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送珍回憶錄(稿)    葉倫會整理

  溫送珍苗栗縣南庄鄉人,生於1925年,父親溫阿勝,母親溫黃金妹,祖父溫阿水、祖母羅運妹。溫阿水是當地殷實農家,有水田二十餘甲,家中人口眾多,常利用農閒的時候,將剩餘的稻穀輾成白米,挑到南庄賣給挖煤的礦工,換取較高的收益。溫送珍從小就聰明伶俐,深獲祖父母與父母親的疼愛。

 

 

  1935年4月21日清晨6時02分,苗栗發生規模7.1級的大地震,震源位於關刀山或是屯仔腳附近,死亡3,276人、負傷1萬2千多人,房屋毀損5萬4千間以上,俗稱關刀山大地震,距關刀山不遠的溫家房屋全部倒塌,祖父和祖母都不幸罹難,11歲的溫送珍因為睡在床鋪旁邊而逃過一?,語云: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對溫送珍來說是有幾分道理的,而他在1999年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時,感同身受之餘,即在第一時間捐出他的愛心。

  

  童年

  溫送珍6歲,隨著兩位哥哥到南埔公學校就讀,住家距學校步行50分鐘,路況不佳,尤其是寒流來襲時,走在碎石路上,兩腳刺疼異常,上學未曾帶便當,也沒帶水壼,再餓也要等到中午過後回到家才能吃飯,彼時大家都如此,迄其北上就業才有機會穿鞋出門。讀南埔公學校時,常和同齡的十幾個孩童到住家附近山上割草餵牛,從工作與玩耍中學到如何在野外求生的技巧,也認識許多植物或野生動物的特性,這些知識對他從事植樹造林的經驗幫助很大,每次帶隊割的草都較其他同伴帶隊割的草嫩和多,嗣後做任何事,同伴都聽從他的指揮,視其為意見領袖。

 

 

 

  南埔公學校畢業後,到頭份河背劉水老師負責的私塾讀漢文,彼時,日人禁止讀漢文,故劉文老師以廢棄瓦?的事務(辦公)室做為教室,上課的書桌及座椅都需自備,每年的束脩為兩百斤稻穀,學生二十幾人,其中有三名女生,溫送珍和班上其他三名同學學習成果較佳,彼此間也互為較勁,這種良性競爭的成果,讓他在一年的私塾,背熟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昔時賢文、幼學瓊林、四書中的論語、孟子和大學,這一年的歷練加上不斷的自修,不但寫得一手好字,文筆也獲得各界的肯定,經常用詩寫下感言並曾出版兩本詩集,此外,他描寫出外打拼經過的詩:「打起包袱出外鄉,無親無戚好淒涼;幾十星霜苦奮鬥,開創事業喜洋洋。」,還被挑選為客家山歌的歌詞;也曾為苗栗桐花祭徵求客家歌曲填詞,獲得苗栗桐花節客家歌詞作詞第一名的榮譽,事實上,他秉持古人贈人以言的作風,常在好友生日或有特別榮譽的時候,寫下一首好詩做為贈禮。

 

 

溫送珍於2004年桐花祭入選山歌詞:「桐樹開花滿山崗,客家本色意志強,五月雪白塵不染,遍野春色吐幽香,薰風先入客家情,提倡文化一條心,優良母語源流遠,莫忘祖宗好聲音。」

 

 

  溫送珍兒時常聽出外打拼的鄰居回到南庄談起在台北奮鬥的經驗,敘說在台北討生活的趣事,尤其是台北有很多的賺錢機會,聽參加畢業旅行回來的同學談起台北的繁華,總督府的宏偉建築。15歲時,面對茫茫的未來,想到私塾所讀古聖先賢的教訓:「男兒應立志在四方」的格言,鼓起無比的勇氣,向父母表明想到台北打天下的心願,正巧早年在溫家幫忙的長工回南庄省親,向老東家稟告其子目前在台北從事駕駛工作,溫阿勝即請其幫兒子留意工作合適的機會,待其返回台北沒多久,溫家就收到來信,其住家對面水果行缺一店員,這封信決定溫送珍到台北發展的契機,爸爸和媽媽特別祭拜土地公,祈求土地公保佑家中的么子到台北,身體健康,與人和睦相處,能夠適應環境賺大錢,出門前,母親偷偷的另外塞給他10元,告訴他,這10元千萬不要隨便花掉,倘無法適應台北的環境,可以作為回鄉的車資。

