,客家鄉親在台北市舉行「還我母語運動大遊行」,總領隊是國立台灣大學邱榮舉教授,什麼原因,什麼力量,讓這位剛獲博士學位,剛擔任國立台灣大學副教授的年輕學者,有勇氣衝撞仍然具有威權遺威的統治當局。

 

 

 

1987年,邱榮舉獲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他讀研究所時,晚上擔任《中國時報》國內政治發展研究員,有機會閱讀社會大眾不容易看到的國內外訊息,發現社會縱使再進步,依舊有些不公不義的角落,期待有心人的發掘和施予援手,開啟他關心社會發展暨關懷弱勢的思維,而台灣原住民在有限資源下,卻能創辦紀錄、傳承原住民文化的《高山青雜誌》,舉行「還我土地運動」,大聲的向統治當局吶喊,每項都成為傳承和保留原住民文化的種子;反觀客家族群,在那個時代,幾乎毫無動靜,讓年輕又具備熱忱的他好不著急。若有的話,徐傍興醫師以徐外科醫院盈餘贊助客家活動,暨推動全國性的棒球運動,徐傍興、徐旦鄰父子的大器和執著,每項都帶給他衝擊,因此和一群熱情的鄉親一起站在台北街頭,為客家母語的存續,大聲的說出客家人的需要和解決問題的方向。

 

 

 

研究生時期,邱榮舉被選為國立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主席,在校際和社會交流過程,有機會在學術的象牙塔外,窺見校外的花花世界,因而跨進關懷社會的領域,無黨籍的黃石城參選彰化縣長時,他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同學跑到彰化,義務協助其競選事宜,並獲當選且連任,邱榮舉在這兩次戰役中,將學術理論運用到實務,也從實務領悟到學術理論的妙用。

 

 

 

開啟邱榮舉關心客家事務的勇氣,是許信良參選桃園縣長投票時發生的中壢事件,出身中壢的邱榮舉,從中壢事件,看到威權統治者難看的吃相,清醒的領悟到,權力是爭取來的,不可能依賴施捨,翻開台灣四百年史,客家人的人數雖然占有一定比例,但在歷史的大洪爐中,卻微不足道,顯然是因為客家先民面對歷史轉變的時候,因為缺乏史觀,認知相對有限,致不敢據理力爭,因而缺乏詮釋客家人認真打拚的影響力,他有見於此,遂毅然決定,找尋志同道合的客家鄉親發起創辦客家風雲雜誌,並且投入編務,和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鄉親一起打拚,希望透過民主運動影響社會發展,開闢客家人的發聲管道和找到客家文化傳承的方向。

 

 

 

在台灣大學任教職期間,先後擔任法學院副院長、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客家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不論從事研究、教學或行政職,都孜孜矻矻,全力以赴,但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卻是2006年成立的客家研究中心,雖然沒有什麼資源,遇到的困難更是不勝枚舉,卻享受到客家鄉親給予支持的熱忱,如溫送珍、黃鵬海、趙永茂、葉德雲等。他廣結善緣,無怨無悔的向前行,致力結合產業界、官方、學界和社團,將其凝聚在義民精神暨學術自由的光環下,提供優質的客家政策,為《客家基本法》注入有用的元素,甚至希望比照先進國家,在憲法層次找到多元族群共治的平衡點。20127月,他將棒子交給更優秀的客家籍教授彭文正,高興有人接棒的心情是輕鬆的,當然也要給新主任期許,「希望彭教授做得比我好、比我棒。」,從他的嘴巴緩緩的說出來。邱教授已於2012731日卸任擔任六年的國立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主任之職,但於次日,接任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仍然可以繼續為台灣與客家發展打拼,發揮其影響力。

 

 

 

2011年,美國台灣客家文化基金會、北美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北美客家台灣語文基金會、客家雜誌社等,以邱榮舉不遺力的維護暨推動傳統客家文化,貢獻卓著,特別頒給他「2011年客家台灣文化獎」,對這位客家政策的領頭羊,當之無愧的是:實至名歸

 

 

從客家里長探索客家人在新北市留下的雪泥鴻爪    葉倫會0910161747

一般人會認為里長源自我國的保甲制度。事實上,台灣自有政府以來,就有保甲制度,鄭成功父子時期,「里有社,十戶為牌,牌有長;十牌為甲,甲有首;十甲為保,保有長,理戶籍之事。」;清康熙年間的保甲編制,採二級制。乾隆以後,採三級制:十家為一牌,設牌頭(牌長或牌首);十牌為一甲,設甲長(甲頭或甲長首);十甲為一保,設保正(保長)。藉以維持地方治安及編造戶口,並稽查街庄內外之人,使十家互相監視,檢舉犯罪,如違反規定,即給予連坐處分。

 

日治時期的保甲條例,規定十戶為甲,十甲為保,甲置甲長,保置保正,甲長由甲內各戶選舉,保正由全保各戶選舉,經地方長官認可後出任,任期二年,均為無給的名譽職。保甲的主要任務在治安方面,且規定保甲的居民負連坐責任,使其互相監視。具體工作包括:調查戶口、監視出入者、警戒風水火災、搜查土匪、戒除吸食鴉片、預防傳染病、修橋舖路、義務勞動、預防蟲害等。1934年,保長和甲長未經選舉產生,台灣有5,383個保,51,542個甲,保正須經州知事認准,甲長經郡守認准,受警察指揮。1945617日,台灣總督府鑑於警察機關對治安的維護已經能夠充分掌握,廢止保甲制度。

 

現行里長制度的主要特色是里長由民選產生,但須受區長指揮暨監督,並無獨立決策的權力,里幹事隸屬區公所,僅能給予里長部分事務性的協助。新北市升格後,鄉鎮市改制為區,有很多事務是第一次,與基層關係密切的里長,其職務有如土地公一樣,每天面對大小事務極為繁雜,若能扮演潤滑劑的角色,做好第一線的服務工作,像做功德一樣,協助政府做好施政工作,甚至提升其品質。

 

新北市政府成立時,29個區設有1,032個里,1032位里長(國民黨355人、民進黨25人、中華統一促進黨1人、無黨籍651)和市長同時就職。這些民選的里長,不論出身在何處,能夠高票當選,首要條件是健康的身體,高度的服務熱忱,讓里民感受到他的服務績效,每位都有很多把刷子,而且卧虎藏龍,男、女、老、少都有。隨著人民對服務品質的要求,里長的水準也水漲船高,就教育程度論,碩士9人、大專159人、高中399人、其他465人;男性873人、女性159人。

 

雖然客家鄉親很早就到台灣墾拓,因為清朝康熙年間的禁止渡台令,至客家鄉親成為自我壓抑的隱性族群,鮮少參與政治活動。清乾隆、嘉慶年間,客家先民已經在新北市墾拓,而且卓著績效,如新莊老街就保留許多客家先民在當地活動的痕跡,二級古蹟廣福宮如此,新莊慈佑宮、關帝廟亦復如此,甚至位於泰山區的北台灣第一家書院-明志書院,都是汀州客家人胡焯猶捐資興學的代表作,這些故事卻因閩客械鬥,客家人遷移到桃竹苗地區,而逐漸被疏忽,致客家先民在新北市的努力,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部分留在當地討生活的客家先民,為了生活,泰半變成福佬客,後代幾乎不會講客家話,若非近年社會尊重多元文化,透過訪查,讓隱性的客家人勇敢的站出來,如客家人比率最高的三芝區,大部分客家人是第一代移民。

 

新北市1,032位里長中,有43位屬客家籍,分別位於三芝、三重、三峽、土城、中和、五股、永和、汐止、林口、板橋、泰山、烏來、深坑、新店、新莊暨樹林等16個區,雖然有面積最大的烏來區,人口最多的板橋區,人口次多的中和區、新莊區,但仍有十三區沒有客家人擔任里長。新北市民的結構,以島內二、三次移民居多,為了適應新故鄉的生活條件,居民溝通以國語和閩南語為主,故這些客家里長除了母親教導的客家話外,說流利的國語和閩南話是他們的基本配備,但也有幾位土生土長,因為欠缺客語環境,致不會說客家話,惟客家委員會依客家基本法,認定其為客家人。

 

依客委會的資料,新北市現有客家人約六十萬,僅次於桃園縣的客家人口數,大部分是島內二次移民的客家鄉親,其中又以來自桃竹苗地區為主。客家鄉親散布在新北市29個區,他們在各行各業中,都有傑出的成就,但大抵默默耕耘,鮮少站出來表彰個人的成就,或強調自己是客家人者。但他們為新北市留下的汗水,終將滴入泥土,結出芬芳的果實。筆者曾在烏來看到客家鄉親,為了傳承客家文化和語言,每星期固定聚集,一起學習客家歌謠,唱出包含原住民歌舞元素的客家歌聲,臉上的眼淚竟不聽使喚的悄悄流下來。

 

十六個區中,依據史料,早年即有第一代客家移民的區有三芝、新莊、五股、泰山、林口、新店、中和、三峽、土城、樹林,因為分類械鬥,因為明哲保身成為方言島的福佬客,至於其他區,縱使有客家移民,因為沒有留下文獻而未能找到。僅三芝區保留有許多鄉親,發掘自己是客家人外,淡水河兩岸,仍有許多地方保有客家人活動的痕跡,最多者應是淡水河西岸的新莊老街,或淡水的鄞山寺,除鄞山寺管理階層認為自己是汀州客家人外,其他地方,因為後代管理者不會說客家話,而與客家鄉親出現一些隔閡,反而需要仰賴學者的研究報告,才能確定他們源自客家。而在有客家里長的十六個區中,我們找到客家尊崇的敬字亭有四座,分別位於泰山區明志書院、新莊區新莊文昌祠、板橋區林本源花園、樹林區潭底公園,現有資料無法證明四座敬字亭和客家人的淵源有多深,但透過資料的出土,倘有學者、專家願意做深入的探索或研究,對這幾座先人留下的建築,具有正面功能。

 

承義民爺保佑,有機會認識四十三位客家里長,因而看到他們勇敢站出來服務鄉親的胸懷,為社會創造出光點。有理由相信,客家人應該跳脫早期默默耕耘的處世方針,事業有成後,要勇敢的站出來,視服務為至高無上的人生取向,甚至在多元文化的社會,把服務社會做為職業選項之一,為新北市美好的明天奉獻心力,擴大自己的事功外,也提升客家鄉親的影響力。

 

 

建築最多國民學校和教室的吳餘宣(1938~)  葉倫會0910161747

吳餘宣桃園縣八德市人,生於1938年。日治時期,父親在中壢市販售布匹,盈餘買的土地在台灣光復後,歷經三七五減租和耕者有其田政策,大部分被放領給佃農,家道因而中落。

 

國小就讀住家附近的霄裡國小,五、六年級的導師邱玉語和林鍾隆分別畢業於台北師範和台北女子師範。林鍾隆是六年級的導師,他免費為準備升學的同學補習,課後輔導到十時左右,晚上就和老師擠在宿舍一角睡覺。

 

初中考上私立義民中學,每學期學費新台幣400元,相當一千斤稻穀,每天自住家到學校步行上下學,來回需要3小時,早上630分出發,回到家通常已經太陽西下了。但班上同學幾乎都屬菁英,讀書氣氛濃郁,畢業時,有27位同學考上省立台北工專,六位考上省立台北師範,因為家境關係,就讀台北師範。

 

台北師範師資優秀,教國文的曹先錕老師北京大學畢業後留學日本,教學時勉勵同學效法古聖先賢,做個規規矩矩、堂堂正正的人,成為社會的楷模;教育概論老師鄒季婉鼓勵同學參加高普考試,因而廣泛閱教育理論的書籍,對其擔任校長期間的辦學有很大的啟迪作用。課餘時間到學校圖書館借閱世界文學名著和中國古典小說,養成閱讀習慣,也培養出條理分明的思維,撰寫的公文或報告除了文字流暢外,也抓住要點,不論在長官面前的簡報或爭取資源,具備事半功倍的成效。

 

1957年,自台北師範畢業,為了心儀對象,申請分發至基隆市,派八斗國小,月薪新台幣380元,學校採包班制,國語、算術和常識都是他的強項,準備教材外,閱讀高普考教育行政科目教材,年,普通考試教育行政類科及格,彼時高普考為資格考,但可以提敘較高的薪水。

 

八斗國小任教兩年後,回到母校霄裡國小,擔任高年級科任老師,教國語、算術和常識,每年三十幾位升學學生,考上省立桃園中學和省立中壢中學者有六人,教學績效獲得校長和上級長官的肯定,此外,他亦獲全縣作文和注音比賽第二名,因而被指派擔任桃園縣國語教案編寫和教學觀摩老師。1963年,高考教育行政類科及格,薪水再度獲得提敘。

 

1966年,以高考及格資格擔任陸軍預官,派金門連營務官,開始接觸行政工作,營務官需要到各單位接洽公務,有機會遊遍整個金門,對戰地生態極為了解。退伍後,派中壢山東國小教導主任,四個月後,改派大溪圓樹林國小教導主任。1968年,好友廖松彥寄給他大學夜間部聯召簡章,考上文化大學法律系,姚瑞光教授的民法物權篇是他的強項。

 

台灣省教育廳為提升學校教學品質,1971年,徵選具高考教育行政類科及格人員擔任督學,吳餘宣獲選並派台北縣教育局督學,督導各校教學事宜,讓他直接接觸學校環境和教學情形。1974年,獲邵恩新縣長拔擢為教育局國教課課長,負責學校校地徵收,學校暨教室增建事宜。

 

就任國教課長時,台北縣人口兩百萬,八年後卸任,人口成長至三百餘萬,教育需求亦快速成長,教育預算約占縣府預算的一半。國小由一百五十餘所增加三十餘所為一百八十餘所,增建教室兩萬間。法律系的背景,讓依法行政達到極致,縱使在高度通貨膨脹威脅下,吳餘宣總是在第一時間達成使命並防患未然,為長官分憂解勞。建築工程向來被公教人員所畏懼,為確保經辦人員和校長權益,他為徵收校地、建教室等建立標準作業方式,讓行政人員、建商和學校都成為贏家。只要校地許可,即在校內建校長宿舍,他擔任校長期間,以校為家是他堅持的項目。

 

為因應新莊地區人口快速成長,任國教課課長最後一年,奉派兼任新莊福營國中籌備主任,1981年,擔任福營國中校長,採走動式管理,對老師恩威並施,以鼓勵方式凝聚其向心力,要求老師務必達成教學目標,惟對不適任、喜歡興訴或誣告者,若有實證就不予續聘,校風為之丕變。至其離任時,班級數近百。這段期間,他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讀四十學分班,林清江教授鼓勵大家要終身運動、學習和反省的提示,讓他終身奉行,也認為受益良多。

 

1988年,派江翠國中校長,該校校地是該縣第二大,有一百三十餘班,設有資優班、舞蹈班、啟智班,師資和學生素質都是縣內數一數二。吳餘宣住在校長宿舍,以校為家,積極為學生爭取較佳學習環境外,結合不同專長領域老師,經由團隊合作,連續三年獲得科學展覽生物科全縣特優,過關斬將的在全國國中科學展覽再度得魁。

 

1993年,調派汐止秀峰國中校長,鑑於教室老舊,運用其人脤和高人一等的說帖,爭取到一億多元改建舊校舍,也爭取一億元興建圖書館(卸任後由新任校長執行)。注重均衡發展,五育並重的教學口碑,爭取到汐止鎮公所輔助數百萬元,凡國小前五名優秀學生就讀秀峰國中者,給予免收學費的獎勵,提升學生素質,致班級數快速成長。此外,成立壘球隊,獲全國比賽冠軍,並應邀到北京參加友誼賽。

 

吳餘宣計擔任四所國中校長,最後一任是新莊中平國中,這是新設學校,接任時,校舍新穎,但美化不足,他聘請園藝專家,爭取近千萬元經費,從事美化和綠化,而今,中平國中被視為新北市最美麗的校園之一。爭取家長會支持,購買音樂班學生需要的樂器和設備,讓附近國小音樂班的學生就近升學,提升整體學生素質。2001年,吳餘宣在中平國中卸下校長職務,劃下44年教育生涯的完美句點。

 

退休後,秉承「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繼續學生時代養成的閱讀習慣,帶太太遊遍五大洲外,參與退休教職員或校長聯誼會,經常和曾協助他的家長會會長聯誼,合資捐款幫助弱學生,享受施比受有福」的喜悅

 

 

 

五育並重的張盛凱校長(1945~)

 

張盛凱苗栗銅鑼人,生於1945年,父親張良任職新竹貨運,從小移居新竹市,國小一年級讀需步行三十分鐘才能到校的新竹國小;二年級時,因學區劃分,改讀東園國小,最初在東門國小借讀,教室是日式建築,彼時因教室不足,採二部制教學,張盛凱的上課時間以下午為主,因而很少吃到學生時代夢寐以求的便當。

 張盛凱校長(2013.1.27)IMG_7890  

 

 

國小五年級數學老師王澄水以按部就班的方式指導學生演算,計算時,數字和符號需排列整齊,增加做對的比率,讓他成為算術高手。可以到操場發揮體能的體育課則是他的最愛。

 

 

 

未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以前,新竹市曾被台灣省教育廳指定試辦國小畢業學生免試升學區域,張盛凱恭逢其盛的成為最後一年的白老鼠,初中就讀新竹工業中學,學到許多工廠的實作知識,原來準備畢業後即投入職場,畢業典禮後,新竹商職畢業的國小同學李啟塤邀他報考師範學校,考試科目分別是國文、數學、自然和社會,報名後,找出哥哥準備升學的參考書,因為國小算術奠下的基礎,數學內的算術、代數和幾何都是他的強項,數學獲得幾乎滿分的成績,致榜單出現張盛凱的名字時,連家人都覺得意外。

 

 

 

師範學校採公費制度,新竹師範男生三班,女生一班,學生素質優秀是特色,家境清寒者也占很高的比例。學生一律住校,11位同學睡9個塌塌米;學校為確保學生權益,每天由兩位學生輪流到廚房擔任監廚。鄭秉禮訓導主任和教國語的王淑華老師是夫妻,常邀學生到他們家打牙祭,鼓勵學生熟讀課文,日後一定會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這些話句句都印證在日後的生活體驗。參加足球校隊,偶像是李惠堂,透過足球刊物認識偶像,也享受踢足球的快樂。李澤藩老師的美術課深受學生的歡迎,他講得詳細,尊重學生的創意和技巧,這份鼓勵,發掘同學的潛力,為竹師培育許多知名畫家。

 

 

 

1963年自新竹師範畢業,派新竹縣橫山鄉沙坑國小任教,月薪750元,任教三年級;三個月後改調寶山國小,距家裏較近,仍然住在學校宿舍,擔任五、六年級的科任老師。

 

 

 

1964年,調竹北市豐田國小,每天騎腳踏車上下班,豐田國小鄰近新竹空軍基地,雖然噪音吵人,但校風純樸,老師們積極參與校務,幾個看似無縳雞之力的老師,用克難方式鋪好校園簡陋的水泥步道;每天和學生一起清理學校環境,學期初還要將上學經過發酵的垃圾送給鄰近居民做堆肥。下課後,帶班上孩子到鳳山溪認識野生動植物,釣魚抓蝦最受學生歡迎。也常和老師一起打乒乓球,甚至組團和附近學校老師舉行友誼賽。

 

 

 

1966年,服役海軍,訓練中心的同袍來自社會各階層,常幫不識字者寫家書或情書,請其寫信向袍不善表達,向父母要錢的口吻是錢、錢、錢,他了解情況後先向其父母請安,再委婉的說出需要錢的原因;代寫情書的部分,當然是浪慢氣息布滿信紙。結訓後派測量局製作海圖,學到和海洋有關的新知。海圖是船泊航行的重要參考資料,不容絲毫差錯,繪製時,需全神貫注。早年教學時,常引用燈塔的故事做為鼓勵孩童勵志,因為測量海圖,知道燈塔是發射引導正確航道的閃光,並非原來誤以為似陽光或月光般照亮整個大海。

 

 

 

1969年,回到豐田國小任教,教書、打桌球,帶孩子到附近的觀音山或鳳山溪玩耍外,也準備大學夜間部聯考。1971年考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為了能準時到校上課,請調湖口鄉的新湖國小,放學後,坐火車到台北師範大學上課,下課後回到新竹火車站的時間是凌晨1250分。

 

 

 

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時,師事吳璵、王更生、李鍌…..等名師,體會名家筆下文字的典雅和優美,了解歷史典章制度的重要,擔任三年級和五年級班長,不論待人接物或學習態度,都獲得師長的肯定。

 

 

 

大學一年級時,台北市首次以甄選方式開放外縣市教師申請調校服務,張盛凱被派到長春國小,校長吳州柏的辦學理念是培育品格健全和強健體魄的學生,重視五藝並重的教學方式,張盛凱和幾位年齡相仿的老師,如張啟隆、陳世昌、賴廷生、劉明川、曾文錄、黃裕城、王茂男等一面在大學進修,一面配合校長的要求全力以赴,後來且先後擔任校長,被傳為杏壇佳話。張盛凱負責排球訓練,他以土法鍊鋼,參考專業書籍暨觀摩友隊練習,除大年初一和初二外,幾乎全年無休,這份用心,讓他訓練的女生排球隊獲得中華盃冠軍,獲獎固然欣喜,惟對國內體育大環境不盡如人意,體育選手受限運動年齡,擁有再好的球技,都無法賴以維生,受訪時談及此事,仍然有幾許遺憾。

 

 

 

1981年,隨吳州柏校長到西園國小,擔任訓導主任、總務主任。台北市國小校長採甄選制,凡基分符合規定者,可以報名,經筆試暨口試通過者,即予派用。1981年,獲派關渡國小校長,各級幹部和老師年輕、認真、有活力,教學績效良好,口碑很快散播出去,讓原來越區到北投國小就讀的學生回流。

 

 

 

1990年派興隆國小校長,附近學校眾多,一公里內有六所小學,大部分又屬新設校園,環境優雅,學校與學校間出現既競爭又合作的有趣現象。因為生育率降低,國小開始減班,校長要面對老師調校的窘境,所幸有家長會的支持,校務如常運作。

 

 

 

士林國小校長是張盛凱教職生涯最後一站,該校是台灣第一所國民小學,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特色,校長只需調和鼎鼐即可。1997年就任時,學校剛辦好慶祝建校百年校慶,每天早晚巡視校園,巡堂,服務老師、學生外,也常接受媒體或學者、專家的訪談。2002年,因另有生涯規劃,申請提前退休。

 

 

 

