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曼屏出生於屏東縣,德文系高才生的她,因緣湊巧的成為教育廣播電台主播,她秉持父母做什麼要像什麼的教誨,為播出的主題暨內容認真準備,大概是天公疼好人,也是實至名歸,成為金鐘獎得主,讓受訪的我與有榮焉。
目前分類:葉爺爺說故事 (455)
- Jun 01 Wed 2022 18:36
教育廣播電台金鐘主播蕭曼屏訪談台灣燈塔的故事隨筆之二(2022,6,1)
- May 27 Fri 2022 22:43
巨陸龜擋道在塞席爾群島國
- May 25 Wed 2022 07:55
葉公超和全台葉姓祖廟
行走江湖期間,發現能夠留名千古的人大部分是悲劇英雄。舉凡活著時享受榮華富貴者,大底是沒則已焉,即死後很快就沒沒無聞。閱讀2022年5月16日聯合報副刊今文觀止張作錦大作:葉公超,擅離文學樂土,亡於政治叢林。興起寫下牌位設於全台葉姓祖廟的葉公超,受祖先指示,為葉氏祖廟興建於內湖鯉魚山麓立下的汗馬功勞。
- May 02 Mon 2022 15:13
教育廣播電台蕭曼屏主持「傾聽海洋」聽海洋說故事錄音訪談隨筆(2022.5.2)
教育廣播電台蕭曼屏主播邀我以燈塔和海洋文明、燈塔與台灣歷史、燈塔與守燈塔的人們等三個重點到她主持傾聽海節目做為訪談題目,再據以找尋五到六個子題做為訪問題綱,希望聽眾聽完節目後,心就領神就會的認識我國沿海周邊重要助航設備的36個燈塔據點。(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時,張宗良校長說學校要照顧好的第一要務是學生,其次服務老師,最後才是行政人員;行走江湖多年,視滿足出席朋友,讓其滿載而歸為宗旨,幫助沿街商家其次,最後才是自己。)
- Apr 23 Sat 2022 05:42
台北城趣譚(2022.4.23)(2022.4.24未完待續) 葉倫會
- Apr 15 Fri 2022 09:19
退化性膝關節炎瑣記(2022.4.11) 讀「我們的故事」紙本隨筆
自1997年7月4日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走路向來是強項,常引用學者的話:「散步可以看清楚比較多的事情」,鼓勵自己走到走不動為止。往年,季節變化時,膝關節會出現酸疼現象,待氣候穩定即恢復原來的便捷,對酸疼的發生不太在意。2022年4月5日以前,因為腿力還可以,膝關節不是我的問題。
- Apr 05 Tue 2022 19:16
桃園市新屋區大牛欄葉春日公派下裔孫清明祭祖隨筆(2022.4.5)
兒時自有記憶開始,清明節前一天或幾天,幫媽媽製作拜祖先的粄,前一天是殺雞、鴨或鵝的小幫手。清明節起個大早,隨著爸爸、媽媽和兄姊到祖墳祭祖,早上七時到后湖嶺來台祖之一特鳯媽墳;八時許,拜我叫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廣田公和廣田媽墳;九時,全部葉家人聚集葉春日公祖祠和葉春日公祖塔祭祖,覺得祭祖人數眾多,爸爸認識每位祭祖的宗親,大家也認識爸爸。彼時,大牛欄就是世界,全部葉家人指葉春日、葉特鳳公派下裔孫。
- Mar 26 Sat 2022 19:41
台北市大夥房文化協會演講「台北城東的故事」隨筆(2022.3.26)
台北市大夥房文化協會的成立和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成立的時間相近,成立時採讀書會形式,偏重吸收新知,讓社團具備知識性和服務性,兩項特質讓台北市大夥房文化協會踏著前人成功的腳步,配合社會進步與時俱進,最近幾年,社團普遍呈現人員萎縮現象,她卻一枝獨秀的繼續成長,今年的成長數是兩位數。佩服。
- Mar 26 Sat 2022 05:03
國立聯合大學演講「漫談傳統客家和都會客家」暨參訪南投中寮鄉八仙村龍門廟隨筆(2022.3.25)
- Mar 23 Wed 2022 16:33
台北散步者參訪桃園新屋范姜祖厝暨品嚐客家美食導覽隨筆(2022.3.23)(2022公益之13)(1,504)
1997年,懷抱感恩的心情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史蹟巡禮屬於小眾活動,惟很快發現,好導覽可以為出席朋友創造歷史、藝術和文化…等多面向收益,於是發願為史蹟巡禮導覽走到走不動為止。2020年8月9日成立台北散步者群組,立下只有公益沒有營利的心願,承各方豪傑支持,讓葉倫會導覽的史蹟巡禮持續舉行。
- Mar 19 Sat 2022 21:57
台北大夥房文化協會演講台灣神明的故事隨筆(2022.3.19)
夥房是台灣南部客家鄉親對宗親的暱稱,大夥房是廣義的宗親,似在告訴參加大夥房文化協會的朋友,會員間彼此很親,平日要互相關懷,若有需要時,更要互相幫忙。謝謝神明保佑,有機會應邀到國際扶輪社演講超過三百場,我視扶輪社出席、聯誼、服務六字真言是扶輪社賴以壯大的重要因素。大夥房文化協會創會時,取名大夥房大概也有這個寓意。在台北,不論閩南人或客家人,懂得夥房兩字的意思者不多。
- Mar 05 Sat 2022 16:48
台北市大夥房文化協會二十歲了
出席是最好的支持
在江湖行走多年,認為出席是對團體活動最好的支持。欣逢台北市大夥房文化協會成立二十週年,應羅成基理事長和梁素英總幹事邀請,出席該會第七屆二次會員大會。進入會場前巧遇范良克大哥,我們是多年好友,請教他不宜在公開場合討論的秘訣。謝謝!