 

 

 

  經三灣乘巴士到竹南再坐火車北上,抵達台北火車站時,台北人講的話和家鄉完全不一樣,回首四顧,好不陌生,跟著遠房的姑丈到水果行報到,水果行老闆平日幫人鑲牙,店裏的事務由老闆娘打理,月薪10元。上班第二天清晨,老闆就帶他到中央市場批水果,兩天後老闆看他忠厚又伶俐,要他每天早上6點自行到中央市場批貨,工作雖然辛苦,卻從批水果和賣水果的過程中學到做生意的竅門,四個月後,因為日人取締違反的鑲牙業務,老闆也在取之例,水果行被迫關門。

 

 

 

  溫送珍在南門市場附近的裱背行找到一份工作,月薪12元,老闆劉張賢,也是他太太黃細喜的表哥。該地在日治時期,是城內和城外的交界地點,又是台北往新店和景美的轉運中心,周圍儘是公家宿舍,住戶以高級知識份子和日人為主,每年為迎接新年,日人都將住家的紙門重糊,因為顧客都是社會的精英,對工作品質的要求極為嚴格,注重服務與信用,早上到客戶家拆下門,將其運回裱背店修補,晚上一定要將重新裱好有如新門般的紙門重新裝妥,在工作過程或與顧客交往時,讓他學到什麼叫做效率與一絲不苟,這段學習過程對他創業後的影響頗為深遠,不論進貨或交貨,都要注意品質、包裝和服務態度,使得大源商店的貨品能夠賣得比別人好。

 

 

 

  1942年起,日人開始在台灣徵兵,溫送珍的大哥被征召至南洋當軍伕,溫送珍奉父命回南庄幫忙農事,也被徵召至南庄山區大東河青年練成所,從事6個月的養成訓練,每天早上洗冷水澡,從事翻越山嶺的訓練,生活講究紀律,為因應戰場生死一線間的生存機會,長官的要求極為嚴格,甚至稱得上苛刻,有如魔鬼訓練營,但溫送珍把這種過程視為磨練,同時也給他啟示,緊事可以緩辦,與人交往時,理直固然可以氣壯,倘改為理直氣和,縱使對方屬於難纏的人,都可以帶來意外的收穫,這份認知在他買下八堵附近土地造林或擔任台北市中正區調解委員會主席時,都獲得很好的驗證。1945年年初被徵召至軍中,許多同僚被派往南洋,或許溫送珍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長官需要他幫忙,或許是菩薩保佑,入伍8個月後,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免去到異鄉出征的恐懼。

 

 

 

  結婚

  戰爭結束後,溫送珍恢復平民生活,早年在台北討生活的經驗,瞭解知識就是力量,參加政府舉辦的第一批國語訓練班、學習駕駛技術,同時在南昌街買一間店面。因為在裱背店服務的好口碑,老闆劉張賢介紹其表妹黃細喜給溫送珍,黃細喜原籍新竹關西,是黃金水和陳香妹的么女,黃金水任職台東關山林務單位,她和移民村的日人小孩一起接受教育,稍長,跟隨日本婦女學習持家或與人交往的技巧,劉張賢兄妹認為溫送珍是難得的好青年,向舅舅大力推荐這位優秀的客家鄉親,溫送珍見到黃細喜第一眼,就視這位秀外慧中的女子是他一輩子的伴侶,向其傾訴自己的理想,也期盼這位美麗的女孩能夠成為他的終身伴侶,而黃細喜也慧眼識英雄,知道眼前這位男孩是一個有抱負、有責任感,肯上進,值得託負終身的人,答應兩人將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溫暖家園。

