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客廣播電台被視為傳播客家人的聲音,播出內容需要有客家元素,旅居台北超過一甲子,加上在台北街頭散步二十幾年,發現客家鄉親在台北發展史中,每項都參與,換句話說,客家鄉親和所有優秀族群一樣具有進步因子,致台北發展史話中,每項都有客家元素,只是比例大小不一。
目前分類:葉爺爺說故事 (465)
- Jan 22 Mon 2024 21:06
講客廣播電台談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暨周邊和公車之王307(2024.1.22)
- Jan 09 Tue 2024 19:02
桃園新屋范姜古厝公益巡禮導覽隨筆(2024.1.9)(1,661)
- Jan 08 Mon 2024 09:55
台北市葉姓宗親會年終聯歡餐會隨筆(2024.1.7)
台北市葉姓宗親會始於初九會,這個制度自1913年延續至今,每個月9日,台北市葉姓宗親聚會餐敘,積多年觀察所得,家庭美滿、事業有成是參加宗親會宗親的特質,經由出席、聯誼和服務,創造了令人讚嘆的績效,全台葉姓祖廟在五常街落成、聳立在內湖鯉魚山麓都是宗親會會員出錢出力的成果。時值年頭歲尾,元月7日,特別請宗親攜帶眷屬同行到一郎餐廳餐敘。
- Dec 29 Fri 2023 07:47
光躍客家-出席慶祝1228客家日暨2023頒發客家貢獻獎…隨筆 (2023.12.28)
要活就要動幾乎是大部分人的生活認知。平日以街頭散步為樂,視散步為生活一部分,再平凡也沒有了。2005年自公職退休並開始關心客家,觀察客家史話、認識熱心客家事務的知名人物,葉素榮(1936~)應該排在前十名。葉素榮為人豪邁、講義氣,台北市的客家人稱其為葉姐而不名;我們姓葉、我們也是桃園人,屢獲大姐關照,始終把這份情放在心頭。12月初,88歲高齡的葉姐告訴我,客家委員會頒發她公共推廣傑出成就獎,歡迎帶十位親友前往頒獎現場觀禮,中午備有餐點共餐,希望我到場分享她的喜悅,俗諺:「快樂因為分享而加倍,況且是葉家大姐的榮耀。」,聽話就是!
- Dec 27 Wed 2023 21:05
2023年頒發樹葉獎學金瑣憶(2023.12.27)
讀國小時,教室牆上貼有標語,當做日常生活而疏忽其內容,直到退伍後讀蔣夢麟編著西潮,經由蔣氏提醒,才注意到教室的標語,隨著我們的成長,一條又一條的印證到生活中,引導著我們向前行。是書提及蔣夢麟擔任農委會主委到農田視察時講的話:「我們站在農民辛勤耕種的田梗上,要謙虛的向他們學習,不要以自己有限的知識,隨意指導他們。」,領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要低調、謙虛。讓我學習什麼叫尊重。
- Dec 24 Sun 2023 21:33
全台葉姓祖廟,台北市、新北市葉姓宗親會參加桃園市葉姓宗親會大會隨筆(2023.12.24)
語云:「要當老大的人要懂得付出」,全台葉姓祖廟每年春、秋兩祭的盛況來自台灣各地宗親遠從以百公里為計算單位的距離,從其住居地趕來共襄盛舉。宗親出席全台葉姓祖廟祭典的熱忱源自於各地葉姓宗親會舉行年度會員大會時,全台葉姓祖廟董事長、副董事長暨重要幹部,一定由董事長或副董事長率隊前往。台北市和新北市葉姓宗親會成員更是抱著多人多福氣的思維,由理事長率領連袂出擊,合資請遊覽車載出席宗親到會場,創造「您挺我,我也挺您」的積極成效。
- Dec 23 Sat 2023 21:51
全台葉姓祖廟,台北市、新北市葉姓宗親會參加花蓮縣葉姓宗親會大會隨筆(2023.12.23)
2022年12月28日,追隨全台葉姓祖廟董監事暨顧問起個大早,到台北火車站坐普悠瑪號到花蓮出席葉姓宗親會大會,這是我第一次和宗親一起參加花蓮縣葉姓宗親會,請教同行的葉永檳大哥,夫妻兩人自己買票,專誠到花蓮出席,所為何來?永檳大哥說:各地社團歷經一段時間的演變,都會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風格,他想觀察不同地區宗親會的特色,參考其作業流程,做為全台葉姓祖廟或台北市葉姓宗親會服務宗親、壯大祖廟發展的借鏡。