自教育界退休後,打球仍然是最愛,旅行和含飴弄孫則是快樂的泉源。宗親見其學識淵博,待人和氣,是張家有學問的人,決議請其編製苗栗銅鑼灣宏全派下張(張廖)家族族諎的後續工作。(2013.1.28)

 

祭祖花絮-旺旺居春節送暖     葉倫會0910161747

兒時,外公大年初一也到田裏耕作,他是默默為土地奉獻的好人,印象雖然不深,卻無法忘懷他慈愛的身影,也記得他的名字叫陳書勤。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自己也過著全年無休的日子。

 IMG_7926  

兒子自20129月投入職場,和他閒聊時,認為其在職場四個多月的成長超越大學期間的學習過程.趁其輪休,父子兩人先回桃園縣新屋鄉葉五美公祖祠,提早過年祭祖。平日應邀演講或導覽,介紹神明時,屢屢和大家分享祭祖的觀念和重要,即祖先是少數不計較是否還願的神祇。承好友詹益東校長載我們到新屋,再請二哥開車載到祖祠(兒時俗稱公廳),中午和二哥、二嫂暨其放寒假的孫女和姊姊暨姊夫一起品嚐屬於新屋的客家料理,享受另類的天倫樂。

 IMG_7915

詹益東是台北市的傑出校長,擔任西湖國中或大直高中校長期間,除了有傲人的辦學績效暨升學率外,也經由詹氏教學法培育出狀元。離開公職,不論擔任台北景文高中或桃園大興高中校長,都將學校治理得井井有條。

 IMG_7920

詹益東自校長職位退休後,歸隱田園,將祖產建圖書館、公園、水池、不設圍牆是特色,希望每個經過的人都能夠享受這位教育家的風範,他回故鄉後,默默為移風易俗做了許多努力,對當地民風產生了相當程度的質變,如中秋節舉辦聯歡晚會,讓早年一起生活的兒時玩伴或其家人,享受到獨樂樂不如與眾樂的樂趣。

 IMG_7918

抵達詹校長經營的旺旺居,前面是兩個比人高的充氣聖誕老公公,圖書館堆滿了白米、沙拉油、臘肉、醬油,原來是準備送該鄰居民的春節禮物,這些禮物來自團結力量大,由詹益東領銜、謝逢章、宋宏營、徐傑添、黃裕城、賴廷生、葉春梅、蕭智烈、陳芙蓉、連建鑫等十位校長、黃仁火董事長暨廖富錦、陳    兩位老師每人捐出兩千元,合資購買,準備讓旺旺居所在14鄰的居民都有一份禮物,讓他們在今年春節期間,享受到物阜民豐的喜悅。

 

二月一日一大早,詹益東就由其弟弟朱村長協助,將準備贈送居民的禮物,送到附近土地公廟祭拜,希望每位鄰居帶回經土地公加持的禮物,來年全家平安、健康外,也大賺錢。早上十時,分送禮物時,旺旺居聚集了該鄰的鄉親,大家寒暄問好,廖運景老師寫春聯,夫人彈古箏,收音機播送詹校長日前到客家寶島電台選購的客家經典歌曲,吃糍粑。

 

寫這篇短文時,腦海浮起最多的想法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非本科出身的傑出校長徐傑添(1947~)      葉倫會0910161747

 

徐傑添桃園縣新屋鄉人,生於1947年,家住社子溪畔,母親四十幾歲才生他,故從小倍受竉愛。國小三年級,母親仙逝,因為個性乖巧,深得四個姊姊的喜愛,讓他的成長過程依然享有「母愛」的關懷,這份好的「女人緣」,甚至與葉紹英結婚後,仍然享受到滿滿的照顧。

 

 徐傑添、葉紹夫婦(2013.2.12)IMG_7978  

 

小學就讀永安國小,和大部分同學一樣,需步行近半小時路程到學校上課,國小四年級時,姜仁役老師做家庭訪問,訪談間,了解老師和母親是遠房親戚,關愛的眼神,提升他的學習意願;五年級,曾國斌老師曾教過她三姊徐好妹,以姊姊成績優異,説他是可造之才,這份鼓勵,再度激起他的讀書意願,學業成績越來越好。

 

 徐傑添(2013.2.12)IMG_7980

 

家中有五甲多水田,養三頭牛,請兩個長工,農忙時節亟需人力,不論讀初中或高中,寒暑假或例假日,都要幫忙農事,直到初中三年級,為參加升高中輔導課,借住大姊徐恩妹家,才體會到學生生活的樂趣。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以高分考上省立武陵高中,高一時,和同學賃屋桃園,兩人自行炊煮、洗衣。高二時,住大姊新屋的家,每天早上坐六時開往中壢的第一班車,大姊早上四點多起來為他準備早餐和中午的便當。直到文化大學畢業,生活費都來自四位姊姊輪流提供。

 

 

 

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系就讀期間,曾選修建築系課程,提升其學習領域。1968年,到金門服政戰預官役,晚上或例假日,留在連部閱讀相關資訊或報紙,接到營部長官指示,或需要填報的報表、公文,儘可能在第一時間繳交,獲得長官的好評,數次公開口頭表揚,退伍時,獲陸軍總司令部于豪章總司令頒發「傑出預官楷模」獎狀。

 

 

 

1968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教政策,缺乏國中教師,徐傑添回到母校新屋國中擔任國文和公民課老師,月薪1,850元。隨著台灣經濟起飛,中壢人口數隨著地方繁榮而成長,中壢國中亦不斷增班,19742月,該校因學生數增加,由各班撥出二至三名學生新增一班,教務主任古秀海推荐其到中壢國中擔任導師兼國文教師,與新屋國中學生比較,家長經濟條件較佳,重視教育,競爭壓力相對提高,老師需負責班級經營和教室管理。他強調五育教學,鼓勵學生參加歌唱、運動比賽,讓學生獲得尊榮感,樹立好的班風,學生畢業這年,補校訓導組長出缺,他獲長官青睞,奉派補校訓導組長,開啟在學校擔任行政工作的先河。

 

 

 

中壢地區工廠眾多,許多失學工人有感學識不足,他們在社會打滾多年後,發現學然後知不足,求學意願極高,中壢國中補校有15班。學生對可以增加生活表達能力基本功的國文課尤其喜歡,徐傑添除給予進德修業的知識和教誨外,他籌劃學期開始的迎新和畢業前的送舊感恩晚會,都獲得學生熱烈的歡迎,積極參與表演。

 

 

 

1980年,調派訓導處訓育組長,注重學生的生活管理,對適應不良的學生,帶著他們一起為校園油漆牆壁或花壇,代替校規白紙黑字的記過、申誡。擔任組長的資歷,讓他到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進修,蔡保田所長的教育研究法,讓同學就平日教學經驗研討如何與學生互動暨處理方法,徐傑添就平日的經驗做平實的分享,下學期帶太太、孩子到政大註冊時,蔡所長對他一對兒女說:「你爸爸將來會是一個好校長」,鼓勵他千萬不要讓老師失望。林邦傑教授以認真、嚴謹的態度講授教育統計,好老師和有為者亦若是的思緒在腦海激盪。

 

 

 

1986年,通過國中主任甄選,到教育廳教師研習會受訓,大部分受訓學員都以擔任校長為終極目標。不久升輔導主任。1992年,校長甄選及格,接受初中同學吳盛坤的建議,自費到卡內基學習溝通技巧,開啟他蒐集報章雜誌,或廣播的小故事,據以和老師或學生分享,這份用心,收穫是豐碩的。

 

 

 

19942月,派草漯國中校長,該校位於濱海地區,民風強悍,他學習閩南話和學生暨家長溝通。此外,有鑒於越區就學嚴重,採取治標和治本的方法,前者,電話向越區就學的家長請教原因。後者,開放圖書館,實施晚自習,由校長親自陪讀;實施第八節課後輔導,統一全校學生放學時間,俾和家長下班時間相近。辦學認真的口碑和績效很快在草漯地區傳開,1996年調凌雲國中時,學生班級增至12班。

 

 

 

凌雲國中位於龍潭鄉鬧區,學生38班,老師和幹部以客家鄉親占多數,大家對自己的故鄉有份特殊的愛,其中有主任歷經五任校長者。惟該校學生隔代教養和單親家庭頗多,致中輟生問題嚴重,徐傑添推動認輔制度,自己認養兩位輔導中輟生,加上設立許多社團,讓學生在不同領域找到發展空間。教育局王世英局長曾分別在早上640分,中午1150分暨晚上640分,三次到校視察,他都在校接待,故許多學校的興革措施都獲得局長的鼎力支持。

 

 

 

1999年,調派有85班學生的桃園國中校長,徐傑添視學校每份子是人才,接掌各校校長時,都是單槍匹馬前往就任,每天早上7時前帶著午餐和晚餐的兩個便當到校,晚上7時才離校,退休後與國中小學主任和校長儲訓班學員分享時,戲稱比較不會塞車。中午時分,帶便當到不同班級和學生一起用餐,了解學生學習情形,一天巡堂三次,到桃園國中時,請老師以書面方式提供學校應興應革的具體建議,旋整理出十餘項可以馬上解決的問題,有位老師在其劍及履及處理問題時說:「我們就需要這樣的校長」。

 

 

 

聖經說:「流汗播種的必歡呼收穫」,在教育界默默奉獻,任桃園國中校長時,逐漸開花結果,除了獲母校永安國小、新屋初中、武陵高中頒發傑出校友獎外,亦先後獲頒師鐸獎,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教學卓越團隊金質獎….等,咸謂實至名歸。

 

 

 

2007年,申請提前退休。桃園縣教育局為藉重其長才,聘為國中小校長、主任儲訓班輔導校長,督學,讓他依然為桃園縣的中小學教育貢獻所長。

 

(2012.2.13)

 

 

積極任事,樂於激勵的陳芙蓉校長(1946~)     葉倫會0910161747

 

陳芙蓉桃園縣中壢市人,生於1946年,因為父親擔任警察,幼時常隨其調動而搬家,國小先後讀東光(新竹關西)、湖口(新竹湖口)、枋寮(新竹新埔)、新埔(新竹新埔)、東勢(屏東)、萬巒(屏東萬巒)等校,常因轉學而站在講台,接受老師向同學介紹,大部分老師會加上成績很好」四個字。

 

 詹益東和陳芙蓉(2013.2.14)IMG_7981 

她是屏東女中的數學小霸王,再難的問題都難不倒這個小女孩。彼時,週記需用毛筆書寫,因為字寫得漂亮,文筆通暢,老師都給予甲的評比,這份好成績讓她寫來興緻盎然。因為有繪畫天份,寫博物課作業時,在文字外,加上插圖,屢屢獲得A++的分數,這份鼓勵,提升她對博物的興趣;地理課需畫地圖,對她而言,更是得心應手。

 

 陳芙蓉(2013.2.14)IMG_7982  

 四個妹妹,一個弟弟,全靠爸爸警察微薄的薪水,為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就讀高雄女子師範學校。高雄女師有四班普通科,一班幼稚科,學生全部住校,班上同學同住一間教室。導師蘇偉文教地理,這是她的強項,第一學期的成績單寄到家裏,老師用鉛筆註記第四名,對她是很大的激勵,了解自己是可以讀書的,學業成績由第二名而至第一名。

 

高雄女師的老師觀察入微,很快發現其長處,而她只要被鼓勵,就全力以赴,積極學習,展露過人的才華,如辯論比賽獲全校第二名、作文比賽第一名;校慶的美術特展幾乎是她的個展,林廣蔭老師提供其羅首庶校長在校長室的相片,她用臘筆畫好後,校長高興的將陳芙蓉恭繪的作品掛在校長室。

 

 

高雄女師畢業後,分發該校附屬小學凱旋國小,月薪749元,這份薪水是她和就讀高雄女中妹妹的生活費。該校老師幾乎是高雄女師最優秀的畢業生,觀摩其教學方法,採用高雄女師老師的鼓勵方法,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肯定,加上運用其美術天份,用鋼板製作圖文並茂的補充教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教凱旋國小三年後,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童軍科,該科同學一半來自師範生保送,一半來自大學聯考。課程和日常生活習習相關,劉彥教授指導的露營,充實教科書沒教的項目,她學習到做好事情,不但老師要完全了解,同時要讓學生能夠領悟其間的道理,一點都馬虎不得,才能臻於至善,養成她不斷進修和一絲不苟的做事態度。任教大理國中時,首先回母校修完學分,獲學士學位;擔任忠孝國中校長時,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學分班,進修較高深的學術新知。

 

 

彼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各系畢業前三名,可以申請任教台北市國中,遂應聘大理國中並擔任管理組長,梁素霞校長是知名的教育家,她辦學認真,注重身教,大理國中是附近國小畢業女生心目中的明星國中,校長希望培育孩子成為似北一女中的優秀學生,生活教育規範比照北一女中的標準,頭髮需在耳肩上1公分,倘超過,學生時代,常幫弟妹剪頭髮的陳芙蓉即親自為其整修儀容,因為態度溫和,而且修得比美容院漂亮,獲得學生的尊敬,但由管理組長操刀總是不好,要她修剪的學生越來越少。一年後任訓育組長,再四年,升訓導主任,常率校隊參加校際比賽,因而學習一口標準的閩南話。五育是她學生時期的強項,帶起學生來,自然得心應手,比賽成績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任瑠公國中教務主任時,因故回大理國中,一群學生站在川堂向她揮手致意,這不是一般訓導主任能夠享受的禮遇。

 

 

梁校長高升景美女中校長時,她應聘到剛創校的瑠公國中擔任教務主任,運用圖表製作學生段考成績統計圖,督促各科老師認真教學,讓瑠公國中首屆畢業生就展現亮麗的成績。旋被梁素霞校長邀請到景美女中擔任訓育組長兼三民主義老師,陳芙蓉教導學生做申論題的技巧,致其任教學生獲得大學聯考三民主義最高分的殊榮。

 

 

任教景美女中時,參加台北市國中校長儲訓,因為成績名列前茅,獲挑選出缺學校的資格,她先後到相關學校參觀,選擇川堂很高的忠孝國中,這年她41歲,到校巡視學校環境,發現這是一個展現教育理念的好地方。首先實施綠美化政策,邀請專家為操場鋪上草皮,移植樹木,當操場綠草如茵時,帶學生一起算有幾隻小鳥,數木棉樹究竟開了幾朵花;運用平日做家事的經驗,親自示範打掃廁所,清除自來水糟馬賽克間的污垢,再運用資源,請工友將教室重新油漆,讓學生在乾淨、清新的環境上課,屢屢獲得全市國中緣美化比賽第一名。雖然附近商圈外移,居民數有下降趨勢,因為辦學績效獲得肯定,學生班級數不減反增。鼓勵和激勵是她最常用的方法,揚善於公堂,隱惡於私室則是她的習慣。

 

 

早期,學生需穿制服上課,體育課時再換體育服。她為學生設計舒服又美麗的體育服,形式男女有別,年級也不一樣,開國中生穿體育服上課的先河。平日邀請各班同學到校長室喝茶(合作社提供飲料)聊天,和學生交心,若有問題即時幫其解決。畢業典禮時,由各班推出代表,採詩歌朗誦方式致答詞和歡送詞;由學校合作社出資,送每位學生裝滿禮物的背包乙個,寓意滿載而歸。

 

在忠孝國中七年半,調到明德國中,學生三千餘人,八十幾班,校地相對擁擠。五育均衡是她的理想,支持用推甄取代聯考進入高中的入學方式;學生上課穿著體育服即可,減輕家長負擔;強化生活教育,首開畢業典禮以晚會形式舉行,畢業前,送學生舉行「赤子心、公德心和感謝心」三顆心,不少學生參加聯考或推甄作文,從三顆心發揮而獲取高分;推動奉獻教育三十幾年的績效陸續讓她獲得應有的殊榮,師鐸獎。見好就收,加上母親年事已老,55歲這年,她服務教育界37年,申請提前退休,照顧年邁的老媽媽外,享受旅行、含飴弄孫的快樂。

 (2013.2.15)

 

 

以學校尊榮為念的賴廷生校長(1943~)

 

賴廷生苗栗卓蘭人,生於1942年,父母親分別是養子和養女,而父親又是被母親招贅,開墾山坡地種植香茅草,或大安溪的河川地種稻子,有九個兄弟,四歲時,因為叔叔無子嗣,而過繼為養子。

 

 IMG_8074  

 

颱風過境後,叔叔的房子被吹毀,父親要叔叔搬去一起住,他又和兄弟們打成一片,連讀書的學費,大部分都由父親支付。8歲才讀卓蘭國小,三年級老師高淑雲住在學校宿舍,見他的便當沒有菜,要他到其宿舍陪她吃飯,這份愛心,賴廷生始終不曾忘記。卓蘭國小有六班畢業班,兩班升學班,其他班級學生畢業後即直接進入職場,葉鎮浪老師特別到他家,希望他父親和叔叔能讓其繼續升學,因而考上卓蘭初中。

 

 IMG_8076

 

卓蘭初中就讀時,學到許多園藝和農藝知識,常和讀高中的鄰居黃筆坤一起運動、讀書,田徑外,不論籃球、鉛球或單槓都是他的強項,作文比賽常常得獎,也拿到國文獎學金,是學校的全能學生。畢業時以全校第一名成績,保送新竹師範。

 

 

1959年,台灣發生八七水災,卓蘭對外聯絡道路幾乎全毀,到新竹師範報到這天早上,哥哥凌晨時分,拿著手電筒爬山越嶺帶他到大湖坐苗栗客運到苗栗,轉火車到新竹,他第一次坐火車,也第一次看到大海,心情是興奮的。班上同學一起住宿,臭蟲特多,雖然學校噴灑DDT,但臭蟲大軍很快又回來,寒暑假回家,需將衣物在庭院曝曬,待臭蟲死掉才能夠搬進家裏。

 

新竹師範早先有個傳統,學年成績學業、體育和操行三項都80分以上的學生,可以坐直升機遶新竹市區上空一圈。賴廷生是籃球校隊,跳高和各項運動項目都很行,但拿到這項資格時,這個制度卻因故被廢,免不了有幾許扼腕。三年級時,班上有位同學在週記表達的意思觸怒校長,他震怒之餘,準備將其退學,班上同學列隊在校長宿舍跑步,高喊:「跌下去,爬起來;為正義,奮鬥!」,但同學們為了保護班長,不要他參加,賴廷生在宿舍看同學跑步、喊口號,雖然沒有在場,心裏卻和大家在一起。

 

導師唐奇祥教地理,教學認真外,更富愛心,班上43位同學,他親到每位同學的家裏做過家庭訪問,即使學生畢業了,若寄給他紅白喜帖,一定出席並送禮。竹師背誦古今文選的規定,讓學生走出校門後,不論教學或參加考試,都獲益良多,如參加1970年大學夜間部聯考,國文88分,據稱是該科狀元。 唐奇祥老師規定上課需畫地圖,讓學生任教時,個個都是製作壁報的高手,服役期間,就曾參加壁報比賽獲獎。讀師範時,叔叔常以賴廷生讀書需錢的名義向親友借貸,媽媽和哥哥據以質疑,有兩個兒子的叔叔只好終止收養關係。

 

1962年,回卓蘭內灣國小任教,學校就在住家前面,每天第一個到校,為學生準備補充教材,薪水全部交給爸爸,食物配給則給叔叔。同事寒暑假到台北補習,後來考上台灣大學,啟迪他更上層樓,了解學歷和知識一樣重要。三年服務期滿,保送台中師專,大部分課程都已讀過,課餘準備中學教師檢定,最有把握的教育概論卻沒通過,服預官役期間,經常參加師對抗等行軍,練就了邊行軍,邊讀書的本領, 第二年即順利取得中學教師資格

 

台中師專的好成績,讓他可以申請分發到台北市任教,派興雅國小,次年考上大同工學院工商管理系,林挺生親自講授國富論,強調自由競爭和優勝劣敗的道理,賴廷生牢牢記住這個道理,做任何事,全力以赴就對了。

 

 為了上學方便,申請調吉林國小,卻陰錯陽差的派至長春國小,第二年,遇到校長保姆的吳州柏校長,加上個人的努力,擔任學年主任、體育組長、教務主任,他訓練或主導的田徑或排球校隊,在台北市所向披靡。因為待人和氣,總是留面子給別人,擔任校長時,原來競爭隊教練亦到他的學校幫忙,一起推動全民體育訓練,後來也踏上他的腳步擔任校長者,分別有泉源國小的張啟隆、蕭玉香;明湖國小王宗平、吳宗哲;吳興國小林興、張永鄖;成德國小翁繩玉、吳慧琳。

 

吳州柏校長待人誠懇、任事細膩,學校各項活動,都親自參與或督軍, 和老師打成一片,撿球,整理場地都親力親為,影響賴廷生一輩子。1980年,校長甄選及格,國小校長儲訓班設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大學亦視儲訓班學員為校友,退休後,是教育大學校友會的重要幹部,負責講座及活動的安排。

 

 

 

校長甄選及格後,好友黃裕城以他沒有總務經驗,在派任前半年,擔任興雅國小總務主任。1981年,派泉源國小,該校位於北投區陽明山,為了提升老師和學生的榮譽感,鼓勵參加校際比賽,獲北區環境衛生第一名,此外,也參加越野賽跑,兩年後,獲台北市第一名,該校學生升至國中後,因為小學時代訓練的尊榮感,分別考上建中、北一女….等前三志願,這是以前沒有的例子。

 

 

 

1985年派明湖國小擔任籌備主任,並擔任創校校長,早期的總務經驗,這時候派上用場,派到該校的老師有成績優異的應屆畢業生,其他學校調校者,都富教育熱忱,雖然是創校初期,卻獲得全市合唱特優,書法比賽第二名,體育方面更是他的強項,唯一困擾的校舍建築問題,在許明翹建築師施予援手後,亦獲得圓滿解決。暑假期間的四十學分教育碩士研究學分課程,吳清基教授教育行政的案例處理,對校長治校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1992年,調吳興國小校長,他治校的主要原則是尊重專業,但強調學生優先,讓吳興國小的籃球校隊起死回生,再度在校際比賽揚名立萬,並代表台北市,應邀到芬蘭參加友誼賽。1997年,調成德國小校長,學校規模較吳興國小小,但校園氣氛和諧,納莉颱風為學校帶來災害時,他第一個到校,以最快速度恢復原狀。59歲獲師鐸獎,這是教育工作者最高的榮譽,因人生規劃,次年他60歲時與夫人,一起申請提前退休。

 

 

 