 

 

 

  1946年年初,兩人結婚,結婚當晚,溫送珍在新婚妻子面前,拿起筆寫下夫妻同心的誓言:「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行孝父母,恩惠勿忘。」,隨後拿出印泥,夫妻兩人都蓋上大姆指的指印。這句話也成為他們的座右銘,大源商店打烊後,兩人常拿出來重溫當時的情景,結婚50周年和60週年時,溫送珍都有類似的詩作,慶祝60週年鑽石婚寫道:「回憶結婚六十年,夫妻協力創家園;甜酸苦辣都受過,一家健康謝蒼天。」,不同於結婚時的思維,對於家人的健康平安,歸功於老天爺的保佑。他始終不敢忘記結婚時與新婚妻子的誓言,在臥室明顯處,用毛筆字工整的寫:「成功每在困窮日,失敗多因得意時。」幾乎每天都要復誦幾遍,這個座右銘伴隨他走過大半輩子,也讓他體認終身學習、終身工作的重要,隨時保持謙虛的待人處世之道,成為成功的企業家,嬴得客家大老、模範家庭、傑出市民(榮譽市民)、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等殊榮。

 

 

 

  夫妻兩人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這是鄉下人夢寐以求的成果,尤其是在繁華的台北,最初,兩人為經營那一種行業煩惱過一陣子,兩夫妻回南庄故鄉,向媽媽溫黃金妹學會製作仙草的技術,並帶回兩大包乾仙草,但做好的仙草連續擺三天都沒有顧客上門而作罷,同時也到延平北路觀察肉羹的做法,經細究後,也打了退堂鼓。

 

 

 

  台灣光復初期,經濟混亂,通貨膨脹速度驚人,溫送珍心想這樣坐吃山空不是辦法,準備將房子賣掉,還完購屋借貸的債務,以駕駛技術謀生,雖然有人表示要買,但都陰錯陽差的失去訊息,致房子一直賣不出去,朋友建議賣女性化粧品,他帶著積蓄到台北後火車站批化粧品,這是大源商號賣的第一批貨,或許是貨色單純,生意並不好,第二天,再到台北後火車站尋找合宜的商品,不經意中發現剪刀牌肥皂,即批兩箱載回家,沒想到這兩箱肥皂不到一天就賣完,溫送珍看到這種情形,高興的騎著腳踏車,帶著原來的本金和賺取的價差到台北後火車站批更多的肥皂和其他與民生有關的用品,使得店的貨品呈現多樣化,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他批回來的貨品不是整箱就是整包,而且種類繁雜,貨物帶回時,逐一向太太說明買進的價錢,提供廠商的建議價格,其他分類或訂價,全由黃細喜負責,夫妻待人客氣有禮,又能滿足顧客的需求,生意極佳,為了補充貨源,溫送珍騎著腳踏車一天來回三、四趟台北後火車站或更遠的地方批貨是常事。而大源商店擺設的貨品種類快速成長,自然而然的成為「百貨」公司,後來也因為規模擴充而改名大源百貨行和大源百貨公司。

 

 

 

 