- Feb 19 Sat 2022 16:21
台北市葉姓宗親會2022年春節團拜隨筆(2022.2.19)
- Feb 14 Mon 2022 21:01
講客廣播電台Good Morning Hakka節目現場受訪隨筆(2022.2.14)
行走江湖多年,發現工作機會來自無心插柳居多。秉持這份認知,抱持「一期一會」的心情把事情做好,事後驗證,惟有如此,才是下次獲得機會的保證。2018年,到台北市羅斯福路寶島客家廣播電台向劉潤惠台長請益,巧遇電視、廣播知名主播宋菁玲,承劉台長介紹,獲知宋家女孩在媒體界地位崇高,重要大型活動的知名主持人。
- Feb 13 Sun 2022 20:48
全台葉姓祖廟2022年春節團拜隨筆(2022.2.13)
全台葉姓祖廟位於台北市內湖區大湖街131巷18號,落成於1979年,宗親遍布台灣各地,歷任董事長,由閩客輪流擔任,閩南人任董事長時,監事主席由客家人擔任;客家人擔任董事長,監事主席為閩南人。據今天出席的葉經華(1940年生)說,全台葉姓祖廟成立初期,為爭奪董事長職位,閩、客宗親相互爭執,當時的仲栽者是葉公超、葉時修。第十七屆董事長葉爾增(2022~2025)是客家人,監事主席葉文章是閩南人。
- Feb 08 Tue 2022 20:26
講客廣播電台「徐娘娘的海陸大餐」節目錄音隨筆(2022.2.7)
奉徐明珠主播指示,虎年開春第一個工作天,和好友連建鑫、彭錦球三位海陸腔客家人到高鐵桃園站,即青埔青峰路一段講客廣播電台,接受徐明珠和彭月春雙主播主持的「徐娘娘的海陸大餐」訪問,葉倫會談當季熱門的都會櫻花和客家人在台北市擔任公益導覽發掘和客家人和台北市發展或貢獻的相關故事;連建鑫主任講教育甘苦談和退休後參與慈濟志工,透過服務,利人也利己的喜悅心情;彭錦球校長運用童子軍日行一善的作法迎接一個又一個貴人,再分享和拉拔他成長的貴人共處的美好經驗。
- Jan 31 Mon 2022 15:38
光華數位新天地六樓供奉三山國王的聖安宮
台灣的三山國王廟有兩百餘座,供奉巾山、明山和獨山三山的山神,原來屬於自然神,被視為客家人的守護神。台北市有兩座沒有問事的三山國王廟,分別是位於民族東路的瑤山宮、市民大道光華數位新天地六樓的聖安宮。聖安宮是光華數位新天地電子業者的守護神,香火鼎盛,其源起和傳統移民社會的神明信仰有異曲同工之妙。
- Jan 20 Thu 2022 11:54
鳯凰國際(綜合)旅行社演講台灣神明的故事隨筆(2022.1.20)
我自1997年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迄2022年元月,走了近一千五百次史蹟巡禮,因為景點頗多廟宇,透過分享而對廟宇建築或神明故事、藝術和文化略知一二,奉鳯凰國際(綜合)旅行社陳俊杰大哥指示,和該社同仁分享台灣神明的故事,是繼2021年12月初前往演講的第二次。旅行社長官見多識廣,視有機會和他們分享台灣廟宇、神明出處或特色是種福份,希望透過今天的演講,經由認識和了解,為大家帶來好運。
- Jan 18 Tue 2022 17:30
講客廣播電台(FM105.9MHz)徐明珠、彭月春主播訪談台灣神明的故事隨筆(2022.1.18)
徐明珠是講客廣播電台的知名主播,因為詹益東校長而建立了很好的交誼,她知道我的史蹟巡禮次數將進入一千五百次。也瞭解史蹟巡禮的景點中頗多廟宇,透過分享而對廟宇建築或神明故事、藝術和文化略知一二,且應邀到許多團體分享台灣神明的故事,獲得很好的評價,雖然知道我沒有明牌,仍然指示我到講客廣播電台分2022年1月18和19日兩次談台灣神明的故事,讓該台聽眾在新年即將來臨的期間知道怎麼拜神,參拜神明的出處或特色,拜拜時宜保持什麼態度,俾為新年追求比較好的運勢和財運。
- Jan 02 Sun 2022 06:41
參加王興隆老師2022年元旦在台北保安宮為無名氏分享園區志工祈福儀式(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