退休後,仍然過著規律的生活,擔任台北市國小主任、校長儲訓班輔導員,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校友會幹部。2006年, 和太太兩人應徵擔任台大醫院志工,負責引導病人正確的動線;2008年,擔任台北市民俗體育運動協會理事長;一直都是台北市退休國小校長協會志工的他,2012年,擔任副理事長。和做校長一樣,義工也以全方位為目標。(2013.2.28)

 

 

為孩子追求活水源頭的吳家勳(1943~)   葉倫會0910161747

 

吳家勳新竹縣新埔鎮人,生於1943年,父親原來經營茶工廠,五歲時,家道中落,讀照門國小四年級時,導師張俊達因為他成績優良,為其拍下人生的第一張照片。五年級李陳洋老師開啟他對數學和自然的興趣,林明馨老師教導學生要懂得知恩惜福的道理,讓他終身難忘。

 

 吳家勳校長伉儷(2013.2.26)IMG_8071

 

新埔初中國文老師王立中對國字字形和字音一絲不苟的要求,讓他覺得做事當如是,並成為一輩子的座右銘;林柏燕對他的作文多所鼓勵,成為一輩子的興趣。

 

 吳家勳校長(2013.2.26)IMG_8064

 

新埔初中的學生,家境較優裕者,大部分報考普通中學,他只報考新竹師範,考試科目為國文、數學、社會和自然,並獲錄取。新竹師範招收學生四班,三班男生,一班女生,一年級到三年級,只要科目相同,老師大致一樣。 國文老師何元文提供參考書籍時,會夾一張他寫得字跡工整的書法,規定學生熟背國語日報出版古今文選的文章;導師楊兆禎是音樂老師,他也是新竹師範第一屆畢業的學長,關心學生,認真批改週記。竹師的寫作風氣很盛,社團頗多,校刊、班刊都是發表的園地,二年級時,以師生互動為主題的文章刊在自由青年,對他是很大的鼓勵,拿到第一份稿費時,在吃陽春麵時加顆滷蛋慰勞自己。嗣後陸續投稿,國語日報、亞洲文學外,給弟弟的家書還登上竹師青年。

 

 

 

竹師對住校生採軍事化管理,棉被要摺得像豆腐乾,看似平常的播音,每天早上的起床號和睡覺的熄燈號外,其他時間穿插古典音樂、藝術歌曲、平劇或國樂,是洗濯吳家勳心靈的重要源泉,也陶冶他向上提升的動力。

 

 

 

1962年,分發桃園縣保生國小,學生11班,12位老師中,僅4位出身師範體系,他秉持做學生的貴人,認真教學,批改作業,希望假以時日,學生成為他的貴人。濱海環境的景觀迥異於故鄉新竹縣新埔鎮山水交錯,生出許多鄉愁,所幸弟弟因為養病和他一起住在保生國小宿舍,準備高檢行政人員考試也消耗許多課餘時間。每月的薪水除了和弟弟的生活費外,都交給媽媽補貼家用。

 

 

 

1965年服役陸軍通信兵,學習專業的譯電外,也到政工幹校受三個月的思想訓練,學到許多社會科學的新知識,服役期間,代表連部參加政治大考,過關斬將的獲軍團部第一名,陸總部第二名,國防部第四名,1967年元旦,以國軍英雄政士楷模身分,獲蔣中正總統召見點名,並一起午餐的殊榮。

 

 

 

退伍後回保生國小任教,旋因思鄉而調龍潭國小,擔任五、六年級老師, 家長對老師的要求比鄉下家長多很多。他一方面利用暑假期間到台北師專進修外,龍潭國小有幾位知名的藝文作家,鍾肇政、馮輝岳都是,馮輝岳鼓勵他從事兒童文學方面的創作,因而獲得板橋教師研習會受訓的機會,接觸到許多知名作家,兩個月後,因為表現優異被聘為輔導員,先後到研習會近二十次。

 

 

 

新竹師範餐廳有幅標語:「鐵肩擔重任,笑臉看兒童。」養成他面對任何人都笑臉迎人。1974年,獲主任甄選及格,一年半後派復興鄉奎輝國擔任教導主任,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高山麗水,都豐富他的寫作題材。1977年,調忠貞國小訓導主任,近百班學生,學區周邊盡是眷村,父親不常在家,行為偏差的案例頗多,為維護學生安全,他獲家長會支持,首創桃園縣自費設立校警的學校。公餘時間,寫作仍然是他的最愛,因推動國語文績效良好,獲中國語文學會頒發國語文獎章。在忠貞國小,他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有教無類」。晚上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進修,沉浸在傳統讀書人的風範中,陳新雄的聲韻學、邱變友的詩詞,汪中的詩選都讓他如沐春風,汪中教授應聘韓國忠南大學客座教授的頭銜,啟迪他有為者應如是的思維。

 

 

 

1985年調任剛創校的北勢國小教務主任,袁新民校長授權他放手揮灑,他推出總體化提早寫作教學法,獲得很好的成績。袁校長的領導方式,對他影響頗深,擔任校長時,也採取充分授權的風格。

 

 

 

1990年,吳家勳48歲,首度擔任校長的學校是第一次任教的保生國小,因為居民外移,學生數銳減,班級剩下六班,學生108人,但老師的向心力強,為慶祝建校四十週年,收到的捐款數一百餘萬,其中有許多捐款出自當年的學生。校慶特刊和慶典活動方式被許多學校視為典範。1983年調德龍國小,再度和馮輝岳共事。開始關心史蹟、古文物、宗祠、自然生態,因而出版桃園縣第一本鄉土教材「我住在水源頭」;稍後,承正中書局出版「童年霄裏溪」,這本書敘說他兒時居住附近村落的美麗和演變,連續三刷。

 

 

 

1996年,調楊梅瑞梅國小校長,因為校園不似附近楊明國小校園有若童話世界般的優美,越區就學頗為嚴重,他曾對到校辦轉學的家長嗆聲:「請問您辦轉學前,有沒有徵得孩子的同意,若孩子說要轉,我沒話可說,若孩子不想轉,請不要強迫孩子轉學。」因而留住這個孩子。後來,獲家長支持,瑞梅國小環境讓人大為驚豔,被視為美化環境的活教材,教育局王世英局長經常到縣內學校視察,1999年,告訴吳家勳,將調他到平鎮平興國小,負責這所小學的創校工作。而平興國小在吳家勳用心耕耘下,庭園環境特別優美,學校對社區開放的假日圖書館,嘉惠附近居民無數。

 

 

 

說來有趣,2004年,擔任教員14年、主任14年、校長14年的吳家勳,申請提前退休。看似退休,卻過得比在學校時期更忙,從事桃園縣和新竹縣鄉土調查工作,出版「桃竹客庄的古典風華」;擔任客家委員會「桃園縣客庄資源普查計劃主持人」,讓他對客家文物和歷史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2001年,擔任平鎮市誌計劃主持人。

 

 

 

新埔吳家是當地望族,一個公廳出了三十幾位老師,但吳家勳長期在鄉土的耕耘和奉獻,族人視他為族長,敦促他負起興建祠堂的重責大任,既然做了過河卒子, 吳家勳準備在平鎮市誌完稿後,以愉快的身影揹起這個擔子。(2013.2.28)

 

 

台北市第一個籌辦國小的女校長

 

葉春梅(1942~)

 

葉春梅新竹縣湖口鄉人,生於1942年,祖父在湖口火車站旁經營米店,父親留日,擅長舞蹈、音樂,葉春梅遺留有父親熱愛音樂的特質。國小就讀住家附近的新湖國小,三、四年級時,參加學校合唱團,是她的快樂時光。五年級升六年級暑假,陪表姊到其就讀的新竹女師附小,見該校招收兩名插班生的廣告,即向表姊的老師借二十元報名,並獲錄取,每天往還湖口、新竹間通車上下學。

 

 葉春梅(2013.3.5)IMG_8134  

 

竹師附小校長高梓重視學童健康,學校設有浴堂,各班學生需輪流前往沖澡,排有跳山地舞的課間操,供學生吃健素糖等幫助學童成長的課外活動。葉春梅國語注音滿分的試常被貼在布告欄,讓她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畢業時獲長獎。

 

 葉春梅(2013.3.5)IMG_8137

 

初中就讀楊梅初中,每天早上五點多坐火車到學校,在操場旁的梅山讀書,鄭石锈老師的數學,由淺入深,精闢的解析,讓她成為解題高手,尤其是何,培養她對數學的興趣,任教雙連國中時,兼授數學;黃厚源老師的地理,貫串東、西、南、北和人土風情,讓年輕女孩對中國的好山好水充滿著憧

 

 

 

楊梅初中畢業時,家道已經中落,因而報考台北市立女子師範學校,並獲錄取。台北女師有六班普通班,一班幼教班,師範生以管理嚴格著稱,養成她早起的習慣。早、晚自習時間,閱讀範圍遍及世界文學名著和傳統章回小說,對西洋文學的細膩寫法,留下深刻印象;同學日夜相處,培養出姊妹淘的革命情感。每班教室前有兩台風琴,學校另有幾台琴,課餘時間,幾乎都可見學生排隊練琴的場景,縱使未能親自彈琴,等待期間的聆聽,對樂曲的認知也是有幫助的;假日到建中參加中華合唱團,讓她享受古樂曲的陶冶,提升生活層次頗鉅。好成績和服務熱忱,讓她數度擔任班長。

 

 

 

台北女師畢業,輔導主任汪家河向東門國小游祥雲校長推荐她到該校任教,這是擁有百班以上的大學校,採二部制上課,月薪480元,全部交給媽媽補貼家用,媽媽拿到她的薪水或家教的錢時,眼淚奪眶而出的情景,讓她更認真的接家教,教國小第二年起和讀師大四年期間,每星期上15次家教,30小時,晚上10時回家,雖然家長為她準備點心,但媽媽仍會端出熱騰騰的菜和飯。

 

 

 

葉春梅有十個兄弟姊妹,但父母不曾打罵過小孩,任教職後,亦不會打罵學生,受到東門國小家長的歡迎,紛紛要求轉到她的班上,致有六十幾名學生。女師的好成績,加上東門國小教學優異的甲等考績,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惟大部分課程在女師時已讀過,利用家教空在教室後面的「犬走」讀書是她的習慣,畢業時名列前茅,致分發雙園初中,這年是初中最後一屆,也是雙園初中創校第一年招生,除了第一年擔任導師外,第二年起擔任輔導室執行秘書,故是年暑假需回師大研習相關課目二十學分,宗亮東教授的輔導教育,用原文教學,學員需先閱讀課文,整理重點,上課時據以分享心得。林邦傑教授的教育統計,每學年開始的智力測驗,是國中常態編班的重要依據。學區有特種行業所在地的萬華華西街,輔導案例較一般學校多,而她以愛的方式從事輔導,故雙園國中曾獲教育部頒發「推行輔導成果特優獎」。

 

 

 

學校設輔導執行秘書初期,職務比照組長,但台灣省校長甄選計分核算辦法則比照主任,1976年,參加台灣省第七期國中校長甄選並獲及格,到彰化參加校長儲訓,惟次年再獲台北市國小校長甄選及格,因為考量家庭因素,未到台灣省任國中校長。1979年,接任台北市大佳國小校長,這年她36歲。

 

 

 

大佳國小旁依基隆河,師大讀的諮商心理學在這時候派上用場,和社區互動良好,大佳社區吳俊雄理事長的父親吳文達是台灣羽球之父,其設於濱江街的羽球館提供老師和校隊免費練習。因為學生數不多,她能夠叫出每位學生的名字,畢業典禮時,校長親自頒發畢業證書給每位學生,同時由學生說出一句感言,其中有不少動人心扉的佳句。

 

 

 

1983年,台北市教育局指派她在木新路籌辦力行國小,這是台北市第一所由女校長籌辦的小學,從建築、招生一手籌劃,因附近有實踐國小,葉春梅以實踐可以力行,據以命名力行國小,此外,愛好音樂的她,也是校歌的作詞者。該校校地小,但在建築師協助下,以國內外新建校舍做為藍本,她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綜合各校優點,將學校空間做最有效的處理,同時注意好動孩子的安全,如柱子仿輔仁大學為圓形,成為儲訓國小校長和主任的觀摩學校。教學方面,小一學生前十週的國語注音符號教學,由江櫻嬌老師打頭陣,辦理全校觀摩教學,再由其他老師輪流舉辦觀摩教學,好名聲很快傳播出去,各校亦派老師前來觀摩。

 

 

 

籌備學校千頭萬緒,辛苦是必然的,但果實也甜美,創校時期的幾位幹部,如江櫻嬌、林月榮、蕭福生、李宏才、鵬、簡三郎等,後來都校長甄選及格,成為很好的校長。

 

 

 

1992年,調雙蓮國小校長,老師教學認真,注重倫理,校務推動起來自然得心應手,附近知名幼稚園林立,但該校幼稚園屢屢額滿。學生家長會長吳俊達是舊識,在他的協助下,台北市國小的羽球比賽,儘是雙蓮國小和社子國小互爭第一名。

 

 

 

最後任職於古亭國小,該校聚集一群有理想,有創意的老師。2000年,因另有生涯規劃,申請提前退休,惟在文山社區客語班擔任講師,透過兒歌做為練習客語入門,績效良好,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成立時,被聘為委員,推動客語教學時,則教育和客語專家身分應邀出席各項編撰或審查會議,為客家話傳承奉獻一份心力。(2013.3.9)

 

 

林月榮(1949~)

 

林月榮苗栗縣頭份鎮人,生於1949年,父親任職鐵路局電報作業員,母親在苗栗市經營小生意,自幼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兒時常幫鄰居挑菜,獲得的鼓勵和好人緣,讓她更樂於和人接近。

 

 林月榮(2013.3.10)IMG_8165  

 

父親重視教育,六合國小開學第一天,爸爸騎腳踏車載著穿戴整齊的她到學校。徐郁妹老師的算術演算,像變魔術般的吸引著小四的她,任教時,領悟到許多看似平常的演算過程,包含著大道理。雖然初中入學考試免試常識,林恭敏老師的地理,仍然讓她著迷,只是忘掉引人的部分,是老師抑揚頓挫的聲調還是課文的壯麗山川。

 

 

 林月榮(2013.3.10)IMG_8167

 

國小二年級開始,早上需為祖父母和家人準備早餐,讀新竹一女中初中部時,起得更早,準備早餐和便當後,騎15分鐘腳踏車到竹南火車站,坐半小時火車到新竹,再整隊步行20分鐘到學校,因為起得早,常常邊走邊打瞌睡。最感興趣的是理化課,只要認真聽就能夠心領神會,發願畢業後要考台北工專。

 

 林月榮(2013.3.10)IMG_8169

 

不喜歡長途漫漫的通學生涯,初中畢業參加師專第一屆聯考,因為算術分數高人一等而考上第一志願。父親高興的帶她到台北市立女師專入學,鐵路局同仁為其舉行慶功宴,喝了幾口啤酒,致全身發癢,終其一身不敢再碰啤酒。熊芷校長視學生有若自家孩子,重視生活禮儀、健康,爭取許多美援物資,改善學生的營養。分組邀請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校長宿舍作客,了解問題後,給予必要的幫忙。

 

 林月榮(2013.3.10)IMG_8168

 

師專一、二年級的化學和物理是她的最愛,石鎂真老師以條理分明的方式講解化學,教材好像專門為她準備的,課餘時間,鑽研其中的道理是她的樂趣之一;中央日報連載寂淨的春天,震撼她的心靈。師專四、五年級時分語文、數理、社會、音樂和美勞組,林月榮選擇數理組,因而接觸生物的奧妙,常到台北植物園觀察數以千計的植物,學生時代的用心培育她對生態的關心。好打桌球、壘球的她,擔任球類社社長,曾在場滑倒致關節脫臼,竟然被她一掌打下去,就回歸原位,但肌肉拉傷的腫疼則是疼了好一陣子。

 

 

 

寒暑假回家陪父母,農忙期間,到左鄰右舍幫忙割稻、挑秧苗、除草,賺取工資貼補家用。農曆春節前,幫忙鄰居磨米製粄是她賺取外快的機會,看似簡單的磨米,水份比例影響成品,磨製作蘿蔔糕的在來米,因為水的比率較低,機器容易故障,需要特別小心。

 

 

 

台北市立女師專畢業,依規定可以在台北市任教,因為母親身體不佳,為照顧祖父和母親,任教中港溪畔的三灣國小,一年後,轉到距住家較近的尖山國小,老師們個性豪爽,林月榮的桌球在苗栗縣國小教師界闖出名堂,曾代表苗栗縣參加全國教師桌球雙打比賽。

 

 

 

因為先生任職中油公司桃園煉油廠,請調桃園縣蘆竹鄉山腳國小,位於濱海地區的學校,學生數不多,人情味卻極為濃郁。李春木是學校工友,家裏有一甲多農地,每天早上忙完農事,到學校為孩子煮開水,處理老師交代的雜務。下班後,還到學校附近的屠宰場打工,每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條。常以此自我期勉和勉勵學生,把事情確確實實的做好,就是值得尊敬的社會楷模。

 

 

 

為了讓孩子受到較妥適的升學環境,參加調校甄選,派台北市大佳國小教師,遇到葉春梅校長,半年後林惠真校長接掌大佳國小,指派她專任行政工作,暑假補修20個輔導專業學分,因而擔任輔導室主任,曾與林校長共同輔導一位學童,該學童養父死亡,養母不理,由養伯父供應三餐,但生活沒有人打理,晚上住在修車廠的廢舊汽車內,林月榮找到這位中輟生,並幫其洗澡,校長送他衣服,甚至要她弟弟收養這位小朋友,終因實務有困難而作罷,但從這個輔導案例發現,合宜的媒介才是輔導成功的關鍵所在,經由級任導師張玉美的幫忙,孩子愛上桌球,成為校隊,後來進入餐飲業。

 

 

 

和葉春梅校長在大佳國小有半年的共事,力行國小動土典禮時,代表校長前往祝賀,她站在景美溪堤坊鳥瞰校園,被美麗的願景吸引,因而應葉春梅之邀,到力行國小擔任輔導室主任,參加主任甄選及格後,先後擔任教務和訓導主任。1996年,台北市籌設健康、永安和新生三所開放式小學,應陳順和校長邀請擔任教務主任,負責教務、課程的規劃工作。這年,獲校長甄選及格,她迫不及待的將消息告訴在天之靈的婆婆,源於前次甄選未通過時,女兒安慰她沒關係,婆婆鼓勵她下次再來就好了,這份溫馨的婆媳情,讓她感動不已。

 

 

 

1997年派永建國小校長,這年她49歲,該校原為考試院附屬小學,校地小到連學生踢球的運動場都沒有,據以向上級申請遷校,陳益興副局長的經典名言:「不能踢球的學校不能算是學校」,讓她勇往直前,在各級長官和家長支持下,完成遷校至近三公頃校地的規劃。為爭取瑠公圳水利會贊助綠美化學校的經費,林月榮熟讀瑠公圳和郭錫瑠的故事,製作投影片,讓學生知道飲水思源的道理,因而整理出一首詩:「從前從前有位郭錫瑠,他為台北盆地找河流,河流碰到岩石不能流,鑿石開圳讓水自己流,流到景美溪畔遇水流,伐木做橋水在橋上流啊流,從此台北農民感謝郭錫瑠。」,該校洪月秀老師用毛筆字寫好後,送瑠公圳水利會,成為該會年刊的封面,稍後且在瑠公公園立碑,只是忘記署名林月榮。

 

 

 

2003年,派民族國小校長,九二一大地震後的補強工作,面對工程規劃和發包等繁複的行政程序。監工時,林月榮看到底層勞工階級的汗水,領悟到基層人員對社會進步的貢獻,請他們喝飲料,送擦汗的毛巾等關懷,唯一的要求,希望工人盡其本分,讓堅固的工程順利完成,是她最大的心願。

 

 

 

大概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話聽多了,2007年,任職校長十年、主任十年,喜歡又能一口氣背完正氣歌的她,毅然申請提前退休。這年,女兒生了第二胎,開始過著含飴弄孫的生活。晚上,為家人準備香噴噴的飯菜,看到全家人齊聚一堂,是最愉快的時候。(2013.3.14)

 

 

勇於任事樂於分享的蕭智烈(1948~)

蕭智烈新竹縣北埔人,生於1948年。北埔國小幼稚園教導的歌唱和舞蹈,豐富其童年的生活內容,也學習生活禮儀。讀北埔國小時,一學年有六班,低年級採男女分班,二年級時,見彭玉煌老師常多帶一個便當,供家境較差同學的愛心義舉,在他的心靈深處產生感動。六年級擔任班長,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

 蕭智烈(2013.3.13)IMG_8190  

讀新竹第一中學初中部,是短跑健將,二年級的理化老師姜良雄是同學的哥哥,因為這層關係,讀得特別用功。畢業時,獲保送一中高中部,因為國文老師評估他有考上省立新竹中學的實力,故放棄保送資格,參加聯考,也誠如老師的預言,進入省立新竹中學。

 蕭智烈(2013.3.13)IMG_8191

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講究德、智、美三育並重,有許多台灣獨一無二的教育原則,如各年級都需參加越野賽跑,一年級跑三千公尺,二年級四千公尺,三年級五千公尺。一、二年級導師李宴芳教美術,讓美術向來就很好的蕭智烈學到新的作畫方式與欣賞角度。畢業時,辛校長送每位同學一本簽名憲法。

 蕭智烈(2013.3.13)IMG_8188

1968年,大學聯考接連失利後,入伍服役,但錐在囊中不露自顯,砲兵學校受訓結業第一名的佳績,獲得指定到湖口裝甲兵指揮部服役,下士月薪330元,為了退伍後的補習費,每個月存300元。公餘時間,準備大學聯考科目,參加隨營補習。部隊為慶祝蔣中正總統誕辰,舉行演講比賽,蕭智烈代表連部參加,過關斬將的獲旅部第一名。

 

退伍日期是197193,六月間,姊姊邀他一起參加新竹師範特師科考試,考試科目分別是國文、數學和自然,彼時,因為教師需用孔急,19701971兩年,師範學校召特師科學生,受訓一年,派國民小學擔任教師,資格比照師範生,一年的師範教育,體會最深的是「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第一名畢業的成績,讓他可以選擇住家附近的學校和三年後,保送師範大學的機會。

 