  二二八事件

  在通貨快速膨脹的時候,貨架的貨物賣完後,溫送珍不但儘快的補齊,也將賺取的利潤批更多的貨物,加速累積財富。1947年2月28日,循例騎腳踏車經公園路到台北後火車站批貨,行經公園路中央氣象局時,發現抗議民眾往公賣局方向而來,問清事由即掉頭回家,並關上店門,靠收音機知道外面的消息,事件發生後數日,街道行人稀少,商家關店,一星期左右,政府宣布戒嚴,有一天,對面的台灣銀行員工配給站(今南門分行)遭軍方人員搶行搬走數卡車的物資,因為大源商店的店門上半部為玻璃,從店外可以清楚的看到整齊美觀、排列整齊的貨物,一批批兇神惡煞的軍人分批前來搬東西,溫送珍躲在櫥櫃,黃細喜帶著婆婆和孩子到巷內角落躲避,當毫無紀律可言的軍人來搶東西時,眼睜睜的看著辛苦掙來的財產被搶劫一空,數次想出來阻止,但看到妻子背著出生不久的兒子溫森錦好言相勸,表示不希望夫婿遭到任何不測,才忍下滿腔的怒火。台灣銀行被搶後,次日即向上承報軍方搶劫的詳細情形,數日後,該行經理到軍法處出庭,報告被搶外,也指證軍方搶?大源商店的貨物,有一天,接到軍法處傳遞出席的通知,不知道什麼原因要到軍法處,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友人葉聖雲陪同下前往,原來是台銀經理告訴軍法官,大源商店也遭搶劫的事宜,軍法官出示一些日用品問溫送珍是否為大源商店陳列的貨物,因為批進來的貨品沒有貼上自家商店的標記而無法辨識,不敢冒然宣稱是自己的東西,軍法官表示待其抓到搶他們貨物的嫌犯時,再通知其來認領,大源商店在二二八事件後被搶劫的貨物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溫送珍這時候的信用和剛開店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言,雖然店裏的東西被搶劫一空,但家裏的人都平安,他打起精神重新裝潢店面,夫妻兩人平日又注意時尚的演變,了解顧客的需求,挑選合宜的貨品,待重新開張時,奐然一新的櫥窗加上時尚商品,生意反而更好。

 

 

 

  大源商店附近的客家鄉親甚多,加上機關林立,對其事業版圖的擴充有某種程度的助益,但溫送珍終究較同齡的人早些見過世面,體認保持現狀就是落伍,積極找尋學習的機會,國語講習所學習的國語,讓他能夠用顧客聽得懂的語言溝通,獲得較多的商機;學習駕駛,讓他成為當時少有的技術類人才。此外閱讀報章雜誌,向前輩請益,好學、謙虛、勤快的個性,讓他建立了很好的人脈,同時也幫助他瞭解市場的脈動,適時推出應時的商品,不僅抓住老顧客的心,也開發新客源,故生意做得比附近的商家都好。以前父母教導的傳統觀念:「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也是小兩口的座右銘,而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更是這對夫妻信守的原則,創業初期,每天早上7時開門,晚上11時打烊,真正做到(7~ELEVEN),店鋪由年輕貌美的黃細喜看顧,尋找顧客所需的商品或進貨的粗重工作全部由溫送珍負責,為了批到較好的貨色,不管路途的遠近,騎著腳踏車到批發店找尋品質好又容易賣出的商品,在中興大橋未建前,聽說新莊生產某種商品的貨色不論品質或成色都較佳,隨時以提供顧客最好品質貨色為念的溫送珍,經常騎著腳踏車到基隆或繞經台北大穚、三重到新莊選取較好品質的貨,再用腳踏車載回南昌路大源百貨行。

 

 

 

 

  親不親故鄉人

  溫送珍自南庄鄉南埔國小畢業後,在故鄉讀1年的私墊,就到台北就業,大部分同學留在故鄉,部分在母校任教,他們都是認真的好老師,經常擔任畢業班的導師,若帶學生到台北畢業旅行時,都會通知這位兒時的領袖,請他到旅館敘舊,溫送珍為人愛惜情份又大方,和老同學見面時,他吩附夫人幫他準備幾份拌手禮,騎著腳踏車載著禮物前往學生旅行的圓山動物園或同學住宿的旅館,和同學暢談別後的相思之情及故鄉演變的故事,這是他一年裏最快樂的時光,此外,為了給同學面子,加上他的腳踏車平日不但是代步工具,也是批貨的運輸工具,還可以載其他的東西,苗栗南庄地區,大人給孩子們獎勵的傳統作法,最直接簡單的方式是請孩子吃糖,送給母校學弟妹小禮物,直覺的想到西點麵包,他先問畢業班的學生數,請黃細喜女士準備50幾份麵包,孩子們看到老師的朋友來訪總是非常的高興,還有東西吃,自然是一陣歡呼。沒想到幾十年過後,回南庄參加活動或探訪故舊時,常有人跑過來對他(送珍伯或送珍叔)說:這輩子第一次吃到的西點麵包是參加畢業旅行到台北時,送珍伯請的客,甚至有人要送自家生產的農產品表達謝意,那種感動與情份,讓他相信「功不唐捐」這句話,捐款做善事的心念更加堅定,做起好事來越發起勁。

