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葉爺爺說故事 (461)
- Aug 05 Fri 2022 17:32
全台葉姓祖廟幹部參訪新屋范姜古厝隨筆(2022.8.4)(1,516)
- Jun 27 Mon 2022 10:52
劉銘傳在台灣建鐵路
劉銘傳在台灣建鐵路被認為是撫台期間的重大成就。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介紹大稻埕的範圍暨賴以繁榮的主要原因 ;劉銘傳興建基隆到台北或台北到新竹鐵路時,台北火車站設於市民大道旁的台北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具關鍵地位。和出席朋友分享淡水河具河運之便、便捷的鐵路運輸或台北橋帶來通往台灣西部平原的公路運輸,使大稻埕成為台灣最繁榮街區。
- Jun 23 Thu 2022 22:18
文章雕蟲小技,壯夫不為?(2022.6.23)
雖然我讀的學校,在一般人心目中屬於名校,但書沒讀好的標記一直烙在心坎。讀成功中學時,國文老師葉以熾是有愛心的好老師,他蒐集同學作文編撰成冊,指定幾位同學幫忙,我是其中之一,每篇文章前附篇摘要,老師要我為兩篇作文寫摘要,同學帶著疑問句問老師,葉倫會行嗎?老師說:葉倫會的文章寫得不錯。
- Jun 17 Fri 2022 16:43
原住民廣播電台呂翊君主持「近天進地敬萬物」訪問隨筆(2022.6.16)
十幾年前,呂翊君參加葉倫會導覽的大稻埕逍遙遊,原本以為和歷次導覽出席朋友一樣,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面或互動。謝謝老天爺保佑,生活順遂的呂翊君應邀主持原住民廣播電台「近天進地敬萬物」(星期六下午五時至六時熱門時段)節目。她透過二十幾年沒有更改的e mail邀請葉倫會和她在6月16日的節目,和廣大聽友分享平日在台北,尤其是大稻埕散步的觀察所得。
- Jun 15 Wed 2022 22:53
我的故鄉-大瓦厝憶往(2022.6.12)
我出生於桃園市新屋區下埔里,我們家屬於三合院金包銀的氣派豪華大瓦厝,以俗稱大廳的神明廳(沒有祖先牌位)為主,向左右擴充三護龍,面寬74公尺,前面有小河和半月形水池,後面是竹林,住民全部是葉廣田(1853~1920)的六房裔孫,外人稱我們家為大瓦厝或頂埔(閩南語,客語為上堡)。我應邀到扶輪社或重要社團演講,自我介紹時,常分享雄偉的大瓦厝建築,炫耀我出生於大戶人家。
- Jun 14 Tue 2022 12:50
講客廣播電台Good moning!Hakka!談台北城的故事(2022.6.14)
宋菁玲精通國、閩和客語,學經歷豐富,歷任電視台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廣播公司國、客語主播,電影或電視劇國、閩和客語配音員。現在是講客廣播電台早上8時到9時帶狀節目Good moning!Hakka!當家主播。
- Jun 01 Wed 2022 18:36
教育廣播電台金鐘主播蕭曼屏訪談台灣燈塔的故事隨筆之二(2022,6,1)
蕭曼屏出生於屏東縣,德文系高才生的她,因緣湊巧的成為教育廣播電台主播,她秉持父母做什麼要像什麼的教誨,為播出的主題暨內容認真準備,大概是天公疼好人,也是實至名歸,成為金鐘獎得主,讓受訪的我與有榮焉。
- May 27 Fri 2022 22:43
巨陸龜擋道在塞席爾群島國
- May 25 Wed 2022 07:55
葉公超和全台葉姓祖廟
行走江湖期間,發現能夠留名千古的人大部分是悲劇英雄。舉凡活著時享受榮華富貴者,大底是沒則已焉,即死後很快就沒沒無聞。閱讀2022年5月16日聯合報副刊今文觀止張作錦大作:葉公超,擅離文學樂土,亡於政治叢林。興起寫下牌位設於全台葉姓祖廟的葉公超,受祖先指示,為葉氏祖廟興建於內湖鯉魚山麓立下的汗馬功勞。
- May 02 Mon 2022 15:13
教育廣播電台蕭曼屏主持「傾聽海洋」聽海洋說故事錄音訪談隨筆(2022.5.2)
教育廣播電台蕭曼屏主播邀我以燈塔和海洋文明、燈塔與台灣歷史、燈塔與守燈塔的人們等三個重點到她主持傾聽海節目做為訪談題目,再據以找尋五到六個子題做為訪問題綱,希望聽眾聽完節目後,心就領神就會的認識我國沿海周邊重要助航設備的36個燈塔據點。(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時,張宗良校長說學校要照顧好的第一要務是學生,其次服務老師,最後才是行政人員;行走江湖多年,視滿足出席朋友,讓其滿載而歸為宗旨,幫助沿街商家其次,最後才是自己。)