新竹縣內豐國小校長何枝火是就讀北埔國小五年級的導師,月薪兩千餘元,因為距離住家九公里,又沒有交通工具,老師都住校,而且一起開伙,輪流擔任廚師。第一年教六年級兼訓導,第二年兼總務主任,讓他步入學校行政的領域,三年考績甲等的服務成績,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雷國鼎院長講授教育概論,強調教育是發掘人的價值,並且善加利用。杜源芳教授的學校行政,學習結束,班上同學需分組撰寫「如何籌備一所學校-理論與實務的印證」,蕭智烈和同組同學訪問台北縣教育局溫挀泉局長和創校不久的台北市龍山國中總務主任,請教籌備學校需要具備的積極、消極條件和甘苦談,這篇近萬字的報告獲得很好的成績,也是他擔任台北市敦化國中籌備處總務主任的試金石。謝文全教授的世界教育名著,盧梭:「一切都是美好的,一經人手就變質了」,尊重自然、重視個別差異的教育理念,每天都在腦海迴轉,發願引導學生朝好的方向前進。

 

師大畢業後,因為成績優異,獲派台北市永吉國中,陳必讀是創校校長,要他教國三國文兼導師,面對升學壓力的孩子,鼓勵他:「保護孩子為第一優先」。1981年,在永吉國中兩年,瑠公國中教務主任陳芙蓉向葉見燈校長推荐他到該校任教學組長,陳主任每天早上最早到校,重視學生學習成果,透過行政支援,每天早上到各班舉行抽考。兼任二年級國文和導師的他,不論裏子或面子都要兼顧,隨時找時間為學生加課是需要的。次年,升教務主任,為報答長官的知遇之恩,和該校的傳統,請國三老師配合輔導,只要老師在校,主任也一定在校,升學成績當然是優異的。

 

1985年,台北市敦化國中籌備處主任吳武雄拿著該校建校藍圖,「請你拿著鋤頭和我一起開墾這片荒地。」的話感動他,因而擔任該校籌備處總務主任,籌備主任、總務主任、幹事和工友四人認真的為一所新學校的籌劃盡份教育人的心力,透過實戰經驗的學習,在披荊斬棘過程中,流下汗水外,也享受收割的喜悅,敦化國中招生第一年,原估計收十班,隨著開學時間的接近,變成十五班,最後是十八班,1993年,因為績效優異,經吳校長推荐,獲教育部頒發師鐸獎。

 

1994年,隨吳武雄校長到永春國中任教務主任,惟兩年後,校長甄選及格。1996年,派瑠公國中校長,回到熟悉的環境,捲起袖子和過去的夥伴們一起努力,名聲很快傳播出去,第二年,瑠公國中招生也額滿。教育之道無他,惟用心而已,1998年,獲教育部頒發常態編班特優,教學設備獎金新台幣一百萬元。

 

2001年,校長任用改為遴選制度,他參與遴選,回到籌辦的敦化國中,該校軟硬體的建立,都有他參與的喜悅,因而更是如魚得水,2002年,敦化國中經台北市教育局辦理國中校務評鑑,獲:組織與行政、課程與教學、訓導與輔導、環境與設備、教師與專業、家長與社區等六項特優。這項成績成為敦化國中校史重要篇章。

 

語云強將手下無弱兵,瑠公和敦化國中的傲人成績,校長固然應居首功,但默默奉獻的老師也功不可沒,任瑠公國中校長時,推荐林美芳、莊國章、林淳真老師;敦化國中校長時,推荐呂麗君老師等為特殊優良教師,因而獲教育部頒發師鐸獎,這份紀錄讓更多老師樂意奉獻,也是蕭智烈獲得尊崇的原因之一。

 

見好就收,還是教育生態改變,鮮少校長做到屆齡退休。2004年,蕭智烈年滿五十五歲,好像趕流行似的,只擔任三年的敦化國中校長,申請提前退休。和太太出國旅遊外,參與台北市的運動休閒協會。2007年,任東方工商校長,也只有一年就離職。夫婦兩人過著含飴弄孫的日子。

 (2013.3.14)

 

 視微笑為最美麗動機的麥妹(1948~)  

妹桃園縣觀音人,生於1948年,住家距台灣海峽步行約十分鐘,老大的她,需和媽媽到海邊撿拾木麻黃葉做燃料,或摘海菜餵豬。從小就是孩子王,常帶著左鄰右舍的十幾個小朋友扮家家酒,爬到住家後面的黃槿、苦楝樹….,看藍天白雲和浩瀚的大海,或學唱山歌,雖然不成曲調倒也自得其樂。

 IMG_8220  

入學前請堂姊教她寫名字,上觀音國小時,讓老師嚇一跳。一年級老師不擅音樂,遊藝課時,講故事取代唱歌,雖然羡慕隔壁班的嘹亮歌聲,聽故事或說故事卻成為人生的另一種體驗。二年級下學期起第一名,三年級開始擔任班長,台北市立女師畢業的陳秀純老師,常以讚美的語氣說她聰明,有創意,激勵她加倍努力,陳老師:「不管老師罵你,同學罵你,都應該笑嘻嘻的。」,成為影響她一輩子的座右銘。

 IMG_8221

祖父重男輕女的觀念濃烈,五年級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雖然畢業成績第一名,毅然報考騎腳踏車可以到達的觀音初中,每趟行程約8公里,為了不讓太陽曬到,常第一個抵達觀音初中,參加樂隊練唱,滿足孩提時代熱愛的音樂,學校樂隊參加校外比賽,過關斬將的獲全縣第一名,全省第三名。幾乎每科成績都第一的她,是學校榮譽榜的常客,畢業典禮時,代表同學致謝辭,感傷自己即將失學進入職場的情緒,感染全校師生,幾乎都哭成滿臉淚水。

 IMG_8222

三年級下學期製作壁報時,英文老師林文彬問她未來的走向,據實敘說家中環境不容許升學,將投入職場,林老師告訴她可以讀免費、供吃住的師範,畢業後,還幫她報名新竹師範和新竹女中,讓她成為觀音初中七屆畢業生中,第一個考上新竹師範者。

 

到新竹師範報到是第一次看到火車,行李中有鋤頭和鐮刀。每天第八節,男生用鋤頭整地、女生用鐮刀割草,以臉盆搬裝泥土擴充操場面積,雖然好玩,也有女生受不了而痛哭者。從小學到初中三年級都是大姊頭的麥妹,開學日,第一次感受到孤獨的味道,選舉班上幹部時,竟然沒有人認識她,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並非天生的主角。

 

竹師對住校學生採軍事管理,早上六點起床,六點二十分早點名,唱救國團團歌,晚上九點晚點名,唱領袖萬歲歌。她利用早晚自習時間,看遍圖書館的世界文學名著,章回小說,紅樓夢看了五遍。西洋名著對建築、情節的描述;章回小說人物的敘說,印象深刻。三年級下學期,班上51名同學到竹師附小實習四星期,每星期有位實習校長,第三星期時,因為觀摩教學的好成績,附小校長指定她擔任最後一星期的實習校長。

 

新竹師範畢業後派觀音國小任教,暑假前往學校報到,教導主任指定她做許多行政雜務,旋接到新竹師範校長熊光義來信,言辭懇切的推荐她到新竹市私立曙光小學任教,有感於校長的栽培和私立小學誘人的薪資,說服祖父讓她離鄉背景的理由,薪水全數交回家用。

 

依照規定,師範生學業成績優良,任教績優者,三年後,可以申請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麥妹因為體育74分,較新竹師範單行法規定的75分差一分,惟教育部規定70分即可以申請保送,她據以向熊校長申述。

 

1971年,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訓系,是生平第一次到達台北,下火車時,感受台北人不論動作、節奏都快了許多,提醒自己,需要加快腳步才能趕得上。師範大學公訓系童軍組30位同學中,一半是師範保送生。大一這年結婚,讀書的時間少了許多,教育心理學期中考,依實務經驗探討予以作答,老師給予96分。

 

畢業時的好成績,讓戶籍不在台北的她到台北市實踐國中,李澄圳校長以其有教學經驗,指派訓育組長,不論校內活動、全校師生到大溪慈湖謁靈、參加澄清湖野營隊….,以學生優先的思維和井然有序的處事方法,讓大家見識到新組長的能耐;五年後,轉任註冊組長五年。

 

1985年,因國中主任甄選及格,擔任台北市蘭州國中輔導室主任,該校學區俗名豬屠口,屬於治安重點地區,家長大部分從事勞力工作,需要輔導的案例頗多,幾乎每班都有,她和老師建立互信,將孩子集中,給予發揮專長的空間,打棒球、排球、桌球…,有位同學獲得飛機模型比賽冠軍,畢業後回校告訴麥主任:我也希望好好讀書,也希望父母給予疼愛。」,讓她益發體念,愛的教育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也篤信行行可以出狀元,端視是否給予機會或合宜的輔導。輔導主任2年,轉任總務主任9年,為老舊校園的更新奉獻心力。

 

1996年,擔任古亭國中校長,是台北市第一位自總務主任升任校長者。古亭國中原名古亭女中,女老師的比例較高。麥妹上任時,豪氣的宣布概括承受現況,強調校長不該管的事,她不管。凡事以學生利益為第一優先,認為微笑是最美麗的動機,以笑容和老師溝通,只要符合教育原理或專業者,採充分授權和激勵方式,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

 

早晚自習巡堂時,發現學校中庭水泥地面的網球場讓周邊教室燠熱,打球的噪音影響教室的安靜,透過溝通,改種樹木、花草,降低溫度,讓老師在有如歐洲宮廷花園的環境上課;成立柔道社,給予多元學習的機會;留第八、九節課,讓學生下課就直接回家,減少校外逗留的時間;校長、家長會和教師會,因為信任、尊重和相互激勵,改善學習環境,提升升學率,越區就讀的學生很快回流。

 

因為健康因素和另有生涯規劃,2004年5月,申請提前退休,這年她55歲。退休後,成立麥氏英語,建立較佳的英語學習環境。擔任中華民國大同老人福利基金會董事長,繼續在社會教育的領域奉獻心力。(2013.3.21)

 

 

 

為全校學生寫評語的鄭秀琴(1953~)

鄭秀琴新竹縣竹北市人,1953年出生於台北市大稻埕,爸爸是布行學徒,媽媽為人幫傭,國小前四年,讀永樂國小,煮飯、洗家人的衣服直到讀高中,三年級起,喜歡閱讀童話故事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因為近視眼無法看到黑板的內容,影響學習效果。升國小五年級時,舅舅任教蓬萊國小,因而轉學,老師教學是否認真已經忘記了,但對班上同學的各式體罰卻印象深刻,雖然視上課為夢魘,卻不曾出現逃學的念頭。

 鄭秀琴(2013.3.27)IMG_8265  

國小畢業考上靜修女中,第二學期因為繳不起學費而輟學。旋因舅舅的關係,回到蓬萊國小隨班附讀,羞愧中發奮讀書,考上仁愛國中,自信加上配了一副好眼鏡,學習漸入佳境,幾至脫胎換骨,數學老師黃珍剛自師大畢業,教學方法新穎,待人熱忱,不論講什麼題目,幾乎心就領神就會;二年級數學老師的反覆練習法,讓她領悟到,凡事只要不斷練習,做久了就可以成為專家。

 鄭秀琴(2013.3.27)IMG_8263

仁愛國小周邊是稻田,常和同學一起享受農民辛勤耕作成果,高中考上中山女高,是社區第一個考上中山女高的女孩,父母親高興的放鞭炮慶祝。她也喜歡中山女高的人文氣息,畢協和老師的歷史課深深吸引著她,聽得如醉如痴,希望有朝一日擔任歷史老師。導師是護理老師,像媽媽般提醒同學注意功課外,也要照顧好身體。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家中經濟獲得改善,享受到讀書樂趣的她,課後,常和同學躺在校園的假山築夢。

 鄭秀琴(2013.3.27)IMG_8262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訓系童軍組的同學,幾近一半來自師範保送生,年齡和社會歷練的差異,讀書態度的差距頗大,劉彥俊教授的童軍教材教法,每堂課都很實用,老師一再教導可以記憶一輩子的生活體驗,如「一個蘿蔔一個坑,吃飯留一口給別人吃,才能活到99。」、「知足常樂」等。謝美蓮教授關心學生,只要和她接觸過,就記得名字暨相關資訊;保送師範生有教學經驗,較能體驗知識就是力量,認真讀書,但較少參加社團;高中生進入師大者,樂於參加社團,鄭秀琴參加的社團有跳土風舞的博欣社、登山的四海社,在老師協助下創辦童軍社,並擔任第一屆社長。

 鄭秀琴(2013.3.27)IMG_8264

1975年,自師大畢業,分發住家附近的忠孝國中,擔任童軍老師兼學校童軍團團長。童軍起源自英國,提供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新知,目的在培養健全的公民,對社會做較大的貢獻。參加童軍的學生,除了接受童軍訓練,參加露營活動外,童軍節、女童軍節、校慶、畢業典禮都是學習的機會,這些孩子步入社會的成就往往高於同儕。

 

1986年,擔任輔導組長,同時利用晚上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修碩士四十學分班,班上三十幾位同學,國中主任人數最多,也有校長,她是少數擔任組長,許多課程對剛踏入行政領域的鄭秀琴而言,簡直就是及時雨,行政領導的分組討論,幫助她解決許多疑難雜症;前輩化阻力為助力的溝通協調經驗,讓她知道尊敬同僚可以讓看似複雜的事,化繁為簡。此外,和同學建立的好交誼,成為職場上重要的助力。

 

暑假期間,行政人員雖然要上班,心情通常是輕鬆幾許,19908月底,陳芙蓉校長電召,指示調她為教學組長,教學組長被學校視為第一大組,和每位任課老師都要接觸,幸好有校長的指導和協助,讓她成為箇中好手。排課時,注意老師的需求、特殊學生抽離後科目時段是否相同?行政人員的課須注意其出席校務會議時間,國、英、數排在早上,作文、工藝、家政要聯排等大原則,讓八年的教學組長,獲得學校老師的信任。

 

陳芙容校長自我要求極為嚴格,也鼓勵同仁進修,要鄭秀琴參加台北市國中主任甄試,1994年,甄試及格,兩年後,任忠孝國中訓導主任,她覺得每個孩子都很可愛,只要接觸過,就能叫出學生的姓名,溝通時,因為認識和了解,往往事半功倍。早上七點就在校門口迎接孩子上學,認識和瞭解其行為,據以和導師討論,藉以防患未然;下課時間是訓導時間,主任、三位組長和一位副組長,分別在校園不同的角落走動,防止或處理突發狀況。

 

1998年轉任教務主任,二十七年的教學生涯,知道教學領導的重要,面對學區人口減少,附近學校急起直追的壓力,最常和老師互勉的話:努力教學就對了。同時,校長甄選及格,取得校長任用的門票。台北市國中和國小校長任用制度,自2000年起,改用遴選辦法,將原來教育局直接派任的制度,改為需先經教師會、家長會、行政人員代表審議,待通過後,再由教育局派用。

 

2002年,離開任教27年的忠孝國中,擔任台北市龍山國中校長,每天早上6點多到校,7點準時站在校門口,歡迎每位上學的學生,晚上9點多回家,九百多位學生中,她能夠叫出名字的有三分之二。國中、小學教室的標語或四書五經內容,大部分是做人處世的道理,學生未必懂得其中的內容,卻將在其人生的旅程中一一呈現,為了讓學生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請老師早到20分鐘,自730分起,國一讀論語、弟子規、三字經;國二朗誦詩、詞、文章;學校發給學生學期成績單時,有校長簽章一欄,鄭秀琴自2005年起,在發給學生的學期成績單,就平日和學生互動的印象,寫十至二十字的評語,大部分是鼓勵的話。

 

為輔導部分行為偏差學生,她向附近廟宇募款,透過活動,透過合宜的冒險犯難,將其導入正軌。2008年,因為罹患糖尿病和老媽媽需人照顧,申請提前退休。但仍然退而不休,任職新進教師成長團的輔導團,綜合活動課程教科書的編撰或教學輔導工作等,繼續在教育崗位奉獻心力。

 

 凡事預為規劃的何碧燕(1949~)  

何碧燕新竹縣竹北人,生於1949年,父母是耕讀傳家的農人,讀住家附近的六家國小,校長林雲霞是媽媽的老師,祖父的結拜兄弟,是地方的紳士,對校長有份特殊的崇拜。初中讀新竹市立一女中,坐新竹客運上下學,校長石宛珠十分重視五育均衡發展,按課表上課,認得每位同學的特異功能,讓她留下深刻印象。

 

 何碧燕(2013.3.28)IMG_8270  

 

新竹一女中的同學素質整齊,家庭環境很好,班上有八位同學的家長是醫生。從小就懂得規劃生活方向的何碧燕,媽媽告訴她老師是很好的職業,心無旁騖的往這個方向努力,竹師放榜後,向學姐請教如何做好師範生,得到的答案是基礎紮實,就能運用自如。新竹師範女生班51人中,新竹一女中的畢業生有37人。

 

 何碧燕(2013.3.28)IMG_8271

 

新竹師範校風保守、嚴格,學生需嚴守:不能偷竊、不能談戀愛,不能爬圍牆。的三不原則,是竹師同學的共同記憶,三不對她和大部分同學來說,似懸掛在空中的標語。記憶最深刻的,和同學追隨曾金來老師,製作以化學週期表為題的科學展覽,經常忙到凌晨,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宿舍,過程雖然辛苦,收穫卻是豐碩的。此外,閱讀國語日報,成為她一輩子的習慣。

 

 

 何碧燕(2013.3.28)IMG_8272

 

1967年,任教住家附近的東海國小,校長是爸爸的老師,老師是爸爸、媽媽的朋友,學生是同學的弟弟或妹妹,家長以務農為主,民風淳樸,有如和家人相處般的融洽,前兩年,擔任五、六年級數學科老師;常指導小朋友參加國語文、注音、朗讀、演講、書法比賽,都有很好的成績。讀大學屬於她的生涯規劃,任教東海國小時,和同事結伴到新竹補習英文和數學。1971年,參加大學聯考夜間部甲組,考上第一志願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師大數學系的女生僅8人,同學以出身台北名校居多,如建中、附中、竹中、北一女、中山、景美和竹女,師範畢業生僅其一人,她參加班上讀書會,善用數學邏輯分析事理。第二年,為了方便就學,參加台北市國小教師甄選並及格,派台北市忠義國小,班上學生六十幾人,家長以攤商、工人或計程車司機為主,每天需為生活忙碌,論父母對子女的關心程度,東海國小的家長似乎略勝一籌。

 

 

 

老師是何碧燕終身的志業,師大畢業,參加台北市國中數學老師甄選,通過筆試,再試教,過關斬將的榮登金榜,説來有趣,班上任教職的同學,教高中的占多數。1977年,任教興福國中數學、理化老師兼導師,興福國中位於文山區,家長務農和公教人員居多,經由激勵獲得學生的尊敬,透過問卷、生活日記,電話訪問了解學生,甚至比家長更瞭解孩子的想法或下課的去處。

 

 

 

興福國中周邊水田的濕氣,對過敏體質的何碧燕是份煎熬。一年後,任教萬華國中數學老師兼導師,鼓勵學生參加校方舉行的比賽,增加學習領域,提升個人的榮譽感。1983年,台北市第一次舉行國中主任甄選,只有導師經歷的何碧燕榮登金榜,雖然獲得主任資格,但先到芳和國中擔任兩年教學組長,承主任授權,安排校內教學外,依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頒發的行事曆,鼓勵學生參加國語、詩歌、英語朗讀、工藝和美術等比賽,因為事先做好規劃,準備充分,每項都抱著獎項回來。

 

 

 

1987年,任台北市民權國中教務主任,教務主任是執行校長辦學理念的第一號人物,注意法令規章、推動業務、講究人和,追求績效缺一不可,她鼓勵學生參加科學展覽,推動數、理資優教育,請美術老師協助美化社區,語云:只要認真耕耘,收穫是豐富的。,學生數由1,000人增至1,800人。

 

 

 

1994年任建成國中輔導主任,這年她台北市國中校長甄選及格,次年,派位於社子島的福安國中校長,她視校長為領導者,倘有人和就能順勢而為,迭創佳績,於是聘請優秀的主任。社子島被台北市政府劃為洩洪區,居民相較其他區域屬於弱勢,歷次洪水的洗禮,讓他們產生血濃於水的革命情感,惟政府規定,居民只能搬出不能搬進,且對外交通便利,越區就讀嚴重,何碧燕常鼓勵學生:「你會考上建中、妳會考上北一女….。」,教師節前夕,帶社子國小和福安國小的畢業學生,捧著鮮花或寫著感謝師恩的卡片回母校看老師,希望兩所小學的學弟、妹就近讀福安國中,效果是顯著的。

 

 

 

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校長的責任,親自拜訪議員、里長、意見領袖,請訓導主任和撞球場、網咖…等溝通,若學生在這些地方出了問題,務必告知學校。要求老師教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按照教育局的行事曆制定動靜皆宜的活動,並予以測試,學生注意功課外,還有其他的活動需要關心。

 

龍山國中位於萬華區,屬於半都會型社區,校史輝煌,學校老師情感深厚,因為大環境的改變,減班是老舊社區共同現象,1998年,何碧燕擔任龍山國中校長,講求人和是她努力的方向,激發有潛力的老師加強教學,組織數學輔導團,帶學生回老松、西門和龍山等母校,感謝老師的教導,提升幾所小學學生的報到率。幫退休老師組織樂道廬,撥教室讓退休教職員聯誼的空間,看似為退休老師謀福利,其實收穫最大的是學校,活絡學校氣氛外,有加強巡邏人力的附加效果。

 

 

台北市教育局自2000年起,國中、小學校長改採遴選制度,他獲仁愛國中家長會、教師會和行政人員代表同意,旋於2002年,擔任仁愛國中校長。仁愛國中位於台北市精華區,家長頗多政商名流,注重子女的教育,學生素質相對較優質,校長每天都要以進步的心情迎接挑戰。2006年,在各級幹部和老師協助下,教育生涯在仁愛國中劃下句點,美好的已經打過了,擔子交給願意為教育奉獻的後輩,申請提前退休。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在何碧燕退休後,仍借重其長才,邀請她協助訓練新進校長,擔任校長訓練班駐班師傅,我們期盼青出於藍勝於藍。

 

 在教學步道開花結果的詹春英(1953~)

詹春英苗栗縣頭份鎮人,生於1953年,父母親以務農維生,國小讀僑善國校,學校距住家步行約五分鐘,躲避球和作文都是她的強項,擔任學校田徑、躲避球校隊;對老師有份崇拜和憧憬,作文題目談「我的志願」,長大後成為作育英才的老師是主軸。學校整修操場時,規定高年級學生下課前,兩位學生需扛一百擔石頭到操場,才能休息。雖然希望成為老師,最初,家人和她都認為國小畢業就應投入職場,陳文彬老師見她學業成績優良,說服其父母讓她繼續升學。