 

 

 

  南庄鄉親心目中的溫送珍始終是事業有成,值得信賴的人,除了孩子到台北讀書時,到他家借住或請其擔任保證人;更多的鄉親請他為其子弟留意台北是否有合適的工作,都竭盡所能的幫忙,這些故鄉的子弟大部份都很爭氣,不乏在業界占有一席之地者。

 

 

 

  溫送珍事業有成加上樂善好施的個性,讓南庄的鄉親引以為榮,當教育經費不夠充裕的年代,政府採三對等補助方式協助地方政府建立學校教室或學校的教育設施,地方配合款籌得越多,申請的補助金就越多,故地方人士捐款時,都會想到這位遠在台北的鄉親,而他在台北長期打拼,發現「希望」常常帶給他勇氣,了解教育是帶來「希望」的源泉,每次接到鄉親請他負擔部份興建教育補助款的訊息,幾乎不敢拒絕,掛在他家牆上滿滿的獎狀與感謝狀中,有張台灣省主席周至柔頒發的感謝狀,年份是1960年,當時的溫送珍才30出頭,事業才剛站穩腳步。

 

 

 

 

  珍喜杯客語比賽

  教育經費不足,找溫送珍是南庄鄉親的共同想法,溫送珍在台北經商的經驗,不論在商場或與朋友交誼的過程中,發現「教育是改變現況最好的方法,惟有教育可以為鄉下的孩子帶來新希望」,苗栗鄉親請溫送珍協助籌措教育經費時,他從來都沒有拒絕,珍惜鄉親給他為故鄉奉獻的機會,捐贈學校的硬體設備外,用心的找遍台北市的各大書店,為故鄉的客家鄉親找到合宜的書籍,再委託貨運公司送到指定的單位,這份用心讓大家都覺得很有面子,但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成效的他,不以這方面的努力為滿足,如捐助鄉土教材時,建議主事者過一段時間應該考核成效,2003年起,他要求舉行演講比賽,比賽經費全部由他贊助。當南庄的主辦單位舉辦演講比賽時,贊助活動經費外,也到書店找對學生有幫助的益智書籍或工具書,做為優勝者的贈品。2006年,名珍喜杯客語演講比賽,擴大比賽規模,歡迎苗栗縣各國中、小學的學生報名,優勝者贈送葉倫會編著的「台灣燈塔的故事」乙書,希望孩子們以燈塔為標竿,成就更大的願景。

 

 

 

  故鄉的鄉親知道,只要和教育有關的經費,找溫送珍,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故南庄鄉或三灣鄉的國民小學增建大禮堂或修建校門、圍牆,很自然的想到他。他也常想為故鄉的教育留下典範,到石碇旅遊時,發現石碇國小為慶祝建校一百週年,在校門口為全體學生製作手印牆,讓其留下深刻印像,當南埔國小備舉行建校108週年慶,請校友捐款協助時,他向校方建議做類似的手印圍牆,讓學子留下可以記憶一輩子的回憶,並表示可以贊助興建經費,工程進行時,溫送珍對品質的要求極為嚴格,倘發現有不理想的地方即要求打掉重做,2005年,南埔國小慶祝建校108週年校慶,手印圍牆同時舉行揭幕禮,這座圍牆不但凝聚南埔國小師生的向心力,也成為南埔地區最具文化內涵的觀光景點。

