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天下雜誌在台北創刊,為快速變遷的社會提供領先觀念。讓1970年代投入職場的我有機會咀嚼台灣快速成長過程和享受芬芳的果實,常見有智慧的受訪者分享成功經驗:學好本科、懂得電腦和經濟外,需要具理想、希望和毅力的特質。我挑選最簡單的毅力。

IMG_8657.JPG

海關博物館於1996年在塔城街開館,讓我踏入大稻埕地界,經由街區散步而認識大稻埕,目睹街區變化、人物消長,有興奮也有傷感,沒想到一次又一次的史蹟導覽,讓我越來越認識大稻埕,看見越來越多樣性的美麗。因為養成記錄的習慣,留下歷次史蹟巡禮的故事,隨著導覽次數向上成長,也享受數字累積的紅利。再過一次就是一千五百次。腦海自然浮起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大家,用真忱和鼓勵栽培我。

IMG_8449.jpg

迪化街再起的因素很多,就長期觀察的一得之愚,街區賴以繁華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捷運北門站通車後,為距離三個紅綠燈遠的迪化街帶來人潮,改變塔城街和迪化街的消費形態,商圈也跟著改變。導覽初期的集合地點選在廟宇或重要史蹟或地標前,隨著導覽次數的成長,為出席朋友計,改捷運站做為集合地點,今天也是如此。

IMG_8661.jpg

謝謝大家對葉倫會主辦公益史蹟巡禮的支持,公布訊息後一天左右即額滿,228 台大校園巡禮後,七位朋友透過劉姐表示想要參加,在江湖行走二十餘年期間,屢蒙劉姐照顧,秉於報恩的心,第一時間回報:歡迎。

IMG_8663.JPG

早上坐捷運前往北門站,下車時遇到幾位美麗女孩,有稍早授課時上我課的學生,劉姐老家在基隆,出席朋友有來自基隆,六位第一次見面,我喜歡新相知,惟有新朋友的參加,台北散步者群組才會逐步壯大;江家女孩請大家分享她用心製作的江記滷味,好吃!九時正,在三號出口拍完照後即行開講,請大家聽我講外,用心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分類,希望活動結束後,成為這個區域的達人。為維護大家知的權力,葉倫會導覽的態度是嚴肅的。

 

跨過市民大道,介紹海關大樓十八層的大時鐘,過長安西路,進入小巷到甘谷街,適逢和德祠土地公生日,不少信眾在這兒參拜,祝福虔誠的信眾心想事成。經南京路、長安西路到有台灣第一條洋樓街稱號的貴德街,這兒早年可以萬商雲集,現在很不一樣。經民生西路到迪化街,向南行,經永盛藥材行、台北霞海城隍廟。

 

參訪巷弄已經成立八年的老桂坊,老闆正好來店,和我們分享她的諸多創意作品,衣戲院蘇老闆在大稻埕近三十年,開放二樓供我們參觀,熱心介紹公司歷史,經營項目,如製作知名電影服飾,為迪化街發展奉獻心力的作為。活動結束,用掌聲感謝主辦單位,沿途照顧我們的朋友,父母賜予健康的身體暨自己決定出席的智慧後,互道珍重再見。

 

一行六人,由壽星聶醫師率領我們到同安樂享受吳大善人提供的大豆豬腳簡餐,也見識到聶醫師撩妹的技巧,讓同安樂的女孩好生高興。好耶!

 

林家大哥的鼓勵信

本人有幸於 2015 年 1 月 18 日 (星期天) 第一次參加葉老師的大稻埕導覽,當時便已驚艷不已、獲益匪淺。隨後,陸續又跟隨葉老師遊覽護國禪寺、保安宮、萬華等地,增長了許多見聞。今日趁著好天氣,再次出遊魂牽夢縈的大稻埕,驚喜地得到全新的感受,滿載而歸。由衷感謝葉老師的無私付出,期待下次有緣再相會。(2022.3.4)

 

 

附註:葉倫會的史蹟巡禮導覽即將舉行一千五百次

葉倫會導覽一千五百次隨筆(2022.2.5)         葉倫會

 

導覽的門檻很低,和朋友走在馬路上聊天,介紹周邊建築、文物或人文歷史就是導覽。但要成為受尊敬的導覽者,需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加上熱忱的付出和奉獻。有機會導覽1,499(2022.3.4),來自老天爺的恩澤和朋友支持,沒有神明保佑,無法舉行下去,如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停頓。

