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對我而言,很不一樣。年初,接到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通知,要頒發傑出校友獎給我,平日縱使偶爾會做白日夢,卻不曾想過傑出校友獎。接到訊息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擔心承擔太大的福氣會傷害日常生活的軌跡;收音機傳來芬蘭頌作者西貝流士六十歲退休後過著無憂無慮的寫意生活,而活到九十幾歲,毫不猶疑的向長官申請提前自海關退休。
退休後才是問題的開始,單純的想回饋社會,開辦大稻埕老街史蹟巡禮,最初,從台北霞海城隍廟向北走,走到江記華隆,再回頭參訪波麗路西餐廳和有記茶行,隨著次數的增加和與街區朋友的熟稔,如今,走到歸綏街已經中午十二點了,感謝每位協助我成長的街坊和朋友。
循例揹書包坐捷運到北門站,在電梯遇到因新冠肺炎疫情回台灣暫住的李家女孩,好耶!稍後在塔城街遇到陳家女孩。江湖傳言,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全民到公共場所、坐公車或捷運要戴口罩而少了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致小型醫院的收入受到影響。
在永樂廣場陸續看到出席朋友,有第一次參加,也有老朋友,不論出席者是誰?期許自己用心分享、認真講就對了。循例和廟方朋友打招呼,旋在第一銀行騎樓敘說活動源起,迪化街和台灣霞海城隍廟沿革,只要故事精彩,一定可以讓人聽得津津有味,好像才開始,已經講了25分鐘。既然是史蹟巡禮,移動才是正道,在台北霞海城隍廟前拍合照,再依規定戴上口罩,走進永樂布市。常介紹市場攤商用一塊布幔保護財產的偉大,曾駐非洲奈及利亞的李家女孩,對台灣人用布幔保護財產的作為表示感動,寫得也真好。
很多朋友多次參加我導覽的史蹟巡禮,理由是每次可以聽到新的內容,享受新的感動,因為我導覽內容偏重人文歷史,特色是多樣性,使得故事多到無法一次講完,每次分享不論講什麼,讓朋友有收穫是正道。今天是補班日,出席人數一點也沒受影響,蘇家大哥熱心的招待我們參觀衣戲院,我喜歡他異業結盟的用心,美麗的蘇夫人特別出來和我們打招呼,對美女,當然要掌聲鼓勵。
永盛藥材行叔侄的認真與專業受到大家的尊重;沿著迪化街向北走,速度雖然慢,但從朋友的眼神觀察,今天又是豐碩的一天。最後一站是林家祖厝,早上十時左右,林五哥電話詢問抵達時間,這份用心,讓我感動,也讓朋友沾染喜悅。中午12時,用掌聲感謝主辦單位,謝謝沿途照顧我們的朋友,父母賜予健康的身體和自己決定出出席的智慧後,互道珍重再見。
應陳家阿北賢伉儷、何家、陳家和李家女孩邀請,在波麗路西餐廳享受道地的咖哩飯,人好、地點好,心情好,謝謝!
李家女孩的記錄
雖然,每次離台前,會到迪化街採購,但真正會注意到大稻埕和迪化街,是一位在大稻程出生長大,曾任紐約Cartier 和法國Van Cleef & Arpels的著名珠寶設計師,Chia-Chun Chang, 在她的臉書上介紹兒時記憶的大稻埕。我問她,如何認識這一區域?經詢問她的家人,她列了幾個導覽團體供我參考。心動不如心動,我選了最近的日期,參加了葉老師的導覽。算算,這已是過去六週以來,第五次跟著葉老師遊迪化街大稻程和品美食。而每次,就似第一次,總有新事物,總有新感動。
一早下雨,開場後,老師在城隍廟旁説了25分鐘的先民拓墾故事,真服了老師,在等人也讓已到的人專注地聽著他説故事。舊的書包壞了,換了新書包,仍是台北霞海城隍廟的書包。一如往昔,老師開心地分送著他的著作。曾問過老師,為什麼送書?他回答,"我印的書超過三十萬本,每本都是我一本一本揹出去,親手送出。接書的人有沒有感動我不知道,親手交給受書的人,是我的堅持。" 在此之後,每每接過老師的書,總有—股莫名的感動,謝謝您每回揹個大書包,分送給有緣的朋友。
同樣的建築,同樣的道路,卻因不同的隊友和不同的故事,而對這段小旅程有不同的詮釋。很開心再看到蕭小姐和她的朋友以手語來認識這段路;也再見到了自大龍峒導覽後,在孔廟戲院和龍山寺遇見的文良兄和寶玉姊;與老師默契十足搭唱的阿北和總是提醒阿北别多説的郭姐,是每回老師總稱讃的模範夫妻;很榮幸也很開心地認識了美美學姐;第三次見面的高個子楊先生,每次,總是在隊伍後面,注意著車輛,注意著有没人脱隊…這段路,有你們同行,真好!