 

 

 

附註:2003年南埔國小圍手印圍牆標語

  讀書能使我們豐富生活內容,開?思想範疇,充實精神領域,追求科學新知,讓人不斷成長;吸收前人的經驗,以成功者為榜樣,掌握成功契機,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八十老校友溫送珍敬題

 

 

 

 

  太極拳

 太極拳的動作要求剛而速、柔而緩,交織成滔滔不絕的推動作用,在技擊上能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具有技擊、健身和娛樂等功能,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睞。

 

 據稱太極拳起自明末清初,學習太極拳的主要過程有︰拳架、改拳、推手、單式練習、功力訓練、推手技擊和技擊等。要求在上身中正安舒的基礎上,機體各個部位的勁力要對稱,逢上必下,逢左必右,前發後塌,八面支撐,強調走低架子,發勁松活彈抖,輕沉兼備,倒換虛實襠走弧,使其過程有聲有色,瀟灑而莊重,舒展而緊湊,有快有慢,有剛有柔,節節貫通,從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帶進美妙的境界,尤其是學太極拳的朋友因為身心健康而提升生活的品味。

 

 

 

溫送珍經營大源百貨公司時,了解成功的企業經營者除了敬業外,還要有健康的身體,夫妻兩人都對運動極為注意,其到翡翠水庫上游石碇山區植樹,緞練強健的體魄也是原因之一。

1956年起,溫送珍每天早上到台北植物園運動,從各類運動中,發現太極拳的動作最簡潔,每個招式都順著自然,不帶一絲勉強,適合做為終身的運動,觀察一段時間後,選擇太極拳為每天固定的運動,凡事認真的他,連打拳都力求完美,至少學了八套以上的拳法,讓他成為太極拳活動中的佼佼者,台北植物園的許多同好轉而跟他練習,而他也來者不拒,免費教授,使得同好越來越多。

 

 

 

  1981年,中正紀念堂開放後,夫婦兩人和同好轉到中正紀念堂蔣中正總統銅像前練拳,除出國或重要公務外,從不缺席,他教授同好太極64架式與太極劍,因為太極拳打起來,柔中帶剛,剛中帶柔,姿勢甚為優美,加入行列的朋友越來越多,倘新來的朋友有任何疑難,他都樂於動手指導,這種好口碑,使得參加的朋友更為踴躍。每天早6時到7時,溫氏夫妻和一群朋友在音樂聲及老師的口令中,整齊、劃一的打著可以強身暨訓練毅力的太極拳。

 

 

 

  溫送珍對太極拳的熱忱與奉獻,獲得台北市太極拳界的肯定,先應聘擔任台北市中正區太極拳主任委員;1994年,擔任台北市太極拳委員會主任委員,他經常到各區推廣太極拳,舉辦全市或分區的太極拳聯誼活動,較重要者,在中正紀念堂前廣場、台北市市立體育館暨基隆河大佳河濱公園舉行千人以上的大型表演及觀摩活動,對台北市太極拳運動的推廣貢獻卓著,這份奉獻在其2001年卸任台北市太極拳委員會主任委員時,被聘請擔任榮譽主任委員迄今。

 

 

 

  太極拳運動一直是溫送珍夫婦的最愛,每天早上夫妻兩人手牽著手,相伴前往中正紀念堂,與一群太極拳同好一起打拳,是他強身的秘訣,也是每天的責任。不論外在的環境怎樣變化,溫送珍始終保持服務為先的精神,終身為太極拳這項有益身心的運動奉獻心力。

 

  太極拳會歌 

      溫送珍作詞  鍾光榮作曲

太極凌駕天地間

造福人群有先賢

中國功夫源流遠

練氣強身效果先

不怕風雨寒來襲

勤練有恒志要堅

吾輩同道皆奮起

發揚國粹眾萬千

 

 