詹春英(2012.4.12)IMG_8424  

騎腳踏車到竹南初中,來回約需40分鐘,每天要面對上坡、下坡,逆風、迎風的情景,快樂參半。初中一年級導師洪照櫻的英文,講授得條理分明,因而奠定基礎,享受讀書的快樂,晚上回到家先睡覺,大清早起來讀書,致每次小考都獲得高分,英文更經常考滿分而成為班上的小老師。初三的班會,有一次的主席難產,導師指派她擔任,她把角色扮演得恰如其分,老師和自己都滿意。

姜義祥和詹春英夫婦(2012.4.12)IMG_8427

從小就想當老師,考上省立台北師專,該校女生一班43人,全部住校,一年級時,全班同學一起住大通舖,但每人一頂蚊帳,二年級開始,六至八人住一間宿舍。一年級到三年級導師張寶雲教音樂,詹春英獲知考上台北師專時,就近在頭份拜師學彈鋼琴,一個月四次1,200元,三年級時,全班合開音樂會,她擔任鋼琴獨奏。

詹春英(2012.4.12)IMG_8426

王天生教授的英文是她的強項,每星期交的閱讀心得,屢屢獲得老師的公開表揚,她亦高興的協助老師翻譯童話故事。台北師專分語文、史地、生化、數學、音樂、美勞、體育等組,詹春英選擇美勞組。課餘時間喜讀散文和短篇小說,遍讀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小說內容:「人生不如想像的好,也不如想像的壞。」,影響她一輩子。五年級時,全班同學到台北縣萬里國小實習四星期,每班由兩位同學負責,擔任一星期的實習副校長,實習期間,住在萬里國小,不同的生活環境,享受不一樣的收穫。
姜義祥和詹春英夫婦和詹益東校長(2012.4.12)IMG_8423

1973年,任教距住家不遠的頭份國小,該校歷史久、規模大,老師資歷深,大部分是當地人,她擔任三、四年級導師。校長辦學認真,獲得苗栗縣教育當局暨境內各校的認同,經常舉辦觀摩教學,任教職第一學期,擔任活動司儀,她事前蒐集資料,做好充分準備,臨場表現機智,如午餐請貴賓吃蔣經國總統吃過的頭份粽子,她據以分享,獲得很高的評價。

姜義祥和詹春英夫婦(2012.4.12)IMG_8422

1977年,因為結婚,調夫家附近的桃園縣新屋鄉東明國小教員,教一、二年級,兩年後,帶學生參加桃園縣國小低年級國語注音、聽寫比賽,獲第二名。因為先生職務異動和孩子逐漸長大,希望能轉往市區國小任教,俾和較多不同專長領域的老師相互激勵,1987年,調平鎮市北勢國小。

北勢國小是創校第二年的新學校,袁新民校長授權主任和來自各地中壯年的績優教師盡情發揮。學校推動提早寫作,正好是詹春英的強項,在語文命題教學項目,獲得桃園縣特優獎、台灣省優等獎。學校為維護學生安全和秩序,老師需輪值導護,各年級設年級導護,全校有總導護,負責交通維護、老師晨會、學生朝會,她擔任總導護時,在晨會發表調適自我的簡短講話,給予老師愛的小叮嚀,獲得大家的肯定,教務主任吳家勳認為詹春英是可造之材,私下鼓勵她參加主任甄選。

任教北勢國小時,利用寒暑假到省立台北師範學院語教系進修,張春興和林清山合編的教育心理學:「投入的工作能帶來成就感,不斷的進修能提高價值感。」,加上1990年擔任衛生組長,正式開始準備主任甄選,參加忠貞國小戴振浩校長主持的讀書會,兩年後,甄選及格,到板橋教師研習中心受訓,和來自台灣各地的菁英一起學習,教學相長外,也為下階段的校長甄選預為規劃。

1992年,派新屋鄉啟文國小教導主任,兼授十節社會和自然課,她參加四年級社會科命題競賽,內容以學生為主的生活運用,分別獲得桃園縣和台灣省特優。一年後,調平鎮市中平國小訓導主任,該校有學生四十幾班;晚上,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進修教育行政碩士四十學分班。


北勢國小是她向上提升的重要跳板,1995年,回北勢國小擔任訓導主任,她開辦跆拳道訓練,請志工維護學校周邊交通,且獲得交通部頒發金安獎。此外,再度參加戴振浩校長召集,為準備參加校長甄選的讀書會,享受互相幫助和見賢思齊的喜悅。六年主任的績分,讓她可以參加校長甄選,並且一試及第。

1998年,派大園內海國小校長,校園位於海濱,屬於偏遠小學,僅有六班學生,惟生態頗為可觀,請老師為校園植物製作說明,製作木匾,設有「我們的學校、詩詞步道、鳥類步道、花卉步道」等,讓孩子知道學校沿革和校內動植物的名稱及其特色,也成為各校觀摩的對像。2000年,派青埔國小校長,學生數有18班,高鐵在青埔設站,該校環境教育課程以台灣高鐵的相關知識做題材。

最後一任校長在楊梅國小,這是一所百年小學,有歷史有文化,第二年,她獲學生家長的支持,成立教育事務基金會,籌設藝文館、藝文步道、圍牆外牆陶器圖案的製作經費數百萬,學生和家長在美術老師和專業人士指導下予以製作,讓楊梅國小的小朋友或經過該校的行人,享受到百年老校的特殊氛圍。

 

2007年,55歲的詹校長自楊梅國小退休,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次年母親節,獲平鎮市廣興里模範母親,接受市政府的表揚。一輩子的教育工作,體驗終身學習的重要,2010年,夫妻兩人到台北花博擔任志工,雖然自中壢到台北的車程需要兩個多小時,讓看似平常的服務,卻在人海和生態中,獲取「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喜悅。台北花博結束,繼續擔任台灣藝術教育館、林安泰古厝的導覽志工,每月到古厝兩次,為古厝的發光、發亮,做出有用的奉獻。

 

 

啟發潛能為樂的羅華木(1946~) 

 

羅華木苗栗縣苗栗市人,生於1946年。國小讀距住家步行約三分鐘的苗栗市大同國校,學業成績特優,六年級的升學模擬考,每次都是全校第一名。老師採斯巴達式管理,要求嚴格,將班上學生分等第給予不同的要求,羅華木只要沒有滿分,就挨打,經歷這種不合理的磨練,發願長大要當老師,做個不輕易體罰學生的老師。

 

 羅華木(2013.4)IMG_8504  

 

初中讀省立苗栗中學初中部,男生四班,女生三班,國小成績特優的他,英文和代數卻讀不好,致初中的成績沒國小亮麗。想當老師的羅華木,因為師範生採公費制度,不必向媽媽要錢,故報考師範,而師範入學考試不考英文,代數比例也偏低,讓他幸運的考上新竹師範。

 

 羅華木和連寬寬(2013.4.19)IMG_8506

 

新竹師範採軍事化管理,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六點二十分點名,男生跑操場(400公尺)三圈,女生二圈,掃完地吃早餐,七點半升旗,八點上課,下午四點半下課。晚上晚自習。老師大部分是從一年級教到三年級,國文老師邰鑅要求學生練好基本功,背誦精讀課文,注意每句話的出處、來龍去脈,讓學生徹底瞭解。邢東照是三年級的物理老師,常說學問很重要,鼓勵服務期滿一定要讀大學,俾為社會多做點事,「三年有成」的口頭禪常掛在嘴上,羅華木牢牢記住老師的期勉

 

 

 

新竹師範有三位沒有顯赫學歷的老師,卻受到學生的尊敬和喜愛。郭雲欽(數學)、李澤藩(美術)、楊(音樂),他們分別畢業於台南師範、台北師範和新竹師範,郭老師教書強調要讓學生有興趣、容易懂、能應用。,雖然和實際生活相容性不高的數學,講課的風釆,卻獲得全班同學的喜愛;李澤藩注重整齊和乾淨的習慣,告訴學生,平日的一舉一動都屬美學範圍;楊楨擁有一付好歌喉,是中廣合唱團的男高音,他作詞、作曲的農家好,是國小音樂教材,受到小朋友的喜愛。

 

 

 

課餘時間練籃球,俾長高些;到圖書館閱讀報紙、期刊,對時事和社會走向了然於胸,也能侃侃而談,善於溝通,三年級下學期,擔任班長。畢業這年適逢師範學校改制為師專,師專設有五年制和三年制,前者招初中畢業生,後者招師範和普通高中畢業生。邢東照老師鼓勵讀大學的話,加上師專畢業可以當預官的誘因,報考台北師專三年制並獲錄取。

 

 

 

經台北火車站到台北師專報到,享受到許多第一次,改變原來對台北的刻板印象,如台北的治安良好,人民友善。台北師專校風自由、開放,迥異於新竹師範的嚴格、規律。台北師專三年制有五班,三班招收師範畢業生,兩班普通高中畢業生,雖然號稱三年制,上課兩年,一年實習,實習的待遇則比照現任老師。屠炳春老師的中國近代史和史學通論的教材和教法,讓他知道歷史故事的原委暨來龍去脈,眼界為之一寬,假日最常去的地方是圖書館、重慶南路書店街和牯嶺街舊書攤,大量閱讀開創其格局外,也提升寫作能力,成為教育界的好寫手。

 

 

 

1966年,自台北師專畢業,因為學業成績優異,分派台北市大龍國小,學校大班級多,最初幾年,四年級以下學生採二部制上課。雖然國語文是強項,擔任的卻是自然學科的科任老師,惟教學績效獲得多數老師的肯定。

 

 

 

自部隊退伍後,回到大龍國小任教,晚上讀中國文化大學市政系,該系需要三十學分的法律課程,因為遇到的都是名師,如涂懷瑩、管歐等教授,優秀法學素養讓他處事較一般人周延、敏銳。此外,大學講堂的陶冶,眼界較前寬廣外,也提升他的治學方法,將個人的作文心得結集出版「如何使作文進步」,因為跳脫傳統的作文範本,銷路甚佳,為他籌措結婚基金

 

 

 

1978年,擔任教學組長,排出一張張皆大歡喜的課表是教學組長的首要挑戰,導師希望科任老師的課排在第四節和第五節,科任老師則希望課能集中在固定時段,兩者是互相矛盾的。他讓老師知道課表無法面面俱到,但將以公平、公開的原則,滿足或接近大多數老師的期盼。

 

 

 

主任暨校長甄選及格,分別在台北市公務員訓練中心,陽明山主任教師中心講習八週,前者的印象不深,後者有三項特色,課程兼具實務和理論;羅華木擔任20位儲備校長的班長,是歷屆儲備校長班中成員凝聚力最強者;輔導員詹益東傳授治校理念,積極實用。

 

 

 

主任甄選及格,先後擔任興隆國小訓導主任和公館國小輔導主任。在興隆國小時,兼任人事暨男女巧固球隊教練,每天早上七時前到校,5時後下班,辛苦是有代價的,巧固球隊屢獲佳績。1984年,想將愛心奉獻給較多的學生,啟發其潛能,轉到公館國小擔任輔導主任。

 

 

 

當老師是兒時的心願,校長則是無心插柳,讀中國文化大學時,享受到學術殿堂的奧妙,希望有朝一日成為大學教授,擔任主任時,利用公餘時間到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語教材教法研究所讀四十學分班,擔任博嘉國小校長期間,考上國立台北師範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並取得碩士學位。

 

 

 

1986年,羅華木四十歲,擔任博嘉國小校長,彼時校長四年一任,異動前,教育局發異動意願書,由校長填寫十個志願,再由教育局依需求予以指派,他先後擔任溪口國小、實踐國小和日新國小,都是前二志願。因為教師自主性隨著社會氛圍轉為強勢,羅華木採順勢而為的領導方式,讓每位老師動起來,提升其素質,學校也跟著活潑起來,特別是擔任實踐國小校長時,率領全校老師一起出版「第二度學習-國語課文寫作技巧賞析」,分送台北市各國小。

 

 

 

2001年,日新國小四年一任任期屆滿,適逢五十五歲,申請提前退休。台北市教局仍然借用他的長才,兼任課程督學;擔任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兼任講師;翰林出版社任國小國語課本主編。

 

 

 

 

 

從代課老師到校長的李淑敏(1952~) 

 

李淑敏出身於屏東縣屏東市,生於1952年,父親是雲林縣西螺鎮人,母親是屏東縣東港鎮人,原為閩南人,成為客家媳婦後,不論客家文化的傳承或推廣,都勇往直前,而且成績卓著。

 

 李淑敏校長(2013.4.26)IMG_8617

 

讀幼稚園時,就顯露舞蹈、音樂天份,常隨大鼓的節奏唱歌、跳舞。國小讀屏東市中正小學,該校每學年有15班,每班學生50~60人,老師忙著教學、批改作業,幾乎沒有時間和學生互動。

 

 李淑敏校長(2013.4.25)IMG_8614

 

初中就讀省立屏東女中初中部,功課雖然不是頂尖,但兒時就有的舞蹈、音樂專長,讓她在康樂領域獲得表現的機會,不論晚會或啦啦隊都有亮麗的成績。高中考上省立屏東女中高中部,地理老師幽默風趣的教授方式,影響她的學習態度,是參加班際辯論比賽的要角,軍歌、舞蹈、壁報和教室佈置的靈魂人物,擔任學藝股長時,製作壁報或教室佈置需仰賴團隊,請同學幫忙的技巧,意見整合的溝通,每項都要有好的人緣。體育課若上舞蹈時,挑選音樂和編舞都由她負責。

 

 林達英、李淑敏夫婦(2013.4.25)IMG_8611

 

高中三年級時,家中經濟出現變化,無力供應其繼續升學,畢業即投入職場,在地政事務所擔任月薪僅四百元的約僱人員一個多月。1970年,考上代理代課老師而到枋山鎮枋山國小任教,依規定,代課老師一年一聘,屏東縣政府教育局每年舉辦一次代課老師任用考試,考試採筆試,題目以高中教材為主,代課成績並未計算在內。她擔任代理代課老師六年,第二年暑假,以代課老師身份到屏東師專暑期部進修,但這種身份的師專生畢業後,並沒有派任的權利,須參加縣府舉辦的甄選考試,考試科目分筆試、學校成績、代課成績,甄選及格才能獲得教師的任用資格。

 

 

 

擔任代課老師前四年,因考試成績優異而擔任服役老師的代課老師,代課時間一年十個月。第一次任教的是枋山鄉的枋山國小,擔任五年級老師,沒有受過任何教育訓練,更沒有教學經驗,所幸有同事的指引,參考國立編譯館出版的教學指引,認真備課,惟擔心教不好的緊張,直到第一次月考後才逐漸平復。

 

 

 

屏東師專進修時讀的兒童心理學,讓她了解小朋友的內心世界和大人截然不同,老師宜以同理心處理學生犯錯事宜,如沒寫作業,可能是不會寫,而非偷懶;其他偏差行為,各有不同的原因,和心智成長、人格特質有關,而非大人單純的想當然爾。

 

 

 

第二次一年十個月的代課學校是枋山鄉的加祿國小,兩次一年的代課學校分別是潮州鎮潮南國小,長治鄉長興國小,任教長興國小時,訓練的民族舞蹈獲得屏東縣全縣甲等第一名,校長給予嘉獎的敘獎。近六年的代課生涯,體會代課老師只能配合學校作業,也領悟到,不論在那個領域,擁有知識和特色才能獲得尊重。

 

 

 

1976年,取得正式教員任用資格,派泰武鄉萬安國小,前二年,擔任中年級導師兼出納,是第一次擔任行政工作;後兩年半,導師兼會計和營養午餐秘書。該校學生以原住民為主,每班學生數二十人左右,程度無法與平地兒童相比,家長不在乎孩子的功課,回家很少寫作業,四年級的學生,不會九九乘法是正常,她盡量教導孩子基礎教育,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即給予鼓勵。另為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中午吃完午飯,自費幫孩子準備毛巾和肥皂,要他們到廁所沖澡,再睡個香甜的午睡。透過媽媽教室輔導媽媽,使其幫忙教育孩子。第三年,向校長要求,主動教低年級,為孩子打好基礎,俾利後續年級的教學。

 

 

 

1982年至1986年,任教潮州鎮潮南國小,1983年兼任教學組長,主要工作是課和安排、國語文競賽和教學觀摩,盡量做到公平,雖然無法盡如人意,但以公開的方式滿足老師的需求。因為擔任屏東縣唱遊科輔導員,有機會到板橋教師研習會受訓,雖然時間不長,因為教授學有專精、言之有物,讓她享受到吸收新知的喜悅,體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想法,處事態度更加認真,不達目的不罷休,先後到屏東師範學院進修大學部和四十學分碩士班,至主任和校長甄選都是一次到位。

 

 

 

1987年調萬巒鄉佳佐國小,最初擔任導師兼出納,二年後出任事務組長,首次拿到行政職務加給,但擔任導師的六年級學生,經一個月的適應,秩序才恢復正軌,成績亦逐月進步,甚至趕上其他班級。1989年獲主任甄選及格,第三度到板橋教師研習會進修,再度獲得增長知識的震撼教育,不論教育行政或領導統御都受益良多。

 

 

 

主任甄選及格後,先擔任內埔鄉泰安國小總務主任,兩年後出任內埔豐田國小總務主任,林金榮任校長時,爭取三千多萬新台幣改建老舊和危險教室,秉於知遇之恩和辦教育就要視學生為第一順位的想法,配合校長的辦學理念,受訓時學到建築經費只能撥八成的作法,致興建教室建商惡性倒閉時,擔保廠商因為仍然有利可圖,很快接手,並且如期完工。1994年,因教學績優及擔任體育科輔導員推展創作舞有績效榮獲師鐸獎。

 

 

 

2000年,獲校長甄選及格,旋派加祿國小校長,這是他代過課的小學,還有兩位任教時的同事,學校家長不少是當年的學生,很高興昔日認真的老師來領導大家,帶她訪問意見領袖、耆老,幫忙籌措編校史的經費,建屏東縣唯一的高爾夫練球場,培育小朋友立足台灣,放眼國際的胸襟。

 

 

 

2004年,擔任屏東市歸來國小校長,第一次接觸都市學校的生態,與鄉村濃郁的人情味不同,因為交通便利,越區就學嚴重,她帶著主任、導師拜訪家長,成立舞蹈班,親自協助指導,先後獲得全國優等第三、四名,稍稍舒解越區就學的情況。另外,創辦校刊,記錄學校的歷史,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回到擔任八年總務主任的豐田國小擔任校長是老天爺有趣的安排,在教育局長官、家長、老師的支持下,讓她最後四年的校長生涯如魚得水,該校有三十幾年歷史的合唱團獲得全縣第一名,全國優等和特優,參加客語生活學校,戲劇、歌唱表演、鄉土歌謠都獲得很好的成績。有紳士球稱號的巧固球,更讓她的教育生涯畫下完美句點,獲得2011年維也納世界盃第一名。這年,她六十歲,申請退休。

 

 

 

李淑敏退休後,按期回豐田國小,擔任合唱團志工,出錢出力的奉獻,而團員也認真努力,2013年,獲全國特優第一名。

 

 

從音樂神童到客家終身貢獻獎的鄭榮興(1953~)

 

鄭榮興苗栗縣苗栗市人,生於1953年,先祖精通客家傳統樂器,祖父陳慶松、祖母鄭美妹、父親鄭水火都是客家傳統戲曲、音樂工作者。祖父開班收徒,教授八音和亂彈,他從小耳濡目染,雖然不懂劇情內容,卻能朗朗上口,唱得比拜師學藝的學生好,因為音色乾淨、單純,常為他們示範腔調。四歲時,首次在苗栗市玉清 宮關聖帝 君聖誕上台演唱送金衩、掛金牌,獲得觀眾熱烈的迴響,嗣後邀請陳家八音班時,常指名鄭榮興上場,工資比照大人,因而涉足客家八音、戲曲、齋法儀式。六歲,發行第一張黑膠唱片,封面寫著「六歲天才」。

 

 

 

國小讀苗栗大同國小,假日或下課期間需要參與表演,練樂器、寫毛筆字、畫釋迦牟尼像,對學校功課稍有影響,惟自幼天資聰穎,數學成績始終特優,在老師鼓勵下。國小畢業以第一志願考上苗栗縣立苗栗初中,參加該校軍樂隊,樂隊指導老師劉晏良讚賞他的優秀表現,鼓勵其讀音樂系。

 

 

 

高中讀省立苗栗高中,擔任樂隊指揮,劉晏良是省立苗栗高中的音 老師,指導他彈鋼琴。初中二年級,祖母罹患癌症病逝,龐大的醫療費用拖垮家中的經濟,到中廣公司苗栗廣播電台兼差,星期日到電台錄音,平日下課後參與賣藥的野台戲,回到家時,已是午夜時分,直到考上東吳大學音樂系才告一段落。

 

 

 

東吳大學是我國第四所設音樂系的大學,系主任黃奉儀出身音樂科班,對鄭榮興嗩吶、二絃、揚琴等傳統樂器的表演不以為然,所幸由 許常惠 教授力保,才獲錄取。 教授視其為關門弟子,指導他作曲,遂日以繼夜的練習鋼琴、小提琴和理論作曲,半學期後,表現亮眼,讓老師和同學對他刮目相看。

 

 

 

許常惠教授常到台灣各地做田野調查和採擷民俗音樂,大 一升 大二時,隨 教授經竹東到苗栗做田野調查,許常惠親聆陳慶松表演的傳統客家樂器和演唱,改變他對客家傳統音樂的看法。1977年,在台北舉辦民間藝人演奏會,陳家班八音團應邀和其他三團一起表演,介紹陳慶松時,強調他是客家的國寶級音樂家,顯親揚名可能是鄭榮興意料之外的成果。

 

 

 

大二時,修 李鎮東 教授的國樂理論和胡琴,接觸不同的傳統樂器,享受如魚得水般的喜悅,是年,東南亞十二所天主教會大學校長齊聚台北,東海和東吳音樂系同學為其舉行音樂會,他結合本土和西方音樂的演奏,獲得與會佳賓高度的肯定,因而被推荐參加中廣國樂團,得以和高手砌磋,增加表演機會,東吳大學四年級時,因為李鎮東的遊說:「西樂不缺你一人」,轉學才成立兩年的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修習傳統民族樂器,追隨馬水龍學習作曲。

 

 

 