- Dec 09 Sat 2023 20:10
台北市葉姓宗親會第20屆第三次會員大會隨筆(2023.12.9)
台北市葉姓宗親會始於1913年創會的初九會,葉姓宗親初九會的集會地點最初是台北市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口的建成茶行,日治初期改為亞細亞旅店,因為距離台北火車站後站很近,又和有台灣華爾街稱號的迪化街毗鄰而居,中南部商人到台北,住在亞細亞旅店成為首選,1970年,王、黃、謝、陳四大家族合資,改為大千百貨公司,和寶慶路的遠東百貨公司、中華路第一百貨公司齊名,被認為是台灣本土自營百貨商場的鼻祖,老台北人來這裡採買嫁妝、舶來品,是當時「最時髦、最氣派」的百貨公司。目前被指定為歷史建築。
- Nov 17 Fri 2023 12:23
全台葉姓祖廟第十七屆董、監事顧問2023自強活動隨筆(2023.11.17)
前言
在江湖行走多年,深刻體會室外活動受天候影響甚大,只要是好天氣,活動即成功一半以上,如果過程順利,活動結束,大家平安回家,就平日舉辦活動的經驗,可以大聲的說,這是一次成功的活動。全台葉姓祖廟第十七屆理、監事、顧問暨眷屬70人的聯誼旅遊,承老天爺和祖先保佑,每項都因緣俱足的符合時宜,讓大家滿載而歸。2023年11月14日,在竹北吃完晚餐,坐遊覽車經高速公路回台北,葉雲蔚總幹事請1車宗親葉文章監事主席、葉永裕理事長、葉信宏榮譽理事長、葉連東(1936年~)、葉茂雄(1938~)、葉富乾、葉爾權、葉永檳、葉德根、葉倫會、葉錦青、葉靜雄、葉德彥、葉振坤、葉茂州、葉錦清、葉炳堯依序分享三天兩夜遊的感言,綜合大家的共識,祖廟活動一次辦得比一次進步,希望下次旅遊更上層樓,辦得比這次有趣、圓滿。
- Nov 11 Sat 2023 21:48
全台葉姓祖廟、台北市、新北市葉姓宗親會參加苗栗葉姓宗親會員大會隨筆(2023.11.11)
宗親會通常是由同姓族人組成的團體,彼此間的關係來自祖先的血緣,但和共同來台祖成立的宗祠又有點小差異。苗栗縣葉姓宗親會秉持我們都是沈諸梁的後人而成立。葉姓在台灣人口數近二十七萬,姓氏人口排名第22。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和花蓮線都設有葉姓宗親會,大家以全台葉姓祖廟做為橫向連結凝結點,經由全台葉姓祖廟每年春秋兩次定期祭典暨各宗親會會員大會的相互力挺,一年見面的機會將近十次,因為見面產生信任,每年年會見面時,有如自家兄弟般的親切。
- Sep 21 Thu 2023 10:31
台灣客家山歌團青春山歌對客家歌舞劇演出隨筆
我是桃園市新屋區人,故鄉沒有山也沒有茶園,桃園大圳1924年完工後,新屋成為漁米之鄉,稻田不論插秧、除草、割稻,鮮少山歌對唱的場景。高中負笈台北,看到或聽到客家山歌的機會更少了,印象較深刻的客家音樂會,應范姜瑞理事長之邀,參加陳雙雄師生在台北市議會表演廳的音樂會。
- Aug 22 Tue 2023 17:50
桃園新屋范姜古厝公益巡禮導覽隨筆(2023.8.22)(1,621)
年齡漸長,喜歡以獨行俠的方式做無心插柳的事,承神明保佑,社會大眾支持,農曆七月七日被視為我國情人節,選在今天參訪桃園市新屋區范姜古厝,從台北火車站坐區間車南下,在中壢轉乘桃園客運到新屋。火車過了板橋,湛藍的天空和純白的雲彩,說晴空萬里也可以。
- Aug 16 Wed 2023 08:40
講客廣播電台《Good Morning Hakka》談台北市20路公車沿線景觀暨建築故事隨筆(2023.8.15)