 

19961114日,海關博物館在台北市塔城街13號開館,這天開始,為了讓參觀博物館的朋友認識海關博物館陳列文物的歷史、藝術和文化,正式和導覽結緣,開拓了我的生活領域,常認為這個緣份來自老天爺的恩賜。有記憶的史蹟導覽始於1998315日的大稻埕逍遙遊,為了珍惜這份機緣,沒有收台北霞海城隍廟給的五千元導覽費(因為葉倫會沒收費,廟方付給另一位導覽老師八千元),開啟我擔任導覽志工的緣份。

 

沒有收費的想法很簡單,報答台北霞海城隍廟把海關博物館做為大稻埕逍遙遊景點,而後,協助整理台北霞海城隍廟供奉月下老人的故事也基於這份恩情,卻陰錯陽差的讓台北霞海城隍廟成為海內外年輕人祈求婚姻的知名廟宇,讓台北霞海城隍廟廟埕出現一群又一群年輕信眾,被視為迪化街再生的元素。

 

勇於學習,樂於分享。」是博物館人的特色。透過教學相長,讓史蹟導覽成為我學習台灣史和現代社會演變的動力,加速認識和瞭解大稻埕發展的源由,乃至大稻埕對台灣歷史、文化進步的影響力,甚至將這份認識擴充到鄰近街區、台北市,乃至台灣,偶而也被視為街區特色或動,植物達人,認識不少鼓勵我、栽培我的朋友。常和後來認識、鼓勵我的朋友說,我們的緣份來自城隍爺的保佑。

 

擔任導覽志工初期,恨不得普天下的人一起關心居住地方,認真照書講,視做好兩腳書櫥為己任,而後經由觀察、紀錄、整理、統計和分類,透過國內外新知,逐漸增長導覽功力,應邀擔任相關路線的導覽、到社團演講,稍許壓力的準備,加快進步的速度,不論在哪兒導覽,以看圖說故事、懷抱文化參訪團是不變的想法。這份無私的執著,讓我認識更多好朋友。

 

2005年自公職退休,感謝社會照顧的回饋,感受台灣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教育自己歷史和地理的國家,遂以個人棉薄的力量創辦大稻埕老街史蹟巡禮。看似平常的決定,因為持之以恒的散步和散步完的寫隨筆,擴展了導覽領域。懹抱風雨無阻、準時開講的心情一次又一次的走下去,沒有想過可以導覽多久,不曾指望導覽幾次,2013年和幾位朋友聚會,和朋友閒聊我導覽的史蹟巡禮快要五百次了,林家女孩鼓勵舉辦五百次慶祝活動。好耶!原來數字可以成為焦點。

 

旋發現最好的一次演講或導覽,永遠是下一次,這份認知,讓我可以對出席史蹟巡禮朋友說他們這趟路沒有白走,而且收穫豐碩,以每場二十人計算,受益人數超過三萬人,除了認識、瞭解史蹟巡禮景點的故事、藝術和文化,連自己居住或參訪景點特色也成為日後生活的觀注焦點。看似成果輝惶,曾和迪化街殷實商人閒聊,細數他在大稻埕有個巢,史蹟巡禮的導覽,有如股票市場買空賣空的過客般,隨風而逝是常態。

 

參加大稻埕逍遙遊朋友參加第二次的機緣不多,不會特意在乎他們的身份。為提升導覽品味或為自抬身價,將出席朋友歸類為馬師婁理論最高層次者。隨著導覽次數的增加,發現參加史蹟巡禮者擁有很好的社經地位,品格是否較高尚?導覽時,鮮少和他們互動,活動結束自以為優雅的轉身走人,答案是不知道。惟透過聯誼,擴充服務的範圍,探索到平日未能探索的新知,遇到平日無法遇到的善良新相知,提升格局和視野。

 

隨著年齡增加,愈發相信隨遇而安的重要,認真做就對,收穫與否?次數多少?交給老天爺安排。導覽過程或結束,雖然自以為優雅的轉身走人,仍然有互動的吉光片羽。教科書教誨我們施人甚勿念,受施甚勿忘。每句都是古聖先賢留下的至理名言,只是,凡夫俗子如我,仍然懷抱好心有好報的想法。有人在我開導或幫忙後言辭懇切的說我是再世恩人,好像才過沒多久,反而是幫我排憂解難者,成為我的大恩人,雖然有幾分驚奇,又有何妨的想法,化解許多不必要的懊惱;有人感謝我創造陪伴機會,秉於甘願做、歡喜受的思維,認真營造好優質的環境,給予祝福是對的。

