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高樹榮先生之命導覽大龍峒史蹟巡禮,承神明保佑,朋友支持,讓活動持續舉行。月初,e mail報名十餘人,群組也有20人,宣布額滿,不再接受報名。稍後,11月21日萬華史蹟巡禮,11月28日大稻埕迪化街史蹟巡禮報名人數都達到20人;11月15日大稻埕逍遙遊的報名人數接近百人,謝謝!
自1997年開始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常想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時,聆聽張宗良校長的演講:他擔任校長考量的首要項目是學生福祉,第二件是教授福祉,最後才是行政人員,即校長。擔任史蹟導覽或應邀演講,亦抱著類似想法:第一要件是讓出席者有收穫,第二件是讓推荐的人臉上有光彩,最後才考慮自己。活動結束,請大家一起用掌聲感謝相關單位,務必讓出席者了解感恩和尊重的重要。
凡透過e mail報名者,回信告訴他活動特色:風雨無阻,準時開講。有人因為連日的颱風雨,詢問下雨是否影響行程,回信告訴怕東怕西或什麼事都要別人告訴才知道的人,為個人安全計,不宜參加史蹟巡禮。
出席朋友來自五湖四海,在馬司婁理論中屬於最高層次,不乏台大等名校畢業的高才生。有參加活動後成為朋友者,也有在外地熟得不得了,卻在史蹟巡禮時巧遇,如兩個李家女孩十幾年前在印尼是好姊妹,卻在臨濟護國禪寺因為拍照脫下口罩而相認,太有趣了。
八月設立台北散步者群組,在台北孔廟邀請想知道葉倫會最近活動訊息的朋友加入群組,惟請不要發早安文、晚安文和轉介文,如果認為不舒服,請悄悄的退出。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有位受邀朋友活動結束後,將「台北散步者」群組改名「葉倫會教授散步者」,不曉得,也不願揣測他的用意,就我個人而言,不舒服,即刻改回「台北散步者」,同時寫了使用台北散步者用意的短文。如果邀請的客人,改掉主人名號,如果是他自己的名字被類似的朋友更改,不曉得做何感想?
敘說活動源起,分享廟宇趨吉避凶教化人心的特質,請注意分享導覽內容外,善用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分類等學習方法,說不定導覽結束時,成為大龍峒地區最知名的觀察者,事實上,這些方法將一輩子成為學習的重點,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參訪的廟宇有臨濟護國禪寺、台北孔廟、保安宮、四十四坎和覺修宮,四座廟宇都是知名的大廟,而各具特色。
連詩經總幹事請工作人員拿出呂仙祖加持的平安符,慎重的向呂仙祖報告,請仙祖賜福給今天參訪的朋友,這份情,我們記下了。活動在台北覺修宮告一段落,請大家用掌聲感謝主辦單位,沿途照顧我們的宮廟和朋友,父母賜予健康的身體和自己決定出席的智慧後,互道珍重再見。
附註:台北散步者的源起
「台北散步者」伴隨葉倫會二十幾年,甚至有朋友要我申請專利,認為自己屬於公共財,沒有必要做多餘的事。1997年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發現能夠走路的人是世界最幸福的人,因而自稱台北散步者。我認為蕭新煌教授把台北散步者五個字詮釋得最合宜:散步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可以看得比較多。與平時要求出席朋友,透過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分類的作法相似。
行走江湖多年,視準時為效率,我導覽活動的特色是風雨無阻,準時開講。有機會擔任公益史蹟導覽是老天爺給予的福份,和我的名銜無關,謝謝出席朋友,歡迎您加入台北散步者群組,是讓您知道葉倫會最近做什麼?如果您無法認同,請悄悄的退出。謝謝!
感恩與惜福 李家女孩
2020年11月14日,這週美國確診新冠肺炎人數已到一千萬,週四單日確診人數將近15萬人;英國疫情死亡人數破五萬了,歐洲第一名。馬來西亞的Klang Valley 社區,單日500例以上確診。今天,是印度教的Diwali節,少了五彩繽紛的節慶和邀親朋好友到家裡來慶祝,印度的朋友們在臉書上,貼了自己所做的菜,似乎不敢多做其他事情了。一位家鄉的過客,回家,遙遙無期...
不管發生什麼事,地球仍在轉,日子還是得過。CNN和BCC報導台灣已200多天沒有本土病例,國外的朋友在我的臉書上寫著“ Well Done, Taiwan! Congratulations." 這不僅是政府的正確決策,更是台灣人民共同努力得來不易的成果。
或許,人得經過了一些刻骨銘心的苦難,才能更珍惜周圍的貴人給你的恩惠,畢竟,沒有人有義務應該為你做什麼事。
早上到了集合地點,站在隊伍後面,一邊吃著好朋友特地準備的玉米,一邊聽著老師又在發飆。葉老師是個明理人,火爆脾氣也是來得快去得快,但也很好奇,今天他為什麼罵人?有人從未參加過,但連續報名了三次,在參加了第一次導覽以後,告訴葉老師,老師的導覽不是他喜歡的,以後不參加了。老師的導覽,向來註明“風雨無阻、準時開講”,但還是有人來詢問,前兩天下雨,是否如期舉行?罕見的點了名,發現網路報名三成沒到,Line報名一成沒到。在台灣,有很多免費的活動和展覽,人們似乎把很多人在背後努力傳承的奉獻和辛勞,視作理所當然。常聽到有人說,國外社會福利如何如何的好,但問他們,是否願意像我們繳40-50%的所得稅,卻是沒人願意的。週末,是家人聚在一起的寶貴時光,葉老師犧牲與家人共處的時間,替文化傳承義務做著貢獻,有幾次在導覽完聚餐後,一起坐捷運回家,疲憊的葉老師一坐上椅子就打盹,用心盡心的他,卻被小部分的人耍著玩,是葉老師痴呢?還是這小部分的人,就是文化水準不夠?
或許罵人罵到太激動了,葉老師今天忘了在臨濟護國禪寺前拍團體照。知道他細心的每次在做照片和文字記錄,怯怯地提醒他,是不是忘了拍團體照?他決定在出了禪寺之後,再合拍照片。慣例性的由葉老師指示脫下口罩拍了一張團體照,此時有一位美女走到隊伍前面請老師入隊,幫大家拍一張團體照。熟悉的臉孔出現在眼前,仔細的看一下這位掌鏡的美女,不就是十幾年前一同派駐雅加達的梅姐嗎?有緣就是有緣,世界就是這麼小。同樣的路線,因為遇見了梅姐,這段路走起來特別開心。
參觀完覺修宮,老師慣例的與每位參與的朋友握手說謝謝。有些人會開心的回頭揮揮手,說再見;有些人,頭也不回的就走。想到幫孩子們從小小孩,就辦生日宴會,每次宴會完,家長們都會牽著孩子的小小手,到主人面前,要孩子對主人說些感謝的話,才離席。感恩,是不是一種生活教育和對招待的主人的一種鼓勵呢?
謝謝老師今天的導覽,感謝您創造機會,讓我再遇見梅姐。人生何處不相逢,下回見了!
葉倫會的回應
李家女孩學的是理工,卻是感性的人。接受科學教育的她,善用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分類,抓住社會脈動,抓住每位出席者的臉孔,也抓住我的思緒。
這篇文章有助於國人知道社會進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想要擁有文明又有效率的社會,要從感恩做起,感恩的想法有益於祥和社會的建立。
葉倫會的e mail:y2538.ylh@msa.hinet.ne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