1978年,參加教育部派赴各國宣慰僑胞的青年訪問團,畢業後,參加中華民國綜合藝術團作曲與領奏,編配《龍鳳呈祥》等二十餘首樂曲,並隨團赴美、加、中南美洲、歐洲、菲律賓等二十餘國訪問演出,享受行萬里路的喜悅,拜見大師級人物,提升其音樂造詣頗巨。回國後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許常惠教授一句:「客家需要你」,讓其以發揚客家傳統音樂和戲曲為終身志業,研究所的畢業論文是「客家八音研究」,這是華人社會第一本研究客家音樂的學術論文。

 

 

 

1984年,鄭榮興31歲,服預官役,協助訓練空軍機械學校樂隊,參加空軍總部藍天藝工隊,都有很好的成效。1987年,許常惠應台北市政府邀請,在新公園做五天客家藝術表演,海報寫著最後兩天的戲碼是鄭榮興劇團,開啟成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端倪。

 

 

 

經由客家採茶劇團把傳統亂彈、外江、四平等音樂元素融合客家戲曲的表演,獲得旅北客家鄉親和藝界人士的好評,先後到社教館、國家戲劇院表演。1996年,成立苗栗客家戲曲學苑,按月發給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人員薪水,讓推動客家戲曲成為可以養家活口的職業,對團員的付出也獲得豐富的回饋,劇團獲教育部頒發「民族藝術薪傳獎」;苗栗縣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類「採茶戲」。

 

 

 

1988年,鄭榮興獲政府公費到法國留學,許常惠教授推荐他進入巴黎第三大學東方語言學院民族所,追隨民族學權威班班諾、音樂大師丹尼爾夏爾兩位教授,獲該校 DEA文憑,班班諾教授精通中文,但兩人對話時,一定用法文,老師的用心,讓其受益良多,論文是頭份鎮義民廟打醮的音樂研究,讓台灣的傳統廟會首次呈現在法國學術殿堂,並受到知名學者的肯定。

 

 

 

學成回國後,擔任教育部宣慰僑胞綜藝團副團長,繼續透過音樂和戲曲表演,宣慰僑胞。不久,應復興劇校校長陳守讓之邀,繼李棠華擔任直屬教育部的綜藝團團長,1993年,協助復興劇校籌設歌仔戲科,1995年,開始在學校培訓本土戲演員,對台灣歌仔戲的發展影響深遠。後來,且成立客家戲學系。

 

 

 

1998年,接任復興劇校校長,1999年,該校改制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2006年,該校再改制為國立台灣戲曲學院,鄭榮興都擔任首任校長,直到201010月缺任,他都配合社會潮流和時代脈動,為傳統戲曲和音樂採取新的因應措施,影響台灣戲曲發展至深且巨。

 

 

 

鄭榮興經常風塵樸樸的到各地傳授客家音樂和戲曲經驗,在社團教課,推廣的成分大於紮根,惟2012年,在客委會支持下,在苗栗縣開始舉辦的暑期國小客家戲曲研習營,七個小學協助推動,成效極為良好,2013年暑假,有十個國小報名參加,讓客家傳統音樂和戲曲獲得往下紮根的機會。

 

 

 

在社會快速運轉的年代,鄭榮興因為「西樂不缺你一人」、「客家不能沒有您」,毅然投入本土、客家戲曲和傳統音樂的傳承。西諺:「凡認真播種的,終將歡呼收穫」,客家委員會為此,特別頒發這位未滿六十歲的傳統音樂家「2013客家終身貢獻獎」。

 

 

 

參與工職教育變革的楊金聲(1937~)

楊金聲新竹縣竹東鎮人,小學讀竹東國小,二年級時台灣光復,四到六年級導師黃金東,教學認真,行事講求紀律,給他很大的影響,四年級曾代表班上參加中年級朗讀比賽,提升其話說條理分明的能力。

 

國小畢業考上省立新竹工業學校初中部,初中部僅設機械和木工兩科,他讀機械科,準備畢業就投入職場,竹工初中部主要課程是木工、木模、制圖、鑄工和其原理原則,黃國璋老師教製圖,注意每個細節的嚴謹態度,讓他在這科拿到高分外,也影響他做人處世的風格。依照當時的學制,學業、操行、實習成績優秀,體育七十分以上者,可以保送高中,雖然學業、操行和實習成績全班第一名,因個子較小,體育科未達七十分而未獲保送。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以高分直升省立新竹高工高中部。

 

省立新竹工業學校高中部設有機械、木工和礦冶三科,機械科上課內容和初中大同小異,惟機械制圖依舊是他的強項,但工業職業學校不上歷史、地理、音樂和美術,因為遠房親戚販售章回小說,故遍讀表達忠孝節義思維的章回小說和世界文學名著,補足中外歷史知識的不足,也感受外國作品的嚴謹。暑假期間,三位同學到豐原紙廠實習,工廠提供三餐,因為在建廠階段,晚上就睡在工地,大部分工作時間是砌磚或搬運小工,安裝機械時,只能在旁觀看,雖然學非所用,卻領悟什麼叫做吃苦耐勞。

 

高工畢業時,凡入大學者,需參加大學聯考,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剛成立不久的工業教育系需要加考制圖乙科,故該系1955年招收21位學生,全部出自省立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和花蓮工職高中部等所謂省立八工的畢業生。上課科目以省立八工開設的機械、化工、建築和電機為主。因為師大工業教育系大部分設備由美援補助採購,加上師資優秀,讓他如魚得水,享受學習的樂趣。大二開始,因為學長的推荐,課餘也擔任家教,教高中英文和國小數學。

 

1959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前,承省立竹東高中蘇瑞麟校長給予草聘書,據以請求分發故鄉的省立竹東高中任教,教工藝和三角,是該校少數自師範體系出身者。實習滿一年,入伍服預官役,派陸軍步兵排排長十個月,調防馬祖前五個月,部隊需接受山地、兩棲、實兵戰鬥訓練,裝備檢查等,再到馬祖,夙守東莒島五個月,幾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守土有責是排上弟兄共同的想法。

 

自部隊退伍,回省立竹東高中擔任導師,五年後任教學組長,33歲升任教務主任,在竹東高中任教十七年,大部分老師都是新竹人,彼此相處愉快,但四個女兒先後就讀小學,一方面籌劃如何給予孩子較好的升學環境,適逢師大工教系同班同學賴錫圭擔任台北市立大安高工校長,該校日間部學生六十幾班,夜間部三十餘班,進修部十幾班,有三百多位教職員,需要幫手,因而到大安高工擔任註冊組長,兩年後升訓導主任。

 

管樂隊每天負責升降旗奏樂,原來樂隊人數不足,若逢高三畢業,高一新生青黃不接時,為了提升樂隊品質,給予樂隊成員誘因,擴大招收新成員,聘請專業老師指導,不但改善升降旗的奏樂品質,甚至參加校際比賽也獲得很好的成績。1979年,調教務主任,成為賴校長最好的幫手,我國高工學制的許多變革都有他參與的影子,而賴校長對這位老同學也極為禮遇,提報楊金聲為師鐸獎得主。

 

擔任大安高工教務主任期間,為補足教育理論知識的不足,參加政大暑期四十學分班。1990年,以黑馬之姿,開教務主任直升高工校長的先例,擔任大安高工校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於1974年成立,設立四技,招收高工畢業生,改變我國工業職業學校教學方向,楊金聲為提升錄取率,就其在竹東高中擔任教務主任的經驗,為高工三年級學生準備升學學生,舉辦模擬考試,提升該校升學率至鉅。

 

楊金聲在省立竹東高中或大安高工任職期間,因為處事積極,受到校長的器重,這份知遇,養成他樂於提攜後進的習慣,擔任大安高工的教務主任劉世勛、木柵高工的楊萬和,都跟著他的腳步擔任校長。甚至大安高工時的教學組長陳天寶後來也擔任南港高工校長。

 

2002年,自木柵高工校長屆齡退休,在家含飴弄孫,和太太兩人享受木柵山間的林蔭之美。

 

 

 傳承客家民謠為樂的范姜運榮(1942~)

范姜運榮桃園縣新屋鄉人,生於1942年,四歲喪母,所幸有叔嬸兄姊的疼愛,和大部分小朋友一樣享有快樂的童年。

 IMG_0312  

就讀有百年歷史,老師號稱五代同堂的新屋國小,距住家不遠,學業成績名列前茅,五、六年級擔任班長,雖然要忙班務,或許是尊榮感的自我要求,學習成果較前好了許多。初中讀省立中壢中學初中部,英文老師教學得宜,雖然只學了三年多的英語,卻紮下良好的基礎。

 

讀中壢初中時,每天早上七點在新屋坐桃園客運到中壢,有一天坐慢一班車,下車後,以小跑步方式行進,趙仰雄校長坐三輪車從後面而來,要他也上車一起到學校,這份愛心,讓他感動一輩子,做校長就應該這樣子照顧學生。

 

中壢初中畢業後,就讀該校高中部,高一下學期時,爸爸要他轉學師範,俾減輕負擔。因為兩個哥哥分別就讀台北師範,且從事教職,於是就讀新竹師範普通科。師範生和普通中學最大的差別是全體住校,每天按表作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講秩序、重規矩,每天早上起床後早點名,跑操場、清潔環境,早餐、上課,晚自息。國文課是師範教育的重要課程, 張耀庭老師教學認真,給予學生很好的身教,國語日報出版的古今文選讓他奠定良好的國學基礎;地理老師兼任導師,視每個學生有如自家孩子,到過每個學生家做家庭訪問,這份身教,讓他領悟到好老師,就需要像這樣的關心學生。

 

晚自習時間,最常讀的是章回小說,或當代創作,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章回小說,讓他領悟忠孝節義的傳統文化;皇冠、創作月刊的文章,則讓他看到時代的脈動。星期日和同學郊遊、烤肉等,致後來擔任救國團團康活動或後備軍人幹部,因而成為地方的意見領袖。

 

新竹師範畢業,派至台北縣貢寮鄉,承沈月枝校長協助,改派新屋國小擔任五、六年級級任導師,畢業班有七班,三班為升學班,范姜運榮也擔任升學班的科任 老師,為報答校長的知遇之恩,認真加上善於將知識和學生分享的專業訓練,考上第一志願的學生數大幅提升。

 

1965年入伍服役,因為新兵訓練成績優異,被訓練中心留下來擔任教育班長,每兩個月一期的新兵訓練,見識到各形各色的年輕朋友,嚴而不苛是他帶兵的原則。

 

退伍後回到新屋國小,軍中的帶兵經驗,讓他輕鬆掌控學校的大型活動,退伍第二年,開新屋地區國小老師到台北就讀大學的先例,晚上到台北讀淡江大學經濟合作系,每天騎摩托車到中壢,坐火車到台北上課,晚上再回新屋,五年如一日,滿足他獲得學士學位的願望。新屋國小設有自然科實驗班,為了補償學校給予進修的方便,主動擔任自然科學實驗班老師,因而需到板橋教師研習會擔任自然科教材編製和改進成員,看似負擔卻為受訓積分,獲得參加主任甄選的資格。

 

主任甄選及格不久,派復興鄉高繞國小擔任教導主任。依規定,彼時國民小學班級數在十二班以下,設教導主任;十三班以上,設教務和訓導兩位主任。范姜運榮讀新竹師範時,就是音樂高手,這時候,參加桃園縣教育局舉辦的首屆「客家民謠研習營」,開啟他對客家山歌的認識和研究,成為客家民謠班老師,並逐步演進為客家民謠傳承的權威,應邀為教育部或機關學校的評鑑委員,或歌唱比賽評審。

 

1981年調新屋鄉大坡國小教務主任,1985年,政府開辦教育研究所暑期四十學分班,他似領頭羊般參加甄選,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進修,提升教育行政和領導統御的知能外,也獲得比照師範大學畢業的資歷,獲得校長甄選資格,次年春假通過桃園縣教育局舉辦校長甄選初試,旋獲教育廳甄試及格。

 

1989年,派復興鄉高義國小校長,他將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觀念,融入治校的範本。高義國小的家長大部份是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教友,鮮少喝酒,校風單純,任校長第二年,第一屆學生畢業,但不久,接到畢業女生的結婚喜帖,有感早婚的諸多缺點,尤其容易造成單親家庭,透過媽媽教室,宣導女生不宜早婚的優點;此外,加強週三進修的師資,提供老師實用的課程,使其樂於學習。

 

1992年春,調觀音鄉富林國小校長,雖然該校只有六班,和高義國小相較,城鄉差距頗大。這時候,他在客家民謠界已經嶄露頭角,邀請桃園縣教育局絲竹國樂團與該校小朋友合辦迷你型音樂發表會,獲得觀音地區居民的肯定,觀音鄉客家民謠班吳王珍理事長邀請他到該班授課,讓常追隨賴碧霞老師到台灣各地表演的范姜運榮,成為客家山歌界的閃亮新星。

 

富林國小的優異表現被各級長官看到了1995年,從勇字類的富林國小直接派至智字類的新坡國小校長,新坡國小是有歷史、有傳統的學校,負責桃園縣教育局指派生活與倫理的重點教學學校,與大園國小數學水道式和新屋國小自然科學鼑足而立的三個重點小學,加上該校歷史悠久,有許多前輩留下的優良傳統,在老師的支持下,都圓滿的傳承下去。

 

龍潭國小是桃園縣客家中心小學,該校秉承龍潭的優良文風,老師樂於吸收新知,視把事情做好為責任。1999年,調派龍潭國小校長,讓其有如魚得水般的興奮,透過學校教學或音樂會推動客語教學,他要求參加客家民謠表演的學員,要以現代表演藝術的台詞,合宜的肢體動作和表情,提升其可看性,因而培育出許多新血,甚至有得金鐘獎者。

 

2005年,自龍潭國小校長提前退休,專職客家歌謠的傳承。尊重知識,尊重他人的人格特質,讓范姜運榮的退休生活反而過得更加忙碌和精彩。

 

 

 

兒童文學創作校長羅枝土(1936.4.15~)

羅枝土桃園縣新屋鄉人,生於1936年,父親是殷實的打鐵匠。爸爸的鐵匠生涯是他童年的重要回憶,但從來沒有想要接續衣缽。

 

國小就讀新屋國民學校,最初兩年是日治時期,因為常躲空襲,上課時數不多,致日文未臻嫻熟。老師以地方人士居多,對學生極為照顧,縱使體罰學生,也以愛心為出發點,義務協助準備升學的孩子補習,為新屋培育許多優秀的人才。五、六年級算術老師麥如光以鼓勵取代體罰的教學方式,讓他印象深刻。

 

國小畢業,爸爸要他輟學繼承鐵匠,他告訴爸爸力量太小,無法拿起鐵錘敲打,要求讓他讀初中,楊梅初中創設伊始,百廢待舉,張芳杰校長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兼授公民課,督促學習用功讀書,藉以提升升學率,畢業這年,班上有十餘人上考上新竹師範。

 

新竹師範是公費學校,學生全部住校,每天過著規律的生活。國文老師鄭秉禮兼任班導師,視學生有如自家孩子,每天晚上到宿舍巡視,也幫同學拉好棉被,師母王叔華亦極為賢淑,常邀假日沒回家的學生到他們家共餐。鄭老師用心批改作文和週記,眉批的文字極為優美,每句都打動羅枝土的心房,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深植心田。

 

新竹師範畢業,派永安國小教二年級,任教四個月,奉命入伍服役四個月,再回永安國小,學校生態和其讀小學時已經不一樣,兩年後,回母校新屋國小任教,許多老師是學生時代的老師,相處極為融洽。

 

任教新屋國小時,利用教學空檔,將所學和觀察學校老師的教學方式,寫「吳老師的懺悔」,敘說體罰不當的原由和改進之道,請鄭秉禮老師指正後,投稿新竹師範輔導刊物「教學生活月刊」,這年他22歲,文章發表後,給他很大的鼓勵,更認真的觀察教材、教法和閱讀相關著作,將閱讀心得向教育前輩請益外,也據以和教育工作者分享。

 

最初,寫作純是一股理想,潘振球廳長執掌教育廳時,訂定國小、國中校長和主任甄選制度,無心插柳的寫作,因為屬專業論著,成為甄選積分之一,於是寫得更加勤快。作品散見新竹師範、台北師範、台北女師、台中師範、嘉義師範、台南師範、高雄女師、台東師範和花蓮師範等師範學校輔導的教學生活、國民教育、國教月刊、國教輔導、教師之友、國教之友、國教研究、基礎教育和國教之聲,台北市教育會出版的教與學,台灣省教師福利會出版的師友月刊,台灣教育會出版的台灣教育月刊等,文字超過百萬字,對我國國民教育的影響頗為深遠。

 

羅枝土眾多教育論著中,最得意的一篇是請教學校懂日文的老師,據以翻譯一萬多字的日本水道式算術教學法」,專論經台灣教育月刊刊載後,台中師專教授寫信向他請教譯作出處,做為其編譯專書參考之用。

 

水道式教學法是日本民間教育團體於1960年代開發的教學法,且經實際教學研究所證實的有效教學法。以日常生活為出發點,和學童的身心發展與學習經驗相結合,在身心障礙教育中曾獲得相當大的好評。然而,學習內容的編製並未依照該國相關規定。水道式教學法有三項步驟:(1)將數學複雜的運算過程分解成幾個單純基本的運算過程;(2)讓學童學會單純基本的運算過程後,再將它們組合成一般典型的運算過程;(3)透過練習漸漸地讓學童從一般典型的運算過程類化到特殊的或非一般性的運算過程。因教學結構類似水道系統,故稱為水道式教學法。惟此一教學法,因傷及《學習指導要領》的權威,遭日本政府排斥。儘管如此,民間現代化教育的研究成果,隨著媒體與教師工會的集會而散播開來,形成與政府現代化教育迥異的另一種潮流。

 

任教新屋國小時,大部分時間擔任升學班導師,進修是羅枝土寫作的動力之一,先後讀台北師專夜間部,林國樑教授的教材教法給他許多啟示;新竹師範學院大學暑期部;在其他教育研討會,常聆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孫邦正教授的演講,孫教授上課的內容就是一篇好文章,不見一個贅字,讓他寫作或講話更加嚴謹。

 

保生國小教導主任十年,任職教導主任第六年,校長甄選及格,因為平地勇類學校沒有缺額,遲至四年後,才派中壢山東國小校長。擔任校長前,參加板橋教師研習中心兒童文學創作班,開啟他的兒童文學創作,遂參考歷史故事,報紙報導暨個人觀察所得,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先後以羅雅溪、青山….等筆名,投稿中央日報、聯合報、國語日報….等各大報,隨著經驗的累積,文章完稿後,幾乎每投必中。他也認真的參加各機關、團體舉辦的小説創作比賽,曾獲青年獎章,中國語文獎章,教育學術研究績優獎以及教育部兒童文學獎多次,結集出版的兒童著作有「阿明與小灰」等三十餘本。

 

擔任校長期間,每天巡堂是羅枝土的習慣,藉此認識老師,瞭解老師和其需求。山東國小校長六年,調新屋犁頭洲國小校長六年,學生班級1618班;旋調龍崗國小四年,學生56班,兩千六百多名,老師近百人,老師若有建言,只要可行,就照單全收,校務蒸蒸日上。最後七年半,回到母校新屋國小擔任校長,受到早年同事的肯定,地方人士亦給予極大的支持,爭取經費一億多元,改建大禮堂、大部分教室和運動場換裝PU跑道,讓新屋國小的硬體設備煥然一新。

 

2001年,自新屋國小屆齡退休,原來的創作也告一段落,學生時代就喜歡歷史和地理,閱讀相關著作外,常帶太太到世界各國旅行,享受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喜悅。

 

 

擴大學生活動空間的詹元達(1946~)

詹元達新竹縣新豐鄉人,生於1946年,父親是泥水匠,當其到台北工作時,母親隨同到台北撿拾廢紙貼補家用,稚齡的詹元達是媽媽旁邊的小跟班。

 IMG_0537  

國小讀新豐鄉福興國小,步行距離約二十分鐘,一年級時,男女生同座,彼此間,楚河漢界分得清清楚楚,甚至踏入社會,遇到同座的男、女生,仍持有相同想法。此外,老師保有教不嚴師之惰的觀念,打罵式教育仍然風行。

 

國小畢業,因新竹縣試辦免試升學,讀新豐初中,坐新竹客運班車前往,來回時間約兩小時,國文老師黃雪平說的四縣國語聽來甚為吃力,惟他講解補充教材時,引韓愈師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敘說老師應有熱忱的教學態度,令他印象深刻。參加新竹師範入學考試時,作文題目:「教育家的責任」,引用黃老師的說法而獲得高分,怍文成績八十分;數學老師羅美烱教的代數和幾何讓他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這份喜悅也在數學成績裏呈現,新竹師範入學考試數學科,算術佔四十分,代數和幾何各三十分,算術幾乎不會做,但數學分數六十分。二年級第一次月考,導師余培宏發成績單時,循循善誘的鼓勵,讓詹元達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好,班上十幾位同學報考新竹師範,僅兩人上榜。

 

新竹師範的同學是來自各校的菁英,成績優異,詹元達需要很努力才能趕上進度,每天在功課壓力下過日子,連假日都要背書,常到軍械室或學校附近的新竹縣立二中教室背國文課文、四書或國語日報出版的古今文選。楊兆楨老師的音樂,每星期雖然只有一節課,老師教學態度誠懇又富熱忱,讓他成為竹師合唱團的一員,接觸不同的音樂,有機會跟老師到台灣各地南征北討,擴充他的視野。

 

1964年,分發母校福興國小任教,前三個月的薪水買部勝利牌腳踏車代步,三年期間先後擔任六年級、一年級和三年級導師,師範時候學的教材教法是新手的參考資料,加上勤讀補充教材,使其遊刃有餘。擔任一年級導師時,以唱遊方式指導學生,效果甚佳。三年實習期滿,保送新竹師專,上課兩年,實習一年,實習時任教新豐鄉埔和國小,學區居民以閩南人為主,在這兒學了一口道地的閩南語。

 

1970年服兵役,派金門擔任文書下士,工作單純,大部分時間在刻鋼板中度過,因為工作認真,獲連長推荐為前線有功官兵,給予七天特別假,五十幾人坐軍用運輸機回台灣接受表揚,飛機的吵雜聲和機身的搖晃,驕傲和害怕都有。回前線後,適逢美國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簽訂上海公報,金門全島進入戰備狀態,連晚上都全副武裝,半夜舉行防空演習,天空好像火網一般,既擔心又緊張。

 

退伍後,回埔和國小任教二年,1974年,再回母校福興國小,運用新竹師範合唱團的經驗,組織合唱團,參加新竹縣政府主辦的音樂比賽。1976年調新湖國小,任音樂班導師,新湖國小合唱團的表現,受到藝文界人士的重視和肯定。胡泉雄老師在湖口鄉農會客家民謠班上課,亦前往學習,享受客家歌謠之美,發現歌謠內容包含客家人的生活習俗,是傳承客家話和客家文化的寶典。1996年,協助新竹縣教育局編撰客家歌選輯一百餘首,供各校做為母語教材。