 

參與史蹟導覽時,年近五十,許多經驗好像昨天,現在已垂垂老矣!往事如夢,讓人不勝唏噓。幸好秉持歷史文化就長遠來說,沒有是非對錯,也沒有優勝劣敗,只是觀點不同。,只說積極和正向的話,其他,全部暫時忘記,讓葉倫會的史蹟導覽一次比一次優質,確實做到最好的一次,永遠是下一次。

 

寫導覽隨筆的經驗頗多,202225日想為第一千五百次寫篇短文,說寫就寫,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的思維立刻湧上心頭,很快完成快意恩仇的短文,有感謝也有抱怨。電腦桌前的文字不論怎麼看,都有缺陷,歷經千百回的思緒,屢屢興起新想法,看一次、改一次,好像增其所該增,刪其所該刪,即行其所當行,止於所當止,慢慢發現,感謝的比例越來越高,抱怨的文字逐次刪減,如果還有,不是擔任導覽志工的初衷。

(2022.2.28)

 

陪伴                           李家女孩

--葉倫會老師第1500次公益導覽的感動

 

有一回參加完葉老師的導覽,群組的朋友們一起到慈聖宮前的小吃街品嚐台灣小吃。我談起,馬來西亞著名的老鼠粉,但卻更喜歡台灣的米苔目,只是在國外買不到。老師說起小時候,跟著媽媽在家做客家米苔目的製程,先煮熟一小塊米團,與未煮的米團混合,再經過刨絲板,入沸水煮成條狀,即成米苔目。幾句簡單的敘述,有回憶,也看到了母親對孩子的陪伴,和家鄉飲食文化的傳承。

 

若有人問我,在打破常規生活的疫情生活下,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會回答,認識葉老師和群組裡的朋友,讓我在有家歸不得,而被困在台北的14個月旅館生活中不孤獨,並期待每一次與群組朋友的台北街頭散步。

 

對世界好奇,每次旅行總選擇不同國家的我來說,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可以在一個城市,風雨無阻,信守對所信仰神明的承諾,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地做著公益導覽?是什麼使命感、熱誠和奉獻,致使這公益導覽工作一路走下來?

 

黑色霞海城隍廟的背包,破了再換,仍是霞海城隍廟的黑色背包。背包裡,總有沈甸甸的葉老師所寫的自掏腰包出版書,親手交給有緣見過面的朋友。以書取代名片,記錄了葉老師對史蹟的歷史故事,也記錄了以文字傳遞文化的用心。

 

相同的歷史建築物,但隨著不同的季節變化和不同參加導覽的人,每次總有不同的故事。

 

第一次見面,大病初癒走路不穩的明華姐,在幾個月連續出席導覽之後,身體狀況似乎好多了,臉上的笑容也燦爛多了。妙語如珠的傅大哥與阿伯,每每在與老師導覽中的對話,總是令人莞爾一笑,令人有個快樂的一天。攝影天才也是抗癌鬥士的古大哥,以矯健的身手按下快門,記錄每一場他所參加的導覽活動。不是三芝人而熱愛三芝的芳盆姐,每回總是花上好幾小時的來回車程,帶上三芝特產與我們分享。退休的紀牧師如熱戀情人般地拉著師母的手,師母細心地幫牧師整理頭髮和衣服,一幅在含蓄的台北街頭很難得看見的畫面。出口成章的童子軍大老,彭錦球校長,嘹亮的歌聲,我總愛聽他說在坪林任職時,車門不鎖,車裡常有家長放茶葉的有趣故事。從紐西蘭回台,也被困在台北的Joe,每回見面,總是關心著問候彼此,何時可以回家?聶醫師和彭醫師大受歡迎的精采專業講座,更延伸了群組的知性平台。

 

而葉老師的導覽,不僅是文化導覽,更是老朋友和新朋友相約相見,陪伴一段旅程的平台。

 

228和平公園裡的廣播電台前,葉老師常提到年輕時聽李季準的廣播,開場那一段磁性的話:"英國的韓特說過:地球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疆界與戒律可以衡量的世界,一個是我們的心與想像力豐富的世界。"謝謝老師的陪伴,希望您可以健健康康的再陪著我們到至少2000次的導覽。期待!