    出國觀光

  溫送珍創業初期,工作忙碌,很少機會到外面旅行,惟因為批貨或進貨的需要,走遍大台北地區,心思細密的他,發現地區的特色與人文景觀無一不影響地方的發展,甚至培育出不同人格特質的人才,讓他體會旅行的重要,社團若舉辦旅遊活動,他和夫人黃細喜一定報名共襄盛舉,同時認養部分工作,如事先的聯繫或事後的感謝,雖然過程頗為辛苦,卻讓他從籌備或行程中的服務收穫得較別人多,如發現許多地方獨有的特色或產品,結交更多的朋友或事業夥伴,這些收穫讓他體會到書中所說:「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道理。因為參與而更熱衷於旅行的好處。

 

 

 

  長子森錦結婚後,長媳邱椿惠在大源百貨公司協助,溫送珍對這位媳婦的表現非常肯定與放心,出遊的次數逐漸增加,因為媳婦熟悉店務,開始規劃出國旅遊,與夫人第一次出國的地點是東南亞,他每到一地都會記下雜感,發現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區,具備增長見識的功能,而且有值得借鏡之處。政府開放國人出國觀光後,每年都和夫人出國旅行,觀察先進國家進步的建設,或到開發中國家,看他們在文化方面的長處。

 

 

 

  模里西斯是位於非洲印度洋的小島國,擁有潔白的沙灘、清澈的海水,千姿百態的巨石和長年盛開的奇花異草,被公認為非洲最美麗的小島,每年都吸引大批歐洲人前往度假。溫送珍夫婦到模里西斯出席世界客屬總會時,一群旅居該國的溫姓鄉親到旅館找他,讓他感受到僑胞在國外努力打拼的艱辛,也體會到血脈相連的可貴。

 

 

 

  政府開放中國大陸旅遊後,也數次前往,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生活辛苦,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溫送珍夫婦樂善好施的個性不論到那兒,都隨時呈現出來,捐獻廟宇的龍柱或香爐,固然是因為廟宇供奉的神祇屬於信仰,且捐建的設備終將屬於大家共同享有,但聽說廣東有個村落住著數百戶人家,卻沒有對外聯絡的橋樑,純為不忍人之心的一股善念,獨資為居民興建一座聯外橋樑,讓當地居民好生感動,將橋命名為送珍橋。溫送珍的生活中,隨時都展現對世俗不求回報的大愛,認真的幫助別人,也為自己的生活帶來喜悅。

 

 

 

 

    客家會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社會,先民有閩客械鬥、漳泉械鬥、頂下郊拼等,而今有外籍新娘,常為彼此的磨合付出極高的社會成本。台灣光復初期,客家人在台北屬於少數族群,大部分從事比較粗重的工作。最初,何禮謙召集一群客家人,大年初九天公生這天,在大稻埕陳進奎經營的茶工廠聚會,早上以全豬祭拜天公,中午席開十數桌,大家互拜新年,相互聯誼,因為參加的人愈來愈多,何禮謙即召集陳重灝、林昌福、張昌廣、宋霖康、張芳?、周東郎、張心淵、黎傳金、陳新壬、陳新春、潘德青、彭雲鵬、何禮棟、曾坤爐、張木生、溫送珍…等人籌組客人會。

 

  離鄉背井到台北打拼的客家鄉親,聽說要成立一個凝聚客家人向心力的組織,都極為興奮,二十多歲的溫送珍也沒有例外,內心十分高興,凡來大源百貨行購買商品的客家鄉親,他都熱心的敘說這個訊息,並說明成立客人會對客家人的重要,經大家牽親引戚、相互奔告,認養餐券,第1屆客人會席開20桌。此後,每年正月召開一次,並改名客家會,地點由主事者租用學校禮堂,溫送珍都是忠實的參與者與贊助者。

 

 

 

  客家會由何禮謙創辦,他去世後,由翁鈐繼任。何、翁兩位負責客人會時,由曾坤燈擔任總幹事,曾總幹事為人熱心能幹,以其住宅做為會址,經由彭阿茂、張木生兩位客家耆老的協助,訪查客家鄉親,製作名冊,讓客家會的力量更為凝聚。