 

1983年升任北埔鄉大坪國小總務主任,旋調教導主任;一年半後調湖口國小總務主任,1986年調新湖國小總務主任。總務主任的任務以配合校長的治校理念為主,新湖國小黃德輝校長具有以身作則、準時到校、用人不疑、不忮不求、不卑不亢的風骨,興起教育家應如是的想法。

 

詹元達四十五歲時擔任新埔照東國小校長,依規定,校長任期四年,他擬定四年計劃,嗣後到新學校擔任校長,也以最快的速度瞭解學校需求,擬定計劃,希望四年期滿,讓學校煥然一新。計劃的主要項目有綠美化校園,消除校園死角,使動線順暢,擴大學生活動空間,建立符合教育功能的環境;培養學生體適能的運動習慣,加強學生語言能力;鼓勵閱讀課外讀物,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和論語等經典文學,另獎勵學生到圖書館借閱課外讀物;每學期舉行教室佈置觀摩。

 

經照東國小家長會鍾會長協助,獲得充足的社會資源,操場整地更新,新建禮堂,設電腦和圖書室;四年後調關西時光國小校長,石光國小創校於日治時期,歷史久,但設備老舊,經其積極整頓,讓這所百年老校脫胎換骨,廁所警鈴、放置衛生紙,教導小朋友將學校廁所當做家裏的廁所,受到教育界一致好評,以致在少子化衝擊下,各校普遍減班,石光國小卻保有原來的學生數。

 

好的教室標語常成為孩子遵循一輩子的座右銘,詹元達認為教室環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影響其日後的生活習慣,要求教室地板保持清潔,課桌椅排列整齊,連掃把都要排列整齊,每學期中舉辦觀摩,有美術底子的老師,將教室佈置得活潑生動,透過觀摩,讓用心老師的成果和全校老師共享,下學期的教室環境,自然向上提升。

 

2002年擔任新湖國小校長,迄2011年屆齡退休,任期九年,四年治校計劃見到豐碩的成果,學校成為友善校園外,學生體適能發展良好,獲全國拔河比賽冠軍,湖口鄉運學童組部分,幾乎由該校學生包辦冠軍。鼓勵學生投稿國語日報,其中有一年,該報一學年的作品,幾乎有上百篇出自新湖國小的小朋友。

 

擔任竹北國小校長時,戴武光老師星期三下午到校教老師們水墨畫,他也報名參加。退休後,受邀擔任新竹縣境客家民謠或歌唱評審,畫畫或寫毛筆字成為休閒活動之一。或含飴弄孫,或陪哥哥們打打小牌,和三五好友泡茶聊天。

 

 

林筱瑩(1950~)

 

林筱瑩廣東蕉嶺人,生於新竹市,稚齡時,常和左鄰古舍的小朋友在日式宿舍玩耍,因為聰明伶俐,深獲大家的喜愛。

 

 

 

讀新竹市東門國小時,小一時,體驗吳淑娟老師美好的注音符號教學,致講得一口標準的國語;小二導師楊雪娥,常帶班上同學到老師家,享受另類的師生情誼。高年級時,個子較高的她常被指派在黑板寫補充教材或算術公式,讓她寫得一手好板書。二年級起,參加東門國小合唱團,曾到台中參加全省音樂比賽,第幾名已經忘記了,但上台穿的百褶裙是媽媽燙得平整,出門前小心放在鐵製餅乾盒的情景,卻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初中讀新竹縣立一女中,學校要求五育均衡,重視生活教育。就學期間,先後擔任播音工作,獨唱、國語朗讀比賽,均獲佳績。初一有炊事活動,初二,在校園舉行隔宿大露營,並曾代表學校到十八尖山參加全國童軍大露營,這種寓教育於娛樂的教育方式,影響她辦學頗鉅。

 

 

 

初三時,隨林爸爸調職花蓮市而轉學花蓮女中,曾要求校方將其分發到好班被拒,卻因禍得福,第一次月考獲全班第一名,給她很大的鼓舞,畢業時,直升高中部。為報考花蓮師範,父親到花蓮女中,請校長將扣下的畢業證書發下,因而進入花師。

 

 

 

花蓮師範最後一屆招考一班,男女合班,11位女生,其中7位畢業於花蓮地區。師範生全部住校,十一位女生三年一起過著規律的團體生活,因為住校,全校十班同學幾乎都認識。為了培育師範生成為全科老師,花師社團多、活動多,林筱瑩利用課餘時間練習風琴、鋼琴,參加作文、演講或詩歌朗誦比賽,都有很好的成績,雖然每星期六要割完分配區域的青草才能回家,學生生活是愉快的。

 

 

 

初入學時,因為無法適應學校的伙食(每月副食費180),體重暴瘦六、七公斤,媽媽為其準備肉鬆、餅乾,帶到學校後,大部分和同學分享;宿舍沒有圍牆,天方破曉,爸爸自三公里外住家步行送來兩顆水煮蛋,這是媽媽在自家庭院養雞生的蛋;若逢月考,媽媽親自騎腳踏車送來熱騰騰的便當。也聽媽媽的話,分批邀請同學回家打牙祭,班上40位同學對林媽媽的拿手菜始終津津樂道。

 

 

 

不論上課或實習都全力以赴,樂在其中,以四育兼優第一名自花師畢業,獲聘至該校附屬小學,三年都教一年級,曾擔任全縣注音符號觀摩教學,獲各級長官的高度肯定,因而受台灣省教育廳及國語推行委員會之邀,拍攝國語注音符號及說話課的教學示範影片。

 

 

 

1971年,保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教系,有花師三年的住校經驗,師大女生宿舍只是規模較大而已。林清江教授口若懸河的上課方式,加上博學、沉穩和風度,讓她印象深刻;林清山教授深入淺出的教學法,讓其受益良多,興起老師教學就應該這樣有趣。大學畢業,派木柵國中,該校學區位於郊區,越區就學嚴重。她教學認真且嚴格,第八節免費幫學生輔導。第二年,教務處孔承先主任要其兼任教學組長,她依照主任指示,製作符合老師合理要求的課表,獲得老師的信任,一年後為了照顧孩子回任導師。1985年,在全校老師鼓勵下,參加主任甄選並及格。

 

 

 

孔承先派景興國中校長,請其出任輔導主任,沒有輔導經驗的她四處觀摩,認真學習,獲得輔導評鑑特優,這份激勵,鼓舞她在職場奮力以戰,不久轉任教務主任。景興國中學區鄰近羅斯福路,越區到路另一端明星國中的學生頗多,在校長領導下,拜訪學區小學,意見領袖,加上學生表現績優,入學學生呈倍數成長,成為明星學校。

 

 

 

旋追隨孔校長到信義國中,1994年,獲選為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校長甄選及格後,派文山區興福國中校長,興福國中有學生十八班,屬小而美的學校,她引進資源,改善校舍,爭取成為開放學區,留住學生,創造增班的空間,聘請優秀師資,組織讀書會,提升老師素質,而在景興擔任教務和輔導主任的口碑猶在,很快獲得家長認同,成為小型額滿學校。

 

 

 

2001年,轉任麗山國中校長,學生60班,老師教學認真,配合多元升學管道,五育並重,麗山國中設有體育班,英語資優班,鼓勵學生參加校外比賽,手球、田徑、桌球成續都極為優異,桌球隊且獲全國國中組男、女桌球比賽冠軍。鼓勵教師參加各項教學與研究競賽亦屢獲佳績。她帶領行政團隊以創新思惟經營學校,曾獲得學校創新經營特優獎,和老師們一起應邀到新加坡觀摩。

 

 

 

2005年,年滿五十五歲,四年任期正好屆滿,申請退休,這年她也拿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碩士文憑,旋應邀到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擔任講師,指導學生教育實習課。七年後,完全退出職場,過著含飴弄孫為樂的家居生活。

 

 

 

 

 

學生在哪兒,老師就要在哪兒的黃清良(1942~)

 

黃清良桃園人,生於1942年,世代務農,初中三年級前,家裏的照明設備是煤油燈。兒時讀大坡國小,中壢農校初中暨桃園農校高中。印象較為深刻的體驗是初中和高中的上學方式,媽媽早上四點多起床為其準備早餐和午餐的便當,六時坐新竹客運往富岡轉乘火車到中壢或桃園上課,末班車回到家的時間是七時左右。

 

 

 

農校教導的農業生產或運銷技術,一因年紀尚小,二因畢業後從事教職,幾乎和農業脫節,惟讀桃園農校時,屠忠餘老師的國文課影響他一輩子,奠定其優異的國學基礎,屠老師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講課內容生動有趣,要求嚴格,上課前抽背課文,當時並沒有感受到好處,但課文的內容卻在其生活歷程中,一一呈現出來。

 

 

 

桃園高級農校畢業,應聘到任顯群經營的金山農場兩個月,農場草創初期,帶領一群工人整地和試種。八月底,到桃園縣復興鄉長興國小擔任代課老師,第一學期教三年級,第二學期教五年級,白天教書,下課自習師專入學考試的科目。只要努力,收穫通常是豐富的,次年考上台北師專。

 

 

 

任教長興國小這一年的努力很值得,他原來抽到的兵役籤是空軍三年,但考上台北師專,上課兩年,實習一年,因實習待遇和正式教員相同,加上專科畢業,僅需服預官役一年,兩者時間相等。讀台北師專期間,課餘讀和教育有關的書報、雜誌,充實其教育新知,也看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眾多人物的往還,成為處世的參考,尤其是孔明探索事件前因後果,再據以因應的機智。

 

 

 

台北師專第三年的實習,分發距住家不遠的永安國小,擔任四年級導師,半學期後,校長見他教學認真,績效良好,改任五年級導師。實習期滿入伍服役,任陸軍文書官,有九個月在金門戰地,八二三砲戰後不久,雙方採單打,雙不打,每天晚上七時後有兩小時的射擊時間,雖然是裝宣傳品的空砲彈,砲聲仍然讓人震撼,躲在防空洞才是正道,惟有經驗的老兵可以從聲音推估落彈點及時間。

 

 

 

1965年,自部隊退伍,任教永安國小笨港分校第一屆五年級導師,分校主任張圳後來是笨港國小校長,為人海派,和地方關係融洽,學區居民拜拜時,常率領老師到學生家作客,學校運作獲地方人士支持,徵收校地或興建教室都頗為順利,黃清良任教的第一屆畢業生,約二十人繼續升學,後來不乏成為地方聞人者。

 

 

 

1972年,回母校大坡國小任教,也曾奉派到板橋教師研習中心受訓,對開擴眼界頗有助益。1976年,主任甄選及格,任龜山鄉樂善國小教導主任,學區遍佈茶園和磚廠,以學生為依歸是他擔任行政工作的首要方向。翌年,調大坡國小訓導主任,兩年後任教務主任,黃火秀校長認真辦學,增建教室,改善校園環境,關心老師,適時給予鼓勵。

 

 

 

1981年初,校長甄選及格,年中派復興鄉長興國小校長,學生56人,以泰雅族為主,一年級沒有新生,他爭取校園水土保持和發給學生獎助學金的經費。三年任期幾乎以校為家,中午和學生一起吃營養午餐,他視老師有如家人,但要求正常教學,上課期間,學生在哪兒,老師一定要在旁注意,這個觀念是他的教育理念,終其一身不曾改變。

 

 

 

1984年,調大溪內柵國小,該校距慈湖很近,學生三百多人,部分校舍被撥為總統府疏散辦公室,四年半任內,政府廢除疏散辦公室,將教室暨空地歸還學校,他重新規劃教室,重建操場,改善學生活動空間。

 

 

 

1989年調蘆竹大竹國小校長,到校時十九班,因位於大竹重劃區,學生逐年成長,離校時25班。第一年遇到承包校門、操場工程的包商倒閉,請保證廠商繼續施工;第二年,拆除原有危險教室並予以重建,讓學生可以在安全、舒適的空間上課。大竹國小的獅隊名滿北桃園;薛鎮義老師出身國防部樂隊,對兒童樂團充滿熱忱,他請鄉公所協助,籌募購買樂器經費,組織大竹兒童樂團,經常參加慈善義演,獲得社區居民的歡迎和肯定。

 

 

 

桃園市中山國小原來位於工業區附近,黃清良1994就任校長時,政府已將工業區改為商業和住宅區,為配合學區人口成長,他重新規劃校舍和動線,學生數由44班,成長到119班,為不耽誤學生受教權,新建六棟教室,磁磚外牆由全校十幾位美術老師共同設計,為配合採光和讓學生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教室雙面都有走廊。他慎選幹部和賞罰分明,每天準時到校,送學生下課才回家。武術團是中山國小的特色,分低、中、高年級組,是桃園縣武術協會的生力軍;劍道獲全國國小組第一名,代表我國前往澳洲參加友誼賽。

 

 

 

任大竹國小校長時,該校是桃園縣北部各國小麵食供應中心,1993年,台灣區運會在桃園舉辦,擔任繕食組組長,負責供應參加區運數千人的三餐;2000年,桃園縣舉辦全國第一屆運動會,繕養組組長再請駕輕就熟的黃清良擔任。是年調新明國小。

 

 

 

新明國小是有歷史的國小,設有幼稚園九班,啟智班、聽覺障礙班、在家巡迴班計68班。學校位於市場附近,黃清良特別注意環境衛生,要求老師教學正常化,學生在哪,老師就要在哪兒;供應營養午餐,讓越區就學學生快速回流,至其屆齡退休時,學生增加至78班。任職新明國小期間,因為舉辦全縣教師甄試成績優異,獲師鐸獎。2006年屆齡退休,獲縣政府教育局聘任督學六年。

 

 

 

 

 

從女工到校長的江新妹(1952~)

 

江新妹苗栗縣三灣人,住家周圍數公里內不是山林就是果園或茶園,從小耳濡目染,認識許多植物,可以叫出大部分植物的名字和了解其功能,五歲開始幫忙摘柚子和茶葉,祖父經常向鄰人誇獎自家孫女文武全才。

 

 

 

讀大河國小時,每天赤腳步行四十分鐘到校,班上同學約四十人,家中長女、長孫的她,樂於服務和具領袖氣質,加上學業成績始終保持第一名,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擔任班長直到畢業。

 

 

 

讀三灣初中時,歷史老師劉鳳梅因為她歷史考一百分,送其西洋文學名著簡愛,啟發她建立自信的方法;理化和幾何老師都是林義雄,深入淺出的教學法,為其紮下這兩科的深厚基礎。

 

 

 

到新竹考高中時,第一次看到海,雖然考上省立新竹女中,因家中環境無法供應,到樹林台鐘毛紡廠擔任三班制作業員,每天工作八小時,工廠供應三餐,提供八人一間的宿舍,設有容納三十人的大眾浴池,前三個月試用期間,月薪一百五十元,三個月後月薪三百元,除春節外,沒有假日。

 

 

 

江新妹每天認真的工作,利用宿舍樓梯間縫衣機室空檔期間,準備入學考試至少五小時。皇天不負苦心人,讓讀破四本參考書的她考上台北師專。新生訓練時,教務主任提良師興國,良相佐國,讓她決心要以老師做為一生的志業。好不容易獲得的讀書機會,每科知識都很新鮮,像海綿般大力吸收,希望儘快派上用場。早上讀古文觀止、古今文選矯正國語讀音;晚自習時,閱讀西洋世界名著和古典章回小說。西潮和新人生觀給予追求完美的她健康的新生活。

 

 

 

台北師專一年級和二年級暑假到信華毛紡廠打工,月薪五百元,兩個半月的工資是一整年的零用錢。體育課是強項之一,擔任五年的手球守門員,排球可以托球一百下,參加壘球隊校隊。四年級,利用兒時就認識的植物專長,參加生化組,涉獵自然科學的標本製作。課餘時間,到東南亞戲院看電影是美麗的回憶。

 

 

 

1973年自台北師專畢業,派任自北投國小暨新民國中分出的桃源國民中小學,這是政府新設九年一貫的實驗學校,學生由相關學校移撥。國小老師幾乎是台北師專的應屆畢業生,陳正邦校長派其擔任註冊組長,第二年改任教學組長,兼自然科老師。行政工作讓她知道老師除做好教學外,還有許多事可以學習,陳校長是謙謙君子的好長官,和上級或老師的人際關係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旋因結婚家住板橋,請調西園國小,該校重視體育,導師兼體育老師,她的排球專長派上用場,學校設有托兒班,讓每天帶兩個孩子到學校的她無後顧之憂。1981年,調敦化國小,班級數多,老師優秀,學生表現優異,8星期才輪一次導護,只要專心教學即可。1987年,擔任輔導室組長兼資優班老師,資優班學生的IQ130以上,一星期給予8小時加深、加廣教學,或設定研究主題安排參觀或訪問等主題課程,如電腦或獨立研究等,因為教學相長而受益匪淺。

 

 

 

1990年,主任甄選及格,同期及格人員有80人,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分兩班,受訓八星期,講究規律的生活及鍛練強健的體魄,總務新知讓她印象深刻。受訓結束即派大龍國小擔任輔導室主任,這是有歷史的學校,老師資歷深,步調相對較慢,惟任期僅一年。

 

 

 

1991年,任光復國小輔導室主任,有一百多班學生,兩百多位老師,學生資質優秀,採深耕教學,除語文、國樂、籃球外,學生較少參加校外比賽,輔導室負責出版親職輔導專刊「親橋」,每學年出版六期,另成立愛心家長成長團體,請專業老師為想進修的家長介紹社會新知,提升其知能,「親橋」也鼓勵學生投稿「我想說的話」。

 

 

 

光復國小有六千多位學生、139班,規定每班導師要有一個輔導案例,輔導主任每年至少要審閱六次,了解孩子的問題和需要協助的地方,能叫出這些孩子的名字。1996年,應徐月梅校長之邀,擔任北投泉源國小教導主任,這是一所田園小學,人情味濃厚,學生僅104人,小朋友驚訝主任竟然可以叫出每人的名字。

 

 

 

台北師專改制為師範學院,江新妹利用暑假回校補修學分獲學士學位,擔任陽明山國小校長時,到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讀在職碩士班。擔任行政工作的兩位貴人,分別是敦化國小輔導室胡玲玉主任,鼓勵她參加主任甄選;徐月梅是師專時期的死黨,認為江新妹學生時代是優秀的班長,適合擔任行政工作,鼓勵其參加校長甄選。

 

 

 

三興國小江國雄校長邀其下山任訓導主任(2年),後三年任總務主任。.江校長處事明快,採走動式管理,四個主任亦配合得天衣無縫。三興國小是中型學校,有五個校門,為減輕老師擔任導護的壓力,請72班的家長輪流認養導護。2001年校長甄選及格,年齡層自36歲到50歲,大部分學員的特色是能說能寫,授課內容以校長實務和經驗傳承為主,每位學員有一位師傅校長,給予一對一的培訓。每星期要繳交五千字以上的論文,練就參加校長遴選的好本事。

 

 

 

參加校長遴選,需經教師會、行政和家長的同意才能派任。2002年,江新妹任陽明山國小校長,該校位於仰德大道,有18班,校舍依山而建,有好幾棵百年老樟樹,環境優美,鼓勵學生練習運動技能,鍛練強健體魄,參與社團,追求成長,養成愛校、愛家的觀念,並推動「深耕陽明,永續校園」活動。

 

 

 

2006年,任三興國小校長,擔任訓導主任時的組長成為左右手,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及校園綠美化,年輕、活力,籃球及合唱團是學校的特色。2010年,因生涯另有規劃申請提前退休,轉往上海昆山華東台商子女學校任職。201312月,應邀擔任台北市國小退休校長協會副總幹事,為退休校長,為台灣教育繼續奉獻心力。

 

 

 

建立學校特色據以行銷的廖文斌(1951~) 

廖文斌桃園縣觀音人,生於1951年,父母親都是文盲,父親以牛車載物換取微薄的收入,屢屢為記帳所苦,希望孩子一定要讀書、識字。

 廖文斌校長(2014.2.10)IMG_1309  

觀音國小距住家步行時間約三十分鐘,一、二年級導師歐笋蘭對學生有若母親般的慈祥;范富美老師利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跳七步舞和水舞,強調學習有若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絕非只有升學一途而已;老師要孩子不宜隨便折斷樹枝,屢屢阻止頑皮學生揺晃尤加利樹,尊重生命、和諧共生的觀念也在這時候注入心田。

 

省立中壢中學訓導主任廖遜我鼓勵欣賞美術,他畫的阿里山神木獲廖主任高度之評價,美術老師吳長鵬也誇獎有美術天份。幾何老師許善興家住過嶺,騎腳踏車腰掛便當上下班的帥氣是學生的偶像,免費提供家境清寒學生幾何講義,鼓勵考公費的師專。廖文斌班上有四人考上台北師專,接到錄取通知時,減輕父母負擔的感覺是快樂的。

 

台北師專校風自由,惟一律住校,和16位同學同住一間寢室,需將棉被摺成豆腐狀,早點名、做體操、跑操場,早自習、升旗、上課、運動、晚自習,每項規章都要遵守。數學老師李龍甫讓他知道老師不是萬能的;十幾個同學在學校附近吃陽春麵,教西洋文化史的彭駕騂老師也在麵店,要老闆切一大盤滷味請同學打牙祭;體育老師廖幼芽說,小學老師對學童影響重大,要懂得舞蹈,派學姐簡文秀教大家跳土風舞,青春期的男孩,握著學姐的手跳土風舞,心跳會加速,臉也會紅。

 

四年級分組教學,本想上美勞組,因為油畫工具需要兩、三千多元,考量家中經濟而作罷,改選史地組,屠炳春教授要學生多讀書,宜「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材料。」,因而常到圖書館找資料,讀得越多,越發覺得學然後知不足,什麼叫做學海無涯。

 

台北師專畢業服空軍預官役,在三貂角雷達站擔任補給官,保留專業加給,月薪七百八十元全部交給父母,補貼弟弟和妹妹讀書的費用。分隊長諶聰海是雷達修護專家,憑聲音就知道問題所在;首席電子官做事身先士卒,鼓勵同儕多讀書,強調彎腰可以跳得更高,宜養成國際化思維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退伍後任教桃園龍岡國小,校長指派他教一年級,第一項任務是讓小朋友認識老師,每個環節都要有耐心,急躁不得。經由唱遊課的音樂和舞蹈建立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教唱最多的曲子是功課完畢要回家、我們可愛的學校和夏天裡過海洋。