 

 

葉倫會隨筆

師範教育強調個別差異。

 

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初期,懷抱徐志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優雅,也期盼做好這樣的名士,導覽結束即轉身走人。大底沒有期望也就不會失望,我以這個的方式導覽了二十餘年的史蹟巡禮,雖然也曾遇到好幾次讓人感動的回憶,我卻依然在揮一揮衣袖,自以為不帶走一片雲彩的說珍重再見。謝謝每位對我好的朋友。

 

篤信感動或撼動人心的成果大部分來自無心插柳。20208月,在line成立台北散步者群組,看似平常的起心動念,為個人建立新的思維,常說是城隍爺保佑,或是城隍爺的旨意。認識群組朋友或李家女孩也是城隍爺的保佑。從認識李家女孩到她離開台北期間,承關心和協助,讓台北散步者群組逐步成長,提升服務品質,尤其是陪伴的功能。謝謝!

 

時間過得很快,2021520日,李家女孩飛離台北,到距離台灣約六千公里外的地方有段時間了,她沒有因為時間久遠和距離遙遠,仍然關心葉倫會的史蹟導覽,並且化成文字,我是感動的。謝謝!

 

不論李家女孩在那兒,在我有生之年,祝福她平安、健康、快樂、幸福。(2022.3.2)

 

 

慶祝葉倫會老師1500次史蹟導覽禮讚     曾德堂

 

花若盛開 ,蝴蝶自來。

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文以載道。實為葉老師人生最佳的寫照。

 

人生有緣,是上天的安排,本人曾德堂是職業軍人,空軍上校退伍後,渥蒙小學,初中同學劉國忠引薦認識同年、中華民國海關簡史作者、海關博物館館長退休的葉倫會老師。葉老師自中華民國86年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94年退休後,以個人的力量創辦台北散步者志工史蹟公益導覽,大稻埕地區迪化街、貴德街、延平北路乃至打鐵街,與街區建築、廟宇暨店家建立很好的私誼,讓出席朋友透過他的導覽享受如沐春風,如浴春雨的新知識。

 

葉老師有博物館人勇於學習,樂於分享的特質,每次導覽都有新資料、新見解,不斷擴充其導覽範圍,清朝時期興建,保留日治時期大部分建築的台北城,甚至都市之肺的重要公園,如二二八和平公園(俗稱新公園),台北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中山公園的生態瞭若指掌,帶領大家看到生活周遭一花一草一世界的動植物變化,每件都讓人驚喜。

 

他是桃園新屋的客家鄉親,透過導覽找到許多客家菁英在台北活動的痕跡,走遍台灣客家村落,語云:行萬里路,勝讀萬年書。博聞強記的葉倫會老師善用他的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分類,寫出動人的篇章,除PO到葉倫會的部落格(點閱人次一百三十餘萬)外,投稿客家雜誌、世界客家雜誌,先後出版台灣客家人的故事十餘本,每本都以近萬本的數量介紹客家、台灣歷史的文獻。出版圖書超過三十萬本,常見他揹著書包一本一本的親送給有緣人,畫面是感人的。

 

葉老師在史蹟界受到尊重,因為熱心客家公共事務,常接受電台、電視台訪問,每次都創造影響。和他認識後,常聽同年哥(我和葉倫會兄同屬豬)說他要為以徒步導覽的史蹟巡禮走到走不動為止、為客家和台灣寫歷史,寫到不能寫為止。每件都讓我震奮,有股心嚮往之的喜悅。

 

歲月如梭,他的史蹟巡禮導覽超過24年了,以堅定無比的信心、毅力,不畏大雨滂沱,酷暑,汗流浹背,櫛風沐浴,冬天,寒風刺骨,凜冽的天候(客家話:打狗都不出門),一步一腳印,以生動活潑,幽默風趣,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如數家珍的在每一次導覽中充實的解說,人文,歷史,文化,地理,風俗習慣,以教學相長,教化社會的史蹟巡禮的消遙遊,導正人心,增廣見聞,多彩多姿,走遍大台北地區每一個角落,都留下美好的紀錄和回憶。

 

透過街頭散步,廣結善緣,有4萬多人次來聆聽葉老師的導覽,参加者有退休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校長、博士,教授,學有專精退休教授人士,駐外國大使暨夫人,大學生,年輕人等等慕名而來,有口皆碑,廣為社會大眾的喜愛,歡迎,因為是小團體每次30人以下,網路報名秒殺滿額,参與者贈葉老師編著的積福和養生的養生小品著作,向隅者不少,滿心期待下一次的機會。