永樂市場中,只用一塊布蓋著來保護店中所有的布料,總讓我想到在奈及利亞的宿舍,高牆加上佈滿尖刺的圍籬和數百名警衛和警察,即使佈滿監視器,但監視器仍會被偷,綁架勒索不斷,更慘的是,被自家警衛挾持當人質,真是"黑"暗世界。而永樂市場的一塊布,更顯現出是否受過文明薰陶人性的差異! 今天的另一驚奇是,幾次經過都没開的衣劇場,終於有機會一探它的創意與創新。我腦子還在想ePTFE 的生物膜Biomembrane, 隊友們已經開始採購起蘇老闆的特製五層口罩了。若要總結五次的迪化街之旅,可説是文化,歷史,知性和愉快的逛街採購之旅。
葉老師今天曾説,文化傳承是細水長流涓涓而流。謝謝葉老師的執着,傳承著文化,讓我們有機會一次次地跟著您的腳步,探索著台北城之美。感恩!這是一篇讓台灣感到驕傲的好文章。
葉倫會的回覆
謝謝李家女孩的細膩觀察,經由記錄、整理、統計和分類,讓我們走過的街區活起來了。透過群組和網路的散佈,將如蝴蝶效應般,讓全世看到我們的努力。
謝謝每位參加葉倫會導覽史蹟的朋友,語云:快樂因分享而加倍。
透過史蹟巡禮,讓我有機會分享台灣不同街區的發展史話,讓我有機會分享個人散步街頭多年的一得之愚。謝謝。
朱哥2020/9/26手稿
清治時期的曬穀場『大稻埕』在清朝末年,接替『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艋舺(萬華),成為台北最繁華的市街(迪化街),大稻埕的概略範圍是指:民權西路(台北橋)以南→忠孝西路以北→重慶北路(一段~二段)以西→環河北路(淡水河)以東。
之前經常在迪化街進進出出,尤其年貨的採購非“它”不可!也知道『大稻埕』在清朝末年艋舺如何沉下去(咸豐三年頂下郊拚)而讓大稻埕慢慢浮起來(西元1860年台北被迫開港)。
今天早上天空落水,還是再次去聆聽當地文化工作者(葉倫會老師)的大稻埕導覽解說,仔細聆聽後,也解開部分心中隱藏許久的疑惑…
我的朋友,日後有機會進去大稻埕,別只待在迪化街收購南北食材,別忘了放慢腳步去細細品嘗它的『傲骨』,在清朝末年(同治年間)台北開港後,『它』如何風起雲湧?日治時期『它』如何不可一世?
泉州同安人「林藍田」為什麼要爬山涉水從『雞籠』來到『大稻埕』開第一間店鋪(迪化街一段154號)從事稻米農具買賣?
艋舺庄的泉州三邑人(晉安、惠安、南安)排外,聯手把泉州同安人趕出艋舺,原本想落地大龍峒(保安宮),因故,輾轉來到大稻埕發展。
3個小時的導覽結束後,「林家祖厝」的第17代裔孫「林五哥」也補上祖厝160年的家族史,既然來了,就獨自漫游大稻埕,板橋「林本源家族」與台灣茶葉之父
「李春生」出資合建的台北第一條洋樓房街(建昌街、千秋街)在哪裡?
林本源家族的「六館街」你可曾停下腳步去仔細瞧一瞧?
當然還有台灣鹽館(辜顯榮故居)、四月望雨作詞音樂家(李臨秋故居)、茶葉富商(陳天來故居)、台灣民主之父「蔣渭水」的大安醫院舊址、228事件的起始點「天馬茶房」、台北第一間西餐廳(民生西路的波麗路西餐廳)、鳳梨大王(葉金塗故居)、媽祖宮口(慈聖宮)的台灣美食、霞海城隍廟、法主公廟…如何串起大稻埕百年的美麗與哀愁?
我喜歡聆聽這樣的故事,也喜歡和大家分享這樣的來龍去脈,今天3個小時的徒步小旅行真的獲益良多,再次謝謝「葉倫會老師」的耐心講解!!
葉倫會的email:y2538.ylh@msa.hinet.ne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