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課本荀子勸學篇:「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影響我一生。把恆心和毅力當做座右銘,致在職場或社會留下一些雪泥鴻爪。1996年11月14日,海關博物館在台北市塔城街13號海關大樓一樓和二樓成立,秉持博物館人勇於學習樂於分享的態度擔任導覽志工。主辦公益史蹟巡禮時,強調風雨無阻、準時開講成為活動特色。謝謝老天爺保佑,讓我可以認真的走下去。
- Oct 26 Thu 2023 21:08
葉倫會四四南村、信義計劃區暨國父紀念館公益巡禮導覽隨筆(2023.10.26)(1,641)
- Oct 24 Tue 2023 15:44
台北客家扶輪社第732次例會演講客家人祭拜神明隨筆(2023.10.24)(扶284)
章回小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半點不由人。」的說法自幼貫輸在腦海,學生時代出現「有志者事竟成」,抱著「行者常至,為者常成。」的想法,努力向前走就對了;隨著年齡增長,過得快樂點取代其他想法,愈發覺得隨遇而安很重要,凡事不宜強求。這種思維讓我珍惜每次得之不易的緣份或見面的機會。承邱榮光大哥推荐,梁亦銘社長(2023~2024)邀請到台北客家扶輪社演講,就有這種感覺,期盼社友在四十分鐘的演講後,有一到兩樣的收穫。
- Oct 22 Sun 2023 18:45
彰顯義民爺的義民祭-參加台北市2023客家義民祭典隨筆(2023.10.22)
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開啟關心民俗文化傳承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重要,發現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文化傳承方式不同,農業社會仰賴居民的婚、喪、喜、慶等活動,讓文化傳承經由悠閒的習慣流傳下去,祭祀是重要的一環。工業社會加速社會脈動,神明信仰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影響著大多數人的生活準則,成為客家鄉親在都會地區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 Oct 20 Fri 2023 07:21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參訪大稻埕導覽隨筆(2023.10.19)(1.639)
依據內政部2022年資料,台北市有51萬8,594市民超過65歲,若以失智症盛行率8%推估,罹患失智症患者約有4萬1,488人,領有殘障手冊的失智症個案卻不到四分之一,顯示大部分失智症患者沒有被發現而隱身於社區。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失智症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攀升,65到74歲的失智率約3%,75到79歲為7.19%,90歲以上的失智老人36.88%。年齡層越高,失智症的比例越高。
- Oct 18 Wed 2023 11:00
台北文華扶輪社第496次例會演講財神爺的故事隨筆(2023.10.17)(扶283)
- Oct 17 Tue 2023 15:33
葉倫會大龍峒公益史蹟巡禮導覽隨筆(2023.10.17)(1,638)
日前到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參加義民祭典,小我三歲的張家大哥問我最近忙什麼?以開玩笑的心情,告訴他最常做兩件事,分別為打混和等死,兩位年齡相近的老兄弟會心的莞爾微笑,我則享受來自無心插柳的神來一筆。隨著年齡增長,行走江湖只講服務不談利益,讓自己愈活愈快樂,享受沒有希望,就不會有失望的生活方式,再高興也沒有了。
- Oct 13 Fri 2023 13:55
貴德街、迪化街公益巡禮導覽隨筆(2023.10.13)(1,637)
迪化街和貴德街是我認識台灣發展史的敲門磚,海關博物館設在台北市塔城街,距迪化街的台北霞海城隍廟不到一千公尺,距貴德街約500公尺,承城隍爺保佑,讓朝九晚五的我認識迪化街、貴德街、大台北、北台灣而後的台灣發展史。開啟我在台北街頭散步的機緣。
- Oct 12 Thu 2023 16:26
葉倫會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公益巡禮導覽隨筆(2023.10.12)(1.636)
住家後窗可以看到大安森林公園,每天注意公園樹木和花草的成長情形,純是好玩,喜歡稱大安森林公園是我家後花園,好友以羡慕口吻說我每天可以到公園散步,說來慚愧,除了導覽,和大部分朋友一樣,鮮少走進公園,但對公園的關心從來沒有停過。
- Oct 07 Sat 2023 13:3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系友參訪大稻埕導覽隨筆(2023.10.7)(1,635)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林秀玲教授曾經參加過我導覽的史蹟巡禮,承她向陳純音主任推荐,要我為師大英語系系友參訪迪化街擔任導覽,視為母校學長導覽為榮譽,向林教授報告,時間或參訪景點完全配合指示。
- Oct 06 Fri 2023 16:00
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參訪長慶廟、紀州庵、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導覽隨筆(2023.10.6)(1,634)
張榮發文教基金會藝術季在每年秋天舉行,年初,奉命規劃符合台北市民喜歡的動線,執事人員選擇長慶廟、紀州庵和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因為歷年舉辦活動的好口啤,訊息公布後五分鐘即宣告額滿。參加葉倫會萬華公益史蹟巡禮的張家女孩說秒殺。