 

葉老師在安和樂利的台灣,順利圓圓滿滿達成1500次,可喜可賀,非凡人所能也。每次活動結束即寫篇千字左右的隨筆,讓出席朋友回味再三,功德無量。另2018年起,葉倫會老師按年在國立聯合大學客家學院為研究客家學的學生設立樹葉獎學金,為優秀後進提供獎學金。而他個人,先後獲頒國際扶輪地區3480頒發傑出職業成就獎(2004)、台北市立成功中學傑出校友獎(2005)、美洲台灣文化獎(2016)、客家委員會頒發客家事務專業獎章三等獎(2019),桃園市永安國小傑出校友獎(2020)、龍門典範人物獎(2021)

 

葉倫會老師人生三個階段,海關關員、海關博物館館長,導覽志工,無私無我的奉獻,國家社會人民,懷著感恩、惜福的人生觀,戮力從事公益活動,着實令人崇敬感佩,今天是葉老師修成正果的新階段。向葉老師恭喜喝彩的日子,與有榮焉。

 

語云:隔行如隔山,與葉倫會兄屬於不同行業,承義民爺保佑,有幸與葉老師結為良朋益友,自民國103年起渥蒙葉老師(同年兄)的提攜在客家雜誌(2013年),臺灣客家人的故事第四,六,七輯撰鴻文。拙作,曾德堂平凡的人生公益與正義,撰序文等介紹本人,增添我人生光采與榮耀,惠我良多,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外,敬贈倫會兄,小而美的檜木牌紀念,聊表敬意。祝福葉老師,大家,平安吉祥,身體健康,快樂。

 

 

葉倫會隨筆

 

好友曾德堂2022228日早上四點多傳來這篇大作,蒙他用心整理葉倫會這些年的作為,或心路歷程,每段文字都讓我好生感動。

 

曾德堂和我同樣屬豬(1947)的同年,知道他熱心公益,有如山東黑宋江照顧朋友及時雨般的關懷和幫助,私下稱他土地公,他也以欣然接受,好事做得更加勤奮。

 

春節過後,德堂兄告知,要在葉倫會導覽一千五百次時,送寫168字交待我們認識暨互動過程的檜木石鎮,鑑於拒絕沒有禮貎,欣然接受檜木石鎮,惟文字部分,請德堂哥能省就省、該刪就刪。雖然還沒收到禮物,滿室生香的芬芳已經隨著土地公寫的讚布滿書房。謝謝!

 

 

 

連續做的感動         陳雅芬

 

您真的真的令人佩服!

單單從民國86年以來風雨無阻不間斷地持續散步台北,已經是連續第26年,這份毅力與堅定難以望其項背,自我的怠惰、偷懶、藉口實在感到慚愧。

 

您這「連續做」感動許多人,想必也影響許多人,例如:我(比較市儈)心中暗想「要跟緊老師,有機會就要快手報名參加」。無非是從利益考量,走路有益身心健康,聽聽老師的解說增長見聞(包含:善用觀察/記錄/整理/統計/分類--但沒做),最後再當跟屁蟲一起午餐享受美味。

 

想必葉老師一定早就把我看透了,超過4萬人次參加公益導覽,早已練就火眼金睛,任何人無所遁形,但葉老師依然持續做,歡迎各種人來參加,大方不藏私、樂於分享、樂於讓人佔便宜,就怕你手慢--額滿了,下次請早。

 

曾聽說「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每次參加導覽見到葉老師,他總是好心情笑瞇瞇的看不到眼睛、露牙齒的大微笑、還有那經典的管理秩序的詞語,在在都能感受到葉老師就是那位有福氣又快樂的人間菩薩,自然散發讓人喜歡親近的特質。

 

1500場的公益導覽是您的榮耀。很高興認識您,這是我的榮幸。(2022.3.3)

 

葉倫會隨筆

楚辭:樂莫樂兮新相知。很高興在散步街頭的場合認識新朋友,和陳家女孩的第一次是萬華,活動結束,承她大方請我和張老師喝青草茶。

 

陳家女孩在職場是認真盡責的好女孩,散步街頭時,樂於觀察新知、照顧同儕,大家都喜歡面帶純真微笑的小女孩,創造史蹟巡禮和陪伴的額外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