 

1976年,插班中國文化大學國貿系,教銀行法的廖和壁教授任職土地銀行,主張銀行貸款對象有若扶持明日之星,銀行從業人員宜抱著助人的胸懷予以協助。蔣碩傑和王作榮就穩定和成長筆戰時,王作榮應邀到文化大學做三小時的專題演講,大師就經濟原理娓娓道來的演講,讓他享受到大師的風範,原來讀書是可以報國的。

 

在台北讀大學夜間部而參加台北市教師甄選,派舊莊國小,認識杜忠誥,見識練習書法有「書不致狂 藝難成」之精神;兩年後轉調長安國小,林宗源校長重視社團活動,鼓勵學生練習滑翔機和手球,因而參加各項運動裁判證考試,並獲通過,國泰醫院醫師的孩子參加手球運動,建議孩子運動後,不宜吃過多的米飯、麵包,平時不宜吃太飽,避免體型過胖外,也可以預防蘿蔔腿。鼓勵弱勢生參加其帶領的手球隊,自費提供其便當,有位中輟生因為歸屬感和成就感,學業成績突飛猛進,畢業時拿到議長獎,成為知名麵包廠總經理。

 

1985年,主任甄選及格,到陽明山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受訓,五十位同學男女比例約六比四,是回到職場相互學習、諮詢的重要對象;吳明清教授講授「學校特色」,鼓勵建立特色,多做一點功德,有別於傳統學校採學區制的認知,原來透過特色教學和行銷,能讓學校和學生兩蒙其利。

 

1986年,任東新國小訓導主任,周乃文校長指示創造學生有興趣,家長能接受的特色,因而規劃三至六年級學生中午在地下室共餐,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1991年調新湖國小總務主任,眼看就要開學,許多工程還未完成驗收,經其盡心盡力找出問題,拿到使用執照,據以獲頒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民82師鐸獎-行政類)。

 

新湖國小學生自潭美國小移撥而來,惟越區就學嚴重,培育師資和建立特色齊頭並進,先後擔任總務、教務和輔導主任的他建議校長,老師進修不再以專業為主,養生和理財也是重點;組織管樂隊和田徑隊,每天陪學生練跑的他,也一起學吹薩克斯風,親力親為的帶動團隊士氣,學生也逐漸回流。

 

2001年,任台北市三民國小校長,故鄉觀音有座小而美、小而精的莫內花園,吸引很多觀光客,也期許建立民生社區的莫內花園小學,重視環境教育、節能減碳,讓孩子在生物多樣化的環境,享受健康學習的興趣,獲台北市永續發展中心學校。經由教師團隊日以繼夜的規劃,融合教育獲國內外知名大學教授的肯定,另獲台北市國小組行動研究第一名,幼稚園第三名,特教班率先宣布額滿;讓羅心美、徐明珠老師獲得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特教、導師類)

 

 

2005年,擔任新湖國小校長,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習慣、一人一技藝,經由產官學的協助,建立節能減碳的學習環境,獲經濟部、教育部合頒節能績優學校。強健體魄是好學生的首要條件,低年級玩呼拉圈,養成玩完後放回原位的習慣;中年級踢鍵子、扯鈴、跳土風舞;高年級游泳、吹笛子和戰鬥有氧舞,養成整齊、團結的習慣。開發老師漂亮的背影是他辦學的強項之一,和相關老師討論合宜的教學教法、研發教學媒材,獲教育部頒發磐石獎,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幼稚園),讓新湖在學生學習、學校文化、學校領導…等獲六項優質學校獎,黃惠玲、許淑雲分獲教育部、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特教、行政類),他也第二次獲得師鐸獎(100 校長類)

 

2011年,年滿六十歲,因另有生涯規劃,申請提前退休,除了擔任教育局聘任督學外,擔任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副校長,繼續在另一個領域,奉獻所學。2013年,擔任台北市國小退休校長協會總幹事,經由犧牲享受服務的快樂。(2014.2.10)

 

 

 

用音樂傳誦客家文化的湯華英(1951~)    葉倫會0910161747

湯華英苗栗縣頭屋鄉人,日治時期,父親湯漢生是飽讀詩書的漢文老師,任教於頭屋孔子廟,利用晚上或農閒時間,教導當地的年輕人,中華意識強列的他,將兒子命名華英、華俊

 IMG_1930  

湯華英在耳濡目染下,從小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國小五年級,開始讀古典章回小說,東方出版社的名人傳記。國小六年級,老師帶隊到校外參加合唱比賽,雖然是打赤腳步行前往,站在台上唱「老烏鴉」的驕傲,讓他覺得無比的光榮,想忘也忘不了,初中獲獎學金時,買蝴蝶牌口琴,學會的第一首曲子是「太湖船」。。

 

讀頭屋初中時,愛讀書的他,每天早上五點到學校操場背英文,徐旭和校長在操場慢跑,一老一少好像沒有互動的互動,在他小小心靈中萌芽出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頭屋初中經常頒發獎狀鼓勵學生,但由優秀學生代表領獎,其他同學只是站在後面而已,教導主任劉吉祥鼓勵他,要做就做最好,站在講台領獎,人家才看得到,這份期許對年輕、好勝的湯華英是有用的,國小到初中的學業成績都保持第一名。

 

湯華英努力讀書的動力,國小和初中時期,大部分來自對父親的感恩。頭屋初中畢業,考上省立新竹中學、明志工專和新竹師專,他遵從父親的話:「老師是值得尊敬」而讀新竹師專,也幸好讀新竹師專,一年級才上兩個月,父親往生,若非讀免學雜費的師專,勢必輟學。

 

師專一年級導師沈文叔教歷史,只要不踰越校規,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回報老師最直接的方法是歷史科滿分,另一科是美術。音樂老師楊兆禎是新竹師專的名師,原來就喜愛音樂和吹口琴的湯華英視其為偶像。

 

進入新竹師專迎新晚會,口琴演奏讓他一曲成名,全校老師知道湯華英的口琴暨音樂才華,二年級時,訓導主任協助其創辦口琴社並找合宜的口琴老師,因為口琴只有曲子,沒有歌詞,在威權統治時代,是讓學校師長放心的演奏項目之一,讓他有更多的表演機會。

 

二年級開始學譜曲並完成作品。升三年級暑假,在斗六市媽祖廟旁聽見一乞丐拉胡琴彈唱的歌聲,譜下「流浪者的夜歌」,這是他第一首公開發表的曲子。興奮的將「流浪者的夜歌」和人分享,有人澆泠水,也有人給予鼓勵,不知道哪個力量,讓他覺得認真就對了,下次要譜出更好的曲子。

 

四年級選音樂組,該組有男生十一人,女生十人,讓他接觸較完整的音樂理論及實務和教學方法,感受到氣勢磅礡的樂聲,樂理、邏輯、記憶和規則交相為用,具提升音樂知識的能力,聽完一遍曲子,即可寫出來,而且音符完全正確。手上擁有十元一張的翻版唱片,每天不停的聆聽欣賞,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和佛特合唱曲的印象最深刻。感受傳統古詩,悲歌可以當泣的說法西方音樂可以撫平傷疼的內涵。

 

師專畢業當一年十個月的空軍預備軍官,為了就近照顧在新竹工廠上班的媽媽,一定要抽到新竹空軍基地的意志力,讓他如願每天看到媽媽。這段期間讀約翰克利斯朵夫編著音樂家的故事,對他涉獵音樂和作曲有很大的幫助。

 

退伍後到桃園大溪僑愛國小擔任教職,只擔任兩個月的導師,其他近十年期間,是專職的音樂老師,負責學校合唱團,且隨著名聲的成長,是桃園縣音樂輔導教師之一。1976年,奉命負責桃園縣節奏樂觀摩會,學校給予五千元購買樂器做為起點,旋參加全縣、全省節奏音樂比賽,獲得第一名,讓他獲得接觸更多音樂活動的機會

 

1982年,桃園西門國小成立音樂班,應聘到該校負責音樂班事宜,參與桃園縣音樂教育的觀摩、推廣,讓他在這個領域一再獲得殊榮。1988年,到龜山鄉大埔國小擔任教導主任,協助校長處理校務是主要責任,他擔任全校各班的音樂課老師,同時利用公餘時間創作新曲。

 

參加比賽是湯華英作曲的動力之一,1984年第一次參加桃園縣音樂比賽獲成人組樂曲創作第一名。嗣後陸續參加不同類型的音樂比賽,累積創作曲目。1992年,參加民國八十二年台灣區運動會會歌徵選,獲得第一名,並於大會中演唱。次年,陽光的少年獲優等,並編進國中音樂教材;1994年,紀念母親去世「黑夜的眼睛」亦獲得優等。1998年,參加全國運動會會歌徵曲,他運用創意、感動、優美與吸取古典文學作品和土地芬芳有關的特質,在六百位參選者的作品中,獲優選,成為全國運動會歌,並於歷年大會升會旗時演奏。

 

自信加上努力,好像內心中有隻專屬於音樂的手,近三百首創作曲,讓他在音樂領域享受好名聲。2013年,客家委員會認為他是客家之光,頒發「2013客家貢獻獎-傑出成就獎」。語云:「名滿天下,謗亦隨之」,但他牢牢記住楊兆禎老師的話:「有人攻擊你,表示你有能力;同情你,表示你能力不足。」予以自勉。

 

1996年,擔任東門國小輔導室主任。1997年,派復興鄉光華國小校長,全力以赴是他的個性,兩年任內,以大地工程法整治校園,九二一大地震時,校園完好無缺,讓他倍感安慰。1999年,任觀音鄉富林國小校長,該校位於寧靜的海邊,校風純樸,創作曲目快速增加,且獲得社會大眾的肯定;2003年,調大溪南興國小校長,將學校整理得有如花園般的美麗,2010年調東門國小校長南興國小家長會歷任幹部和老師異口同聲的說他主持七年的南興國小是有品格的學校。

 

2010年,任東門國小校長,關心老師,照顧學生是做好校長的基本功,擔任光華小學校長起,格局和觀察層次都迥異與往的思維,學生時代凡事追求第一的湯華英,面對風格迥異的老師或不同層次的學生,尊重多於要求,照顧好校園每個分子是校長的責任,畢業典禮時,親自頒發畢業證書給每位學生,並一一和他們合照,給予滿滿的祝福。

 

 

把回饋當動力的溫彩棠(1941~)     葉倫會0910161747

 

溫彩棠苗栗縣頭份鎮人1941年生,父母是篤實的農民,兄弟姊妹共有六人,媽媽每天要上山撿木柴,到十分鐘腳程外挑水,常見她拿著米筒向鄰居借米。

 

 

 

國小讀尖山國小,學校駐紮有部隊,他們也協助整理學校環境,四年級老師陳立奎要他當小老師,給予極大鼓舞。畢業後原來準備輟學就業,張紹杰老師到他家,告訴他父親,溫彩棠資質優異,成績甚佳,應該繼續升學,並代繳報名費,當父親向老師報告家庭窘境時,張老師表示要協助其相關費用。因而考上竹南中學,同學坐車到學校,為了節省車票錢,每天上學需步行三小時。

 

 

 

同學參加升學輔導課程時,只有羡慕的份,但天份加認真,每科九十分以上的成績而直升竹南高中。但張紹杰照顧學生的榜樣,同宗溫德枝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後任教竹南高中的光彩,興起讀新竹師範的念頭,但周召欽校長希望留下優秀學生,溫彩棠每天到校長室苦苦哀求,校長留他的心願是堅定的,一再加碼,甚至答應三年學雜費全免。希望畢業後有份穩定的工作改善家計,當老師可以張紹杰一樣幫助學生的說辭,說服校長,同意讓他報考新竹師範。

 

 

 

參加入學考試這天早上四點起床,吃完媽媽準備的早餐,爸爸陪其走四十分鐘到造橋火車站坐車到新竹應考,報紙刊出放榜名單,全村的人知道溫彩棠考取新竹師範的消息,爸爸得意的樣子,讓他更加用功。

 

 

 

竹師學生全部住校,採半軍事化管理,實施德、智、體、群的培訓,因為作息、營養正常,三年級參加校慶四百公尺,和中欄錦標賽。王宏志校長淡泊明志、為人低調的身教,影響他一輩子;良師興國的觀念亦牢牢記在腦海。趁音樂組同學練習鋼琴的空檔,練就一身琴藝,成為參與音樂活動的本錢。

 

 

 

照顧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吳劍南老師鼓勵竹師的同學:「做任何事,自己可以做,就該自己做,千萬不要假手他人。」,擔任校長或具影響力人物的想法在學習過程中,默默注入心田。

 

 

 

1960年自竹師畢業,任教造橋國小,月薪七百五十元,距住家步行需五十分鐘,認真教學外,對貧困孩童給予實質而有用的協助,義務為學生做課後輔導,致班上學生課業突飛猛進,回家即幫媽媽挑水、砍柴。追求新知的想法經常在腦海浮起,任教三年,台中師範升格台中師專,為追求高一層次的學問,趕上第一班列車,兩年的師專生涯,實務和理論交互為用,加上樂於吸收新知,仿若脫胎換骨般,隨時可以更上層樓。

 

 

 

台中師專畢業,分發台中市協和國小,旋參加國中教師甄選並及格,1968年,任教台中市第八國民中學,徐滌元校長很快發現這個年輕人值得栽培,半年後,派他擔任體衛組長。次年,徐校長調桃園大竹國中校長,隨其到大竹國中任總務主任、訓導主任。他免費為學生從事全科輔導,帶動老師進修,自己參加大學夜間部聯考,考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從一年級讀起。更高深的教育新知和台灣師範大學知名教授的指導,讓在邏輯概念、研究方法和教學技巧獲得長足的進步、19731974年,先後參加教育行政類科普考和高考並及格,開台灣師範大學在校生高考及格的先例;爸爸也高興的請至親到家慶祝,邀請張紹杰坐主桌。

 

 

 

1975年,督學、課長和高中教師甄選及格,他轉任導師,陪同學準備聯考,成績是亮麗的,學生對老師的付出,視其為人師。1979年,教育廳介聘他到台南市教育局擔任督學,蒙蘇南成市長同意,開啟這位客家子弟在台南市為教育、文化和客家傳統奉獻心力的大門。

 

 

 

擔任督學一年半後,升學管課課長,負責教師甄選、教學進修與訓練。適逢台灣省教育廳為改進傳統以記憶為主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學習厚度和度,實施改進學習評量,他積極落實教育廳交下的任務,結合學者、專家和老師,出版台南市改進教學評量彙編國中和國小版各乙冊,這兩本彙編成為全國國中、小學改進教學評量的範本。蘇南成市長肯定其用心,派其為主任督學兼延平國中校長,讓台南市成為全國改進教學的領頭羊。

 

 

 

各縣市文化中心是蔣經國總統舉辦的十二大建設,硬體設備甚佳,但軟體部分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張燦市長派溫彩棠為台南市文化中心主任,善用社會資源是他的強項,讓文化中心動起來,受到台南市民的歡迎。2002年年初,經過安平運河,看到幾位年輕人在那兒表演爵士樂,駐足觀賞時覺得這是一群值得栽培的年輕孩子,更可以為台南市帶來活力,即與其(Just Jazz)協議,由文化中心提供Just Jazz義演的場地,表演後即獲得市民熱烈的回響,每天都有數百人前往聆聽和觀賞,迄其卸任時,辦了五百多場,逢百次或紀念日,觀眾更把文化中心擠得水泄不通。

 

 

 

2004年七月派台南市立圖書館館長,該館除了總館外,另有六個分館,原來的使用率暨借書率都不高,秉於要做就做最好的,帶同仁前往知名、績優大學圖書館觀摩,鼓勵同仁士氣,倡導應時、應景服務,簡化借書流程,鼓勵市借書,四個月後,圖書館的績效被評為台南市一級單位第一名,九個月後,獲全國第二名,嗣後兩度獲全國優等獎,接待五百多個機關、學校的觀摩團。

 

 

 

自公職退休後,客家委員會以其在台南市推動客家教學和傳承的貢獻,聘其為委員(2009~2013)2008年起,接任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理事長,為台南市客家鄉親提供實質而有用的服務,舉辦巡迴展演;將客家菜化身為客家美食,提升其能見度和產值。客家雜誌社主辦客家第24屆全國夏令營聘其為講師,25屆時,請其介紹傑出優秀的客家先賢。

 

 

 

 

 

 

 

 

 

 

 

 

 

劉守隆(1945~)        葉倫會0910161747

 

劉守隆新竹縣芎林鄉人,1945年生於尖石鄉,父親原為尖石鄉的隘勇,光復後轉任警察。兒時常到天主堂做禮拜,也領取救濟物資,內有漂亮的卡片、實用的衣物和食品。印象最深的禮物是五歲時獲得一件質料佳,樣式美的短大衣。

 

 

 

尖石鄉早年盛產煤、樟腦….,吸引許多冒險犯難的掏寶人,國小讀距住家步行一公里的內灣國小,同行四、五十位同學中,原住民(20%)、外省籍(40%)、客家籍(40%),他在同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六年級導師張逸文教學認真,精通美術和體育,參加初中美術老師檢定考試及格,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

 

 

 

升初中這年,新竹縣實施免試升學,讀竹東初中尖石分班,班上同學不多,王明肅老師精湛的國文造諧,引導他愛好散文和新詩;英文老師劉正矩是劉家長輩,說來有趣,英文好的同學幾乎都姓劉。

 

 

 

新竹師範給竹東初中四位保送名額,該校男、女生、分校和分班推荐八位學生,經甄選四位保送生,劉守隆是尖石鄉第一位保送到新竹師範的學生,被聚落居民視為莫大的榮譽,在鄉公所任職的大哥為他準備入學用品。

 

 

 

劉守隆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求學,新竹師範中庭水池的標語:源泉滾滾,自強不息」是他的座右銘,加上愛讀書的習慣,逐漸趕上進度。李澤藩老師談美術和體育的區別:體育的生命週期往往因為體能而有其局限,美術則可以做為一輩子的嗜好,遂自體育組轉往美勞組。假日,常和同學到客雅溪口琴橋附近沐浴、寫生,享受師範生接受德、智、體、群教育外的美育。

 

 

 

1964年,師範畢業,依規定回尖石鄉尖石國小服務,距住家步行一個多小時,月薪780元,尖石國小創校於日治時期,每班學生十餘人,任教五、六年級,義務為學生輔導功課。有美勞和體育基礎的他,需製作壁報、精神標語,也帶學生打排球、籃球和桌球並參加校外比賽。

 

 

 

1968年,入伍服兵役,擔任成功嶺教育班長,暑假期間訓練大專兵,其他時間訓練士官隊,按表操課訓練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常的生理時鐘。大專兵暑訓是全國關注的焦點,學員素質整齊,領悟性強,教育班長負責照顧、支援即可;士官隊受訓時,因為要求嚴格,面對抗壓性較弱者,需要給予心理輔導。他在教學相長中學習到即席演講的訣竅。

 

 

 

1970年,自部隊退伍,任教尖石鄉嘉興國小,學校位於鄉公所附近,社區人口密集,有十二班,惟1972年的颱風,為尖石鄉帶來重大的災情,人口大量外移,學校減班而調都會地區的竹東大同國小,他亦舉家遷至竹東,進修是重要的選項,讀新竹師專暑期部外,繼續指導排球隊,因為教學認真,曾獲得縣長盃第一名。

 

 

 

任教大同國小時,決定朝行政方向發展,適逢台灣省教育廳舉辦國小主任甄試,師專學歷、山地年資、帶學生參加校外比賽獲獎累計的積分,讓三十歲不到的他獲得應考資格,加上平日勤於自修,一試及第,到台灣省教育廳板橋教師研習營受訓八星期後,28歲的他,擔任尖石鄉玉峰國小教導主任,一年後,轉任大坪國小。

 

 

 

新竹師專暑期部進修的是美勞科,每節要繳交素描、水彩、國畫和水墨畫,此外,

 

接觸國內外名家作品,讓對學校環境有較合宜的規劃。師專畢業隨即讀彰化教育學院輔導系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四十學分班;校長甄選及格,再度到板橋教師研習營受訓,不斷進修期間,接觸先進教育新知,也見識精通領導統、善於溝通,具教育家風範的學者和專家,對他擔任校長期間的治校有積極、正面的啟發。

 

 

 

擔任兩年主任,幸運的獲得校長甄選資格。校長和主任甄選口試有道即席演講,知道題目後三分鐘需做五分鐘的即席發揮,讓愛讀書,能說、能寫、做事按部就班的劉守隆成為新竹縣最年輕的校長。

 

 

 

33歲派五峰鄉竹林國小校長,其他山地國小校長另有竹林國小和尖石新樂國小。部分學校的班級學生數僅三、四人,相較於中小型學校,缺乏同儕的激勵,學習效果相對較差,隨著人口外移和少子化,情形似乎越來越嚴重。擔任校長的第一所平地國小是橫山鄉大肚國小,該校靠近亞洲水泥,有24班,學生五、六百人,四年校長任期,因為校地小和噪音嚴重而遷校,有美術基礎的他,站在原是稻田的校地規劃和設計,讓這所小學成為該鄉的示範小學。

 

 

 

六家國小是有歷史、有規模的學校,大部分老師是當地人,資深老師頗多,惟前校長卧病多年,無法顧及校務。接任時,積極要求教學績效;禮堂改建為綜合中心已經發包四次,請家長協助,找到具甲級建築執照的校友張慶芳接手,因為監工確實、控管嚴格,美崙美奐的綜合大樓,被校友暨附近居民視為學校之光。圓滿完成六家國小九十週年校慶,縣長指名要他接掌即將舉辦百年校慶的芎林國小。

 

 

 

芎林是文風鼎盛的地方,校風純樸,任教芎林國小的知名教師有鄧雨賢,傑出校友甚多,校慶的主角是校友,蒐集前輩遺物、編輯百年校慶特刊是重頭戲,所幸在教師、家長和校友協助下,順利完成。1999年,芎林國小百年校慶,連戰副總統親臨致賀,被學校和校友視為一大榮譽。

 

 

 

2000年,劉守隆年滿五十五歲,因健康因素申請提前退休,在家含飴弄孫。劉姓宗親會請其擔任幹部;擔任新竹地方法院觀護人。出生地的尖石鄉舉行桐花祭、客家學院,邀請他前往指導,秉於回饋故鄉,義不容辭的接下傳承客家傳統的任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lh515 的頭像
    ylh515

    葉倫會的部落林安泰古厝古蹟日導覽隨筆(2024.10.20上下午各乙場)(1,728、1,729)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