- Apr 23 Sat 2022 05:42
台北城趣譚(2022.4.23)(2022.4.24未完待續) 葉倫會
- Apr 15 Fri 2022 09:19
退化性膝關節炎瑣記(2022.4.11) 讀「我們的故事」紙本隨筆
自1997年7月4日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走路向來是強項,常引用學者的話:「散步可以看清楚比較多的事情」,鼓勵自己走到走不動為止。往年,季節變化時,膝關節會出現酸疼現象,待氣候穩定即恢復原來的便捷,對酸疼的發生不太在意。2022年4月5日以前,因為腿力還可以,膝關節不是我的問題。
- Apr 05 Tue 2022 19:16
桃園市新屋區大牛欄葉春日公派下裔孫清明祭祖隨筆(2022.4.5)
兒時自有記憶開始,清明節前一天或幾天,幫媽媽製作拜祖先的粄,前一天是殺雞、鴨或鵝的小幫手。清明節起個大早,隨著爸爸、媽媽和兄姊到祖墳祭祖,早上七時到后湖嶺來台祖之一特鳯媽墳;八時許,拜我叫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廣田公和廣田媽墳;九時,全部葉家人聚集葉春日公祖祠和葉春日公祖塔祭祖,覺得祭祖人數眾多,爸爸認識每位祭祖的宗親,大家也認識爸爸。彼時,大牛欄就是世界,全部葉家人指葉春日、葉特鳳公派下裔孫。
- Mar 26 Sat 2022 19:41
台北市大夥房文化協會演講「台北城東的故事」隨筆(2022.3.26)
台北市大夥房文化協會的成立和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成立的時間相近,成立時採讀書會形式,偏重吸收新知,讓社團具備知識性和服務性,兩項特質讓台北市大夥房文化協會踏著前人成功的腳步,配合社會進步與時俱進,最近幾年,社團普遍呈現人員萎縮現象,她卻一枝獨秀的繼續成長,今年的成長數是兩位數。佩服。
- Mar 26 Sat 2022 05:03
國立聯合大學演講「漫談傳統客家和都會客家」暨參訪南投中寮鄉八仙村龍門廟隨筆(2022.3.25)
- Mar 23 Wed 2022 16:33
台北散步者參訪桃園新屋范姜祖厝暨品嚐客家美食導覽隨筆(2022.3.23)(2022公益之13)(1,504)
1997年,懷抱感恩的心情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史蹟巡禮屬於小眾活動,惟很快發現,好導覽可以為出席朋友創造歷史、藝術和文化…等多面向收益,於是發願為史蹟巡禮導覽走到走不動為止。2020年8月9日成立台北散步者群組,立下只有公益沒有營利的心願,承各方豪傑支持,讓葉倫會導覽的史蹟巡禮持續舉行。
- Mar 19 Sat 2022 21:57
台北大夥房文化協會演講台灣神明的故事隨筆(2022.3.19)
夥房是台灣南部客家鄉親對宗親的暱稱,大夥房是廣義的宗親,似在告訴參加大夥房文化協會的朋友,會員間彼此很親,平日要互相關懷,若有需要時,更要互相幫忙。謝謝神明保佑,有機會應邀到國際扶輪社演講超過三百場,我視扶輪社出席、聯誼、服務六字真言是扶輪社賴以壯大的重要因素。大夥房文化協會創會時,取名大夥房大概也有這個寓意。在台北,不論閩南人或客家人,懂得夥房兩字的意思者不多。
- Mar 05 Sat 2022 16:48
台北市大夥房文化協會二十歲了
出席是最好的支持
在江湖行走多年,認為出席是對團體活動最好的支持。欣逢台北市大夥房文化協會成立二十週年,應羅成基理事長和梁素英總幹事邀請,出席該會第七屆二次會員大會。進入會場前巧遇范良克大哥,我們是多年好友,請教他不宜在公開場合討論的秘訣。謝謝!
- Feb 19 Sat 2022 16:21
台北市葉姓宗親會2022年春節團拜隨筆(2022.2.19)
- Feb 14 Mon 2022 21:01
講客廣播電台Good Morning Hakka節目現場受訪隨筆(2022.2.14)
行走江湖多年,發現工作機會來自無心插柳居多。秉持這份認知,抱持「一期一會」的心情把事情做好,事後驗證,惟有如此,才是下次獲得機會的保證。2018年,到台北市羅斯福路寶島客家廣播電台向劉潤惠台長請益,巧遇電視、廣播知名主播宋菁玲,承劉台長介紹,獲知宋家女孩在媒體界地位崇高,重要大型活動的知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