應邀到宋菁玲主播主持的《Good Morning Hakka》分享在台北街頭散步的一得之愚,或許言簡意賅,或許內容有趣,歷次都獲得聽眾好評,上次應邀分享各地大學土地公廟的特色,因為內容新穎,獲得聽眾喜愛,我將整理內容送清流月刊,亦獲得老編青睞,讓土地公在大學校園保佑學子的故事在台灣各地廣為傳揚。
- Jul 21 Fri 2023 10:53
大學校園的土地公廟
漫談土地公
先民靠土地維生,收成與土地息息相關,敬畏和感恩產生了土地公信仰。最初,土地公是自然神,常見石頭、樹木、自然物或字跡;唐朝,才有頭戴員外帽,身穿員外服的人格神。稱土地公為福德正神,源自大部分人認為土地公是周朝張福德死後的化身;早期,岳飛、蘇軾…亦曾被認為是土地公。祭拜土地公是生活習俗,長輩說樂善好施的耆老往生後,會被派為土地公,保佑附近居民平安、賺大錢。
- Jun 19 Mon 2023 13:29
講客廣播電台早安您好節目談台灣各大學校園的土地公廟隨筆(2023.6.19)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早年是自然神,現在是人格神。自然神時期,幾塊石頭、樹木或福德正神文字,信眾前往祭拜時,即呈現祭神如神在的功能;唐朝賦予土地公頭戴員外帽,身穿員外服的人格神特質,社會對員外的共識是樂善好施的有錢人,寓意指土地公也是樂善好施的有錢人,樂意幫助認真打拚的人,使其有機會成為富而好禮的有錢人。
- Jun 12 Mon 2023 14:34
台北大稻埕社區發展協會參訪宜蘭縣羅東樹林社區總體營造觀摩隨筆(2023.6.11)
社區發展協會的主要功能是推行社區公共設施、生產福利、凝聚社區意識與社會福利社區化,增進社區民眾福祉。為推動社區內各項服務工作,召募社區內退休人員、家庭主婦、青年學生等組織社區發展協會,經由組織、激發潛能,按照個人興趣與專長,利用個別餘暇,參與社區服務。台灣已經進入老年社會,如何經由互助,讓老年人過老有所終的生活,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 May 18 Thu 2023 07:24
史蹟巡禮隨筆(2023.5.18)
- May 14 Sun 2023 18:15
桃園新屋范姜古厝公益巡禮導覽隨筆(2023.5.14)(1,598)
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後,常想帶朋友參訪故鄉桃園市新屋區,讓台北人看到新屋的特質,協助故鄉居民賺取觀光紅利。台北散步者群組成立後,服務範圍逐步擴充,加上范姜祖堂執事人員給予獨特的禮遇,讓出席者享受尊榮。2022和2023年,兩次應邀回新屋,協助訓練范姜古厝導覽解說員,編製訓練講義,和相關人員分享在台北一千多場導覽的一得之愚。謝謝!
- Apr 23 Sun 2023 15:27
積福和養生(2023.4.23)
積福和養生(2023.4.23) 葉倫會
我主持松山慈佑宮學術講座時,認真記錄知名講師分享的內容,再挑選其中和社會大眾關係密切者結集出版「積福和養生」,全部由葉倫會用環保袋揹到演講或史蹟巡禮場所免費分送,有人欣然接受,評價寫在第二次出現時,鼓勵其他朋友索取的眼神,讓我享受施比受有福的喜悅,每刷兩千到三千本,先後印了近十萬本。封底封頁寫著:「如果您看到本書因而獲益時,回報方式是幫助需要幫助,而您又有能力幫助的人。」。
- Apr 13 Thu 2023 07:44
台灣旅遊新亮點培訓班台灣燈塔觀光演講隨筆(2023.4.12)
台灣四季如春,有高山也有大海,教科書告訴我們,面積三萬六千餘萬平方公里的台灣是寶島。自古以來,住著勇於學習,樂於冒險的人民,隨社會變化,與時俱進台灣人一樣讓燈塔擁有不同的風格和特性。我本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為好讀閒書,喜歡寫作,陰錯陽差的奉命籌備海關博物館、編撰中華民國海關簡史,而有接觸燈塔、認識燈塔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