 

 

 

  客家會有位靈魂人物叫徐傍興,他是屏東的客家鄉親,畢業於台灣大學醫科,最初是台大醫院的醫師,後來在大稻埕開業,徐外科是當時台北市很重要的醫療機構,深得病患的信任,而他對客家鄉親的照顧,屢屢為人傳誦。徐傍興為人豪爽,講話又大聲,客家會召開前,常在徐外科開籌備會議,會後在蓬來閣或附近的餐廳吃大餐,他常要幹部們放手去做,至於錢的問題,若有不足,全部由他負責,而他講話尤其幽默,常常化解許多不必要的誤會與工作人員的辛勞,開大會時,屢屢讓人捧腹大笑,而他唱的客家山歌更獲得滿堂彩,記得翁鈐唱:「雞公相打雄對雄,山羊相打角亂撞;皇帝相打爭天下,阿妹相打爭老公。」;徐傍興則唱:「欖樹開花花攬花,哥在攬上妹攬下;抓起羅裙等哥攬,阿哥一攬就回家。」。

 

 

 

  溫送珍居住的南昌街是台北客家聚集最多的區域,所以有較多服務鄉親的機會,也因為這個機緣,很快即成為會中的幹部,參與各項活動的籌畫。彼時也是客家人最團結的時候,如台北市改制後第一屆市議員選舉,客家鄉親推舉宋霖康參選,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宋霖康本人僅負責政見發表會時上台發表政見,就輕易的以高票當選,同屆當選的客家人另有葉昌元、周祖胎、張昌廣等,這時候台北的客家人被視為最團結的族群。

 

 

 

  翁鈐擔任會長時,認為客家會應該有永久會址,經由鄉親捐款1百萬元,購置南昌路一段114號6樓兩戶做為客家崇正會和世界客屬總會的會址,後來客家崇正會遷到復興南路;世界客屬總會遷到華陰街41號。

 

 

 

  溫送珍對客人會主事者的教導非常尊重,遇到郭春林、彭阿茂、溫清林等,都視他們為長輩,彼等生日時,常邀集客家會的幹部共同出資為大老慶生,這項活動很有意義,既表達對大老的敬意,也有聯誼的功能。

  

 

 

  前輩風範永垂後世

  溫送珍擔任中正區調解委員會委員二十餘年,主席十餘年,遇到的案件不計其數,案件類型千奇百怪,看到爭訴雙方接受調解,雖然內心充滿安慰,但也越來越覺得平安與健康的可貴,愈發覺得施比受有福,讓他更樂於奉獻社會,從事更多的公益事業。

 

 

 

  參加客家會時,不論法院書記官退休的何禮謙,或醫界的徐傍興,因為經常聚會而熟識,這些前輩對後輩的牽成,讓他無限的感懷,何禮謙談植樹造林的好處,提及種樹「頭吃泥,尾吃露」的景象猶如昨日,造就了他植樹造林的因緣,或許天公真的疼憨人,本來被視為不值錢的林地,卻成為他的金雞母;徐傍興這位客家醫界大老因為愛烏及屋,客家鄉親前往看診或住院,凡報溫送珍的名字,都給予優惠折扣,倘遇到家境困窘的客家鄉親,若醫藥費不足,他直接又似頑童般,問病患家屬身上還有多少錢,待其拿出後,問回家車資若干,即要病患家屬留下車資,將餘額到櫃台結算醫藥費,囑院方人員為其辦理出院手續,而許多客家鄉親也知道,透過溫送珍到這位客家醫界大老處看病,都有份特別的情誼,而他也視服務鄉親為生活的樂事,甚至妻子黃細喜也視這些拜託的人有如家人,熱心的為其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lh515 的頭像
    ylh515

    葉倫會的部落林安泰古厝古蹟日導覽隨筆(2024.10.20上下午各乙場)(1,